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我国甲、乙两城市附近地下水(潜水)埋藏深度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甲城市M处
A. 受冬季风影响,降水少,地下水埋藏深
C. 受台风影响,降水多,地下水埋藏浅
2. 乙城市附近地区用水量最大的月份是
A. 1月
【答案】1. D
【解析】
考点:地下水相关知识的考查。
【1题详解】
潜水埋藏深度越深,说明地表水补给地下水越少,若位于冰雪补给为主的地区,潜水埋藏深度应与气温变化相关,分析图示两条曲线,该种关系并不明显,可排除这种情况;说明两地在以降水为主要补给水源的地区。图中甲曲线夏季潜水埋藏深度较浅,同时在M处8月份又较深,说明该地5-7月份降水较多,而8月份左右降水较少;结合我国雨带推移规律,可判断可能是江南丘陵或江淮地区。而M出现潜水埋藏深度的极高值,则8月份左右降水较少,结合我国雨带推移规律,8月份受副高影响而降水较少,A、B、C排除,故答案选D。
【2题详解】
乙曲线8-9月份潜水埋藏较浅,其他时期埋藏较深,应该是8-9月降水较多,结合我国的雨带推移规律可知可能在我国的华北或东北地区。夏季气温高用水量大,7月份因降水较少气温高,为解酷暑,用水量大;8月份降水多,降水可起到降温的作用,故8月用水低于7月,合选项分析,只有C符合条件。
雨雪分界线是降雨与降雪(含雨夹雪)的界线。下图示意2016年1月19~22日我国局部地区寒潮过境时雨雪分界线推进过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影响雨雪分界线推进的天气系统是
①冷锋
②暖锋
③气旋
④反气旋
A. ①③
4. 据图推测
A. 粤北19日大雪
5. 果农在寒潮来临前为柑橘穿上了“羽绒服”(塑料薄膜)(右上图),可有效地防止冻害,其原理是
A. 增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C. 增强大气逆辐射
【答案】3.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等值线的判读、地形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
【3题详解】
此时为冬季,1月19日前后,影响我国主要的天气系统是冷锋和高压(反气旋),所以B正确。暖锋在我国春季影响较多,气旋主要是夏秋季节。
【4题详解】
根据雨雪分界线,粤北在22日夜间才可能出现降雪,A错;22日雨雪分界线位于浙江的南部,浙江以降雪为主,B错。21日雨雪分界线在福建的北部穿过,说明福建以降雨为主,但气温较低,不易形成冰雹等强对流天气,c错;20日雨雪界限经过贵州的西北部,说明贵州南部以冻雨为主,D对.
【5题详解】
果农在寒潮来临前为柑橘穿上了“羽绒服”(塑料薄膜)(如图3所示),可有效地防止冻害,其原理是阻挡地面辐射,所以D正确。
河湖中的沉积物是水体中磷的重要源头和汇集的场所。进入水体各种形态的磷沉淀进入水体沉积物,通过再悬浮和分解等过程,释放到上覆水体。细粒径沉积物与吸附磷(吸附在沉积物矿物表面的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坦噶尼喀湖是世界上最狭长和最深的湖泊之一,注入坦噶尼喀湖的甲河,河口湿地面积较大。下图示意坦噶尼喀湖流域。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6. 甲河河口湿地的沉积物中矿物表面吸附磷含量较其上游河段大的主要原因是
A. 地表径汇流量大
C. 河口淤泥沉积多
7. 坦噶尼喀湖表层5-9月磷的浓度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 农业生产化肥农药残留量大
C. 河流进入汛期带来营养盐多
8. 据调查世界上80%的淡水鱼类都曾在坦噶尼喀湖中被发现,其主要原因是
A. 湖泊深长水体容量较大
C. 人迹罕至人类破坏较小
【答案】6. C
【解析】
【6题详解】
.进入水体各种形态的磷沉淀进入水体沉积物,通过再悬浮和分解等过程,释放到上覆水体。细粒径沉积物与
【7题详解】
河湖中的沉积物是水体中磷的重要源头和汇集的场所,农业生产化肥农药残留、雨季大气沉降带来营养盐,不是水体中磷的重要源头,A、D错。坦噶尼喀湖表层5-9月磷的浓度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偏南风使深水层营养盐上涌,释放到水体中的磷增多,B对。图示位于南半球,5-9月是枯水期,C错。
【8题详解】
据调查世界上80%的淡水鱼类都曾在坦噶尼喀湖中被发现,其主要原因是湖泊深长水体容量较大,多种鱼类能找到适宜的生存空间,A对。纬度低气温高生长较快,不是种类多的原因,B错。种类多与人迹罕至人类破坏较小关系不大,C错。湖泊中是淡水鱼,湖泊磷等盐类含量很高不是种类多的原因,D错。
