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及近日点、远日点地球的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 下列关于二分二至日的判断正确的是(
A. 甲是秋分
C. 丙是春分
2. 当地球由甲到丙的运动过程中,关于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昼渐长,夜渐短
B. 先是昼渐长,夜渐短;然后昼渐短,夜渐长
C. 昼渐短,夜渐长
D. 先是昼渐短,夜渐长;然后昼渐长,夜渐短
【答案】1. B
【解析】
根据地轴北极倾斜方向,地轴北极靠近太阳的位置是夏至,在远日点附近,乙是夏至。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后向南移,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先是昼渐长,夜渐短;然后昼渐短,夜渐长。
【1题详解】
读图,根据地轴北极倾斜方向,地轴北极靠近太阳的位置是夏至,在远日点附近,乙是夏至,B对。远离太阳的位置是冬至,丁是冬至,D错。结合公转方向,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判断。甲是春分,丙是秋分,A、C错。
【2题详解】
当地球由甲到丙的运动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后向南移,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先是昼渐长,夜渐短;然后昼渐短,夜渐长。B对,A、C、D错。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
B. 地壳在海洋中缺失
C. ②是软流层
D. 岩石圈的范围是指①②层的全部和③的大部分
4. 关于图中大气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圈层是只由气体组成的圈层
B. 该圈层的物质密度自下而上递减
C. 该圈层中没有生物生存
D. 该圈层是不连续且不规则的
【答案】3. A
【解析】
【3题详解】
读图,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A正确。在海洋中缺失地壳硅铝层,还有硅镁层存在,B错误。②是地壳的硅镁层,C错误。岩石圈的范围是指①②层的全部和③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D错误。
【4题详解】
关于图中大气圈的叙述,该圈层主要是由气体组成的圈层,除气体外,还有水汽和杂质,A错误。该圈层的物质密度自下而上递减,B正确。该圈层中有生物生存,C错误。该圈层是连续且规则的,D错误。
读喜马拉雅山某处石块照片(图甲)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乙),完成下列问题。
5. 图甲照片中石块所属的岩石类型是(
A. 变质岩
6. 图乙中箭头标注错误的是(
A. ①②
【答案】5. B
【解析】
【5题详解】
沉积岩具有两个特征,一个是含有化石,一个是具有层理构造,故B项正确。
【6题详解】
岩浆不能直接转化为变质岩,故⑦错误;变质岩不能直接转化为沉积岩,故⑧错误,D项正确。
读某地的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7. 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依次是(
A. 背斜、向斜、断层
C. 向斜、背斜、断层
8. 丁处山岭的形成原因是(
A. 沿背斜顶部裂隙侵蚀而成
C. 因向斜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
【答案】7. A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图示岩层形态,甲处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乙处岩层向下凹,是向斜构造。丙处岩层有明显错动和位移,是断层构造。三处的地质构造依次是背斜、向斜、断层,A对。B、C、D错。
【8题详解】
丁处岩层向下凹,是向斜构造,A、B错。山岭的形成原因是向斜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C对。沿向斜槽部裂隙侵蚀而成有是峡谷,不是山岭,D错。
【点睛】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岩层向下凹,是向斜构造。岩层有明显错动和位移,是断层构造。山岭的形成原因是向斜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
读下列四幅地貌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9. 乙图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风力作用
10. 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A. 甲
【答案】9. A
【解析】
【9题详解】
读图,乙图地貌景观是沙丘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作用,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A对。丙图是流水作用形成景观,是在河流出山口处,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冲积扇,B错。图A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角峰、冰斗,A错。海浪作用形成的是海蚀地貌,火山是内力作用形成,D错。
【10题详解】
图甲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图乙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图丙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都属于外力作用,A、B、C错。图丁火山景观是岩浆喷发形成,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D对。
11.人们常用“月夜苦寒”来形容晚秋或寒冷。“月夜苦寒”是因为月夜
A. ①大
【答案】C
【解析】
人们常用“月夜苦寒”来形容晚秋或寒冷。“月夜苦寒”是因为月夜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弱。根据箭头方向,图中①是太阳辐射,夜晚没有,A错。
点睛:月夜说明天气晴朗,晴天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降温快,夜晚寒冷。夜晚温度低,地面辐射较小。根据各箭头的来源、指向,判断所代表的辐射名称。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图实验,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2. 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
