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理学是研究商业活动地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商业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中发展最早的分支之一,从学科发展过程来说,也是经济地理学的前身。它主要研究商业活动的地理分布;商业活动与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关系;商业活动的空间组织或地域结构规律等商业活动的地域特点。
商业地理学发展简史
商业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与古代商业经济的出现和发展有直接联系。自从人类社会出现了商品交换,就开始有关于商业的零星地理记载。如中国战国时代的《尚书·禹贡》已对主要商品的产销区域和运输路线作了记载;西汉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和东汉班固的《汉书·食货志》,对人口、经济、物产、交通、商业和城市的分布和地区差异,已有详实的记述和评论。
15世纪以后,地理大发现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出现,使得欧洲(特别是西欧)许多国家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增长,不断扩大商品的对外输出,商业活动相应地扩及到海外广大地区。从而吸引了西欧许多学者对世界各地的地理环境、资源物产、经济分布、交通运输和商业中心等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以记述世界各国、各地区物产分布、贸易关系、城市港口以及运输线路等情况为主要内容的著作先后纷纷问世,大大丰富了世界商业地理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古代地理学开始分化,最早分化的学科之一就是商业地理学。
早期的商业地理学主要解答何地可以廉价购进和高价售出何种物品,即商品的地理。不少地理学家编著了许多以商业地理为主要内容的区域地理著作,其中比较系统的是1989年英国奇泽姆的《商业地理学手册》,多次再版,成为这一学科的代表作。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世界很多国家工业、农业发展迅速,世界经济关系日益扩大,加之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方面的推广应用,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密切依存的性质,并扩展到对各国和各地区的生产、消费、贸易、运输等一系列经济现象进行综合研究的领域,于是商业地理学逐渐成为部门经济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20世纪30年代初克里斯塔勒提出的中心地学说,阐述了聚落和市场分布的关系,使传统的商业地理学开始转变为现代地理学的范畴。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区位理论、地理学的数量方法以及行为科学陆续引入商业地理研究,出现了大量有关商业、服务业空间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其中重要的如贝里对于商品流、市场中心和零售商业的研究;墨菲对于中心商业区的研究,万斯对于商业结构和市场分布的研究;威尔逊对于零售模式的研究;莫里尔对城市商业的研究;博热·加涅埃对于市场地理学的研究;波克希舍夫斯基对于服务圈地理的研究,以及麦凯等对于意境地图和消费者行为的研究等。
商业地理学的基本内容
商业地理学目前除了从宏观的角度分析、探索世界性的国际商品流通,及其贸易关系的地理问题外,更着重于国家内务地区之间商品流通的研究。其主要内容是研究商业活动空间组织基本模式的理论商业地理;按照商业和服务业部门分别探讨其具体的布局类型的部门商业地理;研究具体区域的商业点、线、网和城镇商业地理;进行综合研究的区域商业地理。
商业地理学的基本任务是参与生产布局和区域规划工作,合理选择商品流通渠道,合理组织城市商业网点,选定最优或适宜的批发、零售商业及仓储设施的区位,根据居民消费水平和行为设置商业、服务中心等。
商业活动受到自然环境、地域经济结构和布局以及社会、文化、民族、宗教和社会行为的影响,因此商业地理学与研究这些内容的人文地理诸学科关系密切。而生产和交通运输对商业活动的影响尤为重要,使商业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和交通运输地理学关系更为密切。此外,商业经济学和市场学等学科对于商业地理研究起到指导和参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