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世界海陆分布随纬度的变化图(如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 从世界海陆分布随纬度的变化图,可以看出( )
A. 甲表示海洋、乙表示陆地 B. 北半球海洋面积大于陆地
C. 甲面积大小随纬度增加而增大 D. 乙面积随纬度增加而增大
2. 关于图中纬线穿过的大陆说法正确的是( )
A. 赤道穿过的陆地面积最广 B. 30°N穿过的陆地面积最广
C. 60°N穿过的陆地面积最小 D. 90°S附近陆地跨经度最广
【答案】1. B
【解析】
试题分析:
【1题详解】
在北半球,陆地面积广阔,占比例较大,面积比南半球陆地面积大。读图,根据图中的纬度和甲乙所占的比重判断,甲表示陆地,乙表示海洋,A错。读图可以看出,北半球虽然陆地面积较大,但仍然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B对。根据纬线的特征,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其它纬线,纬度越高,长度越小。所以甲在中纬度地区面积最大,C错。乙在低纬地区面积最大,D错。
【2题详解】
赤道穿过地区以海洋和群岛为主,陆地面积小,A错。从图中看,30°N穿过的陆地面积较广,不是最广,B错。60°N的长度是赤道的一半,但图中可以看到,穿过的陆地面积不是最小,C错。90°S附近陆地是南极洲,跨经度最广,共360°,D对。
考点: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面积,几条重要的纬线。
下图是“沿20°N纬线所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 关于甲、乙两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均位于印度洋板块 B. 地形均以高原为主,地势北部高、南部低
C. 均为重要的铁矿、锰矿产地 D. 气候形成均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
4. 关于乙地形区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世界上人口最多和最密集的地域 B. 现代冰川侵蚀作用强烈
C. 河流均源出中国,注入阿拉伯海 D. 扼亚澳之间的过渡地带
【答案】3. D
【解析】
试题分析:
【3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位置和地形剖面特征判断,甲地形区位于印度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地形以高原为主,是重要的铁矿、锰矿产地;乙地形区位于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属亚欧板块,不是重要的铁矿、锰矿产地;两地都是热带季风气候,形成均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故选D。
【4题详解】
世界上人口最多和最密集的地域应该在东亚;乙地形区地势不够高,没有现代冰川侵蚀,外力以流水作用为主;并非所有河流均源出中国,大多流入南海和安达曼海;乙地形区位于亚澳之间,正扼亚澳之间的过渡地带,尤其在气候和生物上表现明显。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地区。
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被称为人类大陆。世界上共有四个人类大陆。
读“世界人口分布的人类大陆图”,回答下列各题:
5. 图中未出现的人类大陆名称是(
A. 欧洲 B. 南亚 C. 东亚和东南亚 D. 北美东部
6. D处只形成了一个孤岛的原因是(
①D处深居内陆,环境承载力小,难以形成大面积人口稠密区
②D处地处沿海,寒流强大,高温干燥,人烟稀少
③D处利用高山冰川融水发展绿洲农业,形成人口稠密区
④D处高温多雨,环境承载力强,形成人口稠密的孤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7. 对图中A处西部大洲人口方面叙述,正确的是(
①人口密度居各大洲之首
②老龄化问题严重
③城市化水平高,农村劳动力过剩
④死亡率较高
⑤城市化速度减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⑥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过渡型
A. ①④⑥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答案】5. D
【解析】
【5题详解】
据图中轮廓可知,图中A表示欧洲、B表示南亚、C表示东亚和东南亚,没有画出的人类大陆名称是北美东部,故D项正确。
【6题详解】
D位于中亚,深居内陆,环境承载力小,难以形成大面积人口稠密区;利用高山冰川融水发展绿洲农业,形成人口稠密区,故B项正确
【7题详解】
据图可知,A处西部大洲为欧洲西部,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死亡率较高;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化速度减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故C项正确。
下图为两个岛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8. 图中(
A. 甲乙两岛均位于东半球 B. 甲岛的位置位于乙岛东北方向
C. 甲岛南北距离比乙岛大 D. 甲岛日出东北时乙岛昼短夜长
9. 甲乙两岛的共性特征是(
①终年盛行西北风
③河流流程比较短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岛的人口密度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增
