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陕西长安一中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时间:2019-01-04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2题。

陕西长安一中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


1.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380米 B.400米 C.590米 D.620米

2.如图所示区域的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是(    

①地形以丘陵、盆地为主 ②地势南高北低

③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 ④甲地所在地形区地势四周高、中间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第1题,由图知图中最高点为M地附近,海拔为600~700米,最低点为河谷底部,海拔为100~200米,故最大高差接近600米,选C。第2题,图中地形海拔多在200~500米之间,等高线较稀疏,以丘陵为主,甲地所在地区四周高中间低,故选B。

【答案】1.C     2.B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总结出来的,反映了太阳运行周期的规律,古人们依此来进行农事活动。“秋”就是指暑去凉来,立秋意味着秋天的开始。下图示意我国二十四节气时间表,据此完成3~5题。


陕西长安一中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


3.俗话说,“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2018年立秋时间为8月7日21点30分左右,属于晚立秋,此时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气环流是(    

A.江淮准静止锋 B.西北季风

C.副热带高气压 D.东南季风

4.立秋时,我国的夏、秋季分界线(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或等于22℃为入秋)大致在(    

A.秦岭—淮河一线 B.祁连山—横断山区一线

C.太行山—燕山一线 D.南岭一线

5.考虑“二十四节气”的节气含义,可概括为三类,其中不包括(    

A.反映季节时令 B.反映月相变化

C.反映气候特征 D.反映动植物表象

【解析】第3题,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易形成伏旱天气,故选C。第4题,立秋时为8月7日前后,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夏季,只有海拔较高的青藏高原地区气温较低,故选B。第5题,二十四节气的形成是受地球公转的影响,因此可以反映季节、气候、动植物表象的变化,但与月相变化无关,故选B。

【答案】3.C     4.B     5.B

下图为“山东省某地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读图,回答6~7题。

陕西长安一中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


6.下列日期,正午时能够遮阳最多的车位是(    

A.3月1日  B.6月16日 C.9月1日  D.1月1日

7.当太阳光线为①时,该日山东省(    

A.正处梅雨季节 B.到处苹果飘香

C.一年中日出最早 D.各地昼夜等长

【解析】第6题,由图可知,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棚中入射光线越少,遮阳车位越多,山东地区一年之中夏至当天太阳高度最大,6月16日最接近夏至,故选B。第7题,太阳光线为①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夏至日,这一天北半球白昼最长,日出最早,故选C。梅雨出现在6月中下旬的长江中下游地区,苹果秋季成熟,各地昼夜等长为春分或秋分,故排除A、B、D。

【答案】6.B     7.C

回南天(简称回南)是对我国南方地区一种天气现象的称呼,通常指每年春天时,气温开始回暖而湿度开始回升的现象。这种天气返潮现象,一般出现在春季的二三月份。回答8~10题。

陕西长安一中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


8.“回南天”的产生原理是(    

A.冷空气南下降温,导致空气中的水汽在物体上凝结形成水珠

B.暖湿空气北上遇冷空气而降温,导致空气中的水汽大量凝结形成水珠

C.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过多,达到过饱和状态,易在一些物体上凝结形成水珠

D.冷空气过后,暖湿气流使空气湿度加大,一些冰冷的物体表面遇到暖湿气流后形成水珠

9.当“回南天”出现时(    

A.及时开窗去潮 B.衣物更容易晾干

C.雨雾蒙蒙 D.阳光明媚

10.“回南天”常出现在春季而不是夏季,决定性因素是(    

A.气温高低 B.水汽多少 C.光照充足 D.气压变化

【解析】第8题,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每年春季,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势力逐渐消退,冷空气走后,从南部海洋吹来的暖湿气流增强,致使气温回升,空气湿度加大,一些冰冷的物体表面遇到暖湿气流后,容易产生水珠,故选D。第9题,回南天出现时空气湿度增大,可能出现雨雾蒙蒙的天气,故选C。第10题,回南天是每年春天时,气温开始回暖而湿度开始回升的现象,出现时往往地表温度较低而空气温度较高,水汽容易凝结。夏季地温和气温普遍较高,则不会出现此类现象。故回南天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气温高低,选A。

【答案】8.D     9.C     10.A

从7月下旬开始到8月29日第21号台风生成的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台风频发,呈现出“数量多+爱北上+雨水足+喜扎堆”的显著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1~12题。

11.下列示意图中能代表登陆我国的台风的是(    

陕西长安一中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


A.      B.      C.       D.

12.与常年相比,今年夏季的台风更加青睐华东沿海地区,是因为(    

A.夏季温度较常年偏高 B.海陆差异更明显

C.夏季风较常年更强 D.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强度偏强,位置偏北

【解析】第11题,台风属于热带气旋,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气流运动方向应为逆时针方向辐合,故选D。第12题,台风的移动路径受副热带高压影响,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华东沿海地区台风频率高说明台风位置更偏北,故可推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强度偏强,位置偏北,选D。

