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时间:2019-01-15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初冬时节,北方的很多城市道路两侧的树木都被刷上白漆,就像穿了“白裙”,树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等)将树干涂成白色,一般涂刷至距地面1.1~1.5米的高度,视觉上达到整齐划一、美观大方的效果.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解析】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解析】

1. 绿化部门对城区行道树涂白的主要目的是(   

①杀菌、防止病菌感染 ②杀虫、防虫,减少下一年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③起到一定美化作用④防冻害、避免早春霜害   ⑤会反光,方便行人夜间行路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2. 图中树干涂白的主要作用是(   

A. 有效减少地面长波辐射,防止地面热量大量流失

B. 使得树木萌芽和开花提前,以躲过早春低温冻害

C. 使得树干白天和夜间的温差不大,减少树皮开裂

D. 增加树木对阳光的吸收率,减少冻害发生的概率

【答案】1. D    2. C

【解析】

【1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行道树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可以起到杀菌、杀虫作用和防冻害的作用;从材料中可看出涂白可起到美化作用;白颜色在夜间与周边漆黑环境形成鲜明对比,会反光,方便行人夜间行路,故D项正确。

【2题详解】

树木涂白不会影响地面辐射,也不会影响气温,因此也不会影响树木萌芽和开花时间,故A、B项错误;树木涂白可以反射阳光,减弱树干吸收太阳辐射,使得树干白天和夜间的温差不大,减少树皮开裂,故C正确,D项错误。

3.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解析】

A. 甲点位于30°N附近    B. 乙点位于30°N

C. ①是冷性气流    D. ②盛行西南风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可知,“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甲地盛行下沉气流,说明甲地位于30°N附近,故A项正确,B项错误;①气流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说明是暖性气流,故C项错误;②盛行东北风,故D项错误。

产生于两千多年前黄河流域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可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于2016年  11月30日“申遗”成功。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4. 有人说二十四节气已经过时了,理由可能是(   

①全球气候变化   ②我国地域辽阔,地区差异很大 

③农业科技的发展 ④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5. 每年2月18日-20日为雨水节气,农业谚语“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中的春雨多源于(   

A. 气旋过境    B. 反气旋过境    C. 锋面过境    D. 对流旺盛

【答案】4. C    5. C

【解析】

【4题详解】

二十四节气多参考黄河流域的物候条件来制定。全球变换可能会使局部地区的物候发生改变;农业科技能够对局部区域的农业自然条件,尤其是气候条件进行较大程度的改良,打破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故选择①③正确。 我国一直地域广阔,建国后的城市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些均与题干无关,②④排除,答案选C项。

【5题详解】

冬末春初,华北气温回升迅速,水分蒸发快,所以土壤干燥,保墒特别重要。从时间上判断,此时期导致华北降水最有可能的天气系统是锋面系统。对流雨形成机制是近地面层空气受热或高层空气强烈降温,促使低层空气上升,水汽冷却凝结所致。对流雨以低纬度地区表现最多,另外也时常出现于亚热带或温带的夏季午后。故答案选C。

6.读图“风带示意图”,回答问题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解析】

对撒哈拉沙漠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风带,是上述图片中的哪个?(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解析】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解析】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解析】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解析】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撒哈拉沙漠的形成主要与东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有关,结合选项可知,A项为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B项为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C项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故C项正确;D项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故D项错误。

7.下图是某地气象台绘制的该地气温日变化监测图。(注: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14时左右),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解析】

据图判断(    

A. 当地时间14时地面吸收的太阳热量最多

B. 该地该日的昼长约为14小时

C. 气温最低时是地面散失热量最多的时刻

D. 上午地面吸收的热量始终大于散失的热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图判断当地12时地面吸收的太阳热量最多,故A项错误;气温最低时是地面散失热量持续大于吸收热量累计最多的时刻,故C项错误;根据地面从太阳吸收热量的开始时间和结束的时间,可知该日的昼长约14小时,故B项正确;根据图中曲线,上午刚日出时,约6-7点之间,地面吸收的热量还小于散失的热量,D错。