B. 甲岛以阳光海滩、椰林风光闻名
C. 乙岛西南海域为世界四大著名渔场之一
D. 乙岛对外交通方式为航空和海运
【答案】8. D
【解析】
【8题详解】
从图中经纬度,可以得出甲岛位于东半球,乙岛位于西半球,甲岛位于北半球,乙岛位于南半球,甲岛的位置位于乙岛西北方向,甲岛的南北距离小于乙岛,甲岛日出东北时为北半球的夏季,此时乙岛为冬季,昼短夜长,据此选D。
【9题详解】
从图中经纬度,可以得出甲岛位于北半球亚欧大陆的东岸,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乙岛位于南半球中纬度,终年盛行西北风;两岛地形均以山地为主;甲、乙两岛面积都较小,河流流程比较短;甲乙两岛位于板块交界处,地热资源较丰富,③④正确,据此选B。
【10题详解】
从图中经纬度,可以得出甲岛为日本北海道岛,人口密度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甲岛纬度较高,以亚热带风光闻名,乙岛位于西半球、南半球,渔业资源不丰富,乙岛因是海岛,且与周边国家距离远,对外交通方式主要为航空和海运,据此选D。
读某国简图,完成下列各题。
11. 下列有关图示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示地区地形多为平原 B. 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C. 城市都分布在石油产地 D. 河流众多,水资源充足
12. 图中卡维尔盐沼的成因有
①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海水倒灌
②山脉阻挡海洋水汽深入,气候干旱
③地势四周高中间低
④多外流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11. B
【解析】
【11题详解】
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故A项错误;有些城市没有分布在石油产地,故B项错误;夏季径流量较大,冬季较小,径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大,故C项正确;大部分为沙漠气候,河流发育较差,水资源不足,故D项错误。
【12题详解】
考查沼泽形成的原因。据图可知,该地受山脉阻挡海洋水汽深入,气候干旱,地势四周高中低,地表水不利于排出,故D项正确;位于内陆地区,海水不易倒灌,故①错误;该地多内流河,没有流入海洋,故③错误。
下图为海洋与陆地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随纬度的变化曲线图,①②③④四条曲线表示陆地或海洋的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3. 图中表示全球海洋气温日较差随纬度变化曲线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4. 推测影响气温年较差最主要的一组因素是(
A. 纬度差异和海陆分布 B. 大气环流和洋流分布
C. 地表形态和海拔 D. 人类活动和城市分布
【答案】13. D
【解析】
【13题详解】
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可知,在中高纬度地区陆地日较差大于海洋,年变化大于日变化,所以由图可知①②为气温年较差线,③④为日较差线;图中显示曲线③的变化幅度大于曲线④,所以曲线④为海洋气温日较差曲线,故选项D正确。
【14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已知图中①②曲线表示的是气温年较差曲线,图中显示气温年较差大体上由低纬向高纬度递增,因而气温日较差大小与纬度差异有关;图中显示同纬度地区南半球的气温年较差小于北半球的气温年较差,主要是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故选项C正确。
点睛: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
(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2)季节:
天津市某校地理社团进行了网上模拟探究活动,下图中表示模拟探究的区域和探险路线。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5. 下列地理现象与主要成因对应正确是(
A. ①与⑦植被相似——大气环流相同 B. ④与⑤气候不同——海陆位置不同
C. ①与②自然带不同——纬度位置不同 D. ⑤与⑥自然带不同——海拔不同
16. 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②地终年高温多雨 B. ⑦地位于板块边界,多火山、地震
C. ⑤地种植园农业发达,商品率低 D. ⑥地盛产柑橘、葡萄、油橄榄
【答案】15. C
【解析】
【15题详解】
图中①受季风环流影响、⑦受盛行西风影响,两地大气环流不同;④位于东非高原,受地形影响形成热带草原气候、⑤是热带雨林气候,两地气候不同受地形影响;①纬度高,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②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两地自然带不同,是因纬度位置不同,C正确;⑤是热带雨林带,⑥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两地自然带不同是因纬度不同。
【16题详解】
图中②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⑦地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壳较为稳定;⑤地种植园农业发达,商品率高;⑥地是地中海气候,盛产柑橘、葡萄、油橄榄,D正确。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下图为“一带一路”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7. “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中国—中亚—俄罗斯—欧洲段沿线自然景观的差异体现了(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