A. 温室效应
13. 图中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
A. B. C. D.
【答案】12. C
【解析】
通过沙石、水在白天、夜晚的温度差异,主要目的是测试不同下垫面升温、降温的快慢,是测试海陆热力差异。锋面雨是冷暖气团相遇形成。地形雨是受地形抬升形成。海陆风是海洋和陆地升温快慢不同形成。
【12题详解】
该实验的通过沙石、水在白天、夜晚的温度差异,主要目的是测试不同下垫面升温、降温的快慢,是测试海陆热力差异,C对。温室效应需要通过密闭容器来体现,A错。只能体现温度差异,不能反映热力环流、风的形成,B、D错。
【13题详解】
该实验的原理是不同的下垫面吸收相同热量,升温、降温幅度不同,体现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图A中地理现象的成因是锋面雨,是冷暖气团相遇形成,A错。图B是海陆风,海洋和陆地升温快慢不同形成,与该实验原理相同,B对。图C是地形雨,受地形抬升形成,C错。图D表示的是水循环,不是温度差异,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4. 图中甲点处的箭头表示甲点空气运动及受力状况,则各箭头表示正确的是(
A. A为摩擦力
B. B为风向
C. C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D. D为地转偏向力
15. 其中乙点的风向是(
A. 西北风
【答案】14. B
【解析】
【14题详解】
图中甲点处的箭头表示甲点空气运动及受力状况,则各箭头中,A箭头与等压线垂直,且指向低压中,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水,A错。B箭头沿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左偏,为南半球风向,B对。C与风向垂直,为地转偏向力,C错。D与风向相反,为摩擦力,D错。
【15题详解】
结合甲点风向分析,图示位于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乙点的风向是西北风,A对。B、C、D错。
下图为某四地气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6. 其中位于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全年盛行西风,深受海洋暖湿气团影响的是()
A. ①
17.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①-亚热带季风气候
C. ③-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16. B
【解析】
【16题详解】
其中位于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全年盛行西风,深受海洋暖湿气团影响的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各月降水分配均匀,与图②相符,B对。图①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是地中海气候,A错。图③终年高温多雨,是热带雨林气候,C错。图④是亚热带季风气候,D错。
【17题详解】
图①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是地中海气候,A错。图②终年温和多雨,各月降水分配均匀,是温带海洋性气候,B对。图③终年高温多雨,是热带雨林气候,C错。图④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D错。
【点睛】位于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全年盛行西风,深受海洋暖湿气团影响的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各月降水分配均匀。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是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读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8. 图中属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是()
A. ①
1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气压带是由于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形成的
B. ②气压带是由于温度低,气流下沉形成的
C. ③风带的风向为东南风
D. ④气压带的形成原因和①气压带是相同的
【答案】18. D
【解析】
【18题详解】
图中属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是④,位于高纬地区,在60°纬线和极圈附近,D对。①是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A错。②是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
【19题详解】
①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由于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形成的,A正确。②气压带是由于空气运动,气流下沉形成的,B错误。③是副热带高气压带,C错误。④气压带的形成原因和①气压带不同,和②气压带相似,D错误。
20.今年4月中旬,受强冷空气的持续影响,本该是春暧花开的我国北方地区却出现“倒春寒”,暴雪降温严重影响了当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下列反映这次强冷空气的天气系统示意图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实际上气旋就是低压系统,反气旋就是高压系统。
这次强冷空气受北半球冷高压影响,向南移动。北半球冷高压,为反气旋,气流顺时针辐散。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017年12月3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迎来全市范围的大雪降温天气,降温随大雪而至,牡丹江市气温最低降到一22℃至一24℃左右。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1. 下列反映这次大雪降温天气系统示意图是( )
