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8月15日,东京九段坡上的靖国神社内,就会有军国主义时代的残渣余孽搞一番令人作呕的表演,右翼团体乘机举行集会,喧嚷“侵略有理”的“爱国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为数不少的国会议员和内阁成员,有时还有首相到这里参拜。这些倒行逆施招致了国内反战和平力量的强烈反对,也受到中国、韩国等亚洲邻国的严厉批判,有时甚至酿成外交问题。
靖国神社是怎样成为这样一个是非之地呢?
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独尊神道,把神道定为国教,将神道、神社统统置于“皇室神道”之下,自称日本是“神的国家”,天皇是“万世一系”的“现神人”。在停止了神道国教化政策之后,日本政府依然推崇和奉行神道,神社依旧靠国家和地方政府财政维持。
靖国神社原来叫做“东京招魂社”,始建于1869年,1879年后改名为靖国神社,成为享受高规格待遇的“别格官币神社”,并由内阁的陆军部和海军部管辖,由军方秘密地决定什么人死后能够进入神社,成为所谓“御祭神”。它最初祭祀的是明治维新后两次国内战争(戊辰战争和西南战争)中的阵亡者,但是到后来,却专门摆放在对外侵略战争中丧生的军人等的牌位,成为宣扬和支持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战争的精神支柱和象征。这些战争,按照日本右翼学者的称呼,依次是“日清战争”(即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记者)、“征伐台湾”(1874年借口日本渔民被杀入侵我台湾)、“北清战争”(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入侵我国)、“日俄战争”(190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1913-1917年期间,出兵进攻中国青岛等地和太平洋上的德国殖民地)、“济南事变”(1927-1928年间,以保护日本侨民的生命、财产为口实,三次出兵我国济南)、“满洲事变”(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支那事变”(1937年的“七·七卢沟桥事变”)、“大东亚战争”(1941-1945年)等。
日本投降后,美国占领当局为铲除军国主义的精神和土壤,于1945年底发布了“神道指令”,废除政府对神社、神道的经济援助与监督,使宗教与政治脱钩。接着,又在“和平宪法”中写入“政教分离”的原则。靖国神社从国家所有变成了宗教法人。
出于对苏冷战的需要,美国于1950年底改变对日占领政策,由彻底消除日本军国主义的威胁到把日本建设成为“远东的反共防波堤”。除了在日本采取“肃共”政策外,还分期分批释放所有在押的各级战犯,总数在5400人以上。这些人遂摇身一变,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中坚力量和领导核心。日本的政治右倾化由此开始,一浪接一浪,从未间断,直到今天。
1953年,日本政府制定“战伤病者战殁者遗族援护法”和“津贴法”,把战犯遗族视为一般战殁者遗族,向他们发放遗族养老金、悼念费和补助等。1956年,日本厚生省向各都、道、府、县政府下达“关于靖国神社合祭事务合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方政府把选定为“合祭”对象的人填入“御祭神名单”,寄到靖国神社。
关于各级战犯,日本政府认为,他们“是在日本丧失主权的时代,被联合国军单方面判决的,与日本国家的意志无关。日本政府不认定他们是国内法上的犯罪者”,因此把被判处死的战犯的死亡称为“法务死”。
到1958年,被关押和被处决的甲、乙、丙各级战犯统统享受了“津贴法”待遇,同一年死亡的乙、丙级战犯进入靖国神社。1966年12月,东条英机等7个被处死的甲级战犯和7个在关押期间死亡的甲级战犯共计14人也进入靖国神社。但是,这些行为都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的,不为一般国民所知道,直到1979年4月19日,才被报界曝光,为世人所了解。
由此可见,正是自民党领导的日本政府一手把东条英机等大小战犯供到靖国神社的祭坛上的。
到目前为止,作为“御祭神”在靖国神社里接受合祭的确切数目为2,466,344人。
自民党自1955年结党以来就把由“国家护持”靖国神社作为基本方针,并在1969年制定《靖国神社法》(草案),内容是去掉神社的宗教性质,将它置于内阁首相的监管之下,所需一切经费均由国家支出,实现所谓的“国家护持”。从1969年至1974年,这一法案曾多次提交国会审议,但都遭到否决,终成“废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