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我国城市的园林(2)

时间:2012-02-06  归属:全国城市历史地理
  1.中国著名都城的园林

  中国历史上建都的城市以数百计,著名都城也无不造园。在某种程度上说,中国都城的园林以规模宏大、气势磅礴、风景优美、造园技术精巧而闻名于世,代表了东方园林的主流。中国都城的园林也就是皇家园林,为皇帝和皇族的游乐而设置,都是经过精心选址、布局和建筑以后才形成的,博大精深,变化无穷,妙不可言,形成中国园林的独有特色,是人类文化艺术宝库中的奇葩。

  (1)周丰镐园林

  西周的国都丰镐位于今西安西南的沣河两岸。不仅都城规模宏大,布局整齐,而且园林也别具一格。丰镐虽然横跨沣河,地形平坦,但比较而言,沣河以西地势较高,河流密布,池沼众多,南对圭峰山,造园的地理条件更为有利。因此,在西周建都丰镐的二百多年间,丰京(沣河西岸)主要是周王祭祀和游乐的场所,而镐京(沣河东岸)则主要是政治中心。当时,除沣河西岸的低平之地为农业区外,向南去的原区及其秦岭脚下一带,仍为森林区,为发展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周代沣河西岸的园林区范围有多大,已难确知。其主要设施有登高瞭望的灵台,王家动物园灵囿,观鱼游乐的灵沼等。

  周代丰镐的园林,以森林、草丛和有利地形为基础,稍加雕凿,具有粗犷、豪放、野趣。“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灵台也就是一个高台建筑物,据说“王文受命,而民乐其有灵德”,故建此台,“以观祲象,察气之妖祥也”。祲象也就是妖气,证明灵台主要是为了观察吉利与邪恶,以顺应天时地利。实际上这也是中国最早的天文台。灵台高大,除观天象外,在周代园林中也是登高瞭望,观赏秦岭雄伟、沣河两岸田园风光的重要建筑物,也符合中国园林高低有致的造园原则。沣河西岸低平,灵台突兀高起,自然使人有凌空腾跃之感。灵台实际上是周代丰镐园林的主脊,以高屋建瓴之势统帅全园,开创了中国都城园林高低错落有致的先河。今沣河西岸灵沼乡东南灵台村的灵台遗址,仍很高大,也可能就是周代的灵台。由灵台的位置证明,周代丰镐的园林主要位于丰京之南,尽得山川地利。

  灵沼即水池,也是灵沼河的源头,位于今沣河西岸的灵沼村。今天沼已干涸,但池址依稀可见。“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中国园林以山水取胜,“水随山转,山因水活”,使自然之美达到奇妙的意境。没有水源的园林死气沉沉,不言自明。周代丰镐园林以沣河为大川,并利用灵沼和灵沼河,使全园河渠清流,池沼闪光,景色明媚如画。“王在灵沼,于牣鱼跃”,正是对灵沼景色的生动描述。牣,满也,表示灵沼中“水鱼盈满其中,皆跳跃”,有似于今天杭州西湖中的花港观鱼,其乐无穷。

  灵囿也就是王家动物园,与今天的城市动物园相比,范围广阔,据说周代“天子百里,诸侯四十里”。丰镐园林中的动物园有百里之大,一里为1800尺,一尺约等于19.9厘米,则百里为35.82千米,约有1283.07平方千米。也就是说,丰京以南1千多平方千米的地区,都是周代的灵囿所在。因为丰京以南的原区和秦岭脚下,当时森林茂密,正好是动物出没的所在。由于这个动物园中的动物都是野生的,与今天城市动物园中的动物都是圈养大不一样,范围太小是不行的。“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可见麀鹿优游,十分自在,白鸟肥壮,乐得其所,犹如今天的自然保护区。类似自然保护区的动物园,除范围广阔外,森林茂密,杂草丛生,水源丰富也为必备条件。周代的野生动物园为后来的自然保护区开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周代的丰镐园林以山川、水池、植物等自然风光取胜,人工建筑物很少,开创了中国园林以自然美为主的先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一语道出了其中的奥秘,也是中国园林区别于西方园林的最大特点。