季风指数是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其大小反映一个地区季风环流的强弱程度。下图示意我国东部地区1880-2000年的夏季风指数(a)和冬季风指数(b)距平(距平是某一系列指数值中的每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值曲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解析】

8. 1960-1970年期间,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    

A. 华北地区寒潮多发    B. 东北地区河流春汛提前

C. 天山雪线偏高    D. 南方地区羽绒服滞销

9. 下列年份,我国江淮地区梅雨期偏短的年份是(    

A. 1880年    B. 1920年    C. 1980年    D. 2000年

【答案】8. A    9. B

【解析】

本题组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中国东部雨带的推移规律及影响。(1)据图,该时间段,冬季风指数高,则该时段冬季风势力范围广、强度大,中国冬季较为寒冷,据此结合问题作答。(2)江淮地区梅雨期偏短的年份,是雨带北进较快的年份,即夏季风势力强较强的年份,据此作答。

【8题详解】

根据材料,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夏季风指数(a)和冬季风指数(b),1960-1970年期间,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华北地区冬季风指数高,寒潮多发,A对。东北地区河流春汛推后,B错;寒潮多发,气温低,天山雪线偏低,C错;冬季风影响范围广,表明南方气候较为寒冷,南方地区羽绒服销售情况好,D错。

【9题详解】

我国江淮地区梅雨期偏短的年份,往往夏季风势力强,推动雨带北移,影响华北、东北地区。根据图中曲线,1880年、1980年、2000年夏季风指数低于距平值,说明夏季风势力弱,江淮地区梅雨期长,A、C、D错。1920年夏季风指数高于距平,势力强,B对。

读我国某地多年平均降水量月累计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解析】

10. 该地降水特点是(   

A. 集中在夏季    B. 集中在秋季

C. 年降水总量在2000mm以上    D. 月降水量最大接近600mm

11. 该地最有可能是(   

A. 青藏高原    B. 塔里木盆地    C. 华北平原    D. 珠江三角洲

【答案】10. A    11.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能力和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图中是降水是多年平均降水量月累计,这是关键,同时要熟悉我国气候类型分布。

【10题详解】

读图,6-9月降水量增幅大,说明降水集中在夏季,A对,B错;年降水总量小于600mm,C错;月降水量最大接近200mm,D错。

【11题详解】

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应该是季风气候风,降水量小于600 mm,可断定是温带季风气候,选择C。

12.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解析】

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①甲表示7月份、夏季 ②乙表示7月份、夏季

③甲表示1月份、冬季 ④乙表示1月份、冬季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气压带的位置关系可知,图甲的气压带向南移动,说明甲表示的是1月份,北半球的冬季;图乙气压带向北移动,说明图乙为北半球的夏季,时间是7月份。结合选项B项正确。

【点睛】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⒈全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⒉移动晚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约1个月

⒊年移动幅度约为10°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和黄赤交角的存在(即地轴的倾角不变)

下图显示甲、乙两地上空对流层内等压面分布状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解析】

13. 图中M、N、P、Q四处气压(  )。

A. M>Q>P>N    B. M>N>P>Q    C. M    D. P>Q>M>N

14. 若上述等压面的弯曲是甲、乙两地热力作用引起的,并且形成了热力环流,则有关甲、乙两地地面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是绿洲,乙是沙漠    B. 甲是山谷,乙是山坡

C. 甲是海洋,乙是陆地    D. 甲是城市,乙是郊区

【答案】13. B    14. D

【解析】

试题分析:

【13题详解】

解答本题组时,先要明确气压大小的比较是相对于同一水平面来说的。因此,可以作下图所示的辅助线(虚线),然后根据对流层气压在垂直方向随着海拔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得出:M处的气压大于N处,M、N两处的气压一定大于P、Q两处,而Q处的气压低于P处。所以,四处气压M>N>P>Q。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解析】【14题详解】

绿洲与沙漠、山谷与山坡、海洋与陆地上空等压面的弯曲状况及热力环流,随着昼夜的变化而变化,只有城市与郊区上空的等压面及热力环流比较稳定,城市为热岛,近地面上空气压比郊区低,高空气压则比郊区高。故答案选D项。

