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2 月 9 日~25 日第 23 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Winter Olympics),在大韩民国平昌郡举行。来自 92 个国家和地区的 2920 名选手参加本届冬奥会比赛。平昌奥运会设7 个大项,102 个小项。这是韩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冬季奥运会。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 第 23 届冬奥会闭幕时,全球的昼夜分布状况(图中阴影部分代表黑夜)大致为
A. B.
C. D.
2. 冬奥会期间
A. 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运动
C. 我国南极科考站仍处于极昼时期
【答案】1. C
【解析】
【1题详解】
第
【2题详解】
冬奥会期间为2 月
下图是甲、乙两地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 下列关于甲、乙两地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 关于地心对称
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地位于西半球
C. 当甲地日落时正是乙地日出时
【答案】3. A
【解析】
【3题详解】
据图,因甲地的昼长为8小时,乙地的昼长为16小时,所以甲地的昼长等于乙地的夜长,因此,甲乙两地分别处于不同的半球但二者的纬度值相同;甲地太阳高度最大时,北京时间为4时;乙地太阳高度最大时,北京时间为16时,二者在同一天获取最大太阳高度时刻相差12小时,因此两地经度相差180°,据此,两地关于地心对称,选A。
【4题详解】
甲地太阳高度最大时,北京时间为4时,而此时当地地方时为12时,据此甲地为120°W,属于西半球,乙地太阳高度最大时,北京时间为16时,而此时当地地方时为12时,据此推知乙地为60°E,位于东半球;甲乙的昼长之和为24小时,当甲地日落时正是乙地日出时,二者关于地心对称,二者分别属于不同的半球,选B。
阿布辛拜尔神庙,是古代埃及 19 朝法老拉姆西斯二世因崇拜太阳神于公元前 1257年建造的。神庙有一条 61 米长的隧道,隧道尽头竖立着法老的塑像,一年中只有法老生日(2月 21 日)和登基日的清晨,阳光才能穿过隧道,照到隧道尽头法老的塑像上。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5. 神庙隧道口朝向为
A. 东南
6. 一个回归年中,如果阳光照进隧道尽头的两天时间分布是有规律的,那么拉姆西斯二世 选定的登基日期最有可能为
A. 4 月 22 日
【答案】5. A
【解析】
试题分析:
【5题详解】
2月21日,北半球是冬半年,日出东南方向,所以隧道口朝向为东南,A对。
【6题详解】
如果阳光射入隧道尽头的两天时间分布上是有规律的,那么拉姆西斯二世选定的登基日期应是日出方向相同,时间仍是冬半年,日期关于冬至日对称。即在冬至日前约2个月,最可能是10月21日,C对。
考点:日出日落方向,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7. 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 减弱了地面辐射
C. 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8. 山东省胶东地区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A. 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C. 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答案】7. A
【解析】
【7题详解】
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减弱了地面辐射,A对。地膜覆盖不是大棚生产,不能增强大气逆辐射,B错。不改变太阳辐射的总量,C错。不能增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D错。
【8题详解】
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给果实着色,B对。夏季地温高,不需要保持地温,A错。地膜覆盖不能降低地温,C错。地膜覆盖不能增加吸收太阳辐射,D错。
我国南方某地新建一座水库,某日两个时刻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如图所 示。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9. 由于水库与周围地区存在着气温差异,导致水库与周围地区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关于该热力环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热力环流的方向不变
C. 白天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10. 图中与 15 时水库东西方向的高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的是