  (2)秦咸阳园林

  秦咸阳位于今咸阳市以东15千米处的窑店镇、长陵车站、萧家村东站一带。秦始皇时代更把咸阳的范围扩大到渭河以南,兴建了以阿房宫为中心的庞大的宫殿建筑群。

  秦咸阳的园林建设沿袭周代的特点,以山川取胜,主要有两处,即兰池和上林苑。

  兰池位于今咸阳市东杨家湾一带,是一个很大的人工湖。咸阳原雄伟耸峙,原下的低平之地一平如砥,又临近渭河,可以开渠引水,开凿规模宏大的兰池,倚原临河,风景独秀。秦代在兰池旁兴修有兰池宫。“始皇三十一年,为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盗兰池。”可见兰池是皇帝的游乐场所。这里山川壮丽,又有兰池和兰池宫,自然是游乐的理想所在。秦始皇微行夜出,不去别处,而直奔兰池,证明兰池的自然风光对他有极大的吸引力。《秦记》云:“始皇都长安,引渭水为池,筑为逢、瀛,刻石为鲸,长二百丈,逢盗之处也。”这是刘宋裴景仁对兰池的记载,证明兰池是引渭水为池,并以蓬莱、瀛洲仙境为蓝图,兴建了兰池风景区。蓬莱、瀛洲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是著名的天仙胜境。既然兰池以此为蓝图,其环境之幽雅,风景之佳丽,可想而知。秦咸阳背原临河,缺少广阔的水域,兰池风景区的建成,既为皇帝游乐提供了场所,也为咸阳城增加了无限美好的风光。

  上林苑位于渭河以南,除修建了以阿房宫为中心的庞大的宫殿建筑群外,其余地方均为皇家禁苑。《三辅黄图》说,“汉上林苑,即秦之旧苑也”,证明汉上林苑是秦上林苑的延续。汉上林苑在武帝时大加扩展,范围远较秦苑为大。应该说汉武帝以前的上林苑也就是秦代的上林苑。秦二世入上林斋戒,“日游弋猎,有行人入上林中,二世自射杀之”,可见上林乃为游猎之场所,范围当也不小。可能是北滨渭河,南抵秦岭,东向灞、浐,西向沣、潏一带伸延。与周代的灵囿相比,范围要广大得多。由于秦代的农业区与周代相反,渭北为粮仓,渭南为游猎区。在郑国渠未开以前,“漆沮所经之地可能是沼泽纵横,草木丛生(尤其是芦苇),麋鹿成群,是最佳的猎场”。这是因为周人建都渭南,自然以渭北为猎场,而秦建都渭北,又开郑国渠,渭北农业得到发展,而渭南就成为上林苑。就连周代的都城丰镐也成为“彼黍离离,彼稷之苗”的农田。秦代的上林苑除有部分农田外,主要为森林草地,并有广阔的水域,即上林诸湖。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野兽出没,景色宜人,自然是游猎的良好场所。可见秦代的上林苑与周代的园林一样,也是以自然风光为主,人工建筑物很少,尽量保持自然美和各种野趣情调,使人有来自自然,回归自然之美的享受。

  (3)汉长安园林

  汉长安城位于今西安城西北5千米处的汉城乡一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经过总体规划、布局整齐、宏伟壮观的大城市。城市园林发展也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建造了许多形式各异、别致新颖的园林。

  首先是皇宫与园林相结合,使园林成为皇宫的一部分。未央宫区有沧池,长乐宫区有酒池,建章宫区有太液池。皇宫中的园林,都是以人工湖为中心,布设楼台亭阁,既有广阔的水域,又有精巧别致的建筑物,交相辉映,相谐成趣,为皇帝提供了绚丽的游乐场所。

  沧池位于未央宫前殿的西边,为潏水枝渠“飞渠”入城所汇,湖址清晰可辨。今未央宫前殿遗址以西的低洼地区也就是当年沧池的所在。“未央宫中有沧池,言池水苍色,故曰沧池”。沧池的范围很大,有“沧池漭沆”之称。“漭沆”就是指广阔无边的大水。沧池周围也就是未央宫中的大殿,殿阁倒映池中,景色绮丽,另有一番情趣。尤其是沧池中的渐台,也就是湖水中的岛屿,位于全池的中央,四面临水,楼阁耸峙,为沦池中的主要风景点。渐,浸也,言为水池所渐。西汉末年,农民起义军追杀王莽,王莽逃往渐台自保,被斩于“室中西北陬间”,证明台上有不少建筑物。陬,隅也,也就是房子的西北角。

  酒池在长乐宫中,《庙记》曰:“长乐宫中有鱼池、酒池,池上有肉炙树,秦始皇造。汉武帝行舟于池中,酒池北起台,天子于上观牛饮者三千人。”《水经注》认为,“殿之东北有池,池北有层台,俗谓是池为酒池,非也”。这就证明,长乐宫中除鱼池、酒池外,还有其他水池。虽然酒池的位置难于确指,但池上有肉炙树,池北有台,皇帝曾行舟池中,并于台上观看“牛饮者三千人”都是事实。武帝时“以夸羌胡,饮以铁杯,重不能举,皆抵牛饮”,可见台上有阁,台下还有广场,与酒池构成一组风景区。酒池中能够行舟,证明池水很深,既是皇帝行舟,必然有文武大臣、三宫六院相陪,湖面广阔当了无疑义。酒池的水源当来自长乐宫北的明渠,池的位置可能就在长乐宫的北部。