【点睛】进入水体各种形态的磷沉淀进入水体沉积物,通过再悬浮和分解等过程,释放到上覆水体。细粒径沉积物与
位于横断山脉中段的白马雪山雪线之下,稠密连片的草甸、灌丛之上,有一片接近荒芜的地带,这里充斥着岩块与碎石,这些大小不一的石头沿着陡峭山坡缓慢滑动,因此人们称这种环境为“流石滩”。流石滩植物生长紧贴地面、枝叶繁密。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9. 与白马雪山流石滩的形成关系最密切的是
A. 冰川搬运高山物质堆积在山坡上
C. 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和冻融作用强
10. 白马雪山东西两侧流石滩顶部位置存在明显的海拔差异,东坡明显低于西坡,主要原因是
A. 东坡降水多
11. 流石滩植物具有紧贴地面、枝叶繁密的特点,反映的环境特征是
A. 寒冷,多强风
C. 雪融水充足
【答案】9. C
【解析】
【9题详解】
流石滩的形成与冰川沉积和风力沉积基本无关。其形成与物理风化关系密切如冻融作用形成破碎的石块,在重力作用下滑落到较平坦处堆积形成,由于该地海拔高,大气稀薄,昼夜温差大,风化及冻融作用强,形成流石滩,故选C,ABD排除。
【10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流石滩位于雪线下部,由于横断山东侧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西南季风沿着河谷向上,给东部带来大量降水,而西部山坡为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导致东西山坡流石滩顶部位置东西差异的因素为大气环流,故选A,BCD排除。
【11题详解】
三指雪莲作为一种植被,紧贴地面是因为风大,枝叶繁密是因为寒冷,故答案选A。其余选项均不能反映。
二、综合题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3、茶叶氨基酸、咖啡碱不仅代表着茶树营养的供给与转化,也与茶叶的品质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关系,其重要的程度几乎是不可或缺的。多漫射光有利于氨基酸、维生素形成。信阳毛尖被誉为“绿茶之王”。信阳茶农多选择在海拔300至800米,植被茂密的高大群山的山腰茶园种植。
(1)分析信阳积雪日数多的原因。
(2)从气候角度分析 “信阳毛尖”品质优良的原因。
(3)说明黄泛平原的气候特征与该地风沙区面积广的关联性。
【答案】(1)大部分地区位于淮河以南,冷空气南下经过的水域面积广,带来较多水汽;南下冷空气遇山地阻挡,停留时间长,降雪量大;靠近内陆,冬季与同纬度的东部地区相比气温更低。
(2)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空气湿度大; 日照时间短,光照较少;气候湿润,夏季高温多雨,土壤呈酸性纬度较低,(备选)冬季气温较高,利于茶树安全过冬;年均温较低,有利于氨基酸、咖啡碱等含氮化合物的合成与积累;
(3)夏季暴雨,历史时期易引发黄河泛滥改道,淤积的泥沙多,提供沙质沉积物;冬春季节降水少,气候干旱,多大风;冬季气温低,复种指数低,植被覆盖率低,地表裸露时间长;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加剧,土壤干燥,易起沙,导致风沙区面积广
【解析】
【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了图文信息的分析和调用知识的能力。
【详解】(1)信阳积雪日数多与其降雪量大、气温低融雪量少有关。信阳大部分地区位于淮河以南,冷空气南下时携带的水汽较多,受地形阻挡,降雪量大;靠近内陆,冬季与同纬度的东部地区相比气温更低。
(2) 根据材料,茶树生长喜酸怕碱,喜阴怕晒,喜暖怕寒,喜湿怕涝,据此“信阳毛尖”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应从气温、降水、光照、水热组合等方面分析。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湿度大;由于降水多,晴天少,日照时间短,光照较少;该地纬度低,冬季气温较高,利于茶树安全过冬;年均温较低,有利于形成优质茶叶品质。
(3)黄泛平原的气候特征与该地风沙区面积广的关联性可从该区气候促进了淤沙的形成,扩大了风沙面积方面分析。黄泛平原冬春季节降水少,气候干旱,多大风;冬季气温低,复种指数低,植被覆盖率低,地表裸露时间长;夏季多暴雨,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道带来的淤泥,提供了沙质沉积物;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加剧,土壤干燥,易起沙,导致风沙区面积广。