A. B. C. D.
【答案】9. C
【解析】
试题分析:
【9题详解】
图示水库与东西两侧的相对温度高低在变化,所以热力环流的方向会发生变化;15:00水库区温度低于周围区,所以水库中心区气流下沉,近地面气压升高,风由水库吹向四周。故选C。
【10题详解】
15时水库区的气温低于周围地区,气流下沉,所以高空气压下降,等压面在东西方向上,水库中心气压低,两侧气压高。故选C。
考点:热力环流
读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1. 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由南向北排序正确的是
A. ②①③④
12. 有关图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风带a和c之间的区域终年温和湿润
B. 气压带M和风带b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C.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与气压带M无关
D. 南亚夏季风的形成与风带c的北移有关
【答案】11. C
【解析】
试题分析:
【11题详解】
根据图中各风带的风向及所处的纬度,可以判断①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②为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③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④为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
【12题详解】
①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②为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③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④为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南亚夏季风的形成与风带c的北移有关。
考点:气压带和风带
读我国某市 2013 年 10 月 29 日~11 月 2 日天气预报图,回答下面小题。
13. 对图示期间该市天气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昼夜温差变小
A. ①②
14. 推测周二该市空气质量差的原因
①风力较小②大气污染物排放多③受弱冷空气活动影响,城市热岛环流弱④多云天气,大 气逆辐射强
A. ①②③
【答案】13. D
【解析】
【13题详解】
图中显示,从温度变化看,周四之前是北风,之后变成南风;从气温看,之前温度稍低,之后温度变高;综合以上信息判断该时段内有暖锋过境。物质的辐射强度与物质的温度成正比,周六气温最高,因此大气辐射最强。温差变化因天气而异。该时段内,风向由北风变为南风,变化较大。据此选D。
【14题详解】
风力大小影响污染物的扩散。根据图示信息,周二重度污染,大气污染物扩散慢,故风力一定不大;重度污染说明大气污染物排放多;结合周三天气及周二刮北风的实际情况可知,周二该地受弱冷空气活动影响,城市热岛环流弱,污染物扩散慢。多云天气大气逆辐射强是对的,但是这个只能对气温而对空气质量无关,据此选A。
【点睛】
读我国某山脉 1959----2009 年近 50 年来各年 1 月平均气温变化示意图,回答 下面小题。
15. 近 50 年来该山脉 1 月气温变化趋势的正确叙述是
A. 1959----2009 年温度逐年升高
C. 南坡呈上升趋势,北坡呈下降趋势
16. 图示气温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 北坡蒸发量减小,南坡蒸发量增大
C. 经过该山脉的 0°C 等温线海拔高度升高
17. 据图文信息推断,该山脉是
A. 热带气侯和高寒气候分界线
C. 我国农牧业分界线
【答案】15. D
【解析】
【15题详解】
图中显示,无论南坡还是北坡,1月气温都呈现出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但并非逐年上升,且北坡变化幅度大于南坡,据此选D。
【16题详解】
结合上题可知,图示山脉气温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受其影响,南、北坡蒸发量均会增大、林线都会升高;除个别年份外,气温变化幅度并不太大,故垂直自然带谱不会发生显著变化;由于气温波动升高,经过该山脉的
【17题详解】
据图文信息推断,该山脉南坡在0°C 等温线以上,北坡多在0°C 等温线以下,因此该山应为秦岭,它是我国常绿阔叶林带和落叶阔叶林带分界线,选D。
【点睛】在我国,秦岭-淮河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相当于0°C 等温线,常绿阔叶林带和落叶阔叶林带分界线,南北方界线,暖温带与亚热带界线等。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补给状况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8. 图中 a、b、c 三种补给类型分别是
A. 地下水、大气降水、积雪融水
C. 积雪融水、大气降水、地下水
19. 下列关于图示河流所在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植被以草原和荒漠为主
C. 土壤肥力高
【答案】18. D
【解析】
试题分析:
【18题详解】
据图可知:三种补给类型中,地下水补给水量较小但是较为稳定,积雪融水补给发生在春季,大气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补给的时间较短,所以本题D正确。
