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为了生存,我们的祖先几千年前就开始关注这方面的问题,世界上也不断有人想推动地震预测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起,日本、美国、俄罗斯(前苏联)和中国等主要地震国家先后制定并实施地震预报研究计划。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我国实行“边研究、边预报”方针。在过去40多年里,取得了海城、龙陵、松潘—平武等20多次有减灾实效的成功预报震例,但也遇到许多困难,出现过唐山等地震漏报,以及某些虚报的失败和挫折。西方国家的主要做法是,从理论和实验加强基础研究,选择范围很有限的试验场开展预报方法试验。他们的这种做法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是比较扎实的,不过,目前的预报实效可就谈不上了。就是几个试验场也没有取得预期的预报效果。国际地震界对于当前能不能预报地震一直是有争论的。特别是遇到重大震灾而又没有预报时,强调困难主张目前不能预报的声音总会高起来。西方国家多数地震学家主张在理论上有突破,方法上过了关以后,再实施地震预报。而中国多数地震预报专家认为,目前已经可能在某些有利条件下对某种类型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
地震预报为什么这么难?围绕能不能预报争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怎么看待当前的预报水平?让我们从地震预报发展过程说起,逐步解释。
6.1 地震预报是人类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目标,但至今仍是世界科学难题
6.1.1 中国古代有不少关于地震,甚至可能是地震前兆的记载
地震由于其严重的灾害性,危及生命财产,自古就引起人们的重视。早在公元前23世纪,《墨子》就有记载:“三苗欲灭时,地震泉涌”,距今4300多年。这恐怕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记载。
公元132年,东汉张衡用精铜铸成世界第一台地震仪——候风地动仪。并成功地记录到138年陇东大地震(甘肃临洮与青海民和间, 级)。
图6-1 张衡(左)发明的候风地动仪(右)
据《今本竹书纪年疏注》记载:“帝癸(一名桀)十年,五星错行,夜中陨星如雨,地震,伊、洛竭”。它的意思是,夏桀十年,即公元前1809年,先是星体位置异常,且出现很多流星、陨石,然后,发生地震,地震又造成河流改道,以及原来的河流干涸。这可能是世界上关于天文现象与地震关系最早的记载。
在史书和地方志中还记录了一些震前异常现象,如
1556年陕西华县8级大震前“日光忽暗,有青黑紫色,日影如盘数十,相摩荡,渐向西北散没”。《华州志》还记载,“十二日晡时,觉地旋运,因而头晕”,“及夜半,月益无光,地反立,苑树如数扑地,忽西南如万车惊突(大震)” 。这几段记载说的是,这次大地震前太阳发生了一些特殊的物理变化,有缓慢的地面运动和长周期波动。
据《银川小志》记载:“银川地震,每岁小动,民习以为常,大约春冬居多,如井水忽浑浊,炮声长散,群犬围吠,即防此患。至若秋多雨水,冬时未有不震者。”这更是对当地地震活动背景,季节变化,震前地下水、地声、动物异常做了很好的记载。
1855年辽宁金县级地震,据故宫档案记载:“旗民各户住房虽震倒五百六十七间……地震未震时,先闻有声如雷,故旗民早有预防,俱各走避出屋,是以未经压毙多人,只伤男妇子女七名。”这里似乎记述了震前当地居民曾听到地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