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39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时间:2019-01-05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39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直面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2)人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2)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3.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地域差异

问题

资源短缺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表现

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等短缺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

地域

差异

发达国家更突出

农村地区、发展中国家严重

城市地区、发达国家严重

[特别提示]  发展中国家一般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加之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因此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更严重。

三、可持续发展

1.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2)内涵社会持续发展(目的)经济持续发展(条件)

(3)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特别提示]  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原则中,“公平性”侧重的是“权利”,“共同性”侧重的是“义务”,“持续性”侧重的是“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三层内涵实际表述了可持续发展的三个不同层面的发展。

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①庞大的人口基数。

②人均资源不足。

③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范围扩大。

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手段

环境无害化技术

核心

提高生态效益

方式

环境友好

目的

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实践[

工业

发展清洁生产[

农业

推行生态农业

公众

提倡适度消费

〖图文拓展〗

1.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39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类从环境中获得物质和能量以维持生产生活,同时,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也大量排放到环境中,当人类的索取和排放超过环境的再生和自净能力时,就产生了种种环境问题。图中由人类社会指向环境的箭头是指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影响,图中环境指向人类社会的箭头指环境的反馈作用。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39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由于人口的压力,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以及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产生了种种环境问题。

3.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的比较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39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生产→污染排放”单向流动型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

循环经济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模式,将经济活动高效有序地组成一个“资源利用—绿色工业—资源再生”的封闭型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的反馈式流程,实现经济生产的“低消耗、高利用、低废弃”,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升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将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减小到最低程度。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39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考向一  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表现

1.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各地区由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政策的不同,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不同。

(1)城市和乡村环境问题的差异

地区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城市地区

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

由于交通、工业活动与人类居住地的过度集中,造成污染物的集中

乡村地区

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地盐碱化等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者强度过大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

地区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发展中国家

较发达国家严重,以生态破坏为主

①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39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②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环保意识不强;

③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较发展中国家轻,以环境污染为主

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力量进行环境污染的防治,使其环境状况大为好转

2.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与成因

环境问题

具体表现

主要原因

典型案例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39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土壤污染

任意排放工业“三废”和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太湖水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有害垃圾

垃圾围城现象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物质泄漏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

海洋污染

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

渤海康菲石油

公司漏油事件

噪声污染

建筑、娱乐、交通

城市噪声污染

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滥伐、滥垦、滥牧,

自然植被遭破坏

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

土地盐碱化

不合理的灌溉等

华北平原次生盐渍化

全球变暖、

臭氧层破坏

过量排放二氧化碳、氟氯烃化合物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候恶化、沙漠扩大、南极臭氧层空洞

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的生存环境遭破坏,过度捕猎

白鳍豚功能性灭绝

森林的环境

调节功能下降

滥伐森林、森林面积减少

巴西热带雨林遭破坏

资源短缺

水资源短缺

水质污染、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降水少

华北平原的春旱

土地资源短缺

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等

耕地减少、草场退化

能源短缺

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资源分布不均

我国东部地区能源短缺

3.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分析思路

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应针对具体的环境问题分析,问题不同,解决措施不同。

(1)环境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

(2)生态破坏问题:根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能力。

(3)资源短缺问题: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39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39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

(2)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

【答案】(1)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湖水污染加剧;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所在区域气候干燥,降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逐渐严重。

(2)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采取绿色生产;严格执行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控制入湖废水排放量;及时清淤,采用生物措施净化;执行环保法,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加大环保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等。

【解析】(1)既要注意从工业、农业和生活等方面分析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人为原因,还要从当地降水少、湖水的流动性差等方面分析自然原因。

(2)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要从控制污水排放、减少农业污染、清淤、建立环保法规和加强环保意识等方面分析回答。

考向二  可持续发展及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39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2.实施可持续发展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原则

含  

具体做法

公平性原则

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各国都有发展权;应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持续性原则

