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陕西省西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理)试卷

时间:2018-08-20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下图中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一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理)【解析】


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图中③国65岁以上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 20℅,鼓励生育    B. 15℅,采取移民政策

C. 60℅,计划生育    D. 30℅,鼓励人员出国

 

【答案】

1.B

2.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点:三角形统计图的判读,人口增长问题及解决措施。读懂三角形统计图是关键。

1.在三角形统计图中,a表示0~14岁的未成年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①仅有20%;③约30%;④接近于40%;图中国家②的0~14岁人口比重达60%,是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最快的,选B。

2.在三角形统计图中,C表示65岁及以上的老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其中国家③高达20%,是四个国家中最大的,人口老龄化会给社会带来很多问题,解决人口老龄化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鼓励生育、接纳移民、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故选A。

【点睛】

三角形坐标图的判读

常见的三角形坐标图具有如下2个特点:

①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

②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是100%。下面利用例题来说明判读三角形坐标图的巧妙方法。

如下图,三种产业的构成图,求图中某点的产业构成比例。

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一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理)【解析】


方法:如A点。

首先,沿三角形的各边数值增大的方向画三个箭头。其次,在A点作外围三个箭头的平行线,且方向相同,即画三个箭头,且这三个箭头所在线之间夹角为120°。那么这三个箭头所指的数字就是其对应的产业所占的比例构成。因此,A点的产业构成是第一产业占20%,第二产业占40%,第三产业占40%。

“候鸟老人”是随季节变化而迁移居住地的老人。据统计,2016年海南省的“候鸟老人”已超45万人,主要来自东北三省、北京市和长三角地区。读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一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理)【解析】


3.在海南省形成“候鸟老人”现象的首要因素是

A. 经济因素    B. 养老设施    C. 气候条件    D. 婚姻家庭

4.海南省的“候鸟老人”集中居住于海口、三亚两地,会促使当地

A. 人口合理容量增加    B. 第三产业发展

C. 环境承载力提高    D. 资源消耗降低

 

【答案】

3.C

4.B

【解析】试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及影响

3.从图中看候鸟老人冬天去南方过冬,南方冬季气候温和,首要因素是气候条件,C正确。

4.海南人口增加会促使当地第三产业发展,资源消耗增加,B正确;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承载力与人口迁移无关。

读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规模关系图(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一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理)【解析】


5.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②P为环境承载力 ③P′为环境承载力  ④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④

6.图中反映了在同一生产力水平条件下    

① 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② 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③ 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

5.D

6.B

【解析】

【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环境承载力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读图为基础,本题主要通过地图来考查学生的信息获取和信息分析加工能力和地理问题的推理能力,难度较大。

5.环境承载力指在某一时期内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限度。通常用环境人口容量表示,包含有人口最大值的意味。最佳人口规模是指人口的合理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会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提高。生产力水平高,则人们的生活质量要求较高,且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口合理容量较高;故D项正确。

6.在特定的生产力条件下,人口规模过大和过小都不利于经济发展,所以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没有正或负相关关系,故①②错。人口合理容量会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提高。表中反映了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生活质量有个最佳值,当人口规模超过时,将会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答案选B。

【点睛】

环境承载力指在某一时期内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限度。通常用环境人口容量表示,包含有人口最大值的意味。最佳人口规模是指人口的合理容量。

读下图“澳大利亚、中国局部区域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一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理)【解析】


7.图中①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 混合农业    B. 大牧场放牧业    C. 乳畜业    D. 商品谷物农业

8.图中②地所属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A. 劳动力投入少    B. 小农经营    C. 科技水平高    D. 机械化程度高

9.图中②地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是

A. 降水量不足    B. 地形崎岖    C. 多旱涝灾害    D. 土壤贫瘠

 

【答案】

7.A

8.B

9.C

【解析】

【分析】

考点:本题组考查区域地理、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区位因素。试题以基础题型出现,较为简单。

7.图中①地为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中的小麦-牧羊带,为混合农业。

8.图中②地所属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其特点是劳动力投入多;小农经营;水利工程量大;单位面积产量高;科技水平低; 机械化程度低。

9.图中②地的气候为季风气候,由于季风的不稳定性,所以该地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是降水不稳定而导致的旱涝灾害频繁。

【点睛】

季风水田农业特点:小农经营;水利工程量大;单位面积产量高;科技水平低; 机械化程度低。(利用一小一大一高三低来记忆)

