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文学家是在研究22光年外的一颗矮星时发现“超级地球”的,它的质量至少是地球的4.5倍,绕矮星公转,周期为28.15天。“超级地球”的表面温度与地球相近,“超级地球”可能适宜生命生存的主要依据是( )
A. 该行星上可能有液态水 B. 该行星质量适中
C. 该行星公转周期适中 D. 该行星存在大气层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水是生命之源,故A正确;据材料可知,超级地球”的质量至少是地球的4.5倍,绕矮星公转周期为28.15天,大气层的形成与质量和体积密切相关,故BCD选项可排除。故选A。
据中国天文科普网报道:2018 年,太阳活动迎来了低峰年,随着太阳黑子数目的减少,地球接受的太阳辐射将会减少,地球可能进入温度较低的“小冰期”。读“太阳结构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2. 下列关于材料中提到的太阳活动所发生的圈层对应正确的是(
A. 耀斑——②层——能量急剧释放 B. 黑子——①层——温度相对较低
C. 太阳风——③层——温度相对较低 D. 耀斑——③层——能量急剧释放
3.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可能包括(
A. 世界部分地区降水发生异常 B. 全球许多国家发生强烈地震
C. 有线电视信号受到严重干扰 D. 引起对流层大气的电磁扰动
【答案】2. B
【解析】
该题组主要考查太阳活动的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题详解】
太阳大气层从内到外依次是①层光球层—②层色球层—③层日冕层。材料中提到的太阳活动是黑子,发生在光球层,因温度较低而比较暗被称为黑子。故选B。
【3题详解】
太阳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包括影响气候、影响电离层和影响地球磁场等。影响气候可能使得世界部分地区降水发生异常,A正确;地震发生是地球内能释放,与太阳活动没有关系,B错误;影响电离层,在高层大气中,从而影响无线电通信,不会影响有线电视信号,C、D错误。故选A。
植物的生长具有趋光性,光照条件较好的一侧生长较好。下图为某同学在澳大利亚某地旅游时所拍摄的一张照片。完成下列各题。
4. 拍摄者位于树的
A. 东侧 B. 西侧 C. 南侧 D. 北侧
5. 拍摄时,该地的地方时可能是
A. 5:00 B. 9:30 C. 16:30 D. 19:00
【答案】4. A
【解析】
考查方向的判读,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太阳方向与物影的关系。
【4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正午太阳多在北部天空。已知光照条件较好的一侧生长较好,拍摄者正面朝向图片,即图中右侧树叶茂盛,可以判断右侧是正北方向。故拍摄者位于树的东侧,A正确。故选A。
【5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拍摄者正面朝向图片,树木右侧是正北方向。则树影此时朝向东南,太阳位于西北方向,应是下午时间,该地的地方时可能是16:30,C对。故选C。
6.2018年9月28日下午印度尼西亚中苏拉威西省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完成下列各题如果突然发生地震,下列避震方法,正确的是
①在家里,可躲在床、桌子下面
②在高层建筑内,应迅速乘电梯撤离
③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
④在室外要迅速远离高层建筑、墙壁、桥梁等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多项选择可利用排除法。地震时在高层建筑内,不应乘电梯撤离,因为电梯在地震中容易断电,门可能打不开,甚至是坠落,故②错,其余选项都是正确的做法,故选C。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 岩浆岩形成年代的先后顺序是(
A. ①②③ B. ②③①
C. ③①② D. ③②①
8. 图中(
A. 甲处的断层由内外力共同作用而形成
B. 乙处是因地壳水平运动而形成的向斜
C. 丙处可能有化石且可能存在变质作用
D. 丁处地表形态是由火山灰堆积而形成
【答案】7. B
【解析】
该题组主要考查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
【7题详解】
根据岩浆通道状态来判断岩浆岩形成年代的先后顺序,②所在岩浆通道最早被上层沉积岩层覆盖,故形成最早;③岩浆通道也有上覆沉积岩层,①岩浆通道没有收到影响,故①形成最晚,则先后顺序是②③①。故选B。
【8题详解】
甲处的断层是岩层挤压断裂后形成,内力作用的结果,A错误;乙处岩层向上拱起,是因地壳水平运动而形成的背斜,B错误;丙位于沉积岩层,可能有化石存在,又在岩浆通道附近,故可能存在变质作用,C正确;丁处是火山活动岩浆喷出后冷却凝固的结果,火山灰堆积作用影响很小,D错误。故选C。