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寻求可持续发展

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共同性原则

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国际社会应超越国界、民族、宗教、文化的制约,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参加环境领域中的国际合作

3.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

(1)循环经济的原则与特点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39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2)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

①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推行清洁生产

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通过清洁生产可以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其已成为世界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所普遍采用的一项基本策略。

②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推行生态农业

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调整原有的生产结构,把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的生产相结合,发展种植业与林、牧、副、渔业相结合,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39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浙江东南部青田县地处瓯江中下游地区,地形崎岖,山地丘陵地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溪谷纵横,烟江秀丽,山峦连绵、奇峰挺拔,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境内形成了独特的“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列为世界四大农业遗产之一。读图,回答1—2题。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39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保障该种农业生产模式稳定发展的主要措施是

A.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 B.修建温室改善热量

C.兴修排灌水利设施 D.拓展市场,推进产业化

2.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该农业模式

A.能灵活地适应市场 B.农产品的类型多样

C.提高了生产效率 D.稻鱼共生,保护环境

【答案】1.C  2.D

【解析】1.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频发,水源是农业稳产的关键因素,故保障该种农业生产模式稳定发展的主要措施是兴修排灌水利设施。故选C。

2.注意生态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综合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从而实现减轻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目的。该农业模式实行稻鱼共生,水稻害虫成为鱼的饵料,鱼粪成为水稻的肥料,鱼类起到耕田、除草、减少病虫害、增肥的作用,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保护了环境。故选D。

考向三  循环经济关联示意图的判读

循环经济关联图通常是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的地理事物,表示农业和工业等生产活动中相互联系的结构特征或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可以体现地理事物的形成机理、内部结构、因果关系、发展趋势等。常见的主要有生态农业关联图、清洁生产关联图等。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39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39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39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判读步骤

第一步:读图名,明确主题研读图名及图文材料,明确关联图的主题是什么

图1中体现甜菜制糖的加工处理过程;图2体现种植业、畜牧业和林业等与人类关系图;图3体现煤炭生产、加工及废弃物处理的过程图。

第二步:理顺关系,寻找突破

①观察箭头指向和已知框图中提供的有效信息,理清逻辑关系;

②在头脑中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注意找出突破口

图2中图示左侧信息:小麦主要供给面粉厂,面粉厂的麸皮给牛羊猪当作饲料,秸秆用于喂养牲畜、制造沼气。沼气池一方面提供燃料,另一方面沼渣作为肥料还田。连接P框的箭头中,一个重要的突破点是指向耕地的“固氮”作用,应该是大豆。而以大豆为原料进行加工的Q,应属于豆制品加工。

第三步:分析原理,寻找方法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39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抓住三个方面的内在联系:生产活动互为提供的条件(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生产活动之间的联系、生产活动的综合(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②将已初步完成的关联图按箭头连接关系,重新理顺一遍,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漏洞,确保正确性。

图1中甜菜属于种植业,加工过程属于工业生产,与原流程相比,新的方式增加了产业链,提高了附加值,同时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

图2中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经济作物是大豆,与东北地区的作物类型相符;

图3中固体废弃物填充塌陷区,恢复保护地表;对煤泥和煤矸石的充分利用,对废气、废水的回收再利用,体现了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39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下图是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39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

①引起大气污染  ②造成资源浪费  ③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④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答案】1.D  2.A

【解析】1.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为④,沼气可以作为能源,沼渣、沼液可以作为肥料。故选D。

2.大面积焚烧秸秆,会产生烟尘和灰烬,形成大气污染;秸秆焚烧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故选A。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39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2018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一调考试)下图是某区域等高线、等深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39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7月份均多雨 B.流经乙处的是本格拉寒流

C.丙位于大陆架上 D.丁地石油资源丰富

2.危及到丁地附近海岛国家生存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火山、地震 B.泥石流、滑坡 C.海洋环境污染 D.全球气候变暖