A. B. C. D.
22. 关于上图中AB天气系统不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
A. A过境时一般为微风,B过境时刮风现象明显
C. A过境后气压下降,B过境后气压上升
【答案】21. A
【解析】
12月份北半球是冬季,这次全市范围的大雪降温天气是由冷锋活动形成的,是冷空气南下形成的。图A所示天气系统冷气团主动前进,是冷锋,降雨区主要在锋后。图B暖气团主动爬升,是暖锋天气系统,降雨区在锋前。
【21题详解】
12月份北半球是冬季,这次全市范围的大雪降温天气是由冷锋活动形成的,是冷空气南下形成的,与图A所示天气系统相符,A对。图B暖气团主动爬升,是暖锋天气系统,B错。图C是气旋活动形成,C错。图D是反气旋活动形成,D错。
【22题详解】
上图中A天气系统是冷锋,B天气系统是暖锋,A过境时一般为强风,B过境时风力弱弱,刮风现象不明显,A错。A过境后气温下降,B过境后气温上升,B错。A过境后气压上升,B过境后气压下降,C错。A降雨区主要在锋后,B降雨区在锋前,D对。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23. 水循环的能量来源最主要的是(
A. 地球内部的热能
24. 下列实现着图中①的功能的是(
A. 长江
【答案】23. D
【解析】
【23题详解】
水循环的能量来源最主要的是太阳辐射能,D对。地球内部的热能是岩浆活动、火山喷发的能量来源,A错。地球的重力能是地表径流,降水落向地表的能量来源,B错。天体之间的引力能是潮汐能的能量来源,C错。
【24题详解】
图中①的功能的是将海洋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是水汽输送环节。实现此功能的是我国的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C对。长江是地表径流,流向海洋,A错。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B错。我国的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D错。
25.读图,“海洋某区域的表层海水等温线图”有关该海域所在半球和洋流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北半球、暖流
C. 南半球、暖流
【答案】B
【解析】
【详解】温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根据等温线,图示位于南半球,A、D错。洋流由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是寒流,C错,B对。
【点睛】温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温度高,距赤道近。洋流由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是寒流。
26.读“某大洋局部图”,若AB线是30°纬线,则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对应的丙洋流的名称分别是( )
A. 秘鲁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北大西洋暖流
B. 日本暖流、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
C. 千岛寒流、拉布拉多寒流、加那利寒流
D. 秘鲁寒流、本格拉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读图可知,若此处为太平洋环流圈,则为南太平洋环流,丙处由高纬指向低纬,为寒流,纬度为30°,故为秘鲁寒流,故BC错误;若此处为大西洋,则丙处为非洲南部西岸本格拉寒流,故选D。
考点:洋流。
27.图中自然要素的联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 差异性
B. 整体性
C. 区域性
D. 单一性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环境。图示各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反映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黄河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是黄河身体上也存在“病症”。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28. 黄河各河段的“病症”、主要成因及对症的“药方”搭配正确的是(
A. “脚肿”——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形崎岖——在下游修筑梯田
B. “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燥——加高、加固堤坝
C. “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
D. “腹泻”——地表植被破坏——退耕还林、还草
29. 黄河上游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是(
A. 地势平坦,水量大,水流平缓
C. 地处北方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
【答案】28. D
【解析】
试题分析:
【28题详解】
“脚肿”是下游河段,主要原因是河流流速慢,泥沙沉积,河床抬高形成。措施是加高、加固堤坝, A错。“大量脱发”指上游河段,形成原因是人类过度放牧,措施是合理放牧或禁牧,B错。 “动脉阻塞”是上游河段,是因河流流向较高纬度,不同纬度区结冰、融冰时间差异造成。主要措施是炸开冰坝,C错。黄河各河段的“病症”中,“腹泻”指中游河段,主要原因是地表植被破坏,措施是退耕还林、还草,D对。
【29题详解】
河流梯级开发,要求落差大,水能丰富。黄河上游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是地处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D对。地势平坦,水流平缓,水能不足,不能梯级开发,A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水能不一定丰富,B错。水能梯级开发,与气温高,蒸发旺盛无关,C错。
【考点定位】不同河段面临的问题、产生原因、治理措施,河流梯级开发的条件。
