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产生成因

时间:2014-07-03  归属:地理杂谈

一、什么是沙尘暴

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现象,有着巨大的破坏力。沙尘暴,是指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非常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天气现象。气象上将浮尘、扬沙、沙尘暴统称为沙尘天气,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是以能见度和风力的大小来区分。浮尘指在无风或微风的情况下,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扬沙是指由于风力较大,将地面沙尘吹起,使空气相当浑浊,水平能见度在1~10km;沙尘暴水平能见度小于1km;当局部区域能见度小于200m,不小于50m时称强沙尘暴;当能见度小于50m时称特强沙尘暴。

二、沙尘暴的时空分布

1.沙尘暴的时间分布特征

(1)地质历史时期

研究表明,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沙尘暴也显示出周期性的变化规律。在气候比较暖湿的时期,地面植被生长茂密,生态环境条件优越,沙尘暴的发生频率就低;反之在气候冷干的时期,沙尘暴的发生频率就高。

(2)近代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的变化特点是:20世纪50年代沙尘暴发生的日数最多;60年代前期略有降低,60年代后期降至最低;之后70年代稍有增加,80年代又处于逐渐减小的趋势,90年代又有明显的增加。

我国沙尘暴的季节变化特点是:春季最多,约占全年总数的一半,夏季次之,秋季(新疆地区为冬季)最少;按月份来看,一年中3、4和5月沙尘暴发生次数偏高,尤其以4月份沙尘暴发生次数为全年最高。5月份以后沙尘暴发生次数急剧下降,9月和10月为最低。

另外沙尘暴也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沙尘暴的发生时间大多集中在中午至傍晚,夜间至午前相对较少,这与近地层大气层结稳定度状况有关。

2.沙尘暴的空间分布特征

沙尘天气是干旱及半干旱区特有的灾害性天气,全球有四大沙尘暴高发区:中亚、北美、中非和澳大利亚。

我国的沙尘暴区就是中亚沙尘天气高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位于北方地区。总的特点是西北多于东北地区,平原或盆地多于山区,沙漠及边缘多于其它地区。

我国沙尘暴存在两个多发区:一是河西走廊、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地及其周边地区;其次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及其周边地区。另外在北疆克拉玛依地区、南疆的和田地区和青海的西北部地区是三个局地性沙尘暴区。

三、沙尘暴产生的原因

沙尘暴的发生有其自然原因。首先,我国西北部有浩瀚的沙漠。加之那里干旱少雨,土地裸露,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沙源;其次是要有蒙古气旋的存在,能将大量沙尘卷入高空;三是要有能将卷入高空的沙尘输送到远方的冷气流。这三个条件缺一个就很难形成大范围的沙尘暴。

沙尘暴一般发生于春夏交接之际,其形成与大气环流、地貌形态和气候因素有关。一方面春季风速较大;另一方面雨季此时尚未来临降水稀少,而气温已开始回升地面开冻融化、蒸发变得强烈,使得裸露的沙土逐渐变得松散,一旦遇有较强的天气系统活动就很容易产生沙尘暴。夏季降水较多,植被覆盖率高,沙尘发生的机率也随之减少,秋季沙尘暴发生的频率为全年最低,冬季地面冻结,即使风速较大,但大风也很难将冻结成块的沙土吹离地面,故沙尘暴发生的次数也较少。

沙尘暴的发生更与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密不可分。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不合理的农垦,必然导致植被和地表结构的破坏,使草原面积萎缩、土地沙化、生态系统失衡。由于这种造沙的速度远快于人们治沙的速度,无疑为沙尘暴形成提供了沙源条件。因而,沙风暴的发生是人口、资源和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

四、沙尘天气的危害及防治

沙尘暴出现时,黄沙滚滚,天昏地暗、空气呛人、伴着狂风,危害极大。20世纪30年代美国、加拿大发生的“黑风暴”就是一个典型例证。那次“黑风暴”给美国农业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给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的危害,生态环境也遭到前所未有的严重破坏。然而,沙尘暴也并非一无是处,它所携带的大量沙尘可以起到抑制酸雨的作用。

为了防治沙尘暴,目前的首要任务是要弄清沙尘天气产生的机制,为我们的科学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在我国,沙尘天气虽然一直存在,但直至上个世纪70年代才真正开始对沙尘天气,特别是沙尘暴的研究工作。目前,北京沙尘暴监测预警的前期工程已经付诸实施,可以有效监测、准确预警沙尘暴的发生。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沙尘暴时空分布特征产生成因
  • 上一篇:初中地理课的“奇思妙想”
  • 下一篇:最新全国新课标高考地理考试大纲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