【点睛】如何分析一地的农业生产气候条件(有利与不利)
成因与气候特点(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大)(海拔高或纬度低)和地形有关。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纳米布沙漠濒临大西洋,沿岸海雾浓重。附近海域布满了各种失事的船只及其它各种残骸,被人们称为“骷髅海岸”。但在海岸附近的浅滩上,却栖息着数以万计披着火红羽毛的火烈鸟,使该地区显得生机盎然。
材料二、纳米比亚沙漠腹地的辛巴族仍然保存着较原始的生活方式,终年不洗澡,也从不穿上衣,代之以用混合着黄油和香料的红土涂抹在身上、头发上,被人们称为“红泥人”。
(1)分析纳米比亚沿海浓雾多而不散的原因。
(2)说明“骷髅海岸”形成的原因。
(3)简析该地适合火烈鸟集聚的自然条件。
(4)从适应环境角度分析辛巴族人将红土涂抹在身体上的原因。
【答案】(1)该地区位于热带地区蒸发旺盛,海洋水汽较多;水汽经过沿岸寒流流经洋面受冷凝结成雾;副高下沉气流使得雾不易扩散。容易形成逆温现象,雾不易扩散
(2)附近大雾弥漫,能见度低;沿岸遍布暗礁(部分地区暗流、湍流明显);风力强,船只容易失事;沿岸地区沙漠广布,极度干旱,水资源严重不足,食物匮乏,使船员难以获得必须的生活供给;该地为在欧洲通往亚洲的航线上,过往船只多。
(3)上升流(深层海水上泛)将深层海水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丰富的营养物质使得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繁殖,火烈鸟食物相对充足,该地多浅滩,适合火烈鸟栖息。
(4)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可抵御烈日暴晒;多晴天,昼夜温差大,红泥可以封闭毛孔起到保暖作用(抵御夜晚低温);防止蚊虫叮咬;通过擦红泥可以除去身体上的污物。纳米比亚地广人稀,其西部沿海的纳米布沙漠,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干燥的沙漠之一,纳米比亚沿海浓雾多而不散的原因,可以从蒸发、水汽、洋流等方面回答。纳米比亚沙漠腹地的辛巴族仍然保存着较原始的生活方式,终年不洗澡,也从不穿上衣,代之以用混合着黄油和香料的红土涂抹在身上、头发上,这样做的原因可以从抵御烈日暴晒、防止蚊虫叮咬等方面回答。
【解析】
【详解】(1)纳米比亚沿海浓雾多而不散的原因,可以从蒸发、水汽、洋流及副高控制等方面回答。该海区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大西洋东岸,海区广阔,水汽充足。受离岸风影响,表层海水被吹离开陆地,冷海水上泛,形成上升补偿流。沿岸有本格拉寒流流经过,水温低,有利于水汽凝结形成雾。
(2)被人们称为“骷髅海岸”,是因为附近海域布满了各种失事的船只及其它各种残骸。失事船只多的原因,主要从大雾、暗礁、大风、水源食物补给、船只数量等方面分析。该海域附近大雾弥漫,能见度低。沿岸遍布暗礁,部分地区暗流、湍流明显。受西风带影响,风力强,船只容易失事。沿岸地区沙漠广布,极度干旱,水资源严重不足,食物匮乏,使船员难以获得必须的生活供给。该地为在欧洲通往亚洲的航线上,过往船只多。
(3)鸟类集聚,主要是食物、栖息地。该地的上升流,将深层海水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丰富的营养物质使得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繁殖,火烈鸟食物相对充足。该地多浅滩,适合火烈鸟栖息。
(4)综合沙漠地区自然环境从抵御烈日暴晒、防止蚊虫叮咬、夜晚保温、除去身上污物等方面回答。
1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生态护岸是既满足河道护岸功能,又有利于恢复河岸生态系统平衡的系统工程,其兼具护岸和生态两种内涵。下图为某城市河流护岸工程景观图。
分析城市河流生态护岸工程的生态功能。
【答案】生态护岸工程普遍采用透水性材料,加上植被的蓄水作用,可起到滞洪补枯、调节水位的作用;生态护岸上的植被可以大量截留、降解地表径流中的污染物,减轻河水污染;生态护岸工程植被多,可增加生物多样性。
【解析】
注意题设要求回答的是生态功能,需要在了解传统城市河流护岸主要特点(堤岸硬化)的基础上,结合图示生态护岸工程的特点——非硬化+植树(种草)来分析其生态功能:非硬化即采用透水材料,可滞洪补枯、调节水位;植被可截留、降解地表径流中的污染物,减轻河水污染;植被多,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