【考点定位】气压高低的判读,热力环流。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等压面弯曲形态:高压区的等压面向上凸,低压区向下凹;近地面气压与高空气压高低值相反,呈轴对称分布。关于等压面的判读方法总结如下:

等压面的判读步骤

步骤1.判读气压的高低

判断气压高低的依据及判读思路如下:

(1)气压的垂直递减规律。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不同高度的大气所承担的空气柱高度不同,导致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如下图,在空气柱L1中,PA′>PA,PD>PD′;在L2中,PB>PB′,PC′>PC。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解析】

(2)同一等压面上的各点气压相等。如上图中PD′=PC′、PA′=PB′。

综上分析可知:PB>PA>PD>PC。

步骤2.判读等压面的凸凹

因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使等压面发生弯曲。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凹向低处的为低压,可形象记忆为“高凸低凹”。另外,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凸起方向相反。(如下图所示)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解析】

步骤3.判断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及其下垫面性质

可按如下思路进行判断:等压面的弯曲状况?近地面气压高低?根据温压关系,判读出气温高低?根据不同下垫面的热力差异,判读出下垫面的性质,如高压可能对应夏季的海洋(冬季的陆地)、白天的绿地(夜晚的裸地)、城市的郊区等。

步骤4.判断近地面的天气状况及日较差

可按如下思路进行判断:等压面的弯曲状况?近地面气压高低?判读出天气状况(低压多阴雨天气,高压多晴朗天气)?日较差大小(晴天日较差大、阴天日较差小)。

15.读下世界某区域图,回答下题。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解析】

降水量值R1、R2大小及主要成因,正确的是(   

A. R1>R2;西风、地形    B. R1>R2;西风、洋流

C. R1<R2;东风、洋流    D. R1<R2;东风、地形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图可知,该地为冰岛,常年盛行西风,受地形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降水量从南到北减小,故R1>R2;主要成因是西风的影响和地形的抬升作用,故A项正确。

【点睛】影响降水的因素

1、位置:

海陆位置:近海地区(湿地),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

2、大气

1)风向:海风(湿地)降水多,陆风降水少

2)风带:低纬吹向高纬,水汽容易凝结(西风带);反之干燥少雨(信风带)

3)气压带:低压带控制空气上升降温,水汽凝结致雨(赤道对流雨);高压带相反

 4)天气系统:低压气旋、锋面空气上升降温,水汽凝结致雨;

高压反气旋空气下沉,干燥少雨

3、地形

1)地形雨: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迎风坡山腰处形成地形雨

2)地形类型:平原利于水汽深入,盆地、谷地地形封闭,高原地势高,水汽难进入

3)山脉走向:与气流方向平行,有利于水汽深入;与气流方向垂直,阻挡水汽深入

4、洋流:暖流上空水汽充足,寒流上空水汽少

5、下垫面:植被覆盖率高,水域面积大,大气水汽充足;裸地水汽含量少

6、人类活动:凝结核(城市雨岛)

读下图,回答16~17题。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解析】

16. 若P点常年受西风带影响,则P地可能位于(   

A. 欧洲西部    B. 南美洲西南沿海

C. 非洲西南沿海    D. 美国西部沿海

17. 若P地季节性受西风带影响,

则P地叙述正确的是(   

A. 气候类型与北京相同    B. 附近可能有世界著名的“硅谷”

C. 河流汛期出现在夏季    D. 所在国东部可能为大堡礁

【答案】16. B    17. B

【解析】

【16题详解】

据题干可知,P点常年受西风带影响,说明该点位于西风带,该地位于南半球,故A、D项错误;非洲西南沿海地区的纬度小于40°,故C项错误;南美洲西南沿海地区,该纬度常年盛行西风,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

【17题详解】

若P地季节性受西风带影响,说明该地气候为地中海气候,位于北半球,故A项错误;美国的“硅谷”位于地中海气候区,故B项正确;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少雨,冬季多雨,故C项错误;该地位于北半球,故所在国东部不可能有大堡礁,故D项错误。