B. 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C. 垂直分异规律
D. 地方性分异规律
18. 北半球夏季,“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风浪最小的海域是(
A. 东海 B. 印度洋 C. 地中海 D. 南海
19. “一带一路”上适合将太阳能技术与海水淡化工程相“嫁接”的地区是(
A. 东南亚 B. 中亚 C. 南亚 D. 西亚
【答案】17.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自然环境差异性。
【17题详解】
从中国—中亚—俄罗斯—欧洲段沿线自然景观的变化是由距海远近造成的,以水分为基础,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B正确。
【18题详解】
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在北半球夏季时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风力微弱,风浪小。C正确。
【19题详解】
西亚地区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气候干旱,光照充足;临海,有大量海水资源可以利用;海水淡化技术先进,资金充足,东亚和东南亚属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光照条件相对较差,中亚位于内陆地区,离海洋远,取海水不便,不利于海水淡化推广,所以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全面获取信息进行概括即可,难度一般。
下面四幅图为四条河流入海口位置分布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0. 图中甲图所示地区位于乙图所示地区的(
A. 西北方向 B. 西南方向 C. 东北方向 D. 东南方向
21. 海轮从甲图中河口驶往丁图中河口,其最短航线经过(
A. 直布罗陀海峡 B. 麦哲伦海峡 C. 苏伊士运河 D. 巴拿马运河
【答案】20. B
【解析】
本题组考查世界重要河流的位置,并借以考查学生对世界海陆分布大势的了解。通过航线分析还可以考查世界重要的海峡知识,属于识记内容,难度不大。
【20题详解】
根据图示河口形态及经纬度信息可以判断甲为亚马孙河,位于南美洲赤道附近,入海口位于大西洋西海岸;乙为黄河,注入渤海,位于北半球中温带,入海口在太平洋的西海岸。据此可知,甲位于乙的西南方向,选C。
【21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甲为亚马孙河河口,丁为尼罗河,结合地图可知,从甲河口驶往丁河口的最短航线即要穿越大西洋,经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故选A。
读“40°N 某区域的地形剖面图”,下图是某地“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2. 若下图是上图所示四地中某地的气候资料图,则下图所示的气候类型是
A. 地中海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D. 温带季风气候
23. 上图中的四地中最符合下图所示气候特点的地点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22. D
【解析】
本题组考查区域地理、气候类型的判读。(1)根据经度变化及40°N的信息可知,①~④地均位于亚洲东部的温带季风气候区。(2)冬季,④地位于从日本海吹来的西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22题详解】
据图甲可判断①~④地均位于亚洲东部的温带季风气候区,由于图乙是图甲四地中某地的气候资料,故只能是温带季风气候。
【23题详解】
由于图乙中冬季降水较多,根据经纬度信息,④地位于日本本州岛西侧,冬季位于日本海来的西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下图是我国某地植被分布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4. 与甲地相比,乙地(
A. 平均气温低 B. 平均海拔低 C. 平均坡度小 D. 林带面积大
25. 据图示信息推断,该地(
A. 可能是湖南某山区 B. 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C. 居民区位于河流冲刷岸 D. 河流水位季节变化不明显
【答案】24. A
【解析】
【24题详解】
【25题详解】
该区域基带是常绿阔叶林,可推知该区域应该位于亚热带山地地区,湖南位于亚热带,A项有可能,B项错误;由于山地地形,聚落大多在山前冲积扇,C错误;该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水位季节变化显著,D错。故选A。
“烧芭”属于印度尼西亚的传统农耕方式,放一把火将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烧成“空地”,并利用燃烧的灰烬作为“天然”肥料。长达数月的林火引发烟霾严重影响本国和邻国的空气质量。
26. “印尼烧荒,‘呛伤’新加坡”、“印尼烧芭,霾锁南洋”这样的新闻头条可能出现的月份是(
A. 12 月~次年2 月 B. 4~5 月 C. 6~7 月 D. 10~11 月
27. 下列关于印度尼西亚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国河流众多而短小 B. 是世界上锋面雨最多的地区之一