三江平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湿地,有“北大荒”之称。经过多年开垦,“北大荒”变成“北大仓”。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30. 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环境质量
③能大量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A. ①②
31. 目前国家已禁止围垦三江平原的沼泽荒地,主要原因是()
A. 粮食生产过剩
C. 劳动力缺乏
【答案】30. C
【解析】
本题考查湿地。
【30题详解】
②湿地能吸收部分有毒有害物质,但不能消纳一切污染;错误;③湿地吸收紫外线显然不恰当;错误。故选C项。
【31题详解】
禁止围垦三江平原的沼泽地,目的是保护湿地,发挥湿地强大的生态功能。故选B项。
32.下图是我国四个限制开发的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关于其生态建设主要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封沙育草,涵养水源
B. ②控制开发强度,改善湿地
C. ③大力植树造林,提高草场载畜量
D. ④禁止超载放牧,退牧还草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A项大小兴安岭为我国重要的林区,故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应为采育结合,植树造林;B项②为三江平原,有我国面积最广的沼泽,但长期过度开垦,使湿地面积减小,故应控制开发强度,保护湿地。正确。C项③位于内蒙古高原,自然植被为草原,故应合理放牧,保护草场资源;错误;D项④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故应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3. 图示地区重点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主要的区位优势是 (
①有色金属原料丰富 ②廉价水电 ③科技发达
A. ①②③
34. 近年来,该河流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日渐突出,主要原因是 (
①人口增加,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需水量大增
③水体污染严重,许多水体水质下降
A. ①②③
【答案】33. D
【解析】
【33题详解】
根据图例,图示地区有水电站,能源充足。有色金属矿丰富,重点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主要的区位优势是有色金属原料丰富,靠近原料地,①对。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是动力指向型工业,有廉价水电,动力充足,②对。科技、经济基础不是主导区位因素,③⑤错。有廉价水运,运输成本低,④对。D对,A、B、C错。
【34题详解】
近年来,该河流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日渐突出,主要原因是人口增加,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需水量大增,①对。该地属于湿润气候,降水丰富,②错。水体污染严重,许多水体水质下降,是水质型缺水,③对。生产技术水平较低,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④对。D对,A、B、C错。
辽中南地区是我国工业起步较早的地区之一,现已基本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建材、煤炭等重工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近年来,老工业基地面临着资源开发与持续发展的矛盾,国家对辽中南地区实施全面振兴战略。下图为我国辽中南地区矿产资源和交通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5. 辽中南重工业体系发展的最主要优势条件是()
A. 水陆交通便利
C. 消费市场广阔
36. 国家对辽中南地区实施全面振兴战略的重点是()
①转变“三高”为特征的传统工业结构
②调整以重化工业为主体的工业结构
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④加大开发矿产资源的力度
A. ①②③
【答案】35. B
【解析】
【3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因素。辽中南重工业基地拥有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和广阔的消费市场,最主要的优势条件是煤铁资源丰富。
【3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国家对辽中南地区实施全面振兴战略,重点在于转变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生产方式,调整重化工业结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随着煤炭、森林、石油及金属矿产资源的枯竭,与之相关的资源型产业渐趋萎缩,因此加大开发矿产资源的力度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下图为甲、乙两地某类企业单位产品成本构成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7. 该企业属于(
A. 原料指向型
C. 技术指向型
38. 两地间产业转移方向及主导因素分别是(
A. 甲地迁往乙地,技术成本更低
B. 甲地迁往乙地,用工成本更低
C. 乙地迁往甲地,技术更为发达
D. 乙地迁往甲地,市场更加广阔
【答案】37. D
【解析】
【37题详解】
根据材料甲乙两企业区位成本分析资料可以看出产品成本中劳动力成本高。结合主要工业类型及其特点进行分析该企业属于劳动力指向型。故答案选B项。
【38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分析,甲地劳动力价格高,利润低,所以劳动密集型企业将从甲市向乙市转移,主要为了降低劳动力成本,技术、原料、市场的影响相同。故答案选C项。
