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E为变质岩,B、F、G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而且该地没有发生过地层倒置现象。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 据图判断该地发生过的地质作用有
①地壳运动
②岩浆活动
③变质作用
④外力作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走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F处
B. B处有可能找到化石
C. 假如C为松散沙质沉积物,则该地可能常年盛行北风
D. 如果该地有石油,则应该1处向下打井开采
【答案】1. D
【解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
【1题详解】
图中岩层弯曲是地壳运动的结果;a岩层侵入其他岩层中,为岩浆活动的结果;高温岩浆与其他岩体接触可使其他岩体发生变质作用;地表沉积是外力作用的结果。D正确。
【2题详解】
隧道应建在背斜处,2地地下为向斜;b处岩层为沉积岩,可能找到化石;1处地下为背斜构造,适合储油;松散砂质沉积物的迎风坡为缓坡,c处北坡为缓坡,因此可能常年盛行北风。A正确。
读“水循环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水循环环节),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 下列有关各地区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中海沿岸:环节③水量7月份较大
B. 南亚地区:环节②水量1月份较大
C. 东亚地区:环节②水量7月份较大
D. 开普敦附近:环节⑥水量7月份较小
4. 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目前人类活动对环节①的影响最大
B. 跨流域调水可以增加环节③的水量
C. 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环节④的水量
D. 修建水库可以减少环节⑤的水量
【答案】3. C
【解析】
本题考查水循环.
【3题详解】
环节③为地表径流,地中海地区夏季降水少,地表径流量较小,A错;环节②为降水,南亚地区为热带季风气侯,1月降水少,B错;环节②为降水,东亚地区7月份夏季风影响,降水量大,C正确;环节⑥为水汽输送,开普敦位于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7月份为冬季,盛行西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的水汽,D错。
【4题详解】
目前人类活动对地表径流(环节③)的影响最大;跨流域调水在总体上讲,水量应保持不变,但流经地区随着河水下渗和蒸发,其地表径流(环节③)水量有所减小;植树造林可以使下渗环节(环节④)的水量增加;修建水库,水位抬高,有可能增加地下径流(环节⑤)的水量。C正确。
读世界洋流分布局部图,完成下列各题。
5. 关于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B. 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C. 大陆东岸为寒流 D. 大洋西岸为寒流
6. 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 洋流①对欧洲西部气候降温减湿作用明显
B. 洋流②对南美洲西岸气候增温增湿作用明显
C. P处因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著名渔场
D. 美国东岸海域污染物不会影响欧洲西岸海域
【答案】5. B
【解析】
试题分析:
【5题详解】
根据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可知:在中低纬度,南半球洋流分布呈逆时针、北半球呈顺时针运动,而且大洋的东岸都为寒流、大洋的西岸都为暖流;选项中大陆东岸即为大洋西岸,是暖流;故选项A正确。
【6题详解】
根据世界洋流分布可知,图中洋流①为北大西洋暖流,对欧洲西部气候增温增湿作用明显,故排除选项A;洋流②为秘鲁寒流,对南美洲西岸气候降温减湿明显,故排除选项B;美国东岸海域污染物会随着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到欧洲西岸海域,故排除选项D;图中P处因北大西洋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世界著名渔场,故选项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读“某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7. A、B两地年降水量的差异
A. 主要与地形阻挡有关
B. 主要与洋流的性质有关
C. 主要与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有关
D. 主要与信风影响的程度有关
8. B地自然带分布属于
A. 纬度地带性 B. 经度地带性
C. 垂直地带性 D. 非地带性
【答案】7. A
【7题详解】
读图及气候统计资料可知,AB两地,A地的降水量大于B地的年降水量,结合纬度和大陆轮廓,可以判断A位于南美洲大陆西岸,B位于南美洲大陆东岸,两地之间被安第斯山脉阻隔。A地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B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故选A。
【8题详解】
根据地带性分异规律,南北纬40°-60°大陆东岸应当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B地为温带荒漠带,形成原因为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焚风效应影响,降水稀少所致,属于非地带性,故选D。
【考点定位】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影响降水的因素
【名师点睛】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使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或者使陆地自然带地带性规律表现得不够完整或不很鲜明,称为非地带性现象。
1.海陆分布。如北半球高纬度的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呈东西延伸、南北交替的现象十分明显,而南半球相同纬度绝大部分是海洋,故没有苔原带和针叶林带分布。
2.地形起伏。巴塔哥尼亚沙漠。
3.环流和洋流。如信风带大陆西岸,因受离岸风及沿岸寒流的影响,在海岸带形成沙漠。又如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纬度范围到达60°N以北,是受到了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4.水分变化。如热带荒漠带和温带荒漠带内的绿洲;局部水分矿化度的变化:如在沿海平原的温带落叶阔叶林中,由于盐分变大出现的碱蓬草地。
5.岩石性质变化。如在四川盆地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由紫红色的砂岩、页岩风化而成的紫色土。
