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要求地理教师的知识结构优化,一是让自己专业知识深化一步,专业水平提升档次;二是横向的知识扩展,即不断学习其他专业知识体系中与地理学科相互联系的内容,使自己的知识面更加广阔些,从而能触类旁通,综合全面地理解地理新教材内容,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上借鉴其他学科的经验,与学生的沟通就会更生动有效。
现在我谈谈学科知识之间相互渗透的例证。
1.语文与地理
[案例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哪一种地理因素影响桃树的花期延迟?从这句诗描绘的意境引出地理科学知识。
[案例2]《语文》七年级上册老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中有这样的优美词语:“......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在中国北方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地理教师可借助这篇散文,站在学科综合的角度提问:“我国秦岭-淮河一线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济南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属于什么温度带?”当学生答出是暖温带时,教师可进一步启发学生:“暖温带与亚热带在气温上的明显差别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再进一步提问:“为什么济南冬季并不十分寒冷呢?”由此帮助学生理解济南特殊的小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进而使学生认识到老舍对济南的赞誉,不仅有诗人般的激情,同时也毫不夸张,真实可信。
语文课本中有些文章就是描写地理事物的,如《多变的云》《向沙漠进军》等等,把这些知识联系起来,方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
2.数学与地理
[案例1]纬线的概念是垂直于地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一个圆圈垂直一条直线的说法已经超出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他们平面几何才刚刚开始学习,立体几何知识如何灌输呢?在公开课前我考虑了很久,最后只好在地轴上画一条垂直相交的线表示圆圈的直径,再画一条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不作解释,边画边讲解纬线的概念。其实一条直径和地轴垂直相交并不能代表地轴就与纬线圈垂直,我多画一条直径学生不会明白什么意思,而且多画的直径用平面几何思维来看并不和地轴垂直。
[案例2]经纬线这部分知识牵涉到高中立体几何知识、解析几何知识和代数知识,已经很难了,这部分还是在静态的角度处理地球。在地球自转和公转部分,要用动态的眼光就难上加难。尤其因为地球公转轨道面和地轴有一定角度偏差,导致太阳直射点的路径呈波浪形的曲线,学生根本无法理解。
初中地理这部分知识难学,都是因为数学知识尚未达到地理学科要求的程度。
3.物理与地理
[案例]“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这部分地理知识牵涉到初二物理知识:热力差异。沙土是热的不良导体,仅靠传导作用传热,热能不易向下传输,而水的导热率比沙土大,且对热量的传输可以通过好几种方式──传导、对流等来实现,热能被吸收在较厚的层次中;其次,沙土反射热能的作用比水大,二者反向率之差约为10%~20%,尽管沙土升温快,但它实际接受到的热量比水小,升温快的原因是热能集中于表层。
4.体育与地理
[案例1]我国短道速滑选手为什么大多为北方人?
[案例2]东非高原的选手为什么在国际中长跑运动中能跑出好成绩?
5.历史与地理
[案例1]在1900年以前,为什么世界人口增长十分缓慢?学生刚好在学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于是他们能回答出一个原因:战争。
[案例2]〈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议一议:元朝的运河与隋朝运河有何不同,你知道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吗?课后不妨查一查南水北调东线的走向,将历史与地理结合,让学生积极回忆、再现以往的学习内容,读图思考分析得出:历史上京杭运河起过沟通南北交通的重要作用。现在江苏、浙江境内的运河,仍然是重要的水上运输线,年运输量仅次于长江,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运河还将作为长江水北上到达京、津的输水通道,可以大大节约开挖渠道的费用。
6.生物与地理
[案例]仙人掌叶的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7.英语与地理
[案例]地理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代号分别来自英语单词:west(W西)、east(E东)、south(S南)、north(N北)。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让我们加强横向知识的学习,从这方面动动脑筋,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