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 青海由于地处高原,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终年受大陆性气流及青藏高原气团影响,形成寒冷而干燥的气候特征。
全省年均温为-5.0~8.6℃,1 月均温-18.2~-7.0℃,7 月5~21℃。气温年
较差小,日较差大,积温低。冬季寒冷而漫长(半年以上),夏季凉爽而短
促。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气温和降水地区差别大,垂直变化显著(见
表)。多大风、沙暴、冰雪。东部黄河和湟水谷地年均温3~9℃。
生长期140~230 天,年均降水量250~550 毫米,主要集中于6~9 月,
雨热同期,可满足一年一熟的需要,是全省开发最早的主要农业区和商品粮
基地。柴达木盆地年均温2~5℃,生长期150~200 天,日照长达3000 小时
以上,盆地北部和南部边缘为新垦区和小麦高产区。青南高原和祁连山地海
拔高,气温低,不宜农耕,但降水多,草原面积大,为省内主要牧区,局部
山地有森林和灌木林。
青海不同地区气温和降水量
地 区东部祁连山地柴达木盆地青南高原
代表地点西宁祁连格尔木玛多
海拔(米) 2261.2 3301.5 2842.9 4149.1
1 月均温(℃) -7.9 -13.0 -10.63 -16.3
7 月均温(℃) 17.4 12.9 17.37 7.83
年降水量(毫米) 356.68 434.67 43.28 288.78
植被与土壤 青海植被类型以高寒灌丛、高寒草甸及高寒草原为主,其次
为荒漠和山地草原,而森林植被则较少。土壤主要包括高山寒漠土、高山灌
丛草甸土、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高山荒漠化草原土、灰褐土、黑钙土
栗钙土、灰钙土、棕钙土、灰棕漠土等。非地带性土壤有沼泽土、草甸土、
盐土和风沙土等。上述主要植被、土壤类型的水平地带性分布,以由大气环
流引起的经度地带性表现较突出,而纬度地带性则不甚明显。在省境北半部,
因降水由东往西逐渐减少,干旱程度渐增,植被依次由东部河湟流域温带半干旱草原逐渐向西部柴达木盆地的温带半荒漠和荒漠过渡,土壤依次相应呈
现为栗钙土带(低暖的河湟谷地及低山丘陵为灰钙土,冷凉半湿润的中山为
黑钙土)、棕钙土带和灰棕漠土带。大致上河卡滩—橡皮山—布哈河河谷一
线以东,为温带半干旱草原栗钙土带,线以西至柴达木盆地东部的脱土山—
德令哈一线以东之间,为温带半荒漠棕钙土带,再往西至省境为温带荒漠灰
棕漠土带。省境南半部的青南高原,自东南向西北由山地河谷、峡谷区向高
原面过渡,植被由山地寒温性针叶林,升至高原面则逐渐为高寒灌丛、高寒
草甸。再向高原西北深入,海拔升高,旱化增强,则主要出现高寒草原和高
寒荒漠化草原。土壤也依次相应呈现为灰褐土带(灰褐色森林土带)、高山
灌丛草甸土带、高山草甸土带、高山草原土带、高山荒漠化草原土带等有规
律的变替和变化。
珍稀动物有野骆驼、野牦牛、野驴、藏羚羊、鬣羚、盘羊、雪豹、白唇
鹿、黑颈鹤、班头雁、天鹅等,还有梅花鹿、水獭、猞猁、血雉、雪鸡等野
生兽禽数百种。
水文 青海水系发育,全省大致以祁连山(东段)—日月山—巴颜喀拉
山(西段)—唐古拉山为界,可分为东南外流区和西北内流区(约占全省面
积2/3),分属黄河、长江、澜沧江和内陆河四大水系。
全省流量在0.5 立方米/秒以上的河流(包括干支流)217 条。其中理论
出力在1 万千瓦以上的干支流108 条,理论出力蕴藏量达2 165 万千瓦。总
装机容量1798 万千瓦,年发电量772 亿度。黄河上游的龙羊峡水电站装机容
量为128 万千瓦。龙羊峡到寺沟峡276 公里黄河干流,落差860 米,可建水
电站6 座,总装机容量778 万千瓦,年发电量约300 亿度,是全国水力资源
的“富矿”区。目前又动工兴建李家峡水电站。
青海外流水系主要是黄河、长江和澜沧江上游及其支流。黄河在省境内
流经12 县,干流河道长1694 公里,省境流域面积15.25 万平方公里,多年
加载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