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9. 根据雨带在I、III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A. 4~5月 B. 6~7月
C. 7~8月 D. 9~10月
10. 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I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A. 南旱北涝 B. 南北皆旱
C. 南北皆涝 D. 南涝北旱
【答案】9. B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雨带的移动.
【9题详解】
我国东部季风区锋面雨带随着东南季风的增强而向北推移。一般来说,4~5月锋面雨带在我国华南地区,6~7月移至长江流域,7~8月移至我国的东北、华北地区。
【10题详解】
如果锋面雨带推移速度慢,长时间滞留在我国南方地区,则会出现南涝北旱;如果锋面雨带推移速度快,迅速推移到北方地区,且停留时间较长,则会出现南旱北涝。
读世界人口变化趋势图,完成下列各题。
11. 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在
A. 产业革命后 B.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D. 21世纪后
12. 关于各阶段人口增长趋势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 各阶段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与其他因素无关
B. 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除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外,也与国家的人口政策有关
C. 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世界各国的人口政策
D. 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
【答案】11. C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人口增长。
【11题详解】
图示人口增长最快,故纵坐标上升最快,故图示反映在1950年—2000年阶段,为二战后。
【12题详解】
世界人口的增长主要受社会生产力发展,同时也与国家人口政策等其他因素相关,故选B项。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流动老年人规模不断增长,2015年占流动人口总量的7.2%;2015年和2016年流动人口总量连续两年下降。照顾晚辈、养老与就业构成老人流动的三大原因。其中,照顾晚辈的比例高达43%,为与子女团聚或自行异地养老的比例为25%,仍有23%的流动老人因务工经商而流动。
据此完成下列题。
13. 我国老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①照顾幼龄后代
②进城养老
③异地务工
④外出旅游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4. 我国流动人口总量连续下降的原因是
A. 流动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 B. 我国交通运输能力不足
C. 我国城乡经济差距的消失 D. 人口流出地就业环境的改善
【答案】13.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3题详解】
①②③属于人口迁移,A正确。外出旅游是短期的出行,不属于人口迁移。
【14题详解】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占主要地位的还是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为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因此我国流动人口总量连续下降的原因应该是迁出地的就业环境得到改善。故选D。
【点睛】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有自然的,也有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自然灾害,资源状况等;社会经济:国家政策,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为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战争,婚姻家庭等。
下图是我国河南某乡村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5. 图示乡村的人口增长现状是
A. 少儿比重大,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 环境优美,老年人口迁入多
C. 医疗卫生水平高,人口死亡率下降
D. 受经济因素影响,人口迁出率高
16. 该乡村人口现状给当地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①土地撂荒
②养老服务难以保障
③劳动力短缺
④就业压力增加
⑤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⑤ D. ①③⑤
【答案】15. D
【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数量的变化及读图分析能力,人口迁移的影响。
【15题详解】
图示该乡村青少年人口比重大,少儿比重小;受经济因素影响,大量的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老年人口留守乡村,导致人口迁出率高,老龄化高;随着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水平在提高。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题详解】
大量的青壮年人口外迁,老年人口留守乡村,该乡村老服务难以保障,且青壮年劳动力短缺;土地撂荒,植被恢复,水土流失减轻;总人口减少,环境压力减轻。①②③正确,④⑤错误。故选A。
读某岛国的人口资料表,回答下列各题。
17. 由该表可知,该岛国的人口合理容量为
A. 25万 B. 30万
C. 35万 D. 45万
18. 下列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活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B. 实际人口数量只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大于最适宜人口容量,就不会出现环境、资源问题
C. 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科技水平越高的地区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D. 该岛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是个固定值,无论时间、条件怎样变化,该值是不会变化的
【答案】17. A
【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容量.