和田玉古名昆仓玉,从地质科学观点看,和田玉是指分布于中国昆仑山,由镁质大理岩与中酸性岩浆接触交替而形成的玉矿。产于山上原生矿处的称为山料,经自然地质作用破碎而发生移动。磨圆程度好的成为籽料。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 下列岩石与和田玉成因最类似的是(
A. 大理岩 B. 板岩
C. 玄武岩 D. 砂岩
10. 推测古人采集和田玉籽料最佳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答案】9. A
【解析】
【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和田玉是由镁质大理岩与中酸性岩浆接触交替而形成的玉矿,因岩浆高温作用影响形成的变质岩,大理岩为高温作用下形成的变质岩,A正确;板岩为高压作用下形成的变质岩,B错误;花岗岩为岩浆岩,C错误;砂岩为沉积岩,D错误。据此分析选A。
【10题详解】
由磨圆程度好的成为籽料可知,和田玉主要形成于河流中,昆仑山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西北内陆地区河流主要的补给方式是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河流水量大;秋季气温降低,河流水量减少,河床裸露,是古代在河床上拣玉的最佳季节,C正确。
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市,分布着由红色砂岩、砾岩形成的色彩斑斓的地貌景观(下左图)。下右图中甲乙丙丁代表不同的岩石类型。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1. 左图地貌景观的岩石类型属于右图中的(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2. 该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可能是(
A. 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运动—风化、侵蚀
B. 沉积作用—岩浆侵入—风化、侵蚀—固结成岩
C. 岩浆侵入—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D. 岩浆喷出—冷却凝固—固结成岩—风化、侵蚀
【答案】11. D
【解析】
【11题详解】
左图地貌景观是由红色砂岩、砾岩形成,岩石类型属于沉积岩。图中箭头指向,由外力作用形成的丁是沉积岩,D对。侵入岩、喷出岩属于岩浆岩,A、B、C错。故答案选D项。
【12题详解】
该地貌景观岩层是沉积岩,形成过程可能是外力沉积形成沉积岩层,受水平挤压作用,发生褶皱运动。后来地壳抬升,表层受外力侵蚀形成红层地貌景观,A对。与岩浆活动无关,B、C、D错。故答案选A。
【点睛】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
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
(1)岩浆:三进一出。
(2)岩浆岩:一进三出。
(3)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
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
中国传统的风水学,古代称堪舆术,将古代天文、气候、地形、水文、生态环境等内容引进选择地址、构建环境的艺术之中。四川阆中古城被称作“风水第一城”,旅游业发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3. 关于阆中城区所在地的描述,及有关阆中城区布局的说法,两者组合正确的是(
A. 河岸坡度大
B. 土层深厚,颗粒大
C. 地下水埋藏较深
D. 受外力作用影响形成
14. 从传统风水学说来看,阆中城所在地是一个风水宝地。下列对其解释不合理的是(
A. 三面环水,调节小气候,气候要素年较差大
B. 四面环山,城区风力较小,热量不易散失
C. 北方山地阻挡寒冷的偏北风,冬季气候相对温暖
D. 植被丰富,水源充足,环境优良
【答案】13. D
【解析】
【13题详解】
结合等高线数值,阆中城区所在地地形较平坦,水流缓慢,河岸坡度小,甲地位于凸岩,左岸,是沿江防洪堤较薄区域,A错。水流慢,细小泥沙颗粒也沉积,丙地在城区内,不可能为重工业区,B错。位于四川盆地,湿润地区,地下水埋藏较浅,古城区布局因受地形影响而成,C错。该地是河流泥沙沉积形成,受外力作用影响形成,乙地位于城市中心,建筑较为高大密集,D对。据此分析选D。
【14题详解】
从传统风水学说来看,阆中城所在地是一个风水宝地。三面环水,调节小气侯,气候要素年较差小,A不合理。四面环山,城区风力较小,热量不易散失,B合理。北方山地阻挡寒冷的西北风,冬季相对温暖,C合理。植被丰富,水源充足,环境优良,D合理。据此选A。