狐猴是排在世界濒危动物名录第一位的野生动物,也是现今存活着的最古老的灵长类动物,目前仅生存于马达加斯加岛。马达加斯加岛是世界第四大岛,生物多样,岛上红木(热带雨林树种)现存量较多,但遭受野蛮采伐。读马达加斯加岛位置示意图,完成3—5题。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39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3.目前狐猴物种仅生存于马达加斯加岛的最主要原因是

A.当地野生动物保护观念强 B.地域孤立早,生物独立进化

C.以农业为主,对环境影响小 D.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优越

4.推测现阶段马达加斯加岛红木资源主要分布在图中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5.马达加斯加岛红木遭到野蛮采伐产生的影响有

①水土流失  ②沙漠化加剧  ③旱涝灾害频繁  ④生态环境恶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18届山西省孝义市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2016年11月,在第22届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积极促成有效机制的建立,确保《巴黎协定》的执行与落实。该协定明确各缔约国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保持全球升温控制在2℃以内的长期目标。据此完成6—7题。

6.协定明确各缔约国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符合的原则是

A.共同性、公平性 B.持续性、公平性 C.公平性、持续性 D.持续性、共同性

7.为实现全球升温控制在2℃以内的长期目标,当前我国应采取的可行措施是

A.减缓工业化进程 B.降低城市人口比重 C.全面使用新能源 D.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018届天津市部分区(武清区等)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日本各地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其中滋贺县爱东町的农业循环经济最为典型。读下图,回答8—9题。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39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8.爱东町循环经济的主导产业为

A.林业生产 B.畜牧养殖 C.种植业 D.废弃物的综合回收利用

9.爱东町循环经济的发展

A.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 B.改善了生态环境

C.加大了资源消耗总量 D.增加了生产成本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农场的农业发展模式图,读图回答10—11题。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39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0.在农业经济结构中,该农场的农业发展模式属于

A.生态农业 B.清洁生产 C.传统的自给农业 D.有机农业

11.根据图示,关于实施该农业模式的建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改变了南方原来单一的农业结构,使种植、养殖、深加工多种经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②开展了循环利用,改变了农田施肥结构,有效保护了土地资源

③利用了沼气池、太阳暖房、太阳能热水器,开源节流,净化了环境,保护了生态

④因地制宜采用了立体农业模式,利用特有的气候条件,取得良好的环境效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8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二)﹞阳白村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南部山区,盛产玉米、高粱,素有五台“粮仓”之称。然而,有一段时期,阳白村却陷入了“增产不增收”的怪圈。目前该村通过种田产粮、粮食酿酒、酒糟喂牛、牛粪生虫、粉虫喂鸡、鸡粪种粮的循环农业链条实现了闭合发展。据此完成12—14题。

12.过去阳白村“增产不增收”的主要原因是

A.农产品品质低 B.农村劳动力少 C.交通运输不便 D.对市场适应性差

13.该村突破“增产不增收”怪圈的关键环节是

A.粮食酿酒 B.酒糟喂牛 C.牛粪生虫 D.粉虫喂鸡

14.该村发展循环农业可以

A.增加可用耕地面积 B.加快城市化进程

C.带动生态旅游的发展 D.提高农产品的价格

(2018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3月选考适应性测试)读某地制糖工业清洁生产流程示意图,完成15—16题。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39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5.清洁生产的主要优势是

A.提高了蔗糖的产量 B.提高了蔗糖的质量

C.减少了废弃物排放 D.提高蔗糖生产速度

16.该清洁生产模式最可能分布在

A.东北地区 B.华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华北地区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达加斯加是一个位于印度洋上“既穷又富”的非洲岛国。该国“穷”在工业基础薄弱,以采矿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手工业为主;“富”在地理位置好,蕴藏着丰富的矿产、森林和渔业资源,有众多的旅游胜地;2/5的土地上覆盖着热带雨林,80%的物种在世界的其他地方见不到。但近年来马达加斯加岛的生态环境已经遭到很大破坏,矿产资源滥挖乱掘的现状十分严重。下图示意马达加斯加岛的位置、水系及雨林分布。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39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简述马达加斯加岛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主要表现。

