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位于中国西南边疆,平均海拔 4 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誉。在青藏高原的南缘,耸立着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主峰珠穆朗玛海拔8848.13米,是世界的第一高峰,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青藏高原独特的地质历史和自然环境早为国内外科学界所瞩目,但是由于交通不便和其它一系列社会经济因素,长期以来青藏高原都是科学上的空白,人们一提到西藏,联想到的就是雪山、荒漠、寒冷、干旱等一系列严酷的自然条件和贫瘠而单调的画面。但自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70年代以来,由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组织了多次大规模、综合性的科学考察。通过考察发现,青藏高原是一个生物类型非常丰富的地区,初步统计这里有各种高等植物5766种,动物中乳哺类126种,鸟类473种,爬行类54种,两栖类44种,鱼类61种。同时,由于西藏特殊的自然条件,形成了许多独特的生态系统以及在水热条件配合较好的地区出现的生物生产力,在这里建立的以保护珍稀生物种类和独特的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区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1.波密岗乡自然保护区
在这里我们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西藏波密的岗乡暗针叶林自然保护区。
波密位于雅鲁藏布江由西折向东南的“大拐弯”的东北部,来自印度洋的湿润西南季风沿大峡谷北上,形成丰沛的降水和温和的气候。这里的年平均气温约8.3℃,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达70~80%。在优越的自然条件下,发育形成了繁茂的森林,其中以云杉和冷杉为主组成的通直而高大的暗针叶林在这里占主导地位。这里生长的暗针叶林的类型极为复杂,这不仅表现在它们生产力的差异,同时从林下占优势的植物种类也可以明显地将其区别开来。在山地下部的湿润山谷中,暗针叶林主要由云杉组成,林下发育着密集的箭竹,其高度可达3~4米,因其竹丛稠密使人难以通行。优越的立地条件使这里的森林呈现出罕见的生产能力,个别地段暗针叶林每公顷的蓄积量可达2000立方米,约为北方泰加林地带暗针叶林生物生产量的3倍,树木的年龄达到300~400年,有些巨大的云杉其胸高处的直径达到1.5~2米,树高达到75米,单株树木的树干木材可达40立方米,是迄今所知世界上生产力最高的暗针叶林。随着海拔的升高,在暗针叶林组成中冷杉的成分增加,林下的植物也以多种灌木占了优势,在暗针叶林带的上部,林下生长着苔藓和杜鹃,再向上到海拔 4 000米左右,森林生长突然变得稀疏、低矮,这里就是生态地植物学中所提到的高山树线。
除暗针叶林外,还混生高山松林和华山松林,其生长状况也高于其他地区的同类森林,同样是重要的森林资源。林下蕴藏着丰富的药用植物,如天麻、五味子、三七、七叶一枝花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生长的天麻,不仅药用部分的块茎个体大,而且数量也在西藏处于领先地位。
2.江村—冲色自然保护区
西藏另一处具有保护珍贵树种价值的地区是江村—冲色一带,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吉隆县境内吉隆区(又称小吉隆)。这是被陡峻的高山从东西两面挟持着的一条峡谷,吉隆藏布曲从该区中部穿过,在热索桥与东林藏布曲汇合,流入尼泊尔的特耳苏里河。
区内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约10℃,≥10℃的积温为3 000℃,年降水量900~17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大于60%。主要土壤类型为黄棕壤。这里生长发育着西藏地区特有的长叶松林和长叶云杉林,成为主要保护的珍贵树种。
长叶松和长叶云杉在国外分布于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和不丹境内,是喜马拉雅地区特有的针叶树。在中国仅见于西藏吉隆地区,尤以江村—冲色一带最为集中。
西藏长叶松的垂直分布范围在海拔 1850~2600米之间,以江村为分布中心。它是一种常绿乔木,一般树高可达30米以上,在立地条件优越的地方,树高可达50余米,胸径80厘米以上。天然整枝良好,枝下高约为树干的1/2。
西藏长叶松对土壤的要求不苛,各种母质发育成的土壤上都能生长,不过只有黄棕壤是它最喜欢的土质。在这种土壤上,长叶松得到充分发展,植株数量占压倒优势而形成长叶松纯林或与乔松、通麦栎、吉隆缘毛杨等树种形成混交林。林下的下木层一般不很发达,乔木杜鹃、南烛、红麸杨、小叶\栒子、牛奶子、山蚂蝗、矮探春以及箭竹等最具代表性。草本层常常只得到中度或弱度发育,主要成员多为禾本科草类,尤以水蔗草、竹叶草较常见;还有少量蒿类、羊齿天门冬、卷叶黄精、长柱鹿药以及三花拉拉藤等,也是草本层中经常出现的伴生成分。
加载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