读“北半球某地天气系统过境时风向风速变化示意图”(下图)(注:①图中“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解析】”表示风向。②风速与风级的关系:5级8-10.7m/s,10级24.5-28.4m/s)。完成下列问题。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解析】

18. 此天气系统(   

A. 过境时气温骤降带来大风冻害    B. 常带来大风、特大暴雨等灾害

C. 多形成在赤道地区的暖洋面上    D. 形成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19. 据图推断该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   

A. 由东南向西北    B. 由西南向东北    C. 由东北向西南    D. 由西北向东南

【答案】18. B    19. A

【解析】

本题组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1)根据过境前后风速变化中有特殊静风点可知,该天气系统为台风,台风生成于热带副热带洋面;台风(飓风)过境时常带来大风、特大暴雨等灾害。(2)根据台风过境前后风向的变化可知台风的运行路径。

【18题详解】

C由图可知,该天气系统过境时,从10点到18点左右,风速由10m/s以下迅速增大到接近40 m/s,远超过10级;到22点风速降为0 m/s,2小时后风速又急剧增大到40 m/s左右,然后又降低;风向也在不断变化;这明显是台风(飓风)过境时的风速、风向变化,22点时风速为0,是台风眼过境;台风(飓风)过境时常带来大风、特大暴雨等灾害,故B选项正确。台风(飓风)生成在北纬10°多的海洋上,不可能生成在赤道地区的海洋上,因为沿赤道运动的气流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水平运动的气流不偏转就不会形成气旋(台风、飓风),故A选项错误;B选项所述是冷锋过境时的天气;D选项所述是准静止锋过境时的天气。

【19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地先吹西北风(处于台风西侧),台风眼过境后又吹东南风(处于台风东侧),说明台风由东南向西北移动,C选项正确。

读下图,回答20-21题。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解析】

20. 若在甲处有一天然港湾,则该港湾的气候特征(   

A. 全年炎热干燥    B. 雨热同期    C. 一月份寒冷干燥    D. 雨热不同期

21. 若甲港的对面驶来一艘轮船,其桅杆上的旗帜飘向(   

A. 东南    B. 东北    C. 西南    D. 西北

【答案】20. D    21. A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等值线的判读和气温的分布特点。根据图中大陆等温线向北弯曲,判断该月为7月,7月为最冷月,所以该地位于南半球,则图中甲地位于30°S-40°S之间的大陆西岸,根据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甲地为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冬季温和湿润,故D项正确。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甲地位于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该月为最冷月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所以该地甲地吹西北风,其桅杆上的旗帜飘向东南,故A项正确。

读下世界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解析】

22. 甲地区(虚线以西)多大雾天气,主要是因为(   

A. 沿岸有寒流的冷却作用    B. 位于赤道地区,空气对流强烈

C. 位于沙漠区,空气中尘粒多    D. 位于高山背风处,下沉气流强盛

23. 城市①②虽地处低纬度,但气候四季如春。其共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洋流    C. 地形地势    D. 土壤

【答案】22. A    23. C

【解析】

试题分析:

【22题详解】

读图,甲地区(虚线以西)位于秘鲁沿海,多大雾天气,主要是因为沿岸有寒流的冷却作用形成,A对。大雾形成是在静风天气,空气对流强烈不会形成大雾天气,B错。空气中尘粒多,不是多大雾天气的主要原因,C错。位于高山背风处,风力弱,D错。

【23题详解】

城市①、②都位于低纬度区,位于热带,因位于高山、高原地区,两城市气候四季如春,所以共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地势,C对。纬度不同,A错。洋流、土壤不是主要因素,B、D错。

考点:雾的形成条件,不同区域气候特征及成因。

如图是2014年4月30日20时海平面气压形势图,回答下列问题。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解析】

24. 图中虚线范围内出现沙尘天气,其中最易发生沙尘暴的地点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5. 锋面过境时,M地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是(    

A. 气温升高,出现降水    B. 气温降低,天气转晴

C. 风力减弱,天气转阴    D. 风力增强,出现降水

【答案】24. B    25. D

【解析】

【24题详解】

据图可知,甲、乙、丙、丁四地中,乙地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且乙地位于锋后,加强了风力,故B项正确。