(2)分析马达加斯加岛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

(3)说明马达加斯加岛生态环境恶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危害。

(4)请就如何推进马达加斯加岛资源开发、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18.﹝2018届湖北省恩施市清江外国语学校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十)﹞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常熟市大豆产业循环链是江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这条大豆循环产业链上游的金城油脂公司,通过低温榨油获取豆油和低温豆粕,下游的常禾生物有机肥料有限公司将残余豆渣加工成饼干、生物有机肥和饲料。居核心的常熟江河天绒丝纤维有限责任公司从豆粕中提取蛋白制成“第八大人造纤维”——大豆蛋白纤维,并从废水中提取淀粉酶,将其加工成啤酒催化剂和食品添加剂。这样原来被遗弃的豆渣、废水、豆粕中残存的蛋白都得到了充分利用,从而使大豆从生产、加工到肥料回田过程中形成了一条以大豆深加工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39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根据材料判断,图中A、B、C代表的产品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禾生物有机物肥料有限公司生产的有机肥与普通的工业化肥相比,其显著的特点有哪些?

(3)江河天绒丝纤维有限责任公司的产品很容易地打破了欧美贸易的“绿色壁垒”,畅销欧美市场,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综合分析,循环生产模式与普通生产模式相比,突出的好处有哪些?(至少回答三条)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39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2018年江苏卷)下图为“我国某区域2002年~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39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2002年~2015年期间,该区域

A.控制工业废水排放阻碍了经济的增长

B.人均GDP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同步增长

C.人均GDP持续增长,工业废水排放量先增加后减少

D.人均GDP增长是以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为代价的

2.该区域工业废水排放量在2005年发生转折,最可能的原因是

A.经济增长放缓 B.人口规模减小 C.环保政策变化 D.工业生产萎缩

(2018年江苏卷)“十二五”期间,江苏省累计造林31.5万公顷。江苏省人工造林主要有以用材为主的杨树林,以防护和绿化功能为主的杂阔林,以果品生产为主的经济林。下表为“‘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类型结构表”。据此回答3—4题。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39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3.“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林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是

A.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B.提高造林存活率

C.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D.提高林地生产力

4.“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结构的变化可能导致

A.生物多样性增加 B.森林覆盖率降低

C.果品供应能力下降 D.木材供需缺口加大

(2017年江苏卷)下图为2012年山东半岛部分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三角形统计图。读图回答5—6题。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39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5.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好的两个城市为

A.日照市 B.潍坊市 C.青岛市 D.威海市

6.与N类城市相比,M类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表现为

A.单位GDP消耗大 B.城市调控能力好

C.单位GDP污染小 D.城市发展水平低

(2015年重庆卷)马尔代夫是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著名岛国。2014年12月4日,马累海水淡化厂设备损毁导致该岛淡水供应中断。应马尔代夫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及时向其提供了饮用水等物资和资金援助。下图是马尔代夫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39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7.该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①水土流失  ②雾霾严重  ③珊瑚退化  ④海平面上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5年上海卷)赤潮是海洋中由海水富营养化造成的常见污染类型。20—30℃是赤潮发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赤潮发生的环境条件如下图所示。回答8—10题。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39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8.根据赤潮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可以判断,在我国较易发生赤潮的海域一般是

①南方近岸海域  ②城市近岸海域  ③北方近岸海域  ④乡村近岸海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我国沿海赤潮一般发生在

A.9月到11月 B.12月到2月 C.3月到5月 D.6月到8月

10.如果赤潮发生的海域,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其对赤潮的影响是

①使污染区域更集中  ②加剧污染程度  ③使污染区域更分散  ④减轻污染程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5年北京卷)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 767米)。据此,回答下题。

11.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①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

