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正确表示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三者关系的是图中的(
A. B. C. D.
【答案】D
【解析】
1.试题分析:河外星系和银河系共同构成总星系。太阳系、地月系属于银河系。,故选D。
【考点定位】天体系统层次
2.下列各组行星中,按距日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金星、火星、水星 B. 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C. 木星、火星、地球 D. 天王星、土星、木星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等知识点的理解。
【详解】八大行星按离太阳由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为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B正确。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3.太阳活动增强时,地球上相应的变化是(
A. 南极冰山融化速度增快 B. 火山地震频发
C. 南极上空臭氧空洞明显增加 D. 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强烈干扰
【答案】D
【解析】
太阳活动增强时,释放的强大带电粒子流射向地球,干扰地球的电离层,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强烈干扰,D对。南极冰山融化速度增快与全球变暖有关,A错。火山地震频发是地球内力作用影响,B错。南极上空臭氧空洞明显增加是人类排放氟氯烃物质造成,C错。
点睛:太阳活动中耀斑暴发,干扰地球大气的电离层,导致无线电短波通讯信号中断。冰山融化是全球变暖的结果,火山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结果,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
读地球公转运动示意图分析回答 下列各题。
4. 当地球公转到 a 点后的一段时间内(
A.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
B.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
C. 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后向北移
D. 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后向南移
5. 当地球公转位于 c 点时
A. 一天中北京的昼长明显长于广州 B. 四川盆地可能受到印度洋气流的影响
C. 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D. 聊城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广州
6. 当地球公转位于 a 点附近时
A. 夏威夷高压仍会进一步加强 B. 我国的锋面雨带开始南移
C. 地中海地区进入温和多雨的季节 D. 我国塔里木河进入枯水季节
【答案】4.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意义。
【4题详解】
读图可得,a所示的时段是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南回归线南移.B正确。
【5题详解】
当地球公转位于 c 点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一天中北京的昼长短于广州,A错误。冬季四川盆地可能受到印度洋气流的影响小,B错误。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C正确。聊城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小于广州,D错误。
【6题详解】
当地球公转位于 a 点附近时,为夏至日,夏威夷高压仍会进一步加强,A正确。我国的锋面雨带继续北移,B错误。夏季,地中海地区炎热干燥,C错误。夏季气温高,冰川融水增多,我国塔里木河进入丰水季节,D错误。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下图为一幅地层分布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7. 岩层①②③按从老到新的排序是(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②③① D. ②①③
8. 岩层①②③④中不可能含有化石的是(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7. D
【解析】
试题分析:
【7题详解】
由图可知①②具有层理结构为沉积岩,③侵入到其他岩层为侵入岩,④为岩浆活动带来的高温高压导致与其接触地带发生变化,形成的变质岩。根据“先沉积者老,后沉积者新,侵入者新,被侵入者新”的原则,由老到新的顺序:②①③④
【8题详解】
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岩浆岩和变质岩中不可能含有化石。
【考点定位】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 , 三大类岩石的特征。
【方法总结】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
(1)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2)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3)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4)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读板块分布示意图(甲图)及板块碰撞示意图(乙图),回答下列各题。
9. 5.12 汶川大地震是由于图中的哪两大板块碰撞引起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④、⑤
10. 乙图属于板块交界处的一种类型,箭头表示板块的运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图表示板块的生长边界 B. 台湾岛就处在乙图所示的板块边界上
C. 东非大裂谷的形成过程与乙图相同 D. 乙图所示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稳定
【答案】9. 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板块运动相关知识。
【9题详解】
全球岩石圈主要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又可以划分为若干小板块。六大板块是①亚欧板块、②非洲板块、③印度洋板块、④太平洋板块、⑤美洲板块、⑥南极洲板块。中国汶川地震发生在中国西南地区,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缓冲区。B正确。
【10题详解】
由乙图板块碰撞示意图可知,乙位于为板块消亡边界,地壳活动活跃,多火山、地震。而东非大裂谷处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台湾岛就处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B正确。
【点睛】本题难度较小,学生只需熟练掌握板块构造示意图和板块边界类型即可作答。
下图中一条河流沿箭头方向流动。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1. 该地最可能的地理景观是(
A. “V”形谷 B. “U”形谷 C. 河流 D. 瀑布
12. 该地理景观的形成是由于(
A. 流水侵蚀作用 B. 流水堆积作用 C. 冰川侵蚀作用 D. 风化作用