  太液池位于城西建章宫的中部偏北地区,今西安西北郊的太液池苗圃即其遗址。太液池范围广阔,“周回十顷”。1顷为100亩,折合69亩,则10顷为690亩,折合0.47平方千米。“太液者,言其津润所及广也”。据说“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泰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并刻金石鱼龙、奇禽、异兽。这就说明,太液池高岸环周,一泓荡漾,犹如“沧海之汤汤”。池中的渐台,自然是登高瞭望之台,而三山则象征东海中的天仙胜境。并以金石雕凿“鱼龙、奇禽、异兽”,使仙山笼罩在神密的气氛之中。太液池中精心设置的渐台、三山和奇形怪状的动物,不仅为太液池的风景区增添了无限美好的风光,而且使人犹如进入天仙胜境一样有神密之感,可见奇妙无穷,幻觉丛生,别有一番情趣。把人间园林升华到神仙天堂,是太液池的一大特色。池边雕胡(菰之有米者)、紫萚(葭芦之未解叶者)和绿节(菰之有首者)繁茂,与池水交相辉映,景色宜人。池周平沙上的鹈鹕、鹧鸪、??、鸿鵕等,“动辄成群”,使太液池更加生机勃勃,呈现出自然风光的动态美。池中备有鸣鹤舟、容与舟、清旷舟、采菱舟、越女舟等,供皇帝嬉游。太液池风景优美,山水如画,是皇帝游乐的胜地。汉成帝常“以秋日与赵飞燕戏于太液池,以沙棠木为舟,以云母饰于鹢首,一名云舟。又刻大桐木为虬龙,雕饰如真,夹云舟而行。以紫桂为柁枻,及观云棹木,玩撷菱蕖……每轻风时至,飞燕殆欲随风入水”,成帝“结飞燕之裾”,游东至极。可见太液池是西汉三大宫中园林风光最优美的所在,堪称皇宫园林的典范。

  其次是广开上林苑,使长安城呈现在自然乐园之中。秦上林苑的范围较小,汉武帝广开上林苑,使上林苑成为方圆数百里的自然风光游乐区,汉长安城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区。由于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微行始出,“北至池阳(今陕西泾阳西北),西至黄山(宫名,在今陕西兴平),南猎长杨(宫名,在今陕西周至),东游宜春(苑名,即后来的曲江池)”,不断游猎于上林苑中,“入山下骑射鹿、豕、狐、兔,手格熊罴,驰鹜禾稼稻秔之地,民皆号呼骂詈”,才广开上林苑,把渭河以南的广大地区都划入上林苑,成为游猎区,只用属县“草田欲以偿户、杜之民”。东方朔力谏不能广开上林苑,认为“丰镐之间,号为土膏,其贾亩一金”,不能因为游猎“绝陂池水泽之利,而取民膏腴之地”。汉武帝不予理采,仍然把上林苑的范围大大扩展。

  汉武帝时的上林苑,“南至宜春、鼎胡、御宿、昆吾,旁南山而西,至长杨、五柞,北绕黄山,濒渭而东,周袤数百里”。其中宜春为宜春下苑,即曲江池。御宿指樊川,即潏河川道,因刘邦封名将樊哙于此,故名。一说由于皇帝“止宿其中,故曰御宿川”。昆吾为地名,有亭,地址不详。其余鼎湖(位于今陕西蓝田焦岱镇)、长杨、五柞(均位于今陕西周至县境)、黄山(位于今陕西兴平市境)均为宫名。由此可见,汉上林苑北濒渭河,南抵秦岭,东到蓝田,西至周至,“方三百四十里”,或“方三百里”,范围十分广阔。

  上林苑既为皇帝射猎的场所,必然森林茂密、杂草丛生,野兽经常出没。主要动物有熊罴、豪猪、虎豹、狐兔、麋鹿(四不象)、牦牛、青兕、白鹦鹉、紫鸳鸯等,“奇兽珍禽”,到处皆是。所谓“苑中养百兽,天子秋冬射猎取之”。这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皇家动物园。长杨宫中还有射熊馆,长安城东的灞、浐交会处有虎圈,即秦虎园,建章宫西南有狮子圈等等。据说“汉兽圈九,彘圈一”。上述动物除圈养外,绝大多数都是散布于上林苑的森林草丛中。近年来在白鹿原上的薄太后墓中发现大熊猫遗骨,证明汉上林苑中也有大熊猫的活动。这与当时气候温暖,“渭川千亩竹”的形势相适应。