C. 主要经济作物为亚麻 D. 大约四分之三的陆地位于北半球
【答案】26.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区域主要地理特征。
【26题详解】
印尼6-8月是干旱季节,有利于烧荒;新加坡、南洋的国家位于印尼的东北方向,所以“印尼烧荒,‘呛伤’新加坡”、“印尼烧芭,霾锁南洋”这样的情况应是受西南风影响时期。可能出现的月份是6~7 月,C对。
【27题详解】
印度尼西亚是群岛国家,岛屿面积较小,以山地为主,地形起伏大,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所以该国河流众多而短小,A对。是世界上对流雨最多的地区之一,B错。主要经济作物为天然橡胶,亚麻是温带经济作物,C错。大约四分之三的陆地位于南半球,D错。
【点睛】烧荒的烟尘主要影响的是下风向地区,根据新加坡等地的位置,判断出印尼位于上风向,该地盛行的是西南风。河流的特征与气候、地形等因素密切相关,赤道地区主要降雨类型是对流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作物分布。
下图中M、N两地位于同一经线上,相距600千米,N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少于M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8. 一年当中,当N地降水明显多于M地时(
A. M 地温和多雨 B. M 地白昼比N 地长
C. N 地受副高控制 D. N 地受西北风影响
29. 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山脉的形成与太平洋板块有关 B. 图中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
C. 图中M、N 附近自然带相同 D. 图中陆地上等温线发生弯曲,主要是受洋流影响
【答案】28. B
【解析】
考查气候特征和区域地理环境特征。
【28题详解】
图示大陆西岸的40度纬线附近,N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少于M地,则可判断N地是南半球的温带海洋性气候,N终年受中纬西风带,南半球是西北风影响,全年温和多雨,D正确,B错误;M地是地中海气候,夏季干热少雨,冬季温和多雨;若一年当中,当N地降水明显多于M地时,应是南半球的夏季,此时M地炎热干燥,N地降水远远大于M地, N地白昼比M地长,AC错误。D正确。故选D。
【29题详解】
图示大陆西岸的40度纬线附近,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地区是南美洲西部;图中山脉是安第斯山,是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A错误;图中河流在地中海气候区,径流的季节变化大,B正确;M地中海气候,对应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N地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错误;图中陆地上等温线发生弯曲,主要是安第斯山的影响,主要是地形的影响,D错误。故选B。
30.读南半球某区域经纬网图,回答下题。
飞机由②地飞往⑤地的最短航线是
A. 一直沿正东方向 B. 先向正南再向正北方向
C. 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D. 先向东北后向东南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按逆时针方向转动,从南极上空看,按顺时针方向转动;读图可知,飞机由A地飞往B地,其飞行方向是先向东南飞,再向东北飞。
考点: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二、综合题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南亚局部示意图。
材料二:棕榈油是世界主要油料作物,它是油棕榈树上的棕榈果压榨而成。油棕榈树是一种喜光热、好水忌涝的植物。印度尼西亚是世界重要的油棕果生产国,产品主要用于出口。二战后,世界新兴的油棕榈林主要集中在印度尼西亚。
(1)描述苏门答腊岛的地形特征。
(2)分析苏门答腊岛多沼泽的原因。
(3)从区位因素的角度分析印度尼西亚发展油棕榈树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答案】(1)以山地、平原为主;山地分布在岛屿西部(西南部),平原分布在东部(东北部);地势西(西南)高东(东北)低。
(2)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降水量大;东部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多对流雨,暴雨洪涝造成河流下游溢水、积水;东部地处沿海,地势低平,易受海啸(风暴潮)侵袭,海水淹没沿海低地。
(3)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光、热、水充足;山地地形利于排水;由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形成的土壤肥力高。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东南亚自然环境特征。
【详解】(1)根据图中图例及河流流向可知,该岛西南部为山地,东北部为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岸线较平直。
(2)读图可以看到,苏门答腊岛东部多沼泽,主要是因为东部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富,所以容易出现洪水泛滥,形成大片的沼泽。东部河网密布,水源丰富。海啸或风暴潮,导致海水淹没沿海低地。