【19题详解】
我国的各地中,既有积雪融水补给,又有大气降水补给,但又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的地区在我国的东北地区最为典型,该地区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A错;该地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光、热量条件不足,B错;该地土壤主要为黑土,是一种肥力较高的土壤,C正确;该地植被覆盖率较高,河流含沙量较小,D错,所以本题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
下图是某河流一水文站测得的某次雨后流量过程线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0. 降雨停止多少小时以后,测站附近才开始出现洪水
A. 4
21. 如果洪峰滞延期变长,可能的原 因有
A. 测站下游植被覆盖率提高
C. 测站下游大量引水灌溉
【答案】20. A
【解析】
试题分析:
【20题详解】
测站附近才开始出现洪水的时间应该是河流流量从满岸流量开始出现洪水的时间,读图可知,大约开始于22点,当地降水停止时间为18点,所以开始出现洪水应该在降水停止后的4小时,A正确。
【21题详解】
如果洪峰滞延期变长,说明从降水到最高水位出现的时间变长,其可能的原因有测站上游建了水库、测站上游植被覆盖率提高,故选B。
【考点定位】河流水文特征
【名师点睛】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1.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
2.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
3.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
4.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
5.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
南美洲国家智利北部有一个渔村,过去生活用水需由外来的水车供应。当地人利用此 地多雾(雾日达 300 天)的特殊气候环境,在附近山区以木桩架设 50 平方米大小的网, 网上的细孔可拦沾雾滴,雾水沿网而下,由塑胶管集水供应山下居民。回答下面小题。
22. 该渔村沿岸的海水等温线或等温面画法正确的是
A. B. C. D.
23. 当地居民利用此设施收集的水资源是
A. 高山泉水
24. 此地该种水资源非常丰富,与其成因关系不大的是
A. 近岸海风
【答案】22. 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等温线与洋流的洋流关系、干旱地区“网雾取水”的原理等。熟悉世界洋流的分布、提取材料中有关网雾取水的具体细节是解题的关键。
【22题详解】
智利沿海为南半球的秘鲁寒流,等温线数值应向南降低,等温线弯曲方向与洋流的流向一致。秘鲁寒流由南向北流,据此结合图示选D。
【23题详解】
根据材料,该地“在附近山区以木桩架设
【24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在附近山区以木桩架设
【点睛】雾形成的条件:
雾的种类:
读某大陆西岸局部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的数值 a﹥b,回答下面小题。
25. 图示天气系统活动频繁时,该区域的气候特征是
A. 炎热干燥
26. 关于图中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径流量季节变化大②甲河段比乙河段含沙量小③乙河段比甲河段流量平稳④该季节正 处于枯水期
A. ①②
27. 近年来,河流上游不断毁林开荒,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 河流最高水位出现的时间逐渐提前
C. 河流汛期延长
【答案】25. B
【解析】
【25题详解】
根据图示的地球自转线速度可知,该地线速度向北减小,故该地位于北半球,根据线速度数值可知,该地纬度介于30°-40°之间,材料指出该地位于大陆西岸,因此该地最可能是地中海气候。此时等压线数值
【26题详解】
结合上题可知,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甲河段比乙河段地势高,流速快,可能含沙量更大;乙河段比甲河段地势低,靠近入海口,其流量较为平稳;此时为冬季,该季节正处于洪水期。据此分析选C。
【27题详解】
河流上游不断毁林开荒,植被涵养水源能力降低,河流水位变化加大,河流最高水位出现的时间逐渐提前;湖泊泥沙淤积增多,可能会导致湖泊萎缩,面积缩小;河流汛期会提前但不会延长;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据此分析选A。
【点睛】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①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由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较稳定)。
②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
流域:河流集水区域,地表以山脉为分界线,即分水岭。
③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
④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
