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江西省抚州市七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时间:2018-08-06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如果每个气候资源烈性以3个阿拉伯数字表示,三个数字从左至右分别表示水分资源、热量资源、光照资源的质量等级。读我国气候资源类型分布表,回答下列各题。

江西省抚州市七校高二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1.N地最可能是(  )

A. 长江中下游平原    B. 黄土高原    C. 柴达木盆地    D. 塔里木盆地

2.M类型代号应为(  )

A. 123    B. 114    C. 111    D. 242

 

【答案】

1.D

2.B

【解析】

1.根据表格信息,N地类型代号为134,说明该地水分条件较差,热量条件较好,光照条件最好,因此适用于气候干旱,光照充足的地区,最可能是西北地区。联系选项长江中下游平原、黄土高原水分条件不符,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热量条件较差;只有塔里木盆地居于内陆南疆地区,属于暖温带,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强,光热条件好,水分条件差,据此选D。

2.根据材料,数字越大该地区的该种资源越丰富。表格中的M地区为青藏高原,青藏地区海拔高,热量条件差,故中间数字小,居于内陆高原,水分资源条件较差,但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较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故最左侧数字小,最右侧数字大,据此符合要求的是114,选B。

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我国两大不同地形区中。请根据下表所提供的甲、乙两地的相关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江西省抚州市七校高二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3.甲、乙两地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  )

A. 太湖平原 、云贵高原    B. 珠江三角洲、江南丘陵

C. 鄱阳湖平原、云贵高原    D. 洞庭湖平原、青藏高原

4.形成甲乙两地夏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所处海拔高低不同    B. 所处纬度位置不同

C. 所处海陆位置不同    D. 所属环流形势不同

5.乙地所在的省份(  )

A. 是我国香蕉主要产区    B. 多地下暗河

C. 锑矿和铅锌矿丰富    D. 降水多,地表水丰富

 

【答案】

3.C

4.A

5.B

【解析】

3.由经纬度可知,甲地在西中部鄱阳湖平原;乙地在西南云贵高原。选C正确。

4.表格显示甲乙两地夏季的气温明显不同,乙地位于高原,甲地为平原,二者海陆位置相近,均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都受夏季风影响,因此,二者的气温差异应该是海拔高低不同即地形不同造成的,选A。

5.根据经纬度信息可知,乙地所在的省份为云南省,属于亚热带气候区,香蕉产于热带,该地不是我国香蕉主产区;云南地处云贵高原,多喀斯特地貌,渗漏严重,地表存水不足,地表径流不丰富,但多地下暗河;云南多铜矿,湖南省锑矿和铅锌矿丰富。据此选B。

图示盆地某沙漠年平均降水量可达150mm左右,冬季稳定积雪日数在100-160天,积雪深度可达20cm以上。其植被覆盖率较我国其他沙漠高。下图示意某沙漠。据此回答6-7题。




江西省抚州市七校高二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6.推测该沙漠土壤含水量最高的季节是(  )

A. 冬季    B. 秋季    C. 夏季    D. 春季

7.该沙漠腹地植被生长的水分来源主要为(  )

A. 地表径流    B. 地下水    C. 大气降水    D. 高山冰雪融水

 

【答案】

6.C

7.D

【解析】

6.根据图示经纬度信息可知,该地为准噶尔盆地,位于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但冬季稳定积雪日数在100-160天,积雪深度可达20cm以上。土壤水分主要来自积雪融水,融雪量与气温有关。由于区域纬度高,沙漠土壤含水量在夏季达到最大,选C。

7.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沙漠位于我国准噶尔盆地中,冬季稳定积雪的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山地因地势抬升降水量较多,融水汇流较长,能延伸到沙漠腹地,成为沙漠腹地植被生长的水分来源,据此选D。

读下列所示1、7月份等温线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江西省抚州市七校高二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8.图示可以反映在该区域(  )

A. 纬度是影响气温分布的主因

B. 表现出明显的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 地形地势对该地自然特征影响大

D. 河流运输优势促进人口集聚

9.根据所学知识,判断青海湖地区产业发展的方向是(  )

A. 盐化工    B. 煤炭开采    C. 农产品加工    D. 高新科技

 

【答案】

8.B

9.D

【解析】

8.图中等温线的延伸并非与纬线平行,排除A;图示区域位于青藏高原,但气温年较差呈现出从东(东南)向西(西北)变大的趋势,河流由东南向西北也越来越少,区域整体降水也较少,这是因为区域位于内陆、距海远、降水少导致的,与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一致,据此B对C错。该区域河流水量小、落差大,运输优势不明显,D错。

9.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优美,区域产业发展的方向应以保护原生态环境为基础,必须注意保护湖区不受污染和破坏,发展盐化工会造成水质污染,不合适;发展煤炭开采会破坏表土植被,破坏生态环境,不适合;这里的主要农业为牧业,并非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不适合;高新科技产业污染小,对环境的影响微弱,且利润高,是这里的发展方向,选D。