(3)油棕榈树是一种喜光热、好水忌涝的植物。印度尼西亚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光、热、水充足。山地地形为主,有一定坡度,利于排水。位于板块消亡边界,多火山活动,由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形成的土壤,肥力高。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全面获取信息进行概括即可,难度一般。
32.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分析中亚地区降水西部少,东部多的原因。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商队经过中亚要面临的不利自然条件。
(3)根据材料一指出哈萨克斯坦的工业部门及其分布特点。
(4)中国已成为哈萨克斯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试从地理角度分析该国与中国开展经济合作的有利条件。
【答案】(1)该地区位于西风带;西部地势较低平,东部地势高;来自大西洋的水汽受东部山地抬升,多地形雨。
(2)气候:冬冷夏热,昼夜温差大;暴雪;沙尘暴;干旱缺水;地形:跨越山地;沙漠戈壁广布;植被稀少,缺草料。
(3)机械、冶金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石油、天然气开采和加工分布在西部(里海附近)。
(4)该国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油气资源丰富,我国能源需求缺口大,合作前景广阔;该国经济欠发达,我国拥有资金、技术等优势,两国经济互补性强;该国是我国陆上邻国,边境漫长,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欧亚大陆桥连接两国,交通便捷。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中亚。
【详解】(1)中亚地区降水西部少,东部多,原因是该地区位于西风带,来自大西洋的水汽受东部山地抬升,多地形雨。西部地势较低平,对水汽抬升不明显,降水少。东部地势高,对水汽抬升作用强,降水多。
(2)古代商队经过中亚要面临的不利自然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水源、植被、灾害等方面分析。中亚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昼夜温差大。冬季多暴雪,春季多沙尘暴天气。位于大陆内部,降水少,干旱缺水。商队需要跨越山地,穿过广阔的沙漠戈壁,植被稀少,缺草料,水源,威胁人畜安全。
(3)材料一图例显示,哈萨克斯坦东部地区有色金属丰富,里海沿岸油气资源丰富。因此东部地区主要发展机械、冶金工业,里海沿岸主要是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和加工。
(4)中国已成为哈萨克斯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两国开展经济合作的条件是互补性强,该国能源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油气资源丰富,我国能源市场需求缺口大,合作前景广阔。从地缘关系看,该国是我国陆上邻国,边境漫长,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从经济水平看,该国经济欠发达,技术、资金缺乏,我国拥有资金、技术等优势,两国经济互补性强。从交通条件看,欧亚大陆桥连接两国,交通便捷,便于两国的经济、贸易联系。
【点睛】来自大西洋的水汽受东部山地抬升,多地形雨。西部地势较低平,对水汽抬升不明显,东部地势高,对水汽抬升作用强,降水多。湖泊面积缩小,对气候的调节功能下降,湖区周围温差增大,气候更干旱。两国开展经济合作的条件是互补性强。
3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下图为阿拉伯半岛示意图。
(1)从自然资源性质角度分析沙特阿拉伯地下水的类型。(6分)
(2)近几十年来,沙特阿拉伯的_____________工业迅猛发展,请说出该工业发展对本国城市化的推动作用。(8分)
(3)简述迪拜迅速崛起的区位优势。(6分)
【答案】(1)不(非)可再生资源;地下水储量少,地下水的补给极少,开采利用量大,开采利用速度远超过其再生速度,易枯竭且很难再生。(6分)
(2)石油(2分);促使非农产业向城市集中;促使人口向城市集中(促使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促使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转变。(6分)
(3)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6分)选考模块(共25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分析沙特阿拉伯地下水的类型应从材料中“水文学家相信这些水只能够开采50年”,说明该国地下水类型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同时从再生速度和开采利用速度、补给量、储蓄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
(2)近几十年来,沙特阿拉伯随着石油矿藏的发现和开采,使石油工业迅猛发展;说出该工业发展对本国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应从非农产业的集中、产业从业人员、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等方面进行。
(3)简述迪拜迅速崛起的区位优势应从地理位置、交通运输条件、第三产业发展、政策支持等方面进行。
考点:本题考查水资源的利用、城市化、工业区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