【答案】11.D     12.D

湖冰变化是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既能反映区域与全球气候变化,又能反映当地气温变化。湖冰冻结期为自初冰日到完全冻结日期之间的时间段;湖冰完全封冻期为完全冻结日与开始消融日之间的时间段;湖冰消融期为开始消融日至完全消融日之间的时间段;湖冰存在期为初冰日与完全消融日之间的时间段。纳木错位于青藏高原中部,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是研究湖冰响应气候变化的理想区域。纳木错站观测资料表明,在湖冰冻结期初始阶段,湖面较大风速将已冻结的湖冰破坏并吹至岸边;在湖冰冻结期后期及湖冰完全冻结以后,湖面较大风速导致湖面大面积冻结与冰层厚度的大幅增加。下表为纳木错湖冰时间属性表。据材料和表格信息回答13~15题。

陕西长安一中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


注:表中初冰日、完全冻结日、开始消融日和完全消融日采用年内第多少天表达,如2月15日为年内第46天。每年变幅的值若为正,表示推迟或增加,若为负,表示提前或减少。

13.2011/2012年度,纳木错湖冰存在期及完全冻结日约为(    

A.219天  2月10日 B.146天  6月23日

C.219天  6月23日 D.146天  2月10日

14.2000-2013年期间,对区域气候变暖响应最显著的纳木错湖冰变化特征是(    

A.湖冰初冰日和开始消融的日期推迟

B.湖冰完全封冻期总体呈略微上升趋势

C.湖冰冻结期延长,冬季冻结速率加快

D.湖冰消融期缩短,春季消融速率加快

15.2002/2003与2001/2002年度比较,纳木错湖冰开始消融日和完全封冻期差异明显,主要原因是由于2002/2003年度流域所在区域(    

A.气候变暖,湖冰完全冻结后风速较大

B.冬季平均气温较低,完全冻结日提前

C.冬季平均气温较低,冻结期后期阶段以后风速较大

D.冬季平均气温较高,湖冰冻结初始阶段风速较大

【解析】第13题,由材料知“湖冰存在期为初冰日与完全消融日之间的时间段”,2011/2012年度初冰日为第290天,完全消融日为次年第144天,间隔219天。湖冰冻结期为自初冰日到完全冻结日期之间的时间段,为116天,故可推知完全冻结日为次年第38天,接近2月10日,故选A。第14题,气候变暖则湖冰开始消融日提前,A错误;湖冰封冻期缩短,B、C错误;湖冰消融加快,D正确。第15题,2002/2003与2001/2002年度比较,纳木错湖冰开始消融日晚,而完全封冻期更长,说明冬季低温偏低。在湖冰冻结期后期及湖冰完全冻结以后,湖面较大风速会导致湖面大面积冻结与冰层厚度的大幅增加,故2002/2003年度风力偏大,选C。

【答案】13.A     14.D     15.C

美国的圣劳伦斯岛位于白令海峡南口,曾经是白令海上一个最荒凉的火山岛。随着太平洋至北冰洋航线的开通,预计21世纪中期,该岛上的甘伯尔小渔港将成为太平洋北端最重要的“海上交通港”。下图示意圣劳伦斯岛所在位置。据此完成16~17题。

陕西长安一中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


16.甘伯尔小渔港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是(    

A.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 B.靠近城市,经济腹地广阔

C.天然港湾,水深,风浪小 D.岛上捕鱼人口数量较多

17.图中虚线为昏线时(    

A.甘伯尔刚好发生白夜现象 B.甘伯尔比萨文格稍晚看见日出

C.岛上会出现成群的企鹅 D.岛上火山正在频繁喷发

【解析】第16题,由图可知甘伯尔湾三面被陆地环绕,有利于避风避浪,是天然港湾,故选A;白令海峡附近没有大渔场,排除A。选项B、D不属于自然条件,不符合题意。第17题,甘伯尔位于萨文格的西侧,地球自西向东转,因此甘伯尔比萨文格晚看到日出,故选B。根据昏线倾斜方向可判断此时直射点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甘伯尔纬度较高靠近极圈,会出现白夜现象,此时甘伯尔已经进入夜半球一段时间,所以并不是刚刚发生白夜,A错误。企鹅多分布于南半球,C错误。火山喷发受地壳运动影响,与晨昏线无关,D排除。

【答案】16.C     17.B

18.古诗云:“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寻思岂是月华别,都为人间天上气清澈。”为何中秋是赏月的最佳时节(    