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区设立(如图6),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一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理)【解析】


10.雄安新区将来会

A. 服务范围变大    B. 门槛人口变小    C. 城镇等级不变    D. 职能种变少

11.雄安新区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①进一步带动、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②完善城市等级体系 ③分散北京的非首都职能④优化产业结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

10.A

11.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等级体系,试题难度一般。

10.雄安新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 且是国家成立的新区,会吸引大量的人才和产业的迁入,所以城市等级在将来会提高。雄安新区产业的升级会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的迁入,使得门槛人口变大;城市的职能会增多。答案选A

11.雄安新区的设立,将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有利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同时人口规模将极大的扩大,提高城市等级,完善城市等级体系;雄安新区未来主导产业将围绕生物制药、电子科技、高端制造、互联网+、现代服务业等展开,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读下图,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一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理)【解析】


12.图中等值线的数据(单位:元/m2)有2000、2500、3000、3500。其中数据为3000元/m2的等值线是

A. ①线    B. ②线    C. ③线    D. ④线

13.图中阴影部分应为

A. 商业中心用地    B. 住宅用地    C. 外围商业用地    D. 工业用地

 

【答案】

12.C

13.C

【解析】

【分析】

主要考查对等值线地图的判读及综合应用,城市地域结构和城市功能分区的区位、特征及影响因素等考点的理解。

12.城市中心一般地租水平是最高的,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地租由市中心向外围波状下降。图中地租线④线是3500,③线应是3000。

13.图中阴影部分地租水平较高,又处于多条交通线路的交汇处,应是外围商业区用地。

【点睛】

小题2易选成工业用地,工业用地虽然也要求交通便利,但为了降低成本,应布局在地租水平更便宜的城市郊区。

我国一些城市在绿化过程中,刮起一股“大树移植风”(如图8),从移植大树再发展到搬迁古树。建设生态城市是好的,但大树移植费用昂贵,且存活率仅有60%左右。还对树木原生地造成严重环境破坏。所以我们应当尊重自然规律,耐心的让小树在城市长大。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一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理)【解析】


14.移植大树成活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病虫害防治不力    B. 移植过程中受损伤

C. 生存环境改变    D. 人为破坏严重

15.大量移植树木对树木原生地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①加剧水土流失 ②诱发地质灾害  ③增加酸雨频率  ④影响生态群落 ⑤增加地表水的下渗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

14.C

15.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环境保护等考点的理解,试题难度一般。

14.由于大树移植过程中,生存环境的变化导致其成活率较低。

15.原生地由于缺乏植被的保护,会加剧水土流失;同时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森林具有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径流调节、消减洪峰、保护野生动物等功能,所以选A。酸雨的频率取决于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的排放量和气象条件,与森林的覆盖率无关。而树木的减少使得地表水下滲减少。

【点睛】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

二是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三是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四是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被贺兰山护着、黄河爱着的地方”。独特的地理位置,塑造出宁夏特有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景观。读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一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理)【解析】


16.“塞上江南”是宁夏的主要农业区,其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①地势平坦    ②光照资源丰富    ③降水丰沛   ④灌溉水源充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7.在世界农业地域类型中,宁夏农业主要属于

A. 游牧畜牧业    B. 大牧场放牧业    C. 旱作农业    D. 水田农业

 

【答案】

16.D

17.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等考点的理解。试题较为简单。

16.“塞上江南”是宁夏的主要农业区,位于黄河边上,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其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地势平坦、光照资源丰富和灌溉水源充足。

17.在世界农业地域类型中,宁夏农业由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较少,主要属于旱作农业。

【点睛】

农业发展的自然区位条件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

2016年10月,京东对外界展示了由其自主研发的“无人仓”(下图)。这套由机器人、人工智能算法和数据感知网络打造的物流仓储系统,实现了从自动化到智慧化的突破。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一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理)【解析】


18.网友通过手机,在京东客户端上购物到家的过程,涉及的地域联系方式有

A. 通信、商业贸易    B. 通信、交通运输

C. 邮政通信、电信通信、商业贸易    D. 电信通信、交通运输、商业贸易

19.推广使用机器人对企业的影响是

A. 增加工资支出    B. 减少能源消耗

C. 提高劳动效率    D. 提高商品价格

 