【点睛】

由沿海到内陆,水分条件越来越差,植被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这是因水分条件形成的分布规律,即经度地带性,也称为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青藏高原生态脆弱,要发展区域优势特色产业,注意生态环境保护。

2012年7月1日,汉宜铁路正式开通,东连合肥至武汉铁路,西接宜昌至万州铁路,是我国“四纵四横”铁路主干网络中沪汉蓉快速客运专线的一部分。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江西省抚州市七校高二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10.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在沪汉蓉快速客运专线中,铁路造价成本最高的是(  )

A. 成都——重庆段    B. 重庆——宜昌段

C. 宜昌——武汉段    D. 武汉——南京段

11.关于沪汉蓉快速客运专线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线路集中了我国三个商品棉基地

B. 该线路自东向西分别穿越了焦柳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

C. 该线路跨越了我国第二和第三级阶梯

D. 图中展示该线路沿途经过的城市都是我国的特大城市

 

【答案】

10.D

11.C

【解析】

10.根据所学可知,沪汉蓉快速客运专线中,武汉—南京段线路长,为客货两用线,为国家Ⅰ级双线电气化铁路,且设计时速高,造价高,据此选D。

11.沪汉蓉快速客运专线集中了我国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江汉平原两个商品棉基地;该线路自西向东分别穿越了焦柳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该线路跨越了我国第二和第三级阶梯;图中展示该线路沿途经过的城市中宜昌、荆州不是我国的特大城市,据此选C。

【点睛】

中国的五大商品棉基地:冀中南、鲁西北和豫北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江汉平原,黄淮平原,南疆。

读我国某两个区域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江西省抚州市七校高二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12.图甲和图乙中,四地降水量最丰富的是(  )

A. ④    B. ③    C. ②    D. ①

13.关于图中信息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②③河流属于同一个水系,④河流属于另外  一个水系

B. 图中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都是大气降水

C. ④河流丰水期时,南方收获甘蔗

D. 图甲山脉为巫山山脉,东西两侧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

 

【答案】

12.A

13.A

【解析】

12.中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由图中经纬度信息可知,甲乙分别为巫山、武夷山,④②在迎风坡位置,故④②降水多于处在背风坡的③①。④②相比,武夷山位于东南沿海,故降水更丰富,选A。

13.根据图示信息,①②③河流属于长江水系,④河流属于闽江水系;图中河流均位于季风气候区,主要补给类型都是大气降水;④河流丰水期时为夏季,此时南方收获甘蔗;图甲山脉为巫山山脉,东西两侧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选A。

豆腐自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以来,它的生产和饮食风俗在中国历史上不断发展传播。豆腐的主要原料是大豆,生产豆腐的第一道工序是泡豆,它的时长关系到豆腐的产量和质量。时间太短,豆粒不易磨细,豆蛋白溶出少;时间太长,豆粒会发酵变酸。下图示意中国历史时期豆腐生产中心分布(大陆分为甲至戊五大地区),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江西省抚州市七校高二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14.推断福建豆腐生产中心出现时期较早的主要成因是(  )

A. 水质较好    B. 土壤肥沃    C. 地缘优势    D. 人口迁移

15.造成南北方泡豆时长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气温    B. 光照    C. 市场    D. 技术

16.豆腐烹饪方式存在地区差异,有的以驱寒的煨、炖、煲为主,有的则制成方便携带的饼类,这两种代表性烹饪方式分别出现在(  )

A. 甲、戊    B. 戊、丙    C. 丁、乙    D. 乙、甲

 

【答案】

14.B

15.D

16.C

【解析】

14.读图分析可知,西汉时期豆腐生产主要是在淮南地区,福建作为豆腐生产中心主要是在宋代开始,饮食文化的传播需要人作为载体,因此区域之间人口的迁移最有可能是福建豆腐生产中心出现较早的原因,故答案选C项。

15.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南方与北方因为纬度不同,热量差异较大,而温度高低会影响豆子的泡发,温度越高,豆子越易泡发,温度越低,越不易泡发,故答案选B项。

16.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对应是习惯的影响。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因此饮食中主要以驱寒的煨、炖、煲为主,主要对应的为乙地区;我国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把食物方便携带的饼类,不仅容易保存,而且便于牧民的携带,主要对应的为甲地区。故答案选B项。

下图为我国某山区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江西省抚州市七校高二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17.图示自然保护区的地势大致特征为(  )

A. 由南向北倾斜    B. 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C. 由东向西倾斜    D. 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18.该自然保护区的山地可能位于(  )

A. 阴山    B. 昆仑山    C. 南岭    D. 长白山

 

【答案】

17.D

18.C

【解析】

17.图示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西北方向为山地灌丛,东南方向为常绿阔叶林,故其地势大致特征为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据此选D。

18.该自然保护区的山麓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因此应位于亚热带气候区,属于中国南方地区。结合选项,阴山、长白山、昆仑山等山均位于中国北方地区,只有南岭位于南方亚热带地区,选C。

【点睛】

山体山麓的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植被的垂直变化与该山体的海拔有关,也与其水热组合随海拔的变化有关。

在瑰丽多姿的秋天,再没有什么比红叶更富有色彩、更具