【25题详解】

据图可知,此时M位于锋面之前,若锋面过境时,M受冷锋控制,会出现风力增强,降温,可能有降水出现,故D项正确。

【点睛】锋面气旋的判读

1.冷锋、暖锋的判断:在锋面气旋中,要判断冷锋和暖锋,需要先判断出是冷气团还是暖气团主动移动。常规的方法是根据槽线处锋面的移动方向来判断:如下图,在虚线处画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由外向内,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如甲线箭头所指方向;再根据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转规律(以北半球为例,向右偏转)可知气团的运动方向为乙线箭头所指方向。通过作图很容易判断出虚线甲处是北侧冷气团主动移动,为冷锋;虚线丙处是南侧暖气团主动移动,为暖锋。南半球判断方法与此类似。?

2.降水区域的判断: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而暖锋降水在锋前。但锋前、锋后的判断是一个难点,这要根据锋面的移动方向来分析,锋面将要经过的区域为锋前,锋面已经经过的区域为锋后。这里同样有一个规律:锋面降水都在冷气团一侧,即图中的1和4区域。?

3.锋面过境时的天气变化:冷锋过境时出现雨雪或大风天气,而暖锋过境时出现连续性降水。甲处为冷锋,过境时,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出现雨雪或大风天气。

下图为某区域某时刻海平面与相应6000m高空等气压差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解析】

26. 若空气中水汽含量较丰富,此时甲、乙两地近地面的天气最有可能分别为(   

A. 阴雨天、晴天    B. 晴天、晴天    C. 晴天、阴雨天    D. 阴雨天、阴雨天

27. 若不考虑其它因素,此时出现雾霾天气(   

A. 乙处 有上升气流,雾霾持续时间较短    B. 乙处 风力较小,雾霾持续时间较长

C. 甲处 风力较大,雾霾持续时间较短    D. 甲处 有下降气流,雾霾持续时间较短

【答案】26. C    27. A

【解析】

【26题详解】

如甲乙两地地面气压一样高,都是1000百帕,在距离地面6000米处甲地气压降低了414百帕,甲地气压就是586百帕,乙地气压降低了394百帕,乙地气压就是606百帕。因此甲地处是低气压,乙地处是高气压。近地面高低气压与高空相反,甲地近地面就是高压,乙地近地面就是低压,甲地为晴朗天气,乙地为阴雨天气,故C项正确。

【27题详解】

该地没有给出等压线,而是等压差值,故不能判断甲乙两地风力的大小,故B、C项错误;由上题可知,乙地近地面为低压,盛行上升气流,空气流通快,雾霾持续时间较短;甲地为下沉气流,空气不易扩散,雾霾持续时间较长,故A项正确。

【点睛】等压线的判读方法

1、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

低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盆地(中心为上升气流)

高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顶(中心为下沉气流)

高压脊——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脊线)

低压槽——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槽线)

2、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决定风力大小)。

等压线的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等压线的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3、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任意点)和天气形势。

判定风向规律: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偏向风。天气:是指大气短时间内的物质状态,包括气温高低、湿度大小、风向、气压等指标。

A、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

B、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

C、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28.左上图为“某地锋面气旋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解析】

此时(    )

A. 甲、丙两地多阴雨天    B. 丁地风力大于乙地

C. 丙、丁两地气流上升    D. 乙地气温高于甲地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图可知,图示锋面是冷锋,冷锋降水分布在锋后。甲、丙位于冷锋前,此时甲丙两地多晴朗天气,故A项错误;丁地位于两山间的狭窄地方,风力大于乙地,B项正确;丙丁两地受冷气团影响,气流下沉,故C项错误;乙地位于锋面的冷气团一侧,气温低于甲地,故D项错误。

读世界某气候类型局部地区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解析】

29. 该气候区代表性农作物具有的特点是(    

A. 喜高温多雨    B. 喜阴冷潮湿    C. 耐高温干旱    D. 耐低温干旱

30. 该气候类型在乙地分布区域南端的纬度较丙地高,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海拔高低    B. 山脉阻挡    C. 海陆分布    D. 大气环流

