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印度洋西北部海域涌升流的形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所示季节为
A.春季B.秋季C.夏季D.冬季
16.涌升流对印度洋西部海域的影响有
A.大气以上升运动为主B.沿岸地区降水量增加
C.表层海水温度上升D.沿岸地区海洋生物增多
15.C
16.D
【解析】
15.从图中看出南亚地区盛行西南季风,可判断为北半球夏季,答案选C。其它说法均错。
16.从图中看出涌升流是海底上升补偿被离岸风吹走的海洋表层海水,其性质为寒流,则对沿岸起降温减湿的作用,故ABC错;涌升流可把海底大量的无机盐带到海洋表层,使大量浮游生物繁殖,吸引大量鱼群来觅食,形成渔场。
传统民居蕴含丰富的地理信息。我国地域辽阔,传统民居呈现诸多不同。下图为我国行政区划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与①②③④四省区对应的传统民居分别为
A.“竹木的家”、“地下的家”、“游动的家”、“石头的家”
B.“地下的家”、“竹木的家”、“游动的家”、“石头的家”
C.“石头的家”、“竹木的家”、“地下的家”、“游动的家”
D.“游动的家”、“地下的家”,“石头的家”、“竹木的家”
18.农谚“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斤”描述的是春季大忙即将开始,春管、春耕、春种将进入繁忙阶段。与该时节相吻合的农事活动是
①华北正抓紧麦田春灌,并注意防御晚霜冻害 ②江南梅子开始成熟,应做好防涝排涝工作
③皖南山区春茶开始抽芽,并注意防治病虫害 ④渭河平原处理完地里麦茬,及时播种棉花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7.D
18.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7.图中①是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②是陕西省,简称陕或秦;③是西藏自治区,简称藏;④是云南省,简称云或滇。图中①内蒙古以牧业为主,住帐篷,便于迁徙,为“游动的家”;②陕西地处黄土高原,黄土土层深厚,具直立性,形成特色民居窑洞,是“地下的家”;③是西藏东部地区,地处山区,高寒气候区,利用当地原料建成传统民居石头屋,形成“石头的家”;④云南南部气候湿热,建成高架的竹木楼通风,形成“竹木的家”。选D正确。
18.华北为冬小麦种植区,春季小麦返青,但春季少雨,应抓紧春灌,浇好拔节水,施好拔节肥,但要
注意防御晩霜冻害;皖南山区春茶已开始抽芽,应及时追施速效肥料,防洽病虫害,力争茶叶丰产优质,①、③项正确。江南梅子开始成熟应在5月末6月初,②错误。渭河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适宜种植冬小麦和棉花,麦子收割应在6月初,而播种棉花在4月,当地应是“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④错误,故B正确。
【点睛】
窑洞式住宅主要分布在中国中西部的黄土层较厚的地区。利用黄土壁立不倒的特性,水平挖掘出拱形窑洞。这种窑洞节省建筑材料,施工技术简单,冬暖夏凉,经济适用。
石头房:多建于山区,镇巴、安康、西乡山区很普通遍,顾名思义,石头房以石为基本材料。通常是后墙靠山崖,三边以石头砌墙,屋顶木架上铺以油页石板。石头房经风耐雨,造价低廉。
竹木房:四壁用圆木垒成,并留有门窗。屋顶用毛竹搭在木梁上,再以竹篾条结成以蓼叶覆盖。有的人家在横梁上架木,上铺密竹,抹上灰泥,成为顶楼,上置火塘,用以炽烤和存放粮食。竹木房多建于抹边及山坳。
蒙古包是内蒙古地区典型的帐幕式住宅,以毡包最多见。内蒙古温带草原的牧民,由于游牧生活的需要,故乡以易于拆卸迁徙的毡包为住所。蒙古包是草原地区流动放牧的产物。
2015年8月16日~18日,四川省东北地区遭遇强降雨,达州、广安、广元、南充、巴中等城市遭受洪涝灾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2015年8月8日4时为立秋时分,气候学上,常以立秋之后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下的始日划分为秋季开始。下列四城市中秋季开始最早的可能是
A.重庆B.陇南
C.南充D.达州
20.下图为①②③④四地相应的水位变化过程预测曲线图,其中最可能与③地相吻合的是
A. B. C. D.
21.水位变化过程预测曲线图主要是借助GIS技术绘制的,这体现了GIS的功能是
A.位置确定功能B.信息获取功能C.查询检索功能D.模拟分析功能
19.B
20.B
21.D
【解析】19.纬度位置和冬季风的影响是该地区气温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故入秋时间从西北向东南推迟。陇南纬度最高,受冬季风影响最早,入秋最早,故B项正确。
20.从图中可以看出,主要降水区集中在河流的上游,①、②、③、④距上游越来越远,故高峰水位出现的时间不断推后,故与③地对应的图示应为B项。
21.水位变化过程预测曲线图是在利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等提供的地理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借助GIS技术分析、预测、模拟绘制出的预测曲线图,故主要体现了模拟分析的功能,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