【点睛】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横剖面呈“V”字形。堆积地貌多见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包含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等,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河漫滩平原一般分布在中下游地区,三角洲平原分布在河口地区。
华北地区某城市,一周以来天气睛好,日均温均在10℃以上。某日突降大雪,延续2日,之后气温回升,积雪初融,该城市某停车场出现“雪馒头”景观(图),“雪馒头”都位于渗水方砖(中心空洞,露出土壤)的中央。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5. 该时段最有可能在(
A. 1月初 B. 4月初 C. 7月初 D. lO月初
16. 突降大雪当天,控制该城市的天气系统是(
A. 冷锋 B. 暖锋 C. 反气旋 D. 气旋
17. “雪馒头’’景观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A. 土壤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 B. 土壤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少
C. 方砖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多 D. 方砖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多
【答案】15.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大气受热过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15题详解】
华北地区冬季日均温较低,材料中的日均温在10°C左右,不会为1月份,A错。由于降雪以后气温升高,不会为10月份,因为10以后气温降低,D错。7月份为夏季,日均温在20°左右,C错。4月份气温回升,日均温在10°左右,若有寒潮来袭,会产生降雪天气,B对。故选B。
【16题详解】
由材料,结合上题分析,华北地区4月份日平均在10°C以上,突降大雪,是北方冷空气南下,与暖气团相遇,形成冷锋天气系统,属于冷锋过境,故选A。
【17题详解】
地砖中间是凹下去的,是空心的,露出土地,“雪馒头”景观的出现说明土地与砖地升温速度不同,土地升温速度比砖慢,所以方砖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多,雪融化较快,而土壤释放地面辐射较少,雪不易融化,故选D。
读下列四幅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各题。
18. 关于图中四地气候特征和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年降水量最大的是丙
③气候成因相同的是甲和丙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9. 下列关于四种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气候类型只出现在亚洲
③丙气候类型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18. B
【解析】
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
【18题详解】
根据四地的气候资料分析,甲最低月温在0度以下,降水量集中于夏季,判断为温带季风气候;乙雨热不同期,判断为地中海气候,其成因是受副热带高压和西风交替控制形成;丙最低月温在0度以上,降水集中于夏季,判断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都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丁地终年高温,夏季降水尤其多,判断为热带季风气候,其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故B项正确。
【19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温带季风气候类型只出现在亚洲,①对;地中海气候类型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洲,②对;地中海气候类型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③错;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在亚洲分布最广,④错。A对。故选A。
20.嫩江是一条美丽、富饶之江,同时又是一条多灾多难、桀骜不驯之江。其多灾多难、桀骜不驯的原因不包括( )
①支流多,降水集中②干流由北向南流,易形成凌汛
③下游水流速度慢,易形成洪涝灾害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河流的灾害主要是发生在下游的涝灾,因支流多,降水集中,形成的河流水位高;下游水流速度慢,泄洪能力差,易形成洪涝灾害;而河流是从高纬流向低纬,所以没有凌汛现象;上游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据此分析选C。