【答案】

18.D

19.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域联系方式和工业区位,试题难度一般。

18.手机购物要有互联网才行,故涉及到电信通信;货物的运输涉及到交通运输;购物本身就是商业贸易。答案选D。

19.推广使用机器人可以将劳动力从生产环节中解脱出来,从而可以提高劳动效率,缓解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同时还降低了工资成本,因为机器人不用付工资,故C项正确;机器人要耗电,故增加了能源消耗,B错误;机器比人的劳动成本低,使用机器人商品价格会降低,D项错误。

下图为俄罗斯某区域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一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理)【解析】


20.汉特-曼西斯特的主导工业属

A. 原料导向型    B. 技术导向型    C. 市场导向型    D. 劳动力导向型

21.该地主导工业的发展,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

A. 水土流失    B. 草场退化    C. 土地沙化    D. 森林破坏

 

【答案】

20.A

21.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工业分布的区位因素和不合理的工业建设带来的环境问题,小题1较为简单,小题2要明确当地有广阔的亚寒带针叶林。

20.读图可知,汉特—曼西斯特附近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因此其主导工业属原料导向型。故选 A。

21.读图可知,该地纬度位置较高,亚寒带针叶林广布,其油气资源的开发,会导致森林破坏。故选 D。

【点睛】

俄罗斯是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异常丰富的国家,是世界最大的矿产、能源生产大国。森林资源居世界第一位,主要的森林是亚寒带针叶林。

截至2017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7万公里,其中高铁达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的66.3%,现代化的高速铁路网已基本形成。截至2018年5月,有28个省会城市、180余个地级城市、370余个县级城市已开通高铁线路,将各种类型站点计算在内,全国共有超过700余个高铁站,基本覆盖主要人口聚集区。下图显示我国某段高速铁路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一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理)【解析】


22.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选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

A. 地形    B. 地质    C. 气候    D. 水文

23.在平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主要是为了

A. 减少噪音扰民    B. 较少占用耕地

C. 缩短运营里程    D. 保护野生动物

24.我国高速铁路网建成后,下列区段中,民航客运业受冲击最大的是

A. 成都——西安    B. 杭州——上海    C. 成都——上海    D. 兰州——北京

 

【答案】

22.A

23.B

24.A

【解析】

【分析】

考点:影响交通线的因素和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变化对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小题3有一定的难度。

22.地形起伏的大小影响铁路运行的速度;而地质、气候和水文等对铁路运行速度影响较小,如可以避开地质条件不稳的地方,经过河流湖泊可以架桥。故选A。

23.采用高架桥修建铁路,对耕地影响较小;而噪音没有多大变化;对运营距离没有影响;平原地区野生动物很少。故选B。

24.高速铁路的运行,会对中途航空客运产生冲击,对远程航空客运影响较小。上海至杭州距离过近,市民多选择汽车或火车出行,选择民航没有必要;成都——上海、兰州——北京距离远航空优势更为明显;成都——西安距离中等,一般情况下高铁的运费更低,优势更明显。选项A正确。

【点睛】

高铁主要采用直达为主,地形起伏的大小影响铁路运行的速度地形对高铁的修建;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因此为了节约土地资源,多采用高架方式。

在不同的区域,采用以桥代路的意义不同,如在青藏高原地区,“以桥代路”的目的是为野生动物提供通道;在平原地区如京沪铁路的修建的目的是节约耕地。

下图是地面轨道交通对房地产的正负影响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一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理)【解析】


25.城市地面轨道交通对沿线房地产的正面影响是

A. 提高沿线的房地产价值    B. 增加治安保障

C. 造成交通拥挤    D. 产生噪声污染

26.下列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对城市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降低市中心的房地产价值    B. 城市交通状况更加拥挤

C. 加速郊区人口向中心城区迁移    D. 加强城乡各功能区之间的联系

 

【答案】

25.A

26.D

【解析】

【分析】

本组题关键要求考生掌握城市化产生的正面效应及其影响,试题难度不大。

25.根据生活常识可知,一个地区的地面轨道交通越发达,沿线的房地产的价值越高,它不可能降低市中心的房地产的价值,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抬升市中心的房地产的价值的作用。 城市地面轨道交通不能增强安全保障。建设城市地面轨道交通的目的就是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现象,不会造成城市交通的拥堵,但有可能因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加剧沿线的交通噪声污染的程度。故选A。

26.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改善了城市交通拥堵的状况,促进了城乡各功能区的联系,提高市中心的房地产价值,加速中心城区向郊区人口迁移。