⑤汛期:有长短(由雨季长短决定或气温的高低决定)
⑥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一般地形起伏越大,水流越急,水能越大。)
⑦凌汛:有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有结冰期和发生在较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
⑧径流量变化
⑨流速(短促的河流流速快,长而平直的河流流速慢)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认真分析了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与分布的关系后,进行了 各种模拟演示,读理想大陆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28. 当黄赤交角变为 0°时,该小组在模拟演 示中,发现 M 地气候类型在地球上无法再找 到,M 地所在的半球及其气候类型分别是
A. 南半球
C. 南半球
29. 当黄赤交角变为 0°时,如果 M 地气候类型在地球上依然存在,有关 M 气候类型地区 的河流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 径流季节变化大
C. 河流含沙量大
30. 当黄赤交角变为 10°时,地球上五带的范围变化特征是
A. 热带变小、寒带变大
C. 寒带变小、热带变大
【答案】28. D
【解析】
【28题详解】
当黄赤交角为0°时,太阳直射点始终直射赤道,气压带和风带不会南北移动。M地位于40°附近,其气候类型应是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为地中海气候,又因地中海气候位于30°至40°的大陆西岸,所以可判断M地位于北半球。故选D。
【29题详解】
当黄赤交角变为0°时,M地的气候类型依然存在,说明此气候类型与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无关,因M地位于40°附近,所以该气候类型为常年受西风带影响而形成的温带海洋气候,又因该气候类型全年降水分配较均匀,受其影响,径流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小;因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少;因冬季气温在0°C以上,河流无结冰现象。据此选D。
【30题详解】
当黄赤交角变为
【点睛】黄赤交角的度数直接影响地球上的五带,黄赤交角变大,则热带、寒带变大,温带变小;黄赤交角变小,则热带、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若以地球为中心,可视为太阳沿黄道绕地球公转,其周期为一年,其方向与地球自转 方向相反。下图是以地球为中心的太阳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注:天赤道是 赤道平面的延伸)
31. 9 月 19 日,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
A. 甲
32. 太阳处于甲、丙位置时
A. 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
C. 日地距离相同
【答案】31. B
【解析】
试题分析:
【31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地位置靠北一些,应该为6月22日夏至日,月考期间的日期接近球分日,图中太阳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故应该位于乙地。
【32题详解】
太阳位于甲、乙时,分别为冬至日和夏至日,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冬至日是公转速度快,夏至日是公转速度慢;冬至日日地距离近,夏至日日地距离远;同一点日出范围在冬夏至日位置不相同,都位于东方,但是偏南、偏北不同。
考点:该题考查地球视运动和地球运动地理意义。
当中国南极中山站(约 69°S)处于极夜时,甲、乙两地分别于当地时间 5 时 40 分和 6时 20 分同时看到日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3. 甲地位于乙地的
A. 东北方向
34. 这段时间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 暴风雪席卷欧洲北部
C. 好望角附近炎热干燥
【答案】33. B
【解析】
试题分析:
【33题详解】
当南极中山站处于极夜时,北半球是夏季,北半球日出在6点前,南半球日出在6点后。甲在北半球,乙在南半球,从纬度看,甲在乙的北方,C、D错。甲、乙两地分别于当地时间5时40分和6时20分同时看到日出,说明都位于晨线上,北半球昼长夜短,晨线呈西北-东南方向。从经度看,甲地位于乙地的西方。合起来是西北方向,B对,A错。
【34题详解】
这段时间北半球是夏季, 暴风雪席卷欧洲北部是冬季,A错。澳大利亚东南部是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不易发森林火灾,B错。好望角是地中海气候,此时正值冬季,附近温和多雨,C错。墨西哥湾正值夏季,热带气旋活动频繁,D对。
【考点定位】晨昏线,地图上的方向,不同区域气候特征差异。
【名师点睛】根据材料信息中,两地同时日出,判断位于晨线上。中山站是极夜现象,结合日出时间,判断出晨线的延伸方向。根据北半球是夏季,结合不同区域的气候特征,分析可能的天气现象。
1492年,哥伦布航海期间,每天都用船上的象限仪观察北极星,只要数据为28°,他就坚信自己航向正确。读哥伦布航海线路图和所使用的象限仪图,回答下题。