③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  ④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39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39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考点冲关

【答案】1.A  2.D

【解析】

1. 读图,结合图中等深线及等高线分布与经纬度判断,甲位于亚洲东部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区,乙位于南纬32°附近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区,两地7月份降水均较为丰富,A对。乙处的寒流为秘鲁寒流,B错。丙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生长边界,位于太平洋,不在大陆架上,C错。丁位于大洋洋盆中,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陆架上,D错。故选A。

2.读图可知,丁位于太平洋上,岛屿受全球变暖影响,海平面上升,有被淹没的危险。故选D。

【答案】3.B  4.D  5.D

【解析】3.物种得以完好保存的地方往往是自然环境较为封闭、孤立,与外界联系少、受人类干扰小的区域。结合选项及图示可知,马达加斯加岛处于非洲东南洋面上,地域孤立,生物独立进化,受外界干预少,狐猴物种得以保存。故选B。

4.红木属于热带雨林树种,岛屿的东部为暖湿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且有暖流经过,因此岛屿东部为热带雨林气候,生长着热带雨林,因此现阶段马达加斯加岛红木资源主要分布在岛屿东部,但丙的地势较低最可能遭受外来砍伐,故推测现阶段其红木资源最可能分布在图中丁地。甲、乙为背风地带,几乎没有红木植被(雨林植被)。故选D。

5.马达加斯加岛多山地,红木分布在山地迎风地带,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其分布区为热带雨林气候,红木遭到野蛮采伐后直接导致区域表土被冲刷,水土流失;旱涝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恶化,但区域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多,不会产生沙漠化。故选D。

【答案】6.A  7.D

【解析】6.各缔约国意味着全球合作,体现了共同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意味着不同发展水平国家责任不同,兼顾了国家的实际,体现了公平性。故选A。

7.减缓工业化进程、降低城市人口比重是因噎废食的做法,不可取;全面使用新能源不现实,不可能全面推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最实际的做法。故选D。

【答案】8.C  9.B

【解析】8、由图示可知,该地的循环经济是围绕油菜、水稻、小麦等生产而发展兴起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因此该循环经济的主导产业是种植业。故选C。

9、循环经济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目前不能实现零排放,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减小资源的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故选 B。

【答案】10.A  11.B

【解析】10.图示农业生产利于太阳能、沼气能,收集雨水,发展养殖、种植,生产过程废弃物排放少,做到废物利用,是生态农业,体现了循环经济。故选A。

11.该生产模式并没有使种植、养殖、深加工多种经营相互补充,①错;该农业生产开展了循环利用,使有机肥还田,改变了农田施肥结构,有效保护了土地资源,②正确;该生产模式利用了环保的沼气池、太阳暖房、太阳能热水器,开源节流,净化了环境,保护了生态,③正确;该生产不是立体农业模式,④错。故选B。

【答案】12.D  13.A  14.C

【解析】12.阳白村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农产品品质高;其所在地区相对落后,农村劳动力充足且廉价;交通运输条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粮食外运,但不是使阳白村陷人“增产不增收”怪圈的主要因素;农产品价格受市场波动影响大,该村过去一直以玉米、高粱等农作物生产为主,没有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而调整农业发展方向,极易造成“增产不增收”。故选D。

13.由材料可知,该村循环农业链条突破“增产不增收”怪圈的关键是对粮食进行深加工和利用,以粮食酿酒环节为切入点,以酒糟喂牛、牛粪生虫、粉虫喂鸡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加了经济效益。故选A。

14.阳白村发展循环农业,并没有增加耕地面积;该循环农业链条可以促进该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而不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可以进一步带动区域生态旅游的发展;农产品的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故选C。

【答案】15.C  16.B

【解析】15、清洁生产的目的是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故选C。

16、图中制糖的主要原料是甘蔗。我国甘蔗主要分布在北纬24°以南的地区,其中以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海南、云南、四川等省区种植面积最大,广东是大陆种植甘蔗最多的省份。故选B。

