长乐宫位于汉长安城的东南部,今西安市西北郊的阁老门村就是它的所在地。它是在秦兴乐宫的基础上修葺而成的,由于位置在东,故有“东宫”之称。汉初刘邦曾在此“视朝”,后来即为皇太后居住的处所。兴乐、长乐都是取其吉利的名称命名。长乐宫周回20余里,有大殿14座。实际上见于记载的殿名有前殿、宣德、高明、通光、长秋、永寿、永宁、温室、椒房等17座。探测结果证明,长乐宫的形状为不规则的长方形,周长10千米,合汉代20多里,面积约6平方千米,占长安城总面积的六分之一。
建章宫是汉武帝时修成的,位于长安城西建章乡,宫以乡名。据说由于未央宫柏梁台发生火灾,复起大屋以厌胜之,“于是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建章宫所以建在城外,是因为未央宫“营造日广”,城中实在无地可容的缘故。所以摆在城西,则是由城郊的地形特点和供水状况所决定的。建章宫周回20余里,规模宏大,并有跨越城垣的飞阁与未央宫相连。它由骀荡、馺娑、枍诣、天梁、奇宝、鼓簧等宫,玉堂、神明堂、疏圃、鸣銮、奇华、铜柱、函德等26殿,太液池、唐中池,凤阙、神明台等高大建筑物所组成。除宫殿建筑外,前殿西北有太液池,南有玉堂、璧门、大鸟之属,西有商中(商庭也)、虎圈,东有凤阙等,与殿堂交相辉映,十分壮观。太液池周回10顷,碧波荡漾,并起“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是皇帝游乐的胜地。池西北还有高达50丈的神明台、井干楼,是皇帝祭祀神仙的地方。
汉长安城的宫殿建筑,除上述三大宫外,还有北宫、桂宫和明光宫(城东北隅)等,皆金铺玉户,壮丽无比。这些宫殿所以主要占据城的南半部,是因为汉长安城南倚龙首原,南部地势较高的缘故。
汉长安城的平面布局符合《周礼·考工记》的基本原则,即南部为宫殿区,北部为市场、居民、手工业区,十分整齐。应该说,它第一次完整地体出了《周礼》规定的城市布局原则,开创了中国都城总体布局的新规制,为后来都城的规划设计树立了样板。这就是充分利用地理上的优势,规划出功能不同的区域,使各种地形特点都能发挥作用。尤其是广开水源,开凿完备的供水渠网,为中国都城的供水打开了新的局面。
汉长安城是中国历史上城址保存最完整的大城市,探讨它的布局特点,对解剖中国城市平面布局的规律能提供一把金钥匙。
(4)东汉洛阳城
东汉洛阳城位于今洛阳市东15千米处,也就是白马寺东1千米处,它背靠邙山,面对洛河,形势十分险要。这里原来是西周成周的一部分,东周时瀍水以西成为王城,瀍水以东称为下都,也就是王城的郊区。东汉洛阳城就是在下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东汉洛阳城“东西六里十一步,南北九里一百步”,或“南北九里七十步,东西六里十步”,称为“九六”城。经实测,东墙残长约3900米,西墙残长4290米,北墙全长3895米;南墙已被洛河圮毁,不复存在。西、东、北墙均有曲折,平面呈南北向的长方形,面积 11.16平方千米。城墙为夯土筑成,宽14—30米不等,十分坚固。
东汉洛阳城有12个城门,南墙4门,北墙2门,东西墙均为3门。经过探测,已发现10座城门遗址。在现存城门遗址中,以大夏门的规模最大,有三个门洞,其他各门则仅有一个门洞。大夏门为北出西头城门,紧临北宫,宏伟壮观自不待言。通向各个城门的街道,均为南北、东西向。由于城门不对称,形成许多“丁”字形和“十”字形街道,最长的街道达3千米,但两个路口之间的段落,一般长500米,最长的也不超过1.5千米。街道一般宽40米,分为三条平行的道路,用土墙隔开,中间一条称为“御道”,是供皇帝和高级官员使用的。现在大体上可以划分出有东西、南北向的干道各5条,也可以各自的城门命名。南北向的干道有“开阳门大街”、“平城门大街”、“小苑门大街”、“津门大街”、“谷门大街”;东西向的干道有“上东门大街”、“中东门大街”、“上西门大街”、“雍门大街”、“旄门—广阳门大街”。被这些干道所分割的区域就是居民区和市场。东汉洛阳的居住区共有多少里,已难知晓,贵族多居住在上东门内,称为步广里、永和里。因为这里既接近东出大道,又靠近北宫的缘故。城的东北角谷门以东为太仓和武库,东南角旄门以北为太尉府、司空府和司徒府,西北角上西门以北为皇家禁苑濯龙园,均位于交通便利的地区。
洛阳的经济活动中心主要集中在三市,即金市、马市和南市。《洛阳记》:“大市名金市,在城中;南市在城之南,马市在大城之东。”金市位于“公观之西城中”。也就是说,除金市在城内西部外,其他二市均在城外。金市在北宫西南。马市可能在中东门外的干道之上,与金市东西对称。南市则在城南洛河岸上,可能位于津门外干道之上,与金市南北呼应。三市均占有地利,商业兴盛,“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
宫殿为政治中心,占据全城的主要位置。东汉洛阳有南北二宫,位于全城的中部地区。北宫在北部中央偏西地区,南宫在南部中央偏东地区,两宫相距7里,有复道相通。据说7里为1里之误。南宫在今龙虎滩村西北,这里地势隆起,当地群众称为“西岗”。其范围当被东西、南北向的四条大街所框定,应为南北长约1.3千米,东西宽约为1千米,面积约1.3平方千米。这是东汉初年的政治中心,光武帝就住在南宫却非殿。根据《永乐大典》和《元河南志》的记载,南宫有五排宫殿,位于全宫中轴线上的有却非殿、崇德殿、中德殿、千秋万岁殿和平朔殿。另外,在中轴线两侧各有两排殿,约30余座,十分壮丽。南宫四面有门,以四方之神相称,即南为朱雀门,北为玄武门,东为苍龙门,西为白虎门。汉明帝以后,政治中心又转移到了北宫,“明帝永平三年,起北宫及诸官府”。北宫位于今金南村南面高地上,呈长方形,地势高出附近4米左右,群众传为“金銮殿”。位于中轴线上的大殿有温錺殿、安福殿、和欢殿、德阳殿、宣明殿、平洪殿。另外,在中轴线两侧,还有殿观近20座,同样是一组庞大的宫殿建筑群。其四门名称与南宫相同。北宫经过大加修造后,宫殿雄伟,门阙高峻,气势磅礴。北宫的范围应为南北长约1.5千米,东西宽约1.2千米,面积约1.8平方千米,大于南宫。由于北宫占据有利地形,又宏伟壮观,并接近太仓、武库和濯龙园,终于成为东汉一代主要的政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