合理保护和利用地下水是城市化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下图为“泉城济南泉水补给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1. 某年春季,济南趵突泉水位持续降低,其原因不可能是(
A. 春季降水量偏少 B. 农业在春季播种季节用水量大
C. 南部山区植被破坏严重 D.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改变了泉水的补给类型
22. 根据图中信息和水循环原理知识,下列所述正确的是(
A. 城市污水是导致趵突泉水质变坏的主要原因
B. 城市地面硬化,导致趵突泉水位持续下降
C. 南部山区降水量影响趵突泉地下水位高低
D. 图中所示径流量增大,可导致城市内涝
【答案】21. D
【解析】
【分析】
读图判断趵突泉补给区位于南部山区是解题的前提。
【21题详解】
趵突泉水位持续降低可能是由于当年春季降水偏少,地下水得不到补充,也可能由于人类过度用水,地下水位降低;地下水位降低与南水北调没关系,D正确。
【22题详解】
从水循环示意图可以看出,趵突泉补给区位于南部山区,若补给区受到污染,泉水的水质就会变坏;同时南部山区降水量的大小也会影响到趵突泉地下水位的高低,C正确。
【点睛】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读洋流分布模式图,完成下列各题。
23. 图中洋流④的主要推动力是(
A. 东北信风 B. 东南信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
24. 关于四个洋流对陆地环境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在①洋流影响下,沿岸热带沙漠气候所跨经度范围广
B. 在②洋流影响下,大陆沿岸地区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C. 受③洋流影响,大陆东部降水增加
D. 洋流④有利于北海渔场的形成
【答案】23. C
【解析】
【23题详解】
根据洋流的流向为逆时针,且位于中低纬度地区,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洋流④为西风漂流,该洋流的主要推动力是盛行西风,风向为西北风,故C项正确。
【24题详解】
①洋流为寒流,降温减湿,沿岸热带沙漠气候所跨纬度范围较大,故A项错误;②洋流为暖流,增温增湿,大陆沿岸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故B项错误;③洋流为暖流,增温增湿,大陆东部降水增加,故C项正确;北海渔场位于北半球,洋流④位于南半球,故D项错误。
阿拉斯加是世界著名的寒冷区,其海岸线分布有近40 m厚的海冰,这些海冰对座落于北部海岸的村庄来说是他们的生命线。近年来,在北极圈内的阿拉斯加北部洼地地带的白桦和黑云杉等浅根系树种森林,出现了一种当地人称之为“醉树”的新景观,大量“醉树”被淹死。下图为阿拉斯加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5. 海冰成为阿拉斯加北部海岸村庄生命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提供主要水源 B. 提供渔业空间
C. 阻挡海风入侵 D. 阻挡海水入侵
26. 导致阿拉斯加北部低洼地带“醉树”被淹死的主要原因是(
A. 迎风坡向,降水较多 B. 暖流经过,降水增加
C. 距海较近,海浪侵蚀 D. 气候变暖,冻土消融
27. 阿拉斯加北部“醉树”的增多可以(
A. 扩大野生动物的栖息范围 B. 促进海陆之间的物质循环
C. 士曾加原住居民的燃料来源 D. 改善当地居民的农业结构
【答案】25.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整合和调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25题详解】
对于高纬度的沿海地区,海冰可阻挡海水人侵,阿拉斯加北部海岸纬度较高,是世界著名的寒冷区。夏季,阿拉斯加北部沿岸受极地东北风的影响,海水由海洋流向陆地,容易形成海侵,对沿岸村庄造成极大的破坏,而未融化的海冰的存在会阻挡海水入侵,保护沿岸村庄的安全。故选D。
【26题详解】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当地永久性冻土层有所消融,该地属低洼地带,易积水,地基松软,再加上白桦、黑云杉根系较浅,不发达,树木很容易倒伏,并落人消融的冻土水中,从而导致树木被淹死。故选D。
【27题详解】
倒伏的树对阿拉斯加北部沿岸某些原住民聚落是有益的,倒下的树愈多,河流中可能就会有愈多漂流木漂向海岸,漂流木是阿拉斯加北部沿岸地区聚落很重要的燃料及建材来源。故选C。