【答案】29. C    30. C

【解析】

试题分析:

【29题详解】

地中海气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因此该气候区的农作物耐高温、耐旱。故选C。

【30题详解】

在非洲的西南地中海气候再向南是海洋,因为海陆分布原因,使南美地中海气候和非洲南部地中海气候分布的最高纬度有较大差异。故选C。

【考点定位】影响气候分布的因素 气候对植物的影响

读以北极为中心的世界区域的某月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完成下列问题。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解析】

31. 甲地的盛行风向是(   

A. 东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32. 乙区域气压的形成原因是(   

A. 陆地区域,此时气温较高    B. 海洋区域,此时气温较低

C. 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低压切割    D. 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高压切割

【答案】31. C    32. D

【解析】

本题考查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及风向判断。图示北极为中心,可结合图示经纬度知道甲在亚欧大陆北部,高压中心北侧,应是蒙古高压北侧;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甲盛行西南风。乙在北太平洋上,冬季陆地温度低形成高压中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高压切割,副极地低气压带保留在海洋上形成的阿留申低压。

【31题详解】

图示北极为中心,可结合图示经纬度知道甲在亚欧大陆北部,高压中心北侧,应是蒙古高压北侧;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甲盛行西南风。选C正确。

【32题详解】

乙在北太平洋上,冬季陆地温度低形成高压中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高压切割,副极地低气压带保留在海洋上形成的阿留申低压。选D正确。

33.某海港位于540N,当北京时间为7月7日6时时,该海港为7月6日22时,它的气候类型是(   

A. 温带季风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温带海洋性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气候类型。根据北京时间为7月7日6点时,而海港为7月6日22点,故该海港所在较北京时间晚8个小时,即所在0°附近,结合当地的纬度54°N,判断当地位于西欧,故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湖陆风是由于陆地与湖泊的比热容差异,形成的昼夜变化的风。读我国东南部某湖泊湖面多年平均日降水量距平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解析】

34. 形成该湖区日降水量变化特征的主要原因是(    

A. 夜晚湖面气温低,气流上升,不易形成降水

B. 白天陆地气温高,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

C. 夜晚湖面气温高,气流上升,易形成降水

D. 白天陆地气温低,气流下沉,易形成降水

35. 该地湖陆风最显著的时间在每年的(    

A. 4、5月    B. 7、8月    C. 10、11月    D. 1、2月

【答案】34. C    35. B

【解析】

试题分析:

【34题详解】

湖陆风是由于陆地与湖泊的比热容差异,形成的昼夜变化的风,夜晚湖面气温高,气流上升,易形成降水,所以C正确。

【35题详解】

湖陆风是由于陆地与湖泊的比热容差异,形成的昼夜变化的风,该地位于我国东南地区,夏季湖陆风最显著,所以B正确。

考点:大气运动

暑期,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研究城市热岛效应现象。左图是兴趣小组绘制的某城市热岛强度(城区与郊区的温度差)日变化示意图,右图为城市热岛强度随某一因素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解析】

36. 左图中有关城市热岛强度信息及其分析,正确的是(    

A. 阴天比晴天热岛效应显著    B. 各时间段晴天热岛效应都强于阴天

C. 热岛强度与天气状况无关    D. 最强时刻与人流、车流高峰期吻合

37. 右图中的横坐标不可能代表(    

A. 绿地面积    B. 建筑物面积    C. 工业化程度    D. 人口数量

【答案】36. D    37. A

【解析】

试题分析:

【36题详解】

晴天热岛强度曲线变化幅度大于阴天,即晴天比阴天热岛效应显著,A错误。图示约在12时-13时和18时-20时这两个时段阴天热岛效应强度强于晴天,B项错误。图示晴天和阴天不同的天气状况热岛效应差异较大,说明热岛强度受天气状况影响,C错误。热岛强度峰值出现在8时和16时,与人流、车流高峰期吻合,D项正确。

