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图,图中较粗线条为河流或灌溉水渠。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灌溉水渠通常沿等高线修筑,以利于将灌溉用水导入地势较低的农田。图中为灌溉水渠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中河岸a、b、c、d四地,河流侧向侵蚀最严重的是
A.a B.b C.c D.d
1.B 2.B
【解析】1.由图可知丙、丁两处所在地区等高线密集、而且穿过不同等高线,该部位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应该是位于山谷部位的河流,两者交汇后为甲河段,所以甲、丙、丁为河流;乙段较为平直,基本沿等高线修筑应该为灌溉水渠,故选项B正确。
2.根据图中河流分布,结合等高线对河流流速影响可知,等高线密集部位,坡度陡,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图中显示a、c、d河段所在位置及其附近上游地区,等高线稀疏,流速缓慢;b处及其上游地区等高线密集,流速快,而且该地位于河流的凹岸,侵蚀作用强,故选项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图、河流地貌的发育。
下图中左图为南美洲局部图,右图为MN之间地形的变化过程示意图(阶段一~阶段三为由早到晚)。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MN之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风化侵蚀B.岩浆活动C.流水沉积D.地壳运动
4.MN之间地形变化使C地
A.气温的年较差逐渐变大B.全年降水量逐渐增多
C.沿岸洋流影响逐渐增强D.植被覆盖率逐渐提高
3.D
4.A
【来源】2015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3.读图可知,图中MN之间地形为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消亡边界,地形主要为山脉和高原,形成主要为地壳运动,挤压碰撞形成,故选D。
4.从纬度来看,MN之间主要位于盛行西风带内,盛行西风越过西部高大山脉,在背风一侧受焚风效应影响,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气温年较差大,故选A。
考点:地形对气候影响
“北极收割机”温室是一个漂浮的半圆建筑,本质是可循环利用的无土栽培农业基础设施,通过利用营养丰富的冰山淡水资源进行大规模水培农业生产,为当地居民供给新鲜水果和蔬菜,帮助原本贫瘠的冰川国家改善生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北极收割机”温室
A.能够在全球范围推广B.全年依赖太阳能提供能源
C.可以跟随冰山移动D.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
6.制约“北极收割机”温室迅速推广的关键因素是
A.劳动力数量B.经济因素
C.科技水平D.市场需求
5.C
6.B
【解析】
5.从题干材料可知,“北极收割机”漂浮在海面上,利用的是冰山淡水资源,因此只能适用于极地附近;而海流与冰山会流动,故北极收割机可以跟随冰山移动,以持续利用冰山淡水资源;因处于高纬(极圈附近),夏季能利用太阳能,但冬季白昼时间短,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很难利用太阳能;北极收割机主要种植蔬菜水果,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6.“北极收割机”是一个漂浮建筑,资金投入大,生产水果和蔬菜的回报相对较低,所以经济效益是目前制约“北极收割机”温室迅速推广的关键因素,故B项正确。
7.太阳能正在掀起未来能源的革命,我国科学家通过技术创新,研制出能在阴雨天发电的太阳能电板。下图为我国某地(30°N,120°E)太阳能屋顶景观,图中太阳能电板与水平面夹角约30°。据此完成下题。
下列日期中,该地太阳能电板发电时间最长的是
A.1月1日B.4月1日
C.7月1日D.10月1日
7.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太阳能发电的因素。
【详解】影响太阳能发电主要是太阳辐射强度及日照时间;1月1日,太阳直射南半球,该地太阳高度较小,日照时间短,发电时间较短;7月1日,太阳直射北半球,该地日照时间长且太阳高度大,发电时间最长;4月1日和10月1日介于1月1日与7月1日之间,发电时间介于两日之间。选C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