【17题详解】
人口容量是指当地资源、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最高人口数量,而人口合理容量是指在有效而持续利用资源,保持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A正确。
【18题详解】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状况则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C正确。
下图为河西走廊地区城市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9. 影响河西走廊城市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 地形 B. 土地
C. 水源 D. 气候
20. 与嘉峪关市相比较,玉门市
A. 服务范围更广 B. 服务种类更少
C. 城市等级更高 D. 同级城市更少
【答案】19. C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区位和城市等级.
【19题详解】
河西走廊位于我国半干旱地区,故影响人类活动的主导因素为水源,所以C正确。
【20题详解】
根据图例,嘉峪关是地级城市,玉门是县级城市,与嘉峪关市相比较,玉门市的城市等级较低,C错。服务范围较小,A错。服务种类更少,B对。城市等级低,同级城市更多,D错。
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和发达国家城市人口,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1. 代表发达国家城市人口的曲线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2. 从图中可看出
A. 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数始终低于发展中国家
B.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长速度低于发达国家
C. 1980年以后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进一步加快
D. 1980年以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增速加快
23. 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的差异,叙述正确的是
A. 发展水平不同,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
B. 发展速度不同,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比发展中国家快
C. 发展阶段不同,发达国家处于中期阶段、发展中国家处于初期阶段
D. 出现问题不同,发展中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郊区城市化
【答案】21. D
【解析】
本题考查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水平、世界人口变化及城市化进程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差异。
【21题详解】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最高,一般都达到70%以上,故①为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一般在40%左右,处于中期阶段,发展速度较快,故②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在20世纪70年代左右,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开始超过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故③为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④为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所以D正确,ACB错误。故选D。
【22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1965年以前,发达国家人口高于发展中国家,A错误;1965年发展中国家生产力快速发展,人口增加迅速,速度高于发达国家,B错误;1980年以后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比较缓慢,进入城市化后期阶段,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发展较快,处于中期加速阶段,C错误,D正确。故选D。
【23题详解】
二者发展水平不同,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A正确;发展速度不同,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比发展中国家慢,B错误;发展阶段不同,发达国家处于后期阶段、发展中国家处于中期阶段,C错误;出现问题不同,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郊区城市化,D错误。故选A。
读某学生所在地区的城镇分布简略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4. 该学生家准备购买一辆高档轿车,他们最可能去的城市及判断理由正确的是(
A. 去B城市,距离他们家近
B. 去A城市,A城市的交通便利
C. 去B城市,B城市服务便利
D. 去A城市,A城市的服务范围广,服务级别高
25. 判断下列行为最合理的是(
A. 去B城市上中学 B. 去A城市购买日常生活用品
C. 去B城市推销高档珠宝玉器 D. 在B城市设立商品全国代理办事处
【答案】24. D
【解析】
【24题详解】
根据两城市占地规模和交通条件可以推断出图中A城市等级高于B城市。购买小汽车属于较高等级的服务功能,应到等级较高的A城市寻求该服务。