35. 哥伦布每天用象限仪观察北极星,保持28°,是为了
A. 顺风航行
36. 在航行途中,如果只考虑海水运动,船只行驶较快的是 ( )
A. 甲航段
【答案】35. C
【解析】
试题分析:
【35题详解】
哥伦布航海期间,每天都用船上的象限仪观察北极星,保持数据为28°,主要保持纬度不变,纬线指示东西,故是为了向西航行,C对,D错。与顺风、顺水无关,A、B错。
【36题详解】
结合北大西洋的洋流分布规律,丁航段是顺着北大西洋暖流航行,航行较快,D对。其它航段是逆洋流航行,速度较慢。A、B、C错。
考点:洋流的分布规律。
读图,图中 L表示洋流,M 为晨昏线,a 为最冷月等温线。完成下面小题。
37. 有关图中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 此时甲地地方时可能是 17 时 45 分
C. 此时甲地盛行东北风
38. 图示月份中,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 此时哈尔滨正在举办冰灯艺术界
C. 新加坡正午太阳高度大于海口
【答案】37. A
【解析】
试题分析:
【37题详解】
读图,根据材料,a为最冷月等温线,根据等温线弯曲状况,冬季海洋等温线凸向高纬,图示区域为南半球,冬季昼短夜长。M为晨昏线,在冬半年时日出在6点后,日落在18点前,所以此时甲地地方时可能是17时45分,A对。结合前面分析,洋流L为向南流动的暖流,B错。冬季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南半球向左偏,此时甲地盛行西南风,C错。甲地位于大陆东岸,不可能是地中海气候,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D错。
【38题详解】
索契位于北半球,此时是夏季,不可能举办冬奥会,A错。只能判断此时南半球夜长昼短,不能判断南半球夜渐长、昼渐短,B错。此时北半球是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不能确定具体纬度,新加坡正午太阳高度可能大于海口,也可能小于等于海口,C错。北半球夏半球,北京日出时刻早于6点,D对。
考点:晨昏线,昼夜长短变化,洋流,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
下图是南半球亚热带某地各月降水量百分比累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39. 有关该地夏季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雨热同期
40. 该地水循环最活跃时
A. 巴西高原草木繁盛
C. 北京香山红叶正当时
【答案】39. C
【解析】
试题分析:
【39题详解】
据图表降水量的逐月累计曲线变化图分析:某月降水较多,曲线的变化幅度越大;4—9月降水量较多,特别是7、8月降水量多,且该地区位于南半球,则应该为地中海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高控制,气候炎热干燥。
【40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该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区,冬季河流径流量大,水汽输送量大,水循环活跃,则此时南半球冬季,北半球为夏季;巴西高原草木繁盛,在南半球的夏季;华北平原小麦返青,在北半球的春季;北京香山红叶正当时,应该为北半球的秋季。
考点:该题考查气候类型判读及季节判断。
第Ⅱ卷
41.寒假期间,上海某科学小组到非洲进行考察活动,下图表示该次考察活动的 路线。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当科学小组到达①地时,发现该岛东西两侧自然带截然不同,试说出西侧自然带的名 称,并分析东侧自然带的主要成因。
(2)当科学小组到达②海区时,轮船顺流而行,试说明该洋流的性质及其对沿岸自然地理 环境的影响。
(3)科学小组途经 S 国南端的“好望角”时,该地的大气环流状况对过往船只的航行有何 影响
(4)12 月 15 日----1 月 1 日期间,S 举办了全国足球联赛。简述在比赛期间,当地昼夜 长短的变化状况。
【答案】(1) 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多地形雨;受沿岸暖流影响,增温增湿。
(2)降温减湿,形成了热带荒漠景观;多海雾;形成世界著名渔场
(3)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风浪大,不利于航行;向东航行的船舶因顺风而航速加快。(或“向
西航行的船舶因逆风而航速减慢”)
(4)12 月 22 日前,昼渐长夜渐短;12 月 22 日,昼最长,夜最短;12 月 22 日后,昼渐短夜渐长。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非地带性的植被分布。图示岛屿为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多地形雨;受沿岸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故东侧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植被为热带雨林。而西侧处于背风地带,为热带草原气候,植被为热带草原。
(2)本题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图示②海区的洋流为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为本格拉寒流,寒流降温减湿,形成了热带荒漠景观;由于荒漠气温高,寒流降温,冷暖交汇导致沿海区域多有海雾形成;该洋流为离岸流,导致冷海水上泛,饵料多,有利于渔场的形成。
