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0.18‰(见长江三峡)。
②中下游。江水出三峡后,进入中游,在宜都纳清江。枝城以下河段,
两岸原野坦荡,分属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平原上水道纵横,堤圩交错。
南岸有松滋、太平、藕池、调弦(现已堵死)四口与洞庭湖相通。藕池口以
上的上荆江河段属一般性弯曲河道,水流分歧,汊河发育,河道外形较稳定。
藕池口至城陵矶的下荆江河段长160 余公里(人工截弯工程实施前长240 公
里),直线距离仅80 公里,河道蜿蜒曲折,素有“九曲回肠”之称,河道外
形变化无定。
长江在城陵矶接纳洞庭湖水系(主要有湘江、资水、沅江、澧水四水)
的来水后,至湖北省武汉市,有汉江汇入,在湖北省黄石与武穴间,两岸山
峦逼近,河谷较窄,形成约束江流的卡口。至江西省湖口汇合鄱阳湖水系(主
要有赣江、抚河、信江、鄱江、修水)的来水,进入下游河段。
③下游。湖口以下,长江河谷愈加宽广。江水在皖南丘陵和皖中丘陵、
巢湖平原之间奔流,右岸常有基岩逼临江边,形成矶头,使河床变窄,越过
矶头,河床又复展宽,心滩出露,水流分汊,形成宽窄相间、时束时放的藕
节状河床。大通以下开始受海潮影响,水势和缓。此段主要支流有:青戈江、
水阳江、滁河、秦淮河等。淮河水量的80~90%也经京杭运河汇入长江。自
宜昌至江苏省镇江间的1461 公里平原河段,平均比降0.026‰。
镇江至江口,长约312 公里,流经长江三角洲,平均比降0.005‰。其
中江阴以下称河口段。江阴附近江面束窄,仅宽1200 余米,向东至长江口宽达91 公里,呈喇叭状。长江每年挟带入海的约4.86 亿吨泥沙,在长江口至
杭州湾一带落淤,形成许多暗沙和沙洲。三角洲自全新世以来年均向海推进
约40 米。长江在江口附近接纳支流黄浦江。
气候与水文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长江水量非常丰富,大通站多年平均流量2.9 万立方米/秒,年水量9145
亿立方米,大通以下两岸支流和淮河大部分水量汇入后,入海总水量达1 万
亿立方米。长江水量主要来自上、中游,宜昌以上来水量占大通站的49%,
汉口来水量占51%。径流中雨水补给约占年径流量的75~80%,地下水约占
20~25%,还有少量冰雪融水补给。汛期(4~10 月)水量占全年水量80%
左右,枯季(11 月~翌年3 月)仅占20%左右。汛期的出现时间随雨带由东
南向西北推移:支流鄱阳湖水系和湘江为4~6 月;资水、沅江、澧水为6~
7 月;上游各支流为7~8 月;汉江为7~9 月。干流的洪水取决于支流来洪
时间的早晚,一般多出现在6~9 月,并以7、8 两月机遇较多。干流洪水峰
高、量大、持续时间长,支流则多陡涨陡落,历时较短。一般年份,长江中
下游南岸支流在5~6 月达到高峰,宜昌以上及汉江7、8 月来水最多,不致
形成过大洪峰。但有些年份,上、中游雨季出现相互遭遇的情况,则往往酿
成特大洪水。洞庭、鄱阳两大天然湖泊对削减共峰,减轻洪水对长江中下游
的威胁,颇为有利。
造成长江成灾的洪水,一是流域性暴雨形成,如1788、1849、1931、1954
等年;另一种是上、中游局部地区或支流发生连续而集中的特大暴雨所形成,
如1860、1870、1896、1935 等年的洪水。19 世纪70 年代以来,宜昌站洪峰
流量超过荆江河段安全泄量6 万立方米/秒的就有22 年,1870 年特大洪水宜
昌站洪峰流量曾高达10.5 万立方米/秒。
长江干流年径流量多年变化较稳定,变差系数为0.11~0.22,并具有连
续丰水和枯水年交替循环现象,以汉口站为例,连续枯水年平均为14 年,连
续丰水年平均约为11 年。
长江含沙量较小,宜昌站多年平均1.18 千克/立方米,大通站0.54 千克
/立方米;金沙江含沙量较大,屏山站为1.66 千克/立方米。但年输沙量仍较
大,如宜昌站为5.21 亿吨,汉口站为4.34 亿吨,大通站为4.78 亿吨。侵蚀
加载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