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在流到金边附近纳入了一条支流——洞里萨河,湄公河的水量又一次大大增加,这是由于洞里萨河是一条水量很大的河流,它是东南亚地区面积最大的湖——洞里萨湖的出水河,长120千米;洞里萨河是世界少见的因不同季节而逆转流向的河,6~9月河水由湄公河流向洞里萨湖,而10月到第二年5月河水倒流向湄公河。
洞里萨湖好似一块巨大的美玉,镶嵌在柬埔寨西部大地上,为高棉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巨大物质基础,千百年来洞里萨湖的鱼米就孕育了吴哥文明、高棉文明,吴哥文明就发端于洞里萨湖区。雨季湄公河河水大量进入洞里萨河,大大减轻了金边及下游地区洪水威胁;旱季洞里萨湖水大量进入湄公河,使湄公河下游有足够的水位水量,从而保证湄公河的航运、农田灌溉。洞里萨湖还提供了丰富的渔业资源,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渔业基地,是周边300万人民的“鱼肉库”;洞里萨湖区也是柬埔寨最大的稻米产区。
洞里萨湖位于柬埔寨西部,东距金边不过120千米,又称“金边湖”,洞里萨意为“巨大的淡水湖”之意。洞里萨湖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通,是湄公河天然蓄水池,雨季洞里萨湖面积达100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0米;而旱季大量湖水流向湄公河,平均湖水深1米左右,湖泊面积缩减至不足3000平方千米。
坐落在洞里萨湖北岸暹粒河畔的暹粒市,是游览吴哥古迹的唯一停留地、集散地。由暹粒市区到吴哥古迹、洞里萨湖都不到10千米。暹粒市是柬埔寨暹粒省省会,人口10万。
吴哥古迹位于柬埔寨北部暹粒。吴哥古迹与中国长城、埃及金字塔和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并称“东方四大奇迹”,现在是柬埔寨三处世界遗产之一,世界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吴哥古迹包括吴哥王城(大吴哥)和吴哥窟(小吴哥)。吴哥王城是1181年由者耶跋摩七世兴建的王都,是一个由高8米、每边长3000米的城墙和护城河包围的方圆9平方千米的正方形皇城。巴戎寺是吴哥王城的主要建筑,坐落在吴哥王城的中心点,是一个装饰华丽的红色寺庙,是一座金字塔形建筑,最高处是一座涂金滴宝塔,建在两层空心的台基之上,表示天上的佛与地上的人得以息息相通;周围建起了48座大小不一的宝塔,众星捧月一般簇拥着中心宝塔;巴戎寺以四面佛塔和回廊壁画而闻名于世,寺内有49座佛塔;整个吴哥王城共有216面巨大的人面佛像,佛像为典型的高棉人面容,脸带安详的微笑,这就是吴哥古迹蜚声世界的“高棉的微笑”。吴哥窟又称吴哥寺、小吴哥,与吴哥王城紧邻,是由高棉国王苏利耶跋摩二世于1113年至1150年间建造,是一座献给毗湿奴神的须弥山寺,也是当时高棉王国的国寺;它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庙宇,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而闻名于世,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筑。15世纪初暹罗入侵吴哥城,高棉王朝迁都金边,古城被遗弃,不为外人知晓。19世纪中叶,法国生物学家亨利穆奥为寻找热带动物,在原始森林中发现了这座古迹,在他的书中记载到:“此地庙宇之宏伟,远胜古希腊、罗马遗留给我们的一切,走出森森吴哥庙宇,重返人间,刹那间犹如从灿烂的文明堕入蛮荒”。1908年起,法国远东学院开始对大批吴哥古迹进行修复。199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吴哥古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吴哥古迹是东南亚主要的考古学遗址之一;占地面积400多平方千米,包括林地、吴哥古迹遗址公园;这个公园有公元9世纪到15世纪高棉王国各个首都的辉煌遗迹,包括著名的吴哥寺,以及坐落在大吴哥城的以无数雕像而著称的巴戎寺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这一遗址及其周边制定了一个广泛的保护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