我国某地以降雪期长、降雪量大、积雪深厚而闻名,被誉为“中国雪乡”。由于冷暖气流常在此地相遇,每年10月至次年5月地面均有积雪,形成著名的“雪盆”。下图示意该地所在区域地形状况。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8. 中国雪乡最可能位于图中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29. 中国雪乡积雪最厚的月份是
A. 12月 B. 1月 C. 3月 D. 5月
30. 与同纬度的东北平原相比,该地降雪时间较早的主要原因是
A. 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冷空气到达时间早 B. 受地形影响,空气湿度较大
C. 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更容易形成降雪 D. 海拔较高,有利于水汽凝结
【答案】28. A
【解析】
【28题详解】
雪乡最可能纬度高且地势较高、位于山地的迎风地带。从图中看,甲地位于山地的东南坡,三面环山,冬季,北面袭来的西伯利亚寒流和南来的日本海的暖湿气流在此交汇,降雪量大,最可能是中国雪乡,据此分析选A。
【29题详解】
中国雪乡的降雪主要是冬季北面袭来的西伯利亚寒流和南来的日本海的暖湿气流在此交汇形成的降雪,积雪期可以长达7个月,积雪最厚的月份应该是冬去春来、气温还不足以融化积雪的月份。结合选项,12月、1月降雪仍在继续,积雪厚度仍在加大;5月积雪已经融化,3月最合适,选C。
【30题详解】
与同纬度的东北平原相比,该地不如东北平原离冬季风源地近,但该地西、南、东三面环山,区内河流多,且受地形影响,空气湿度较大,南北气流在此交汇,容易形成降水,故降雪时间较早;该地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海拔较高并不是该地水汽凝结的条件,据此分析选B。
图为阿尔卑斯山脉某山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31. 图中甲处的自然带是(
A. 热带雨林带 B. 常绿阔叶林带 C. 落叶阔叶林带 D. 常绿硬叶林带
32. 导致图中南、北坡雪线海拔高度差异明显的原因是(
A. 南坡处于阳坡和迎风坡,雪线低 B. 南坡处于阴坡和背风坡,雪线高
C. 北坡处于阳坡和背风坡,雪线高 D. 北坡处于阴坡和迎风坡,雪线低
【答案】31. C
【解析】
【31题详解】
阿尔卑斯山是欧洲最高大的山脉。山地景观有明显的垂直带性变化,山地南坡,海拔800米以下属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800~1800米为温带森林带,其下部为以山毛榉和冷杉为主的混交林带,上部为由云杉、冷杉、雪松等组成的针叶林;1 800~2300米处,为森林上限;以上为高山草甸;再上则为裸露的岩石和终年积雪的山峰。甲处位于阿尔卑斯山脉山麓海拔1000米左右地带,其上是针叶林带,依据自然带的垂直变化规律,可判甲为落叶阔叶林带。所以选C。
【32题详解】
阿尔卑斯山北坡为阴坡,气温偏低,且是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雪量大.故雪线低。南坡是阳坡,气温偏高,同时处暖湿西风背风坡,降雪量少,故雪线高。所以选D。
读全球气温变化资料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33. 甲图反映的大气环境问题是( )
A. 臭氧层被破坏 B. 全球气候变暖
C. 酸雨 D. 水旱灾害
34. 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以使乙图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 )
A. ①增强 B. ②增强
C. ③减弱 D. ④减弱
【答案】33. B
【解析】
【33题详解】
甲图反映出CO2越来越多,全球气温越来越高,反映的大气环境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
【34题详解】
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是地面辐射,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大气辐射,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减轻了CO2的排放,可以使乙图中的大气逆辐射减弱,选C。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区的公路景观。公路蜿蜒盘曲,绕山而上,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5. 该公路修建得“蜿蜒盘曲”的目的是(
A. 降低线路坡度,保障行路安全
B. 联系旅游景点,发展观光旅游
C. 通往更多村落,促进经济发展
D. 增加线路密度,构建交通网络
36. 在修建该公路时应特别防范的自然灾害是(
A. 洪涝 B. 滑坡 C. 干旱 D. 台风
【答案】35.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交通线路布局原则的掌握情况,总体难度不大。
【35题详解】
在山区,由于地形起伏较大,公路应沿等高线修建,以降低坡度,同时可以保障行车安全,故选A.