【37题详解】

城市中建筑群越密集,沥青和水泥路面越多,升温越快,;工业化程度越高,汽车数量越多,人为排放的热量就越多;建筑群面积、工业化程度、汽车数量都与热岛强度正相关,符合图中所表示的热岛强度与某一因素的正相关关系。绿地面积越大,热岛强度越小,两者是负相关关系,所以A符合题意。

考点:城市热岛效应。

读澳大利亚某季节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hPa)和某地降水量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解析】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解析】

38. 此时,图中Q地干燥少雨的主要原因是(  )。

A. 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B. 处于山地背风坡,降水稀少

C. 受寒流影响,降水不多    D. 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少

39. 某地降水量统计图最可能表示的地点是(  )。

A. Q    B. R    C. S    D. T

【答案】38. D    39. D

【解析】

【38题详解】

四个选项中的因果关系虽然都成立,但只有一项是Q地干燥少雨的主要原因。根据图中Q地附近等压线分布状况,可以判断Q地受东南风影响,风从内陆吹向海洋,干燥少雨,形成了热带草原明显的干季,故D项正确。

【39题详解】

图中降水量最大月份为6、7月,这是南半球的冬季,冬季雨水较多的是地中海气候,而T处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和低压影响,多阴雨天气,故D项正确。

40.下图为某岛屿简图,该岛屿中部多山,降水大多在1000mm以上,东北部和西南部降水差异较大。东北部和西南部降水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是(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解析】

A. 东北部降水少,洋流    B. 东北部降水多,信风和地形

C. 西南部降水多,地形    D. 西南部降水少,洋流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图示加勒比海上的岛屿-海地。岛屿中部是山地且东西向延伸,根据图示的河流分布判读该岛屿的地形:中高周低,在东北信风影响下,故东北部为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而西南部为东北信风的背风坡,少雨;所以影响图示地区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信风和地形,故选B项。

考点:降水的差异及原因。

【名师点睛】利用图中的纬度位置可确定该岛地处东北信风带,东北部处于山地迎风坡,故降水多。

(总结)影响某地降水多少的因素:——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及水文。

(1)、位置:主要是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通常大陆内部干旱少雨。

(2)、大气:主要包括大气环流、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①大气环流包括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三圈环流中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其中低压带控制地区降水较多,高压相反;西风带内西岸降水多于东岸,信风带内东岸降水多于西岸。季风环流中,夏季风降水多于冬季风。②锋面:冷、暖锋、准静止锋过境时都易产生降水。③气旋对应的是低压,气流上升多阴雨;反气旋对应高压,气流下沉多晴天。

(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高大地形也会阻止水汽的进入,如新疆气候干燥的原因除了深居内陆以外,还由于周围高大山脉对水汽的阻挡。

(4)、洋流: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例如,澳大利亚的荒漠一直延伸到大陆西岸的广大地区,除副高控制外,还受信风和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再如,英国和挪威的海港终年不冻就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的作用。

(5)、植被和水文状况: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以及湖沼、水库周围,空气的湿度较大,相对降水较多。

(6)、人类活动:城市湿岛效应是城市多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雨岛效应是城市尘埃多,凝结核多,雾和低云比效区多。

二、综合题

41.2016年11月6日,北京再次迎来重度污染雾霾天气,北京市气象台发布霾黄色预警信号。下图为该日8时地面天气形势图。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解析】

(1)图中A气压中心名称为 _________,该处天气状况为_________。

(2)图中四城市中,气压最低的是_______;此时正受冷锋影响,可能形成降水的是______。

(3)此时,呼和浩特的风向为_________。

(4)11月6日北京雾霾严重不易扩散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答案】(1)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或亚洲高压)  寒冷干燥

(2)黑河  呼和浩特

(3)偏北风

(4)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天气系统为背景,考查主要的天气特征,考查风向的判读,考查天气系统的天气特征,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1)根据材料可知,时间是11月6日,陆地为高压,说明A气压中心名称为亚洲高压;受高压控制,天气状况为寒冷干燥。

