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应用传播理论,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互动的教育活动,也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活动。因此,传播理论是构成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之一。传播理论中有关信息通道、信息结构、信息数量方面的理论对地理教学设计具有直接指导意义。
1.信息通道与地理教学设计
研究表明,人类各种感觉器官的功能是不同的,在相同条件下,五官获得知识的比率有如下差别:
由上表可见,五官中视觉的比率效果最好,这一成果能为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优化组合提供科学依据。
2.信息结构与地理教学设计
传播不仅与信息的意义相关,而且与信号的形式和结构也有密切的关系。信号的合理结构是有效传播的必要条件,而无序的信号由于缺乏结构易被遗忘。例如:要求学生识记和理解位于世界火山、地震带上的国家,可设计以下三种方案。
(1)要求识记和理解位居世界火山、地震带上的国家有:土耳其、厄瓜多尔、古巴、印尼、巴基斯坦、苏丹、南非、智利、新西兰、美国;(2)告知学生世界火山、地震的形成原因和分布特征,即由于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在此基础上,再理解、记住有关国家;(3)根据《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讲解成因,说明分布。
经过实践比较,方案(3)的效果最好。这个案例也说明,合理的信息结构有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这是因为:方案(1)对于学生而言,所接受的信息是一种无序和缺乏结构的信息,易被遗忘;对于方案(2)的要求而言,揭示了一种顺序,凡满足条件的国家易被记住;对于方案(3),由于改变了信息形式,即由语言信息结合图像信息,成为视听信息,学习的达成度就更高了。
3.信息数量与地理教学设计
信息的多与少也影响教学效果。过多的信息会形成信息冗余,没有意义;而信息量不足,又会滞后于学生的智力,对学生发展不利。所以,教学设计中选择适量的地理信息是十分必要的。
二、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一)教学目标设计体现准确性、可量性
教学目标设计是地理教学设计的起点。教学目标是指对教学活动结束后的预期行为结果。这就要求教学目标要具有以下特征:1.指向性,它规定教学活动的运动方向;2.选择性,它要求教学过程中的方式、方法、媒体的选择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3.整合性,它要求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因素所发挥的作用和功能都应服务和服从于教学目标;4.可测量性,对学生的“行为结果”能进行测量,并做出客观判断。因此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准确性,即要在分析学生学习背景、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依据“标准”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同时,在教学目标的表达上应使用可测量学生“行为结果”的行为动词。例如,1.地理知识性目标动词,对于“了解水平”来说,可使用描述、识别、列举、说出、复述等;对于“理解水平”来说,可使用说明、概述、区别、解释、比较、判断、阐明、证明等;对于应用水平,可使用分析、设计、评价、解决、撰写、检验、应用等。2.地理技能性目标动词,可使用尝试、使用、运用、计算、绘制等。3.情感性目标动词,对于“经历(感受)水平”来说,可使用参加、参与、交流、讨论、体验等;对于“反映(认同)水平”来说,可使用关注、认同、拒绝、同意、爱护、重视、抵制、克服、支持等;对于“领悟(内化)水平”来说,可使用确立、养成、形成、树立、建立、坚持、保持、追求、具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