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海的颜色的一大因素是悬浮的泥沙。黄海,顾名思义是黄色的,因为河流入海时携带了大量泥沙;远离河口,逐渐变为黄绿色和蓝绿色。第二个因素是浮游生物,尽管体积小,但数量多,如红海;第三个因素是深度。通俗地说,海越深,则蓝色越深。南海显然较黄海东海深,因而呈深蓝色。在阳光不好的情况下,一些深海盆呈暗蓝色或“黑色”,象死海和黑海。
分布最广的洋底沉积物是抱球虫软泥,主要由抱球虫的石灰质骨骼组成,呈白色、粉红色或黄色的松散沉积物。大洋粘土也是分布较广的洋底沉积物,常因含锰而呈褐色。大陆斜坡下部的沉积物也很细,以各种粘土为主,与洋底沉积不同的是有陆源碎屑沉积。如果陆源碎屑中富含氧化铁的矿物,粘土呈红色,如巴西海岸、长江口和亚马逊河口的近代海底沉积物。如果陆源碎屑中富硫化物和有机质,则形成蓝色粘土(实际上呈深蓝色),有硫化氢的气味,经常形成黄铁矿和白铁矿,其表层因受海水的氧化作用而呈褐色。如果沉积物中含较多的海绿石矿物,形成绿色粘土,深度相对较浅。
除了波浪和潮汐以外,海水还可以发生大规模的水平方向上的流动,称洋流或海流,洋流是海洋里的“河流”,尽管没有岸或堤,其流动是非常有规律的。早在17世纪,人们就在冰岛捞到了生长在南美的棕梠树,在格陵兰捞到了生长在西伯利亚的松树,并知道它们是顺着海洋中的“河流”漂过去的。
引起洋流的主要原因是海水密度的差异和长期的定向风对水面的摩擦。热带洋面上稳定的信风不断地把海水从东向西运移,产生赤道洋流。大西洋内的赤道洋流向西流时受阻于北美大陆,只能向北折入墨西哥湾。湾里的水多了,容纳不下了,只能沿北美的东岸再向北流动。洋流进入温带后,温带盛行的西风又把洋流驱向东流。同时,在温带还有沿欧洲大陆的西岸的海水来补偿因赤道洋流的向西流而亏空的海水,这种洋流叫补偿流。太平洋内的赤道洋流向西流到菲律宾后折向台湾、琉球而达日本,其运移的图案与大西洋的几乎完全一致。
按温度洋流有暖流与寒流之分。暖流内温度和盐度都高,有机质和食物不见得丰富,但在其流经的近岸地区形成了一个相对温暖的小气候。寒流则相反。寒流与暖流相会的地方是海洋生物最理想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