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提高地理学科学生活动有效性的几点建议(2)

时间:2011-01-17  归属:地理教学论文
2.3 提高不同活动类型有效性的具体案例和策略

2.2.1 地理课堂学生活动

从活动可行性来看,课堂仍然是学生活动的主阵地。地理课堂学生活动类型多样,主要有地图活动,演示活动,讨论、辩论活动,竞赛活动,讲故事、导游、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其中,地图活动是课堂活动的主体。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采取不同的活动类型,不同的活动类型有不同的活动策略,也会起到不同的教学效果,只有采用最佳活动策略,最适合的活动类型,才能发挥出最佳的活动效应。

2.2.1.1 地图活动

“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及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是《地理课程标准》对学生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地理最好的工具。组织好学生在地图方面的活动,地理学习就成功了一半。关于地图的学生活动主要包括读图析图活动、绘图活动、填图活动和拼图活动等。其中读图析图是根本,其他活动都是为了强化和巩固学生的用图能力的。

读图活动:地理课本中的图像系统包括各种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结构图、统计图。读图是学习地理的第一步,几乎每一节课都有1-3个阅读地图的活动,那么,怎么提高阅读地图活动的有效性呢?

首先,读图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每一幅地图,尤其是最先接触的地图,活动时一定要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步步阅读,读图顺序通常是:①阅读标题。弄清楚这是一幅关于哪方面的地图;②阅读图例和注记,明确各种符号的意义。特别是一些特殊的地区、路线、事物等,可能会在地图上被特别的标记并在图例中有显示。例如要在图中找桥梁,你可以根据图例找到桥梁的符号,然后很快就可以在图中找到桥梁的位置了;③了解地图上的信息并思考你所学到的知识,分析你从这幅地图上了解了哪些新的信息。这些新的信息可能就是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关键。当然,不同的地图读图顺序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无论怎么读图,总要有序。

其次,看图要有一定的角度。一幅地图,尤其是地图册上的综合性的地图,信息是全面的,看图的时候,要有目的地去看,这个目的往往就是解决问题。根据课本提出的问题或老师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有目的的多角度地阅读地图,才能够有的放矢,阅读并掌握我们需要的信息。这里的角度通常包括从点到线,从线到面,逐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统一的形象。

再次,对于特殊的图表,比如等高线地形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除了常规读图方法外,还要引导学生把线条的形状、疏密、延伸方向等特征与地形、气温、降水等具体特征对应起来,达到抽象地图的具体表象效果,这是教学的难点,需要地理教师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并组织学生认真反复练习才能够形成。

例如,关于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我在教学中安排了这样的读图活动。

[学生活动]步骤

情境创设:(出示一座山的俯瞰图)一架侦察机去侦察这个敌方阵地,侦察员将怎么样向司令部报告这座山头的具体情况,包括不同部位和山坡?

讨论结果:绘制这座山头的地图——等高线地形图。

方法指导:

①明确上面一幅直观图各部位名称和坡度的陡缓并在图中标注出来(见图);②将图中的A、B、C、D、E五个部位对应“降落”到水平面上;③分析总结等高线地形图上山顶、鞍部、山脚、陡坡、缓坡的部位和特点。

活动过程中,首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①②两步,然后屏幕上动态显示图中文字和部位,在对应降落时也是动态显示,激发学生兴趣,由于题目很明确,难度也不大,学生完成起来也比较轻松,有一定的成就感。其次是由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完成第③个问题,很多学生都能够看出二者关系,但不一定能够用语言准确描述出来,教师应该多给学生机会来锻炼表达能力,特别是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更应该给他们机会,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并用文字显示在屏幕上。

结论

山顶:闭合曲线中心(点)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低地(点)

坡度陡缓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活动还没有结束,学生的成果如何?他们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了吗?

拓展延伸:上山的时候,为了省劲,你通常选择什么样的山坡?为了省距离和时间,你又会选择什么样的山坡?为什么?

这里也可以用一个实际案例来练习,比如最常见的问题:

读图判断:从地形上看,从E点和D点哪个点上山更容易?为什么?

在具体教学中,我还引用了别人制作的flash动画进行趣味练习,对初中学生而言,在活动中学知识,在活动中获得成就感,是激励他们乐学、会学、学有所成的最佳方法。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有效性地理学科学生活动几点建议
  • 上一篇: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教育的思考
  • 下一篇:浅议地理教学的导语设计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