【点睛】

小题2易选错成C。要明确中心城区房价贵,郊区房价便宜,轨道交通会使城市与郊区相连,由于交通不拥堵,而且多以直达为主,用时更少,故可以促进人口由中心城区向郊区迁移。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保证人类与环境持久地、和谐地发展下去,人类必须首先改变一系列违背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7.下列思想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A. 发展就是经济增长

B. 追求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的全面发展

C. 发达国家走过的路符合可持续发展观

D. 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发展的标志

28.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正确做法是

A. 控制人类的发展,使环境尽快恢复原始面貌

B. 扩大围湖造田的面积,使粮食增产,缓解人地矛盾

C. 加速开采自然资源,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

D. 既满足人类当前的需要,又不对子孙后代的生活环境构成危害

 

【答案】

27.B

28.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内涵,试题较为简单。

27.传统的发展观认为发展就是经济増长,国民生产总值GNP)成了衡量发展的一个标志,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教训是沉痛的。可持续发展观追求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其中包括环境质量的改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人的精神修养的提高、社会风尚的改善、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等。答案选B。

28.协调人地关系不是通过控制人类的发展去恢复环境的原始面貌,A错;也不围湖造田会导致环境恶化,B错;能通过加速开采自然资源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C错;既满足人类当前的需要,又不对子孙后代的生活环境构成危害。D对。

【点睛】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最初于1972年提出,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意思就是:人们不能只注重经济的快速增长,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注意社会和生态环境。只有发展,才能为解决贫富悬殊、生态危机等问题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才能逐步实现现代化,最终摆脱贫穷、愚昧和落后。

 

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一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理)【解析】


29.当①线变成②线时,住宅功能区可拓展到

A. 一环路    B. 二环路

C. 三环路    D. 环城路

30.近年该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是      

①城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②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③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④郊区廉价劳动力丰富 ⑤人口向郊区迁移

A. ①②⑤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31.近年该市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逐渐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迁移,主要原因是    

①二、三环路地租比市中心低②市中心交通拥堵③二、三环路人流量更大 ④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⑤市中心人口减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④

 

【答案】

29.C

30.B

31.D

【解析】试题分析:

29.根据图示及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知当①线变成②线时住宅付租能力大于工业付租能力转移到三环路,住宅区可拓展到三环路。

30.由于市中心用地紧张、地租上涨、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为了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工厂纷纷外迁。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为人们上下班提供方便,有利于工厂外迁。

31.影响商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和交通,近年来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迁移,一方面由于此地地租较低,能够减低经营成本;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心交通拥堵;更重要的是二、三环路交通便利,能够为商业活动带来大量消费人群,满足其市场需求。

【考点定位】

(题文)下图示意某跨国公司的制造企业和研发中心在中国的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一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理)【解析】


32.(小题1)该公司在中国多地投资建制造企业主要是为了(   )

A. 扩大市场份额    B. 分散投资风险

C. 建立营销网络    D. 利用廉价原料

33.(小题2)该公司研发中心选择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

A. 交通    B. 人才    C. 市场    D. 资金

 

【答案】

32.33.A

【小题2】【小题2】B

【解析】试题分析:

32.33.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制造企业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制造企业分布较分散,西部、中部和东部均有分布,且各企业的空间分布不均匀,不利于营销网络的建设,但利于占领各地市场,扩大市场份额,选项D正确,C错误。同一个公司,在不同地区投资建制造企业,不是为了分散投资风险,选项B错误。该公司在东部地区建厂较多,而东部地区原料相对短缺,选项A错误。

【小题2】【小题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公司的研发中心位于北京和上海,两市科技发达,人才众多,因此该公司研发中心选址的主要因素是人才,C项正确。

【考点定位】影响工业区位因素

【名师点睛】工业部门不同,影响其主要区位因素也会有有所不同。第(1)题,主要考查了工业区位因素。根据图中图例及跨国公司部门分布可以看出,该跨国公司制造业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部人口密集的地区,这一方面可以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中国广阔的市场,第(2)题,主要考查了工业区位选择,该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主要分布在北京和上海,北京和上海与其他地区相比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经济水平高、科技发达、人才密集等方面,而研发中心需要较高的科技水平作为基础,因此其选址的首要因素是人才和技术。根据不同的工业部门,正确判断影响其主导因素是做题的关键。

(题文)传统工业区一般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形成的工业地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4.(小题1)下列属于传统工业区的是