(3)好望角被称为风暴角,主要原因是地处西风带,面临广阔的海洋,因此风大浪高,尤其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风浪更大,不利于航行;但向东航行的船舶因顺风而航速加快。
(4)赛事期间为12 月
【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对全球影响:调节全球热量分布。
②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例如: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副热带大陆西岸寒流——沿岸形成荒漠环境;
③对海洋生物: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形成著名渔场;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大渔场。例如: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秘鲁渔场、我国的舟山渔场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④海洋污染:扩大了污染范围,加快了净化速度。
42.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分析文昌在航天发射方面的突出优势。
【答案】(1)2400 小时<乙<2600 小时
乙位于祁连山东南段,可受到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晴天偏少,日 照时间较短。
(2)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有利于航天器发射,节省燃料;海运运量大,方便运输大型 火箭;海域广阔,发射更安全(或方便发射后的跟踪监测)。
【解析】
【详解】(1)根据等值线“高于高值,低于低值”的特征分析,乙外围等值线为2600,属于低值,故乙的判读属于“小于小的”得出:2400 小时<</span>乙<2600 小时。这是因为乙位于祁连山区,由于山区多地形区,故降水多,多阴雨天气,故光照时间短。
(2)文昌位于海南,纬度低,故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利于航天发射;而沿海,故海运便利,可运输大型的火箭和设备等;周围都是海域,利于发射安全。
【点睛】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条件
⑴纬度位置:纬度越低,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惯性离心力越大,可降低发射航天器的初速度,节省燃料;反之,越耗燃料。我国文昌卫星发射基地建设主要考虑的就是纬度因素。
⑵气候、气象条件: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天气晴朗,能见度高,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
⑶地形条件:平坦开阔,地势相对较高。平坦开阔利于地面设备跟踪探测,地势高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较大。
⑷地质条件:地质稳定。
⑸水文条件:少大河、湖泊。还需要有良好的水质,主要用于发射台及相关设备的降温。
⑹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
⑺交通位置:要有便利的交通条件,有利于大型设备的运输。
⑻人口密度条件:航天基地最好布局在人口密度较小的地区,以保证安全。
⑼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建在地广人稀处。
43.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区域内的地形、地势特征。
(2)说出 AB 河段的河流流向。
(3)某同学在登上当地最高峰朝阳峰时,只看到了图中所示的三个村镇。请说出他不能 看到的村镇,并简述原因。
【答案】(1)盆地为主;四周高,中间低;地势起伏较大。
(2)先由北向南,再向东南
(3)丁村。
【解析】
【详解】(1)从图中等高线的分布情况可以判断,中间低,周边高,500米以上为山地地形,中间为盆地地形。地势是四周高,中间低,高差在1000米以上,因此地势起伏较大。
(2)根据指向标建立坐标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可以得到河流流向为先由北向南,再向东南。
(3)从朝阳峰向甲乙丙丁四个村镇引线会发现,朝阳峰到丁村中间有山脊阻挡视线,不能看到,但其他三个村镇与朝阳峰之间无视觉障碍。
【点睛】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
1.判断等高距的大小——即相邻两条等高线的差
相邻两条等值线之间的数值大小按“大于小数,小于大数”,也就是说介于两者之间的一个开区间。
2.判断地形部位
山脊——等高线弯曲部位由高向低处凸,多形成分水线。
山谷——等高线弯曲部位由低向高处凸,多形成集水线,在此处易发育成河流。
(N—1)× d < H < (N + 1) × d,其中N是等高线重合的条数,d是等高距。
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
高原——海拔高度大,但相对高度较小,等高线边缘密集,中部稀疏。
盆地——中间低,四周高。
2、河流发育在山谷中,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延伸方向相反。
3、两地之间能否通视判断:连接两地观察期间是否有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