【答案】11. 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
【11题详解】
从图中看出,只有A为硬岩层,B、C相对易被流水侵蚀掉,后期将形成上为A层下为空的现象,造成落差增大,形成瀑布。D正确。
【12题详解】
该地理景观是B、C被流水侵蚀掉形成的,A正确。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3. 图中字母 E 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A. 赤道低气压带 B. 副热带高气压带
C. 副极地低气压带 D. 极地高气压带
14. 下图中四组箭头,能正确表示 D 处风带风向的是(
A. ①
【答案】13. C
【解析】
试题分析: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E气压带位于30°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故选B。
【14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为南半球,D风带为南半球西风带,风向为西北风,故选B。
【考点定位】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名师点睛】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
(1)大致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
(2)高低气压相间分布。
(3)信风带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与西风带风向相反。
(4)一般地,赤道低气压带分布在赤道附近;副热带高气压带分布在30 °纬线附近;副极地低气压带分布在60°纬线附近;极地高气压带分布在90°纬线附近。
在水库及其周围,由于地面热容量的差异,导致了局部小气候的产生。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5. 若该水库旁建有一度假村,上面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该水库与度假村之间风向的是(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16. 关于水库对库区周边地区的影响,正确的是(
A. 风力减弱 B. 雷电、阵雨等天气现象增加
C. 气温年较差增大,日较差减小 D. 增加周边地区空气湿度
【答案】15. B
【解析】
【15题详解】
若该水库旁建有一度假村,根据湖陆热力性质差异,白天水库升温慢,温度较低,气压较高,风由水库吹向度假村,结合图中风向,①错,③对。夜晚水库降温慢,气温高,气压低,风由度假村吹向水库,图②错,④对。B对,A、C、D错。
【16题详解】
水库建设,产生了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周边的风力增强,A错。水库面积小,对雷电、阵雨等天气现象影响不明显,B错。气温的年较差、日较差都减小,C错。水域面积增大,增加周边地区空气湿度,D对。
点睛:根据湖陆热力性质差异,白天水库升温慢,温度较低,气压较高,风由水库吹向度假村。夜晚水库降温慢,气温高,气压低,风由度假村吹向水库。水库建设,区域水域面积增大,空气湿度增大。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区等压线分布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7. 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 ①地气流是辐合上升的,气温日较差比②地小
B. ①地气流是下沉辐散的,气温日较差比②地大
C. ②地气流是辐合上升的,气温日较差比①地大
D. ②地气流是下沉辐散的,气温日较差比①地小
18. 在等压线转折比较显著的地方常形成锋面,图 中
A. M 一线可能出现暖锋 B. M 一线可能出现冷锋
C. N 一线可能出现暖锋 D. N 一线可能出现冷锋
【答案】17. A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气压系统和锋面气旋。
【17题详解】
根据气压数值的分布,①为低压,②为高压。低压处气流辐合上升,多阴雨天气,高压处气流下沉辐散,天气晴朗,因此①气温日较差比②地小。A正确。
【18题详解】
低压槽处气流容易相遇而形成锋面。图中M为高压脊,N为低压槽。结合气流的运动方向可判断,N处锋面向较暖的方向移动,因此为冷锋。D正确。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19.下图为某四地气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其中位于纬度 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全年盛行西风,深受海洋暖湿气团影响的是
A. ①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位于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全年盛行西风,深受海洋暖湿气团影响的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与图②对应。
考点: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首先根据气候特征来判断气候类型,然后结合气温降水分布图确定选项。
20.下图是“水循环示意图”。读下图,回答题。
图中 a、b、c、d、e 分别表示
A. 蒸发、地表径流、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
B. 下渗、地表径流、蒸发、水汽输送、地下径流
C. 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 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地表径流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水循环。图示e表示海洋水蒸发形成水汽;a表示水汽输送;b表示河流
水汇入海洋,为地表径流;c表示下滲;d表示地下径流,故选C项。
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局部),完成下列各题。
21. 关于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B. 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C. 大陆东岸为寒流
D. 大洋西岸为寒流
22. 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洋流①对欧洲西部气候降温减湿作用明显
B. 洋流②对南美洲西岸气候增温增湿明显
C. P 处因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性大渔场
D. 美国东岸海域污染物不会影响欧洲西岸海域
【答案】21. B
【解析】
试题分析:
【21题详解】
根据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可知:在中低纬度,南半球洋流分布呈逆时针、北半球呈顺时针运动,而且大洋的东岸都为寒流、大洋的西岸都为暖流;选项中大陆东岸即为大洋西岸,是暖流;故选项A正确。
【22题详解】
根据世界洋流分布可知,图中洋流①为北大西洋暖流,对欧洲西部气候增温增湿作用明显,故排除选项A;洋流②为秘鲁寒流,对南美洲西岸气候降温减湿明显,故排除选项B;美国东岸海域污染物会随着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到欧洲西岸海域,故排除选项D;图中P处因北大西洋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世界著名渔场,故选项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下图是“理想大陆中纬度地区自然带分布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3. 图中反映的自然带分布规律主要的是
