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1)河流、流域分布图
高考中常考察的流域为:塔里木河流域、辽河流域、黄河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我国的河流分布图如下所示,其中依据它们是否注入海洋,将各个流域划分为内流区、外流区。
内流区:河流不注入海洋,在陆地上流动、干涸,或注入到地下水。
外流区:河流注入海洋,主要为太平洋(我国绝大部分的河流)、印度洋(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河流)、北冰洋(额尔齐斯河流域)。
图1 我国的河流、流域分布图
(2)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
水热条件(降水、热量)的好坏,影响着农作物的种植制度。
我国从南向北(南方-北方),所获得的太阳热量逐渐减少;从东向西(沿海-内陆),降水也逐渐变少。青藏高原的光照条件充足,但海拔较高,温度较低,降水较少,水热条件非常一般。
因此,我国从南向北,农作物的种植制度依次为一年三熟、一年两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一年一熟。
图2 我国农作物种植制度的分布图
(3)复种指数
复种指数,指的是同一块耕地上,一年内种植的农作物次数。复种指数的分布如下图所示,黄淮海区>长江中下游区>华南区>西南区>其他区域。
图3 我国耕地复种指数分布图
例题
稻谷是我国居民重要的粮食种类,下图是我国2014年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3~5题。
图4 例题
答案:C、A、B
精讲精析:(1)分析每一个流域对应的省份。黄河下游(河南、河北、山东),长江中游(湖北、湖南、江西),珠江下游(广东)、淮河下游(安徽、江苏)。
(2)理解“稻谷余粮区”的含义。稻谷余粮=稻谷供给-稻谷需求。因此当稻谷的供给大于需求时,即稻谷供需结余>0时,才会有稻谷余粮。因此图中的黄河下游、珠江下游地区都是小于0,没有稻谷余粮。仔细读第3小题的题干,“不再”,表明该地区曾经有余粮,现在没有余粮了,因此为珠江下游(此前种植稻谷,后来经济腾飞,发展经济),黄河下游人口密集,且主要种植小麦,因此稻谷“一直”都没有结余。
(3)分析影响稻谷结余的因素。安徽省水热条件较好,一年可以种植多季水稻(粮食供给量大),但是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因此很难有粮食结余。黑龙江省虽然一年一熟,但是人均耕地多(粮食供给量大),并且人口较少(粮食需求量小),因此黑龙江省的稻谷结余更多。
(4)分析水稻种植区变化的影响。南方地区是稻谷的主要消费地,如果水稻种植区北移,则会增加水稻产地-消费地的距离,提高了运输成本(降低了流通效率)。北方的气候更加干燥,更适宜稻谷的储存。
总结
(1)内流河、外流河的区域划分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气候较为干旱,降水较少且蒸发旺盛,很多河流会出现断流,难以流入海洋。因此西北地区的河流大多为内流河。其他地区的气候更加湿润,且距海更近,因此河流更容易注入海洋。
(2)一年两熟≠复种指数200%
一年一熟/两熟/三熟,表示的是当地的水热条件下,比较适宜种植一/二/三茬农作物。而复种指数100%、200%、300%,则表示的是当地实际的种植状况,一年种植一二三茬农作物。即前者表示理想状况,后者表示实际耕作状态。
图5 我国的耕作制度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