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地考察
考察,实际上也是一种观察。一般来说,考察要求把重点放在现场,实地去观察自然现象的表现、性质、特征。课外实地考察应该怎样进行呢?通常,要做好下面四点:
1、明确考察的目的和任务
出发之前,要确定考察的对象,再根据考察对象的特征和个人的条件确定考察任务。
中学生考察活动和科技人员的科研考察不同。科研考察只能是一个总的大概的目的和任务,考察的结果在考察前是人类所未知的。中学生考察,一般都比较浅显,从知识内容来说是人类已知的,中学生又不是长期从事考察工作,因而时间有限,所以考察的目标和任务应当明确、具体,是中学生力所能及的。
2、围绕考察目的做好准备
第一个准备,是资料准备。把有关考察对象的材料尽可能搜集齐全。
第二个准备,是器具准备。把考察用的工具(仪器、测量器具、标本夹等)和野外生活用具准备好。
例如:若准备组织几个同学进行新溪实地考察活动时,应考虑到这一考察对象具有石灰岩地质构成,喀斯特地貌明显的特点,还考虑到中学生学过的地理知识和研究能力,他们确定了考察的任务是:了解石灰岩地貌的主要特点和长江流量的季节变化。这样的任务,对于中学生来说是可以完成的。
任务确定后,每个参加考察的学生都进行了准备。他们查看了有关石灰岩地貌的资料,诸如:地理课本上的有关章节;杂志上关于云南石林的描述;科技报上关于长江的报道;还查看了该地区详细的地图。经过这样准备,考察进行时就比较紧凑顺利。
3、考察中认真观测和记录
关于观测和记录的方法,同实验的观测和记录是一样的,这里就不重复了。
4、整理材料写好考察报告
考察在现场结束后,整个考察活动并未结束。整理考察所得材料,撰写考察报告,是考察活动的最后一个组成部分。不写考察报告,考察的结果无从反映,考察便失去了意义。
考察报告的写作,和游记不同。游记侧重游览过程和所见事物的描述,并展开某些联想或情感抒发。而考察报告则侧重于从科学技术的角度对考察对象进行客观的说明和必要的论证,用语应准确简明,避免重复、哆嗦、一词多意。抒情和描写在必要时也可稍用一点,但以不影响科技内容的表达为度。
以上四点,是考察活动的全过程,是不可缺少的。中学生经常进行这类活动,有助于提高实践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怎样进行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实质就是对社会的观察。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就要了解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改造社会。无论是从事社会科学方面的工作,还是从事自然科学方面的工作,归根到底都是要建设我们这个社会。现在,我们协会的工作中,经常都有社会调查,调查中常应注意以下方面:
1、做好调查准备
调查对象一经确定,就应当明确调查目的。然后围绕调查目的尽可能地搜集资料,拟写调查提纲,制定调查方案。尤其是调查提纲不可没有,不然的话,调查开始后,几句话一说,就调查不下去了。
2、掌握几种调查方法
常用的调查方法有几种:一是召开调查会,调查者主持会议,按调查提纲逐项提出问题,同与会者讨论研究。二是直接参加各种会议,如去工厂调查可参加车间班组会,去城市调查可参加市里组织的有关会议,去农村调查可多与老年人和中年人拉拉家常,从中调查出自己需要的东西。三是口头谈话调查,调查者和被调查者直接交谈。四是直接观察,把在调查过程中看到的各种生动、真实、可靠的材料记录下来。这一点往往为初学社会调查的同学所忽视,因为他们以为只有从被调查者口里说出来的内容才是调查材料,而忽视了在现场看到的活材料。比如,调查一个先进人物时,他不会说自己如何艰苦奋斗的,但是从他的穿着打扮、面容精神、家庭环境等现场的观察则可以获得他嘴里没有的材料。
这里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口头谈话调查法,是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谈话的时候,要和调查者平等相待,一见如故,从双方都熟悉的人和事谈起,根据调查提纲逐步提问。交谈当中不要随便打断对方的谈话,并注意对方的心理状况,若不宜谈下去则可尽早结束谈话,再另行安排;谈话过程中不要只顾低头记录。
3、写好调查报告
和考察要写考察报告一样,社会调查也要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写法,同学们可以找专门的书来看,这里就不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