  上林苑中草木畅茂,奇花异果比比皆是,汉武帝时,“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异卉三千余种植其中,亦有制其美名,以标奇异”。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破南越后,从南方引进了许多亚热带植物,种植于上林苑中。其中菖蒲百本,山姜十本,甘蕉十二本,留求子十本,桂百本,蜜香、指甲花百本,龙眼、荔枝、槟榔、橄榄、千岁子、甘桔皆百余本。“上木?南北异宜,岁时多枯瘁。荔枝自交趾移植百株于庭,无一生者,连年犹移植不息。后数岁,偶一株稍茂,终无华实,帝已珍惜之。”由此证明,西汉的上林苑还是南北植物交会的植物园,自然风光尤为壮丽。

  “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清流、湖泊星罗棋布,犹如天上的繁星,晶莹明亮,闪闪发光。上林苑中最大的人工湖就是昆明池,除此而外,还有滈池(滈水源头)、初池、麋池、牛首池、蒯池、积草池、东陂池、西陂池、当路池、大壹池、郎池、佽飞外池、影娥池、鹤池、盘池、滮池等,水域十分广阔,为上林苑增添了无限美好的风光。许多湖泊具有独特风光,构成独立的风景单元。如“积草池中有珊瑚树,高一丈二尺,一本三柯,上有四百六十二条,南越王赵佗所献,号为烽火树,至夜光景常焕然”;“佽飞具缯缴以射凫雁”,故以名池;“武帝凿池以玩月,其旁起望鹄台以眺月,影入池中,使宫入乘舟弄月影,名影娥池”;琳池南有桂台以望远,池中“植分枝荷,一茎四叶,状如骈盖,日照则叶低荫根茎,若葵之卫足,名曰低光荷”等等。池中大都有游船,形式多样,景色各异。昆明池池大水深,池中有“戈船各数十,楼船百艘”,还有可载万人的豫章大船,“上起宫室,因欲游戏”。“池中有龙首船,常令宫女泛舟池中……帝御豫章观临观焉”。影娥池中有“宫人乘舟弄月影”的游月船、触月船、鸿毛船、远见船,“载数百人”。淋池中原有桂楫松舟,一豆槽,后改为文梓船,“木兰为柂,刻飞燕翔鹢,饰于船首,随风轻漾,毕景忘归”。特别是炎夏盛暑,上林诸池,大都是游乐消暑的良好去处,游船荡漾,人流如潮。

  上林苑中还有许多离宫别馆,有的宏伟壮丽,有的小巧玲珑,有的奇异别致,与自然风光争丽竞辉,融为一体,把上林苑装扮得格外艳丽,妩媚多姿。主要的离宫有建章宫、长门宫、储元宫、犬台宫、葡萄宫、宜春宫、扶荔宫、宣曲宫、鼎湖宫等,皆金铺玉户,豪华壮丽。著名的观有豫章观(亦名昆明观)、飞廉观、青梧观、射熊观、白杨观、龙台观、涿木观、细柳观、霸昌观等,形式各异,为登高瞭望的理想场所。除此而外,还有台、榭、楼、阁等,充分体现了中国园林融人工于自然美之中的基本特色,上林苑的布景应该是一个典型。上林苑是皇家园林,到处绿树成荫,百花飘香,渠水清流,池陂连漪,殿阁台榭林立,与宏伟的长安城争奇斗异,壮丽无比,真是“植物斯生,动物斯止,众鸟翩翩,群兽 騃……林麓之饶,于何不有……嘉卉灌丛,蔚若邓林……”确实壮观至极。

  第三是苑中有苑,形成独立的小景观。上林苑是一个大的园林区,再依据地形、水源,设置独具风格的小景区,构成园中之园。最典型的有御宿苑、思贤苑、博望苑、西郊苑、乐游苑、宜春下苑等。譬如,御宿苑也就是樊川风景区,南倚神禾原,北倚少陵原,潏河横贯其间,“汉武帝为离宫别馆,禁御人不得入。往来游观,止宿其中,故曰御宿”。苑中有梨园,出产大梨,皮薄味美,远近闻名。思贤苑、博望苑,都是为太子所立,以广宾客,故“客馆皆广庑高轩,屏风帏褥甚丽”,以建筑物取胜。乐游苑即今大雁塔东北的乐游原,突兀高起,宛似馒头,又“自生玫瑰树,树下多苜蓿”而成为上林苑中的一个特殊区域,景色奇异,引人入胜。宜春下苑即曲江池,以“其水曲折有似广陵之江”而形成胜景。曲江池秦称?洲,汉武帝凿为名胜风景区,“名为宜春宛”。宜春苑就是以水流屈曲的湖泊为基础,以汉武泉为水源,建立楼台亭阁。同时少陵原紧环四周,并借景于秦岭,形成一个独立完整的风景区。不难看出,汉代巧用地形,充分发挥各种自然条件的优势,造成园中之园,为后来中国城市园林的发展树立了样板。

  西汉长安城的园林,奠定了中国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基本格局,是东方园林的鼻祖。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我国城市中国城市中国城市的园林
  • 上一篇:我国城市的规划
  • 下一篇:我国城市的水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