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唐山发生4.8级地震,目前尚未接到人员伤亡报告。这距唐山大地震已36年。中国地震台网中心解释称,此次地震是唐山大地震的余震。官方称,唐山地区短期内不会有破坏性地震。
唐山个别民房出现裂缝
昨天10时22分,河北唐山市市辖区、滦县交界处(北纬39.7度、东经118.5度)发生4.8级地震,震源深度8公里。此次地震震中距离北京仅180公里,北京、天津、秦皇岛等地均有震感。
据唐山地震局消息,根据初步调查,没有发生明显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唐山市古治区个别民房出现裂缝,并有灯泡掉落现象;滦县有两户民房出现裂缝。而距唐山市区15公里的唐山陡河水库有震感,无破坏。
据唐山地震局消息,唐山震中附近震感明显,唐海、滦县和唐山市区尤为强烈。滦南县地震局一位官员说,“看到椅子在摇,房子没问题,感觉有点强烈”。
北京市地震局会商室方面表示,京城主要汇总起来的震感是,看到屋里东西在晃悠,个别东西掉下来,有的人则感觉房子瞬间晃动了一下。据估计,北京地区的地震烈度约在四五度左右。
36年后还是当年余震
唐山地震局震情快报称,“初步认为该地震是唐山老震区余震的正常起伏”;“根据唐山地震序列类型整体特征分析,本次地震为主-余震型地震,是我市地震活动正常起伏。我市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唐山曾在2010年发生过两次地震,当时专家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这两次地震也是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后的余震。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副主任蒋海昆表示,此次地震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余震。此次唐山地震和2010年发生的地震一样,都处于唐山大地震能量衰减期中,从时间和空间特征都符合余震的特点。
唐山地震余震次数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地震震级 上世纪90年代 2000年至今
1-1.9级 平均418次 平均325次
2-2.9级 平均102次 平均56次
3-3.9级 平均10.1次 平均6次
4-4.9级 平均1.4次 平均0.97次
1 唐山余震为何会持续36年?
专家称,余震有衰减期,随时间发展频次会越来越低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副主任蒋海昆解释说,大地震发生后,能量会积累起来,并出现余震,这和板块的“应变力”有关。所谓“应变力”,可以理解成板块移动的速度。我国西南地区属于印度洋板块,每年移动几厘米,应变力很快,使得能量释放也快,余震可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结束,如数十年。相比之下,东部地区的移动速度只有几毫米,应变力很慢,使得能量释放也慢,余震时间可能持续上百年。
此外,余震持续时间也和大地震震级有关。蒋海昆说,汶川地震和唐山大地震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30多倍,“7级地震就相当于33个6级地震”。目前来看,汶川地震的余震较多。
蒋海昆解释,余震有个衰减期,以唐山为例,随着时间发展,余震发生的频次也会越来越低。
2 近期首都圈小震是否增多?
专家称,目前首都圈地区地震处于正常活动水平
近期北京发生不少小地震,是否小震更活跃了?是否是大地震的前兆?
蒋海昆表示,华北地区累积大地震很慢,虽然上世纪70年代发生过几次7级地震,但要平均千年才在原地复发一次7级地震。而4级地震的周期是两年左右,唐山2010年就发生过4级地震。
他表示,前段时间北京朝阳区和石景山区发生了小地震,引发关注。但事实上,全球每天发生500万次小震,属于正常情况,只不过因为发生在大都市而较为敏感。据地震台网统计,首都圈地区的小震活跃度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增加,甚至天津等地有下降的趋势。
他表示,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首都圈地区地震处于正常的活动水平。
3 城市房屋能抵御几级地震?
专家称,北京上世纪80年代后建的房子,均按抗8度地震设防
蒋海昆解释,地震用级别来判断,但地震带来的破坏力是用烈度来判断。一个地震只有一个级别,但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烈度。震中区的烈度最大。
他表示,唐山4.8级地震的烈度在6-7度之间,北京地区的烈度在3-4度左右。他举例说,3度烈度时,室内少数人静止中有感,室外少数人有感,而如果有人感到椅子摇动了,或者悬挂物摆动等,则是4度左右的烈度。
蒋海昆表示,地震烈度在6-7度左右时,基本上不会给城市带来破坏,农村的老旧民房墙壁等可能会出现裂缝,南方的水田里会出现喷发冒水等现象。“北京上世纪80年代以后建的房子,按照抗8度地震设防要求建的,如果出现6级地震,8度烈度,都没有问题。”(记者 金煜 实习生 邓琦)
唐山余震与日本有关
此次地震发生在唐山,让人想起了36年前发生的“唐山大地震”,同样是龙年、又在相近的位置。二者究竟有何关联?
中科院院士、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马瑾:本次唐山地震与日本地震有关,属于一次“应力场”的调整,唐山暂时不会产生更大的地震。
日本和唐山不属于一个地震带,分属于太平洋大板块和欧亚大板块。但因为距离近,日本地震后,会对中国大陆的“应力场”有调整。比如,有个椅子4条腿,如果1条腿断了,另外3条腿应力就多了,时间长了,就容易塌、容易坏。
用“地震云”预测存争议
昨日10点多发生地震,有微博7点多就发预测,说看到了“地震云”。这个人的粉丝一下从6千多,上升到了6万多。
中科院院士、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马瑾:以前有人说看到过“地震云”,但是“地震云”与地震的关系,我不是特别相信。
北京工业大学地震所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许绍燮:不能说“地震云”的说法是“胡说”,目前也是有争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