A. 经度地带性 B. 纬度地带性 C. 垂直地带性 D. 非地带性
24. 图中 A 区域的植被类型是
A.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 温带落叶阔叶林 D. 温带草原
【答案】23.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难度不大,只要我们要记住理想大陆的自然带的分布特征就容易完成本题。
【23题详解】
图中反映的自然带主要分布规律是东西更替,主要受水分的变化导致导致植被从森林到荒漠的变化,属于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A正确。
【24题详解】
图中A区域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C正确。
25.近年来,长江洪灾频繁发生,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①中游地区围湖造田
②中下游地势低平
③流域内降水丰沛
④上中游砍伐森林,破坏植被
⑤支流众多,雨季涨水集中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⑤ D. ①③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长江的洪涝治理与开发利用问题。
【详解】一直以来长江流域经常发生洪涝灾害,其中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就是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②中下游地势低平,③流域内降水丰沛,⑤支流众多,一遇雨天洪水一并涌入长江干流;人为因素主要是:④在上中游地区,滥伐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①中游地区的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蓄水量大减,中下游地势低平,在暴雨季节来临之时容易引发洪涝灾害;C正确。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26.假设有一艘油轮在太平洋赤道北侧发生石油泄漏现象,下列国家的海域最可能受到污染的是(
A. 美国、印度 B. 巴西、阿根廷 C. 英国、法国 D. 日本、菲律宾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概况。
【详解】题干中的日本、菲律宾、美国、墨西哥位于北太平洋沿岸地带,假设有一艘油轮在太平洋赤道北侧发生石油泄漏现象,受洋流的影响,则这些国家所在的海域可能受到污染.D正确。
【点睛】考查世界主要国家的分布,要理解记忆.
27.下列四图反映的地理现象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外貌类似于华山西峰的是(
A. ①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表形态形成的力量。
【详解】华山西峰绝壁属于断层的地垒构造,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①为褶皱,②为断层,③为三角洲,④为火山。B正确。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读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28. 人类利用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
A. 18 世纪 70 年代 B. 19 世纪 70 年代
C. 19 世纪 90 年代 D. 20 世纪 50 年代
29. 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B. 人口的急剧增加,能源生活消费量的大幅度上升
C. 工业的飞速发展,能源生产消费量的大幅度上升
D. 为保护环境,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
【答案】28.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
【28题详解】
读图可知,木柴作为能源所占的比例逐渐降低,其他能源(煤炭、石油等)所占比例逐渐升高,在1890年前后,木柴占比降低到50%,化石能源占比在50%,随着木炭占比下降,化石能源占比升高,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比重超过生物能源,C正确。
【29题详解】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人们使用的能源逐渐向清洁的新能源变化。A正确。
【点睛】本题以能源消费构成的历史变化图为切入口,从题目设计看,地图的角度独特;从知识考查上看,内容不超纲但不拘泥于大纲;从能力考查上看,考查了读图、读表、理解、分析、计算、综合、概括能力;从考查的目的看,既能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又能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素质。
30.“生物入侵”是指某个地区的外来生物物种打破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例如桉树原生长地是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东南部地区,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但是在引种到我国的云贵高原后,却引发了令人头痛的生态问题:引种地区的地下水位严重下降,桉树林及其附近的草木大量枯死……分析材料,据此回答以上案例,能够给予我们的启示是( )
①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②引进外来物种,需要考虑地域环境的差异性
③某一要素的变化可能导致其他某个要素的变化,但不会引起整个环境的改变
④引进外来物种,必然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详解】该案例反映出某一要素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其他某个要素的变化,甚至会使整个环境发生改变。这说明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引进外来物种,要考虑地域环境的差异性,以避免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A正确。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我国是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国家,虽然地质灾害危害很大,但人类可以采用相应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1. 下列关于我国地质灾害发生无关的因素是(
A. 我国位于大板块交界地区,地质作用强烈
B. 我国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且集中
C.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不足
D. 我国是一个多山地国家且植被覆盖率较低
32. 下列属于影响我国的主要地质灾害是( )
A. 暴雨 B. 地震 C. 台风 D. 寒潮
【答案】31.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地质灾害。
【31题详解】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不足,只能说抗震救灾能力不强,与地质灾害发生无关,C正确。
【32题详解】
通过学习可知,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和地质灾害分别是:干旱、洪涝、台风、寒潮、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寒潮、台风属于气候灾害,地震属于地质灾害.暴雨不属于自然灾害.B正确。