A. 德国鲁尔区    B. 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

C. 意大利中部工业区    D. 美国硅谷工业区

35.(小题2)传统工业区的特点有  

①以小企业为主②生产规模大 ③生产联系密切 ④环境污染严重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

34.35.A

【小题2】【小题2】D

【解析】试题分析:

34.35.德国鲁尔区以传统产业为主,属于传统工业区,其他选项均为新兴工业区。

【小题2】【小题2】传统工业区的特点有以大中型企业为主;生产规模大;生产联系密切;环境污染严重。

考点:本题组考查工业地域、传统工业区。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36.(题文)中欧班列是指中国开往欧洲的铁路快速集装箱货运列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11年至今已有20多条线路运行。下图为中欧班列线路图。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一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理)【解析】


(1)图中所示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

以前,欧洲的葡萄酒只能海运到成都,66天的颠簸极大地影响了酒的品质。而现在,红酒可以从东欧坐火车,“中欧班列”只要14天左右就能到成都,比海运缩短40天时间。

(2)与海洋运输相比,中欧班列运输葡萄酒的优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中欧班列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___________。(选择填空)

A. 国家政策强有力的支持            B. 中欧贸易需求迅速增加

C. 沿线国家经济发展需要            D. 高新技术产业的普及应用

(4)下列不属于中欧班列迅速发展带来的影响是 __________。(选择填空2分)

A. 人口大规模向沿线城市迁移    B. 带动沿线商业中心的建立与发展

C. 减轻了海洋运输的压力            D. 促进了“丝绸之路”的经济发展

【答案】(1)铁路运输 (2)速度较快   葡萄酒品质好   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答够两点)(3)D (4)A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图示可知,图中所示的运输方式是铁路运输。

(2)与海洋运输相比,中欧班列运输葡萄酒的优势有速度较快,由于缩短航程,葡萄酒不易变质,葡萄酒品质好;不用考虑风浪影响,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

(3)中欧班列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国家政策强有力的支持、中欧贸易需求迅速增加、沿线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等原因,但与高新技术产业的普及应用关系不大,且高新技术产品大多走航空运输,与铁路关系不大。

(4)中欧班列迅速发展不会使人口大规模向沿线城市迁移,但可以带动沿线商业中心的建立与发展,并可减轻海洋运输的压力,促进了“丝绸之路”的经济发展。

考点:本题考查交通运输、工业区位因素、一带一路。

37.(题文)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一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理)【解析】


(1)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包头建设国家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

(2)简述鄂尔多斯地区能源开发对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答案】(1)接近白云鄂博稀土产地,原料丰富;靠近鄂尔多斯煤田,能源丰富;京包、包兰铁路经过,交通便利;靠近黄河,水源充足(答够三点)  (2)大量开采煤炭引起地面塌陷(造成地下采空区);破坏地表植被,引起土地沙化;造成环境污染等(答够两点)

【解析】试题分析:

(1)工业区位的分析我们一般可以从原料、燃料、交通、劳动力、市场、农业基础等方面加以分析。稀土产业的冶炼,耗能多,耗水多,交通运输量大。据图可知:包头北面白云鄂博稀土产地近,原料丰富;南面靠近鄂尔多斯煤田,可以提供火电,能源丰富;包头有京包、包兰铁路经过,交通便利;南面距黄河近,水源充足;包头位于河套平原,农业基础较好,人口较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2)据图可知:鄂尔多斯地区西、北、东三面被黄河环绕,南面与黄土高原相接,库布其、毛乌素两大沙漠,位于鄂尔多斯市中部,大量开采煤炭首先会破坏地表植被,引起土地沙化;地下采煤留下的坑道,如不回填,会引起地面塌陷;煤炭工业的发展,会造成大气环境污染。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因素、环境污染与防治。

38.下图表示一个地理事物由t1到t4的发展过程,读图后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一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理)【解析】

(1)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是①    ;②     ;③    

(2)在这个过程中,城乡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是     ,此过程被称为       

【答案】(1)城市数目增多  城市(区域)面积扩大  形成城市带、城市群(2)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农村人口比重下降; 城市化过程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城市化过程。试题多考的是一些基础性知识,较为简单。

【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的数目不断增多,城市(区域)面积扩大,形成城市带、城市群。城市化的重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加。

【点睛】

(1)城市化的主要表现: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数量不断增多;(2)城市化过程使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上升;(3)城市人口的增多,乡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是城市化的表现。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地理试卷
  • 上一篇: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
  • 下一篇:福建省闽侯二中高二五校教学联合体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