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千万美元的震灾监测防治系统
日本在部分海域水下2000米处安装了监测系统,通过海上监测船将有关信息发射到人造卫星上,再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密切监视大陆架板块的移动。
此外,日本花10年之工斥资上千万美元打造了一套地震早期预警系统,按设计它应能侦测到地震的最初迹象,并赶在地震爆发前向震中附近城市发出警报,从而使人们能多获得几秒钟逃生时间。廖晓介绍说,这个系统储存了大量4级以上地震的灾难资料,一旦发生大地震,该系统可以在30分钟内自动计算出受灾规模,指导当局有针对性地迅速展开救援措施。
在城市建设规划之时,日本也十分重视防灾避难的设计。各个家庭阳台相通,以备意外时互相支持或避难。旅社、地铁、商店、影院等公共场所出入口都有“非常口”及标记指示,一旦发生非常事件时用来疏散。抗震性和安全性是日本建设公路、铁路和公园等城市基础设施的重点。在日本城市中有许多政府指定的避难“缓冲地带”,不少城中绿地和街心公园的入口处都插着“地震避难所”的牌子。65%的市区街道可作为避难所,甚至储备水、食物、药品、毯子等,并能建造临时房屋。
完善的防灾救灾体制
国家住宅工程中心高级建筑师刘东卫博士也认为,日本防御地震灾害的重要经验之一在于,日本建立了完善的防灾和救灾体制。
日本拥有“防灾省”,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防灾减灾信息系统及应急反应系统,一旦国家发生重大灾难事件,首相将担任总指挥。
日本向国民长期普及防震救灾知识。《大地震特别措施法》规定9月1日为全国防灾日,8月30日到9月5日为全国防灾周。日本经常模拟地震、火灾、海啸、抢劫、枪击等天灾人祸发生,提高抗灾救灾、自护自救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1983年,为纪念关东大地震60周年,组织1600万人,约占国民总人数13%,进行防震救灾演习。
日本全国各地设有不少地震博物馆和地震知识学习馆,免费向市民开放。在这些地震博物馆内,市民们能够亲身体验地震时的感觉。借助博物馆内模拟火灾现场的烟雾走廊和模拟地震的震动平台,参观者可以体验到6级地震发生时的状态。每年法定“防灾日”来临时,日本各地都会举办地震防灾演练,向市民介绍面对突发灾难的应急对策,也提醒市民加强危机意识。从熟悉所住楼房的紧急通道到室内布置、起居生活,日本人格外注意消除安全隐患、保持逃生通道畅通。常年宣传普及之下,防震救灾意识在日本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