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在新旧石器时期众多早期人类如明珠般不约而同地散落在黄河的一条条支流上(如图“新旧石器时期黄河流域遗址分布图”),随后人类文明不断由支流走向干流,揭示出人类的文明与河流关系的不断演变过程。
材料二 作为黄河流域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黄土高原当之无愧的成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这里,黄土堆积深厚全世界罕见(如图“黄土高原位置、黄土沉积物特征和厚度分布图”)。距今1万年前,中华先民就在黄土高原上耕耘,种植粟黍,发展农业,历经万年而不绝,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深度和厚度。黄土土质疏松,吸水能力犹如海绵,直立性强,土层深厚。
材料三 现在黄土高原考古发掘出来的一些新石器时代遗址都发现了窑洞式建筑(如图)。
(1)新旧石器时代遗址主要分布在黄河的一条条支流上,试推测其原因。(6分)
(2)从地形角度分析六盘山附近形成巨厚黄土沉积的原因。(6分)
(3)说明黄土高原能够易于耕耘且万年而不绝的土壤条件。(6分)
(4)新石器时期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类住宅多以窑洞为主,试分析其原因。(6分)
36、(1)新旧石器时代,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极其低下,(2分)黄河部分支流水量较小,特别是汛期洪涝灾害较少,(2分)适合当时人类居住;新旧石器时代,人类数量少,黄河部分自然条件较为优越的支流沿岸可以为当时人类提供足够的生存空间。(2分)(言之有理即可)
(2)六盘山附近位于(贺兰山和乌鞘岭的)山口地带,处于西北季风通道内,由于受地形约束(狭管效应),西北风力较大,携带沙尘量大;(2分)受(六盘山和秦岭等)东、南部山地的阻碍作用,风力减弱,沙尘不断沉积;(2分)(六盘山和秦岭等)东、南部山地阻碍夏季风进入,降水较少,流水侵蚀弱,利于黄土累积。(2分)
(3)黄土土质疏松,易于耕作;黄土透气保水,矿物质丰富;土层深厚,分布广,经历长期耕作后仍能保持;黄土沉积过程仍在持续。(任答3点得6分)
(4)黄土土质疏松,具有粉沙性,易于开凿;黄土直立性强,开凿窑洞不会坍塌;土层深厚,窑洞内冬暖夏凉,适宜人类居住;窑洞内气候较为干燥,食物不易变质,利于储存;利于躲避野生动物袭击。(答对3点即可得满分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