(2)根据图中锋面气旋可知,黑河距离低压中心最近,说明气压最低;呼和浩特位于冷锋锋后位置,受冷锋影响,可能形成降水。

(3)考查风向的判读。据图可知,呼和浩特位于冷锋的锋后位置,根据等压线的大小关系可知,该地的风向为偏北风。

(4)根据图中北京此时的等压线线特征可知,北京的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风力较小,故雾霾严重不易扩散。

42.读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图(冬雨率为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单位:%)。并回答下列问题。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解析】

(1)描述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并说明其原因。

(2)简析雅典冬季和夏季日照时数差异的状况。

【答案】(1)规律:自西北向东南冬雨率递增(或大致上由北向南递增)。

原因:西北部纬度较高,距大西洋较近,受西风影响时间长, 降水季节分配相对较均匀;东南部纬度较低,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时间长,距大西洋远,受大西洋影响小,降水集中分布在冬季。   

(2)雅典冬季和夏季日照时数差异大(冬季小于夏季)。

雅典是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炎热干燥,日照时数长;冬季受西风影响,温暖湿润,降水多,日照时数少;雅典夏季白昼时间较冬季长,日照时数更长。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图为背景,考查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征,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1)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据图中等值线的大小可知,图中冬雨率等值线大致由北向南递增;主要原因是位置不同导致受大气环流的影响程度不同。西北部纬度较高,距大西洋较近,受西风影响时间长, 降水季节分配相对较均匀;东南部纬度较低,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时间长,距大西洋远,受大西洋影响小,降水集中分布在冬季。

(2)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征。雅典是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炎热干燥,日照时数长;冬季受西风影响,温暖湿润,降水多,日照时数少;雅典夏季白昼时间较冬季长,日照时数更长。

【点睛】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纬度位置。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附近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2.海陆位置。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3.地形因素。通常情况下,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形成“地形雨”

4.洋流因素。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如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就直接得益于暖湿的北大西洋暖流。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如沿岸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环境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43.阅读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为非洲安哥拉的区域图。安哥拉中部地区,年均温在22℃左右,素有“春天国度”的美誉。图乙为①②两地的气候特征图。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解析】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解析】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解析】
 

(1)分析安哥拉中部地区“春天国度”美誉的由来;

(2)比较①②两地降水特征的差异,并分析成因。

【答案】(1)纬度低,但地处高原,海拔高,全年温差小,四季如春  

(2)①地全年降水明显小于②地。①地处于东南信风带,风由陆地吹向海洋,且沿岸有寒流流经,降温减湿,降水少;6—8月因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副高北移影响此地,几乎无降水。②地夏半年受赤道低气压影响,降水丰富,冬半年受东南信风影响,且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非洲安哥拉的区域图为背景,考查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考查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1)从图中等高线分布及河流流向判断,该地形特征是海拔高,地表起伏较小,边缘地区起伏较大,应属于高原地形。“春天国度”美誉源于该地气温适中,其原因是纬度低,冬季气温不低;海拔高,夏季气温不高;全年温差小;四季如春。

(2)对比降水柱状图,分析其大小及分布,找出差异;联系影响降水的因素,区分析成因。①地全年降水明显小于②地。其原因是①地处东南信风带,风由陆地吹向海洋,且沿岸有寒流流经,降温减湿,降水少,6、7、8月因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北移影响此地,几乎无降水。②地夏半年受赤道低气压影响,降水丰富,冬半年受东南信风影响,且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点睛】影响气温的因素

1、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1)纬度因素: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

2)海陆分布: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温差下;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温差大(如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

3)下垫面性质:植被覆盖率高、水域面积广的地区温差小,裸露地区温差大

2、大气:锋面活动、天气状况

1)锋面活动:主要指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气温的影响(如冷锋过境前,气温较高;过境时,大风降温;过境后,气温较低)

2)天气状况:白天多云,气温较低;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全天多云,昼夜温差较小;全天晴天,昼夜温差大(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大气的保温作用)

3、地形

1)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垂直递减率-0.6℃/100米)

2)山间盆地、河谷气温较高(同一热量带内,地形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

3)山地阳坡比阴坡气温高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月考地理试题
  • 上一篇:河北省辛集中学高一2018-2019学年
  • 下一篇:贵州省遵义四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