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改的推动下,地理教学要结合学科的特点,“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方向,以创新为宗旨”,形成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核心的地理课堂教学新模式,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而他们的兴趣一经被激发,就会引起聚精会神的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以及主动的意志努力等心理状态,这样就会使他们对所认识的事物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提高活动的效果。教学实践证明,初中地理“学、讲、练、评”教学法能引起学生对参与活动的强烈兴趣,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教学目的顺利实现。下面以第一章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第一课时)为例加以说明。
环节一:学
1.地理教师课前要认真备课,并真正明确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了解我国的位置、疆域和我国位置的优越性,知道我国的四至和邻国;知道我国三级行政区划及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及行政中心。
过程和方法:要求学生多读读图、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通过分析对比和自主学习和讨论获得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认识我国辽阔的疆域和优越的位置,激发爱国之情、兴国之志;了解香港、澳门和台湾都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培养维护祖国的统一、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的责任感。
2.在上新课时要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及分布状况。
3.提出问题,结合世界大洲大洋分布图,让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内容。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什么,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北半球)
东西半球划分界线是什么,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东半球)
高、中、低纬度划分界线是什么,并说出中国所处纬度范围?(大部分在中纬度地区)
五带划分界线是什么,中国位于哪个温度带?(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结合世界大洲大洋分布图)中国在亚洲的什么部位、太平洋的什么方向?(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列举还有几个太平洋西岸的国家?
展示渐进式的问题,通过学生的对比分析、合作探讨,让学生在探究合作的思维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智能的培养。
环节二:讲
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以后,地理教师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尤其是知识的模糊点进行精讲,对学生学习的难点要给予启发、诱导,对于某些抽象费解的地理问题,教师可以借助各种教具和电教手段,通过直观演示,使复杂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例如,关于中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在讲解时,可逐一分析以下问题:找出俄罗斯、加拿大、巴西,并与其相比,我国的纬度位置有什么不同?说出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有哪些?找出日本、蒙古,并与其相比,我国的纬度位置有何不同?说出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有哪些?如果我国的海陆位置为深居内陆,会对我国的气候和农业生产产生怎样的影响?同样的海陆位置条件下,我国地势东高西低会对我国的气候和农业生产产生怎样的影响?通过分析以上问题,学生也就能够很容易理解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优越性,当然关于中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也就容易得出结论了。
环节三:练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地理教师应该精心设计一些典型练习,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并及时完成,而通过练习还能够及时发现学习中的知识缺陷,从而有助于教师及时弥补、及时矫正从而达到当堂掌握、当堂理解、当堂巩固的目的。在选择或设计习题时,应该把握好难易的尺度,不能太难,也不能过于简单,同时习题涉及的知识要相对全面,并要突出知识重点和思维难点训练。例如,各种地名在地图上的空间位置和分布是学生的学习难点,教师在精讲时可利用世界大洲大洋分布图,要求学生逐一找到其在图中的效应位置,并引导学生找到它们的相互位置,从而可提高学生的空间概念,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应用空白的政区图,要求学生填出地名,从而可以化解空间分布的难点,并达到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的目的。
环节四:评
通过以上“学、讲、练”几个环节以后,学生基本掌握了所学知识,但是效果如何,还要通过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反馈来检验。学生做完练习后,教师要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并分析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关键是要分析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如是知识方面的原因、能力方面的原因还是答题规范方面的原因,从而及时纠正过来,以便真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关于中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虽然在前面的环节中讲过,但还有一些学生可能没有理解,因此在进行点评时还可进一步利用知识的理解关系图(见下图)来讲解,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学、讲、练、评”教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学面向学生全体和面向学生个体的统一,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结合,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思考,学生动脑动手机会增多,思维训练容量增大,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地理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