【25题详解】
B城市等级较低,可提供上中学服务,但不适合推销高档珠宝玉器和设立某化妆品全国代理办事处;购买日常生活用品无需去距离较远的A城市。所以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城市服务范围之间的关系是:城市等级越高,拥有的数量就越少,其服务的范围就越大。
下表反映江苏省南京市主城区地铁开通前后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的价格变化情况。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26. 关于表中用地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类用地为住宅用地 B. 乙类用地交通通达度最高
C. 丙类用地距市中心最近 D. 丙类用地往往靠近交通干线
27. 表中数据给我们的启示是
A. 江苏各市都应大力发展地铁 B. 地铁是南京地价提高的首要原因
C. 提高交通通达度有利于土地升值 D. 为抑制房价南京应严控地铁建设
【答案】26. D
【解析】
【26题详解】
读表格,城市最主要功能区是住宅用地面积最大,根据面积判断,乙类用地为住宅用地,A错。甲类用地地价始终最高,应是交通通达度最高,B错。丙类用地价格最低,距市中心最远,C错。丙类用地是工业用地,往往靠近交通干线,D对。
【27题详解】
表中数据给我们的启示是提高交通通达度有利于土地升值,C对。不能显示江苏各市都应大力发展地铁,A错。交通通达度是南京地地价差异的主要原因,B错误。抑制房价与发展地铁无关,D错误。选择C。
读地理漫画图,回答下列各题。
28. 漫画反映的城市问题是
A. 建筑物密集,绿地面积小 B. 热岛效应显著,城区温度较高
C. 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 D. 土地面积小,用地紧张
29. 解决漫画所示城市问题的合理措施有
A. 建设新城区,扩大城市规模
B.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削弱城市热岛效应
C. 研制新型制冷设备,减少氟氯烃化合物排放
D. 建设卫星城,分散城区的人口和工业
【答案】28. C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化问题.
【28题详解】
图示鸟儿的语言可以反映城市的灰尘和油污多,即环境污染严重,故选B项。
【29题详解】
城市环境污染的最大污染源是工业发展,故选D项。
30.影响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海南岛的橡胶生产
②北京郊区的乳畜业
③江南丘陵的茶叶
④吐鲁番盆地的瓜果生产
A. ①热量 ②市场 ③土壤 ④光照
B. ①热量 ②水源 ③市场 ④交通
C. ①土壤 ②政策 ③科技 ④市场
D. ①地形 ②市场 ③水源 ④热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详解】由题,海南岛的橡胶生产的主导因素是热量;北京郊区的乳畜业的主导因素是市场;江南丘陵的茶叶的主导因素是土壤;吐鲁番盆地的瓜果生产的主导因素是光照。故选:A。
【点睛】我国几个地区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
农业生产 |
主导因素 |
限制性因素 |
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 |
地广人稀、土壤肥沃 |
热量不足 |
南疆的长绒棉的生产 |
光热条件 |
水源不足 |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 |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
气温低,热量不足 |
华北平原 |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热充足 |
水源不足,旱涝、盐碱、封杀灾害严重 |
南方地区 |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优越 |
水旱灾害较为严重;丘陵地区土质较差 |
甘肃省乌江镇位于黑河中游,盛产“乌江贡米”。乌江贡米种植始于唐代,生长周期长,品质优良,历史上曾列为贡米,供应皇宫御用。上世纪80年代,乌江镇引进外地高产品种,传统的乌江贡米种植面积逐年萎缩。2013年乌江镇被认定为国家级杂交玉米育种基地,并大力推进节水农业,“乌江贡米”几近销声匿迹。2016年,乌江镇建起“乌江贡米”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恢复“乌江贡米”的生产。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1. 与我国南方稻米相比,“乌江贡米”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是
A. 历史悠久,种植技术较高 B. 光照充足,生长期长
C. 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D. 夏季高温,热量丰富
32. 上世纪80年代导致“乌江贡米”面积逐渐萎缩的主要因素是
A. 技术 B. 市场
C. 气候 D. 政策
33. 2016年,乌江镇恢复“乌江贡米”生产的主要原因是
A. 品牌效应,提高收益 B. 为了增加粮食总产量
C. 发展绿色农业的需要 D. 扩大农业产业化规模
【答案】31.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31题详解】
“乌江贡米”产于甘肃省乌江镇,与我国南方稻米相比,“乌江贡米”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是位于西北干旱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生长期长,有机质积累多,B对;历史悠久,种植技术差异不大,A错;水源、热量不如南方有优势,C、D错。故选B。
【32题详解】
乌江镇被认定为国家级杂交玉米育种基地,并大力推进节水农业,“乌江贡米”几近销声匿迹,即导致“乌江贡米”几近销声匿迹的主导因素是政策,D对;市场、气候、技术不是其几乎销声匿迹的主导因素,A、B、C错。故选D。
【33题详解】