【36题详解】
我国南方山区,地形起伏大,降水充沛,容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公路修建带来不利影响,故选B。
反照率指对某表面而言的总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地表反照率是反映地表对太阳短波辐射反射特性的物理参量。下图为1980—2012年格陵兰地区7月地表反照率距平曲线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7. “格陵兰反照率变化”出现明显的波动下降趋势,其形成原因主要有(
①全球气候变冷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8. 分析“格陵兰反照率变化”可知,气候变化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影响有(
①可以大面积种植亚热带作物
③高山针叶林带上限位置升高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37. C
【解析】
【37题详解】
反照率为反射通量与入射通量之比,根据分式数值越小则分母越大分子越小可以判断反照率越小则证明反射通量越小,入射通量越大。入射通量为太阳辐射,较稳定整体变化不大。格陵兰纬度高,地表大部分被冰川覆盖反射率高,近几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加剧导致冰川数量减少反射通量减小。所以反照率波动下降。故②③正确,选择C。
【38题详解】
反照率波动下降代表全球气候变暖加剧。西伯利亚纬度较高气候寒冷,虽然气候变暖但仍然无法种植热带作物,①错误。气候变暖会使高纬地区较以前更加温暖,故以前因寒冷而无法生长森林的地区适宜森林生长,故森林带范围会向北扩展,上限提高。②错误,③正确。变暖导致背部沿岸海冰融化,海岸线向南退缩,④正确。故选择B。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读懂反照率、反射通量与入射通量之间的关系。
下图为某企业生产的一种能互补性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的智能化“风光路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9. 下列城市中利用智能化“风光路灯”效果最佳的是( )
A. 贵阳 B. 重庆
C. 呼和浩特 D. 杭州
40. 下列城市的智能化“风光路灯”在一年中太阳能板摆动幅度的变化最小的是( )
A. 哈尔滨 B. 拉萨
C. 乌鲁木齐 D. 海口
【答案】39. C
【解析】
【39题详解】
利用智能化“风光路灯”效果最佳的城市应是风能、太阳能丰富地区,最可能是呼和浩特,降水少,晴天多,大风天数多,C对。贵阳多阴雨天气,重庆多雾,杭州降水较多,光照条件较差,A、B、D错。
【40题详解】
智能化“风光路灯”在一年中太阳能板摆动幅度的变化最小的城市是海口,位于赤道和回归线之间,摆幅度小于47°,D对。哈尔滨、拉萨、乌鲁木齐都位于北温带,摆动幅度是47°,A、B、C错。
2018年10月11日凌晨,西藏昌都市江达县波罗乡白格村与四川甘孜州白玉县交界处发生山体滑坡,致金沙江断流,形成堰塞湖。12日17时许,堰塞湖水漫过坝体开始自然下泄,威胁逐步减除。11月3日原地点再次发生滑坡,原堰塞体水面以上新增塌方体,金沙江再次断流形成堰塞湖。堰塞湖一旦决口会使下游形成洪峰,处置不当会引发重大灾害。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1. 与金沙江堰塞湖的形成紧密相关的因素是(
A. 河流水量大 B. 滑坡体量大 C. 河谷宽而深 D. 两侧山体较陡峭
42. 为了排除险情,下列处置措施中最为恰当的是(
①在堰塞体上开挖泄流槽②下游水库放水腾空库容③上游干流截流控制流量④加固堰塞体防止溃坝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41. B
【解析】
【41题详解】
根据材料,滑坡是金沙江堰塞湖形成的主要直接因素。
【42题详解】
上游干流截流控制流量,对于堰塞湖水位的上涨只能减缓,不能根本解决。加固堰塞体,只能防止堰塞体垮塌,但不能解决堰塞湖水位上涨的问题。而堰塞湖水位上涨会淹没上游海拔较低的地区,在堰塞体上开挖泄流槽可以解决堰塞湖水位上涨的问题,下游水库放水腾空库容可以解决堰塞体溃坝造成的洪灾问题。所以①②是排除堰塞湖险情更为恰当的处置措施。
二、综合题(共3道题,共37分)
43.读“非洲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自然带主要分布于______(纬线名称)两侧,C自然带被______(纬线名称)穿过。
(2)图中自然带的名称是: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3)从A→B→C→D体现了自然带从______到______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布的规律是以______为基础的。
(4)图中E处自然带的类型与A处自然带类型相同的原因是______。
(5)图中非洲一条河流在其入海口处形成的甲地貌类型为______,简述其形成过程______。
【答案】(1)赤道(或0 º纬线)
(2)热带雨林带
(3)赤道
(4)纬度较低;该地处于迎风坡,终年受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影响;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常年流经,增温增湿,因此E处自然带类型与A处相同。
(5)三角洲 ;当河流携带着大量泥沙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口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解析】
整体分析:该题以非洲大陆自然带分布图为材料,考查非洲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成因。
(1)读图可知,图中A自然带主要分布于赤道两侧,C自然带被北回归线穿过。
(2)读图即可知道A、B、C、D的自然带是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划分基础为热量,自然带依次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3)根据上题结论,可知从A→B→C→D体现了自然带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布的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4)①处地处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区,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所以在①处有一座高山,其山麓地带的自然带应为热带草原带。即与自然带B一样。
(5)自然带C位于回归线和30°附近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带控制,降水量少,对应的气候类型是热带沙漠气候。