点睛: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劳动力因素:由于处于不断变化中,因此具有数量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指企业生产与其他相关企业和地方服务行业(包括政府)打交道、进行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过程的投入。发达国家费用较高,而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首先要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
3、市场因素: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当达到饱和或满足不了自身的需要时,而且为了避开贸易壁垒,通常采用在新地区直接投资建厂的方式,开辟新的市场。
4、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土地规模和价格、环境污染。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39. 图中西气东输管道没有向东南直出甘肃,而是绕道宁夏北部与山西,其主要原因是(
A. 节约管道建设成本
C. 为贫困的山区人民提供天然气
40. 上图中反映出我国油气资源分布与消费方面的特征是(
A. 油气资源分布西多东少
C. 油气资源消费西多东少
【答案】39. B
【解析】
图中西气东输管道没有向东南直出甘肃,而是绕道宁夏北部与山西,其主要原因是与陕西的气田相接,补充气源。我国油气资源分布与消费方面的特征是油气资源分布西多东少,油气资源消费东多西少。
【39题详解】
图中西气东输管道没有向东南直出甘肃,而是绕道宁夏北部与山西,其主要原因是与陕西的气田相接,补充气源,B对。线路远,增加管道建设成本,A错。主要为沿线重要城市提供天然气,C错。管道绕道主要原因不是保护东部的生态环境,D错。
【40题详解】
上图中我国主要油田、天然气田分布在西部地区,消费市场主要在东部地区,反映出我国油气资源分布与消费方面的特征是油气资源分布西多东少,A对,B错。油气资源消费东多西少,C、D错。
二、综合题
41.读下图,C点所在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完成下列问题。
(1)该日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__,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_________。
(2)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时。
(3)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为 ___________(填“晨线”或“昏线”)。
(4)按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图中A、B、C各点的排序为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详解】(1)该日北极圈是极昼现象,北半球的节气是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ˈN。
(2)C点所在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此时,晨线与赤道交点的经度是30°E,时刻是6点,北京时间为12时。
(3)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分界线是晨线,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
(4)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按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图中A、B、C各点的排序为B>C>A。
4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当太阳直射点处于B点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______,最小值的范围是______.
(2)图乙中a→b期间太阳直射点在______半球,此期间库尔勒白昼时间在不断变______(长或短),正午影长变______(长或短).
(3)图乙中地球运行到C处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图甲中的______点附近,其公转速度较______.
(4)图丙中阴影表示夜半球,图示现象可能出现在图乙中______位置.图丙中A、B、C、D四点,自转角速度______,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
【答案】
【解析】
【详解】(1)图甲中当太阳直射点处于B点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最小值的范围是南半球各地。
(2)地轴北极靠近太阳的位置是夏至日,结合公转方向,a是夏至日,b是秋分日,图乙中a→b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由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此期间,直射点南移,库尔勒白昼时间在不断变短,正午影长变长。
(3)图乙中地球运行到C处时,北半球是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位于图甲中的D点附近,靠近近日点,其公转速度较快。
(4)图丙中阴影表示夜半球,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是冬至日。图示现象可能出现在图乙中C位置。除极点外,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图丙中A、B、C、D四点,自转角速度相等。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最大的是C点,位于赤道上。
【点睛】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最小值的范围是南半球各地。地轴北极靠近太阳的位置是夏至日。除极点外,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