【点睛】本题以我国是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国家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分布.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
33.除自然带的三种分布规律外,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出现一些
A. 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 B. 长白山的温带针阔混交林
C. 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亚寒带针叶林 D. 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绿洲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非地带性因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形成非地带性地域分异。如沙漠中有水源的地区出现绿洲。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为利用雨水而设计的房屋效果图”,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34. 图中所示的雨水处理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 下渗 B. 径流 C. 蒸发 D. 水汽输送
35. 该类房屋的雨水处理方式,最突出的效益是 ( )
A. 补充城市地下水 B. 减缓城市内涝
C. 缓解城市缺水 D. 提升居住环境质量
【答案】34. B
【解析】
试题分析:
【34题详解】
图中设计将雨水收集利用,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的径流环节,B对。对下渗、蒸发影响较小,且不是影响主要环节,A、C错。对水汽输送无影响,D错。
【35题详解】
该类房屋的雨水处理方式,主要是洗车,冲厕,可能减少了补充城市地下水,A错。不能减缓城市内涝,B错。可以减少对地下水的需求,缓解城市缺水问题,C对。不能提升居住环境质量,D错。
考点: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收集雨水的意义。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30 分)
36.2018年12月5日开始,为了落实国家“绿盾”行动相关要求,切实保护好自然护区生态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珠峰国家自然保护区绒布寺以上核心区旅游。
读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的自然带分布图” 。
(1)“丝绸之路经济”在我国境内自东向西自然带依次递变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_____—_____,这种变化体现自然地理环境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
(2)珠峰南坡山麓的自然带A是_____,自然带C对应的代码是_____,(①高山针叶林带 ②高寒荒漠带 ③高山草甸带)。
(3)珠峰自然带的分布反映地理环境的_____地域分异规律,南坡自然带比北坡数目多,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详解】(1)我国境内自东向西水分逐渐减少,自然带依次递变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这种变化体现自然地理环境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2)珠峰南坡山麓向印度洋,特别是西南季风带来丰富的水汽,形成常绿阔叶林带,C位于高山灌木林带之上,应为高山草甸带。(3)珠穆朗玛峰的北坡山麓位于海拔约4000米的青藏高原上,而南坡自然带的基带的海拔在2500米以下,且南坡为向阳坡,因此南坡的自然带较北坡复杂而完整。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37.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根据水循环发生的领域,图中所示水循环为_________循环,在该水循环参与下,①处的_____岩可转化为②处的
(2)图中 N 处是否适合修筑公路_____,理由是_____。
(3)假设该地处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则此处洋流按性质划分属_____, 对沿岸的气候起到_____的作用。
【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物质循环。
【详解】(1)图中水循环发生领域为海洋和陆地,属于海陆间水循环;图中①为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②为沉积岩。
(2)图中N处两侧岩层发性断裂、错动和位移,为断层,断层处岩层不稳定,易发地质灾害,不适合修筑公路。
(3)北半球中低纬度为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大陆东岸为暖流,可增温增湿。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38.读天气系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就气压分布状况而言,图中①处的天气系统是_____;就气流的运动状况而言, 图中①处的天气系统是_____;
(2)此时甲处于冷锋______填锋前或锋后),与北京相比其气压较______填高或低)。
(3)此时北京的风向为_____风,若①天气系统向东移动,24 小时后北京的风力变化情况是_____(填增强或减弱)。
(4)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可能出现降水的是_____和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
【详解】(1)就气压分布状况而言,图中①处为高压中心,为高压系统,从图中气流运动状况看,①处天气系统为反气旋.
(2)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于冷锋后,与北京相比气压低。
(3)北京风向是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北半球向右偏转,形成西北季风,西侧等压线密集,风力增大.
(4)暖锋前、冷锋后有降水天气,在图中甲乙丙丁四处中,丁位于暖锋前,甲位于冷锋后,可能出现降水。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39.读“大气受热过程图”、“我国某地区两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和“东亚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各字母代表的含义是 A_____B_____C_____。
(2)左图中,相对于太阳辐射来说,地面辐射为_____(长波、短波)辐射;受雾霾天气影响而增强的是_____(填字母)。
(3)右图中 a、b 两条曲线,表示阴天气温变化的是_________。阴天的夜晚,气温比晴天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状况。
【详解】(1)据图可知,A为太阳辐射,B为地面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
(2)温度越高波长越短,太阳辐射较地面辐射温度高,雾霾天气可增加大气逆辐射。
(3)阴天气温变化小,b为阴天,夜晚保温作用强,比晴天降温慢,气温高。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