A.从古到今人们养成的习惯

B.中秋时节月球距地球的距离最近

C.大气的散射作用

D.冷气团控制,秋高气爽,空气洁净

【解析】第18题,由诗句“都为人间天上气清澈”可知,中秋赏月的主要原因是空气洁净,因秋季北方大部分地区受冷气团控制,气流以下沉为主,降水少晴天多,空气洁净度高,适合赏月。

【答案】18.D

19.A(30°N,110°E)和B(34°N,118°E)理论上处于同一个日期的时间有(    

A.12小时    B.24小时    C.22小时32分钟    D.23小时28分钟

【解析】第19题,110°E和118°E相差8°,地方时相差32分钟,位置靠东的118°E经线进入新一天范围时,110°E还需要32分才能与118°E进入同一天,故两地处于同一日期的时间为24小时减去32分钟,即为23小时28分钟。

【答案】19.D

20.新时代,人们越来越注意健康,养生是必修课,很多人选择在上午十点到十一点晒太阳来强身健体,是因为(    

①空气质量较高;  ②避免直射;  ③预防感冒;  ④活血化瘀;  ⑤紫外线偏低;  ⑥气温适宜;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④⑤⑥

【解析】第20题,上午十点到十一点晒太阳,此时随着气温升高,空气对流增强,空气质量较高,与中午相比太阳高度小,紫外线偏低,使人感到温暖柔和,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故选D。

【答案】20.D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5小题,共60分。

2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陕西长安一中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


(1)A、B、C、D四点的自转线速度大小关系是       ,自转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是              

(2)此日,A、B、C、D四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小到大的排序       

(3)此时,发生极昼的范围是                        ,刚好极夜的地点是             

(4)该日,A、B、C、D四点的昼长依次是      小时、        小时、      小时、      小时。

(5)此时,A、B、C、D四点的时刻依次是       时、          时、           时、         时。

(6)此时,北京时间14时,A点时间是       月       日      时,再过     小时     分进入新的一天。

【解析】(1)地球自转线速度赤道最大,向两极递减为0。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都为每小时15°。

(2)由极昼极夜范围知此日为冬至日,直射点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上的A点位于昼半球中央经线,为直射点所在位置,此时地球上的太阳高度由A点向周围递减。

(3)由图知南极圈及以内出现极昼,北极圈刚好出现极夜。

(4)由四地昼弧与夜弧的比例可计算各地昼长。

(5)图中晨线与赤道交点地方时为6:00,相邻两条经线经度差30°,时间差2小时,四地时间可依次推算。

(6)由极昼极夜范围知此日为12月22日,A地位于昼半球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点,再过12小时进入新一天。

【答案】(1)D>A>C>B     A=B=C=D

(2)A>D>C>B

(3)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       北极圈

(4)16    24    4    12

(5)12    4    10    2

(6)12    22    12    12    0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空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数值,气温的垂直递减率受大气干湿状况的影响。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调查某山峰时发现,在该山峰的部分地区,由于水汽凝结放出潜热,气温的垂直递减率会发生变化(下图)。

陕西长安一中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


(1)确定气温的垂直递减率发生变化的坡向和部位,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2)分析与迎风坡相比,同一海拔背风坡大气的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的原因。

 

 

(3)如果该山为西北干旱地区某山脉,从图中①②③处选出植被更茂盛的一处,并说明理由。

 

 

【解析】(1)由图知迎风坡②处气温垂直递减率发生变化。结合材料中“气温的垂直递减率受大气干湿状况的影响”,可推测迎风坡因气流受地形抬升,水汽凝结放出潜热,从而导致上升气流温度降低将减慢,气温的垂直递减率发生变化。

(2)气流在迎风坡上升过程中水汽大部分或全部凝结并降落,使得到达背风坡的空气较为干燥,垂直递减率增大,在下沉过程中增温,所以温度高,湿度低。

(3)西北干旱地区某山脉植被覆盖率受水分状况影响,降水多、蒸发弱的地区湿度大,植被更茂盛,②为迎风坡,海拔较高,气温低,且降水多,最为符合。

【答案】(1)迎风坡,中上部(或②处)。原因:由于气流上升过程中,气温下降,水汽凝结放出潜热,上升气流温度降低将减慢,气温的垂直递减率会发生变化。

(2)温度高,湿度低。原因:因上升气流中的水汽大部分或全部凝结并降落在山的迎风坡以后,便成为较干的空气,垂直递减率就大,下沉增温,所以温度高,湿度低。

(3)②处。理由:因为该区域海拔高,蒸发弱,且处于迎风坡,降水多,使土壤湿度大,因此植被茂盛。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总面积450万公顷,是我国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被誉为青藏高原珍稀野生动物基因库。2017年7月7日,我国青海可可西里已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可可西里这片“净土”将得到更好保护。

