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数,屏山站为502 吨/平方公里,宜昌站为518 吨/平方公里,大通站为280
吨/平方公里。宜昌至汉口为长江主要的泥沙沉积河段。长江支流中以嘉陵江
和汉江水土流失较严重,侵蚀模数分别高达1070 吨/平方公里(北碚站1944~
1972 年)和929 吨/平方公里(碾盘山站,丹江口水库建库前的1937~1967
年)。
经济概况长江流域水力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达2.68 亿千瓦,可能开发
利用的水电装机容量约1.97 亿千瓦,年发电量1 万亿度,占全国可开发水能
资源的53.4%。长江上游水能资源最为集中,约占全流域的86.3%。
长江是中国最重要的内河航运大动脉,干支流通航里程7 万多公里(其
中通航机动船里程3 万公里),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70%。年货运量约2.5
亿吨,年货运周转量约600 亿吨公里,分别占全国内河水运总量的78%和85
%。长江干流自四川省新市镇以下2900 余公里可全年通航轮船。重庆—宜昌
段可通航1500 吨级船舶,宜昌—汉口段通航3000 吨级船舶,汉口—南京段
通航5000 吨级船舶,南京—吴淞口可通航万吨级海轮。中、洪水期万吨海轮
可由长江口驶抵汉口,2 万吨级海轮可乘潮驶抵南京。
长江流域约有人口3.86 亿,耕地2340 万公顷,占全国耕地面积24.5%;
粮食产量占全国37%以上,棉花产量占全国1/3 以上。全流域有淡水鱼类约
280 种,淡水鱼产量占全国60%以上。木材蓄积量约占全国1/3,矿产资源
亦丰。工业产值约占全国40%。长江干支流沿岸大城市有上海、武汉、重庆、
南京、成都、昆明等。
改造与开发利用据记载,自公元前185 年(汉)至公元1911 年
(清末),长江发生大小洪灾200 余次,平均约10 年1 次。19 世纪中
叶的1848、1849、1860、1870 等年,20 世纪的1931、1935、1949、1954 等
年均发生大洪水,如1931 年大水,长江中下游共淹没农田近340 万公顷,受
灾人口达2800 多万人,武汉市被淹,灾情极为严重。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低洼,汛期江水高出地面,内部渍水不能外泄,且
正值多雨季节,极易渍涝成灾,全流域近470 万公顷易涝面积中,90%集中
分布于此,以洞庭湖区、江汉平原和太湖地区最为严重,1949 年前一般年份
有76.67 万公顷耕地受渍,往往先涝后洪,灾害深重。
长江流域旱灾时有发生。据统计,1949 年前,长江中下游受灾(减产30
%以上者)年均约有173.3 万公顷。1934 年大旱,中下游受灾农田近667 万
公顷,绝大部分减产80%左右。长江上游的丘陵、山区旱灾也常发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了流域规划机构,制定了流域综合利用规
划,流域各地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在防洪方面,整修堤防;修建分洪、
蓄洪工程;结合兴利,修建干支流水库。经多年建设,沿江两岸3100 多公里
干堤和3 万公里支堤和海塘普遍加高培固,沿江重要堤防高程绝大部分已超
过1954 年特大洪水位1.0~1.5 米。荆江分洪工程(见荆江)、汉江下游杜
家台分洪工程及洞庭湖、洪湖、武汉附近地区、华阳河区、鄱阳湖等蓄洪垦
殖工程的兴建,使分蓄洪总面积达1 万平方公里,提供有效蓄洪量500 亿立
方米,并增垦农田53.55 余万公顷。至1989 年底,全流域已兴建大型水库
109 座,中型水库929 座,大中型水库总库容达1105.9 亿立方米;小型水库
4.3 万余座,总库容266 亿立方米。
在灌溉排涝方面,修筑塘坝570 多万处,建成了许多蓄、引、提相结合
的灌溉系统,其中6 万公顷以上大型灌区已有15 处,都江堰灌区由1949 年
以前的20 万公顷,扩大至53.3 万公顷。中下游平原圩区在并港建闸,疏浚
河道,联圩并垸,缩短防洪堤线,改善排水出路等方面,计完成土石方工程
量200 亿立方米以上,建设了大批机电排灌站和排水涵闸。1989 年全流域有
效灌溉面积已达1470 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63%。达到3~5 年及5 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