4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大峡谷地区是青藏高原最具神秘色彩的地区,因其独特的大地构造位置,被科学家看作是“打开地球历史之门的锁孔”。另外,青藏高原上的羊八井盆地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该盆地西北缘为念青唐古拉山南缘断裂,东南缘为唐古拉山山前断裂。
材料二 下图为青藏高原地区简图。
(1)青藏高原比较丰富的清洁能源有哪些?试说出其丰富的原因。(至少答出两种)
(2)图中P地位于雅鲁藏布大峡谷,森林资源丰富、树种多样,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1)太阳能资源,海拔高,空气稀薄;地热资源,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水能资源,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径流量大。
(2)纬度较低,热量丰富;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富;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自然带垂直分异显著。
【解析】
【分析】
该组试题以青藏高原为切入点,考查区域能源分布、农业区位因素、区域地质作用以及交通建设的意义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试题综合性强,覆盖知识点较广,因此具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时应注意材料信息的获取,并将所掌握的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和和会经济特征方面知识加以迁移。
【详解】(1)青藏高原主要的能源类型包括太阳能、地热能、水能等,太阳能丰富主要和其海拔高、空气稀薄有关;地热能丰富主要和其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地壳活跃有关;水能丰富主要与当地径流量大和该地地势落差大有关。
(2)区域植被类型丰富类问题一般可从区域自然条件适合、区域自然条件的空间差异大(一般是水热等气候条件、地形条件等的垂直差异大)、人类活动影响大小等方面分析。
【点睛】区域植被类型丰富类问题一般可从区域自然条件适合、区域自然条件的空间差异大(一般是水热等气候条件、地形条件等的垂直差异大)、人类活动影响大小等方面分析。一般考虑纬度、相对高差(地形等)水热组合变化、人类活动影响等方面。
4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疆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河水补给占入湖总水量的94.8%,蒸发占出湖总水量的60.42%,且蒸发总量有上升趋势。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一些现代化城镇正在形成。近年来博斯腾湖已演变成微咸水湖。
材料二 塔里木河地处干旱区,近几十年来,这里的灌溉面积增加了10倍以上。大西海子水库修成后,水库以下河段开始断流,沿河两岸胡杨林面积不断萎缩,台特玛湖一度干涸。
材料三 图甲“塔里木河及博斯腾湖附近水系示意图”,图乙为“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水位变化图”。
(1)甲、乙两河径流季节变化大的是
(2)1960—2000年,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水位的变化趋势是
(3)近年来博斯腾湖由淡水湖演变成微咸水湖的原因是
(4)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大西海子水库建设给塔里木河下游自然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
【答案】(1)甲河;甲河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流量大,冬季流量小;乙河主要靠博斯腾湖湖水补给,径流稳定
(2)地下水位下降
(3)蒸发旺盛;工农业生产及人类生活用水增多,入湖水量(甲河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出湖水量(乙河水量)减少,盐分在湖泊中积累。
(4)下游水量减少甚至断流;下游湖泊面积萎缩,盐度上升;气候更加干旱,土地荒漠化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
【分析】
考查西北地区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包括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影响湖水盐碱度的原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综合性强,要求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同时紧扣着区域认知以及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区域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受补给水源的影响。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甲河流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径流季节变化大;乙河主要靠博斯腾湖湖水补给,径流季节变化小。
2. 1960—2000年,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水位的变化趋势是地下水位下降,A、B曲线分别代表阿拉干和英苏,代表英苏的曲线是B,越往下游河水补给越少,地下水埋藏越深。。
3.博斯腾湖由淡水湖演变成微咸水湖的原因应从自然(蒸发、盐分积累)和人为(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废水排放)两个方面分析。
4.修建水库截水会使塔里木河下游水量减少甚至断流,引起气候变化,进而产生一系列生态问题。如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干旱进一步加剧。
【点睛】难度不大,主要考查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河流的补给方式不仅影响水量的大小,也影响其径流变化特征,湖水盐度的变化可以从影响盐度的因素出发,比如气候的干旱以及水量的减少,湿地的萎缩等,要结合该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以及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去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