材料二 如图为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位置简图。

陕西长安一中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


(1)请简要说明可可西里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的原因。

 

 

(2)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自然条件极其恶劣,但却成为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栖息天堂。试分析其原因。

 

 

(3)请简述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众多冰川和湖泊的生态价值。

 

 

【解析】(1)可可西里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的原因与自然环境恶劣,人类无法定居,人类活动影响极小有关。

(2)可可西里成为藏羚羊栖息天堂的原因从夏季水草丰富,食物充足;受人类活动影响小;天敌较少;政策保护;藏羚羊适应能力强的因素分析。

(3)冰川和湖泊具有调节局地气候,为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涵养水源,降解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价值。

【答案】(1)可可西里自然环境恶劣,高寒缺氧的条件下,人类无法定居,人类活动对其影响极小,所以原始生态环境保存完好。

(2)夏季水草丰富,食物充足;天敌较少;远离人类居住区,有大面积的无人区,受人类活动影响小;国家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藏羚羊能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的环境。

(3)调节局地气候;为野生动物提供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栖息空间;是水资源的重要储蓄地,为保护区内动植物提供充足的水源。

 

24.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泸沽湖古称鲁窟海子,又名左所海,俗称亮海,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与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之间。湖面海拔约2690.75m,面积约48.45平方千米。湖边的居民主要为摩梭人,也有部分纳西族人,摩梭人至今仍然保留着母系氏族婚姻制度。独特的“阿夏”婚姻、自然而原始的民俗风情、美丽的自然风光,为这片古老的土地染上了神秘而美丽的色彩,被称为“神奇的东方女儿国”。

随着《亲爱的客栈》的热播,泸沽湖的美景再一次为人们所惊叹,多彩却原生态的猪槽船、蔚蓝如同蓝宝石的湖水、清晨湖面缥缈的晨雾,恍然间让人宛如进入仙境;当然那更令人惊叹的是雅致高端的湖景玻璃客栈,让多数人燃起一定要住一次湖景客栈的激情。

陕西长安一中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


根据材料概括图中所示区域旅游资源的特点,并对该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进行评价。

 

 

【解析】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主要可从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和旅游的环境承载量等方面进行分析,其中游览价值首先取决于资源质量,其次还与资源的集群状况、地域组合状况有关。由材料可知图示地区旅游资源种类丰富,地域组合状况和集群状况较好,但是地处我国西南,经济不发达,基础设施不完善,距离客源市场较远等问题是旅游资源开发的限制性因素。

【答案】特点: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独特,旅游资源丰富;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游览价值高。开发条件:优势:旅游资源种类丰富,地域组合状况和集群状况较好;不足:地处我国西南地区,距离客源市场较远;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够健全,地区接待能力有限。

 

25.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水库消落带,又指涨落带或涨落区,是水库季节性涨落而使周边被淹没土地周期性地出露于水面的一段特殊区域。消落带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成为库区泥沙淤积的主要来源之一。以防洪为首要目的的长江三峡水库,其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相差近30米,消落带面积约350平方千米(如下图)。

陕西长安一中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

三峡库区消落带示意图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峡库区消落带水土流失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解析】水土流失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从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等方面进行分析。气候方面,我国夏季降水丰富,是长江的汛期,下游洪灾威胁最严重,三峡水库需大量排水来降低水位,以腾出防洪库容,故此时消落带出露面积最大,但同时雨水和坡面径流的冲刷能力强;地形方面。消落带有一定的坡度,使得雨水和坡面径流的流速加快,侵蚀能力进一步加强;土壤方面,水库波浪和库区水位的频繁升降,使得土壤反复干湿交替,结构被破坏,更易被侵蚀,同时使消落带上植被无法生存,植被覆盖率降低,保持水土的能力变差。水土流失的治理可以从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管理措施等方面考虑。

【答案】原因:消落带有一定的坡度,我国夏季降水丰富,消落带出露面积最大,雨水和坡面径流的冲刷能力强;水位的反复涨落,使消落带上的植被很少,保持水土能力差;反复的干湿交替使土壤结构破坏,易被侵蚀;水库波浪和库区水位的频繁升降,也会使消落带土壤被侵蚀,所以水土流失严重。措施:建立预防预警监测系统;加强对消落带生态环境管理与规划;大力建设植被生态工程等方面进行治理;大力建设护坡工程。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月考地理试题
  • 上一篇:浙江2018学年第一学期“七彩阳光”
  • 下一篇: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9月模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