2016年,乌江镇恢复“乌江贡米”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保护传统品牌,提高收益,A对;引进的外地品种产量高,“乌江贡米”产量较低,建立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增加粮食产量、发展绿色农业、扩大农业产业化规模不是最终目的,B、C、D错。故选A。
【点睛】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因素有:气候方面,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地形方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土壤方面,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市场方面,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能运输方面,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政策方面,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
植物工厂是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是一种高投入、高技术、精装备的工厂化农业系统。其设计和使用使农业生产不断向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目前,荷兰、日本等国已在此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下图是“植物工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4. 植物工厂中可以明显缩短农业生产周期的设备是
A. 育苗工厂 B. 控制计算机
C. 保冷库 D. 通风系统
35. 利用植物工厂,符合荷兰农业专业化发展方向的农作物可能是
A. 甜菜 B. 蔬菜
C. 柑橘 D. 棉花
36. 植物工厂的设计要注重改良当地的自然条件,判断荷兰的植物工厂在设计上应侧重的方面是
①热量
②水分
③光照
④土壤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34. A
【解析】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
【34题详解】
植物工厂中“育苗工厂”可以使两季作物的生长周期实现叠加,从而实现明显缩短农业生产周期的目的。故选A。
【35题详解】
植物工厂是一种高投入的农业系统,必须种植附加值高的作物,一般来说水果、蔬菜和花卉种植较多。柑橘虽为水果但果树占用空间太大,不宜在植物工厂中种植。故选B。
【36题详解】
荷兰地处于中高纬度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雨量分布均匀,水分方面很充足,不需要考虑;光照不充足,是需要弥补的条件,而光照与热量密切相关。故选C。
下图是“世界典型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7. 图中甲、乙、丙三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
A. 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
B. 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
C. 商品谷物农业、季风水田农业、大牧场放牧业
D. 季风水田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
38. 关于三种地域类型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地域类型农业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高
B. 甲、丙地域类型农业科技水平高,劳动力投入量大
C. 乙地域类型农业机械化水平高,规模大
D. 丙地域类型农业的产品运输最方便
【答案】37. A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37题详解】
图示甲位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沿海,故判断为水稻种植业;乙位于美国中央大平原的中部和北部地区,为商品谷物农业区;丙位于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为大牧场放牧区。
【38题详解】
A项甲为亚洲水稻种植业,其商品率低;错误;B项甲为亚洲水稻种植业,其农业科技水平低;错误;C项乙地区为美国中部的商品谷物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科技水平高,故C项正确。
近年来在政府的引领下,浙江多地农村涌现农特基地,形成上游农产品生产—中游农产品加工—下游农产品销售和旅游等全产业链集聚,并引入“互联网+”形成新的运营模式。下图为“农特基地‘互联网+’运营模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9. 近年来农村出现特色农产品基地主要得益于
A. 气候变化 B. 河流整治
C. 政策支持 D. 地形改善
40. 新的运营模式
A. 增加产品库存 B. 增加销售环节
C. 依赖信息联系 D. 增加销售成本
【答案】39. D
【解析】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39题详解】
根据材料提示,“互联网+”在浙江农村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应用,也就是说互联网和农业进行深度融合,从而出现一些特色农产品基地。
【40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这种新的运营模式,特色农产品基地种植的农产品是依据订单多少来确定的,因而产品库存,利用互联网技术,减少销售环节和销售成本,从图中吃货、微商、营销公司和农特基地之间联系,可以推出新的运营模式对信息联系要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