17.【答案】(1)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变薄,肥力下降;大气降水变率增大,旱涝灾害多发;河流流量变化大,含沙量增加;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有些物种濒临灭绝。

(2)人类过度垦殖放牧、过度砍伐雨林、滥挖乱掘矿产资源,使地表裸露,流水侵蚀加剧;雨林的大面积砍伐,使动植物栖息地缩小,物种濒临灭绝,生物多样性受损。

(3)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土壤肥力下降都会影响农作物产量;河流暴涨暴落,引起旱涝灾害,影响农作物的稳产和高产;环境恶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降低旅游资源价值,直接影响旅游业发展;滥挖乱掘矿产资源,造成资源浪费,影响采矿业和加工工业的发展:环境恶化影响居民的生活与身体健康,生活环境质量差。

(4)将资源开发、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进行统一规划,建立与实施相关法律制度,加大执法力度;严格依法采矿,禁止乱采滥挖、破坏性开发资源现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生态农业、绿色旅游和循环经济,减轻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大力推进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加强宣传与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积极引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解析】(1)考查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主要表现。读材料可知,近年来马达加斯加岛的生态环境已经遭到很大破坏,矿产资源滥挖乱掘的现状十分严重。根据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分析,矿产资源滥挖乱掘会破坏地表植被,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加,旱涝灾害多发,生物多样性受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

(2)考查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是人地关系不协调的结果。马达加斯加岛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破坏雨林植被造成。如过度开垦、过度砍伐、滥采资源,破坏地表植被,使地表裸露,使流水侵蚀加剧,生物多样性受损等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3)考查生态环境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生态环境恶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危害是多方面的,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居民生活等。水土的恶化影响农作物产量;水文恶化引起旱涝灾害,影响农作物的稳产和高产;滥挖乱掘矿产资源,影响采矿业和加工工业的发展;环境恶化影响居民的生活与身体健康等。

(4)考查区域可持续发展建议。推进马达加斯加岛资源开发、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出合理建议,属于建议措施之类的问题,可从教育措施、管理措施、法治措施等方面分析,如加强宣传与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积极引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禁止乱采滥挖;应统一规划,立法执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生态农业、绿色旅游和循环经济。

18.【答案】(1)豆油  淀粉酶  饲料

(2)①普通的工业化肥会导致土壤板结,使土壤肥力下降,有机肥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②工业化肥生产消耗的原料、能源多,生产成本高,而有机肥料就地取材,成本低廉。

(3)其产品原料为天然植物蛋白纤维,属于绿色产品,对皮肤无刺激。

(4)①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有利于节约资源;②实现了“变废为宝”,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有利于保护环境;③实现了农、工、商紧密结合,有利于促进农业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④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农产品的加工深度,丰富了产品种类,拓宽了产品市场;⑤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⑥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市民的收入。(任答三条即可)

【解析】(1)读材料可知,“这条大豆循环产业链上游的金城油脂公司,通过低温榨油获取豆油和低温豆粕”,故A为豆油;“居核心的常熟江河天绒丝纤维有限责任公司从豆粕中提取蛋白制成'第八大人造纤维'——大豆蛋白纤维,并从废水中提取淀粉酶”,故选B为淀粉酶;“下游的常禾生物有机肥料有限公司将残余豆渣加工成饼干、生物有机肥和饲料”,故C为饲料。

(2)有机肥与普通的工业化肥相比优点主要有以下两点:利于提高土壤肥力、成本低廉。

(3)江河天绒丝纤维有限责任公司的产品打破了欧美贸易的“绿色壁垒”,主要是因为其产品原料为天然植物蛋白纤维,属于绿色产品,对皮肤无刺激。

(4)循环生产模式与普通生产模式相比突出的好处可从节约资源、提高了经济效益、利于保护环境、延长了产业链、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等方面回答。

直通高考

【答案】1.C  2.C

【解析】1. 读图可知,2002年~2015年期间,该地区的人均GDP不断增长,控制废水排放并没有阻碍经济增长,A项错误;2005年后人均GDP继续增长,但是工业废水排放量下降,B项错误;该地区人均GDP一直呈增长趋势,工业废水排放量2005年前不断增加,2005年以后排放量不断下降,故C项正确;2005年后,人均GDP持续增长,但是工业废水排放量下降,说明人均GDP的增长并不是以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为代价,D项错误。

2.读图可知,2005年人均GDP继续快速增长,但是工业废水排放量突然开始下降,最可能是因为环保政策的变化,C项正确。根据人均GDP曲线,2005年后,其增长速度反而增大,A项错误;人口规模大小主要影响生活污水排放量,与工业废水的排放量无关,B项错误;人均GDP不断增长,说明工业生产并没有萎缩,D项错误。故选C。

【答案】3.AC  4.AD

【解析】3.结合材料,“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大面积植树造林,其种植品种以用材杨树林、防护和绿化的杂阔林、果品经济林为主,能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A、C项正确。提高造林存活率和提高林地生产力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过程,不是“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林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B、D项错误。故选AC。

4.读表可知,“十二五”期间,杨树林面积比重不断下降,即用材林面积比重减少,可能导致木材供应不足,供需缺口加大,D项正确;以果品生产为主的经济林比重升高,果品供应能力增强,C项错误;根据材料,整个江苏省造林面积较大,森林覆盖率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A项正确、B项错误。故选AD。

【答案】5.CD  6.BC

【解析】5.经济发展水平指数越高、环境污染程度指数越低,说明可持续发展水平越好。读图可知,青岛和威海两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指数较高、环境污染程度指数较低,因此其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好。故选CD。

6.与N类城市相比,M类城市的环境污染程度指数低、经济发展水平指数高,说明M类城市单位GDP污染小、单位GDP消耗小、城市调控能力好、城市发展水平较高。故选BC。

【答案】7.D

【解析】7.图示岛国由珊瑚岛礁组成,地势低平,不易发生水土流失;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大气对流旺盛,不易出现雾霾;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岛国因地势低易被淹没,珊瑚的生存环境也因此而发生改变,导致珊瑚退化。故选D。

【答案】8.A  9.D  10.D

【解析】8.由图文材料可以读出赤潮发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0—30℃,应为南方近岸海域;有机物、营养盐等物质在城市近岸海域较丰富。故选A。

9.根据材料中的信息:赤潮发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0—30℃,推断6月到8月我国发生赤潮的可能性较大。故选D。

10.赤潮是在温度比较高、光照较强、营养物质比较丰富的条件下产生的,当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时,可以降低赤潮产生的污染程度,但也会使污染扩散。故选D。

【答案】11.D

【解析】11、根据题意可知,过度猎狼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违背各生物种群发展的公平性原则。过度猎狼破坏山区生态环境,从而使山区的环境承载力下降;过度猎狼与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的因果联系明显不当。故选D。

12.【答案】(1)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

(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度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恢复与扩展。

【解析】(1)该问主要考查事物的描述方法,先结合图示信息进行分析可知:1976年熊猫的栖息地范围大,成片分布,1987年范围明显减小,且被分割断裂成片状,2000年左右范围又逐渐扩大,且向北和向西扩展明显。该题的关键在于读图析图能力以及总结和概括能力。

(2)该题承接上题解释大熊猫栖息地变化的原因,结合材料叙述可知,该地环境的变化主要是由不同时期人类活动导致的:20世纪70年代之前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20世纪70年代开始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按着这一地区经济活动的变化即可解释其原因。该题关键结合材料寻找关键信息,将人类的经济活动和动物栖息地的变化相结合进行分析。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地理环境人类协调发展高考地理考点
  • 上一篇:甘肃省静宁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1
  • 下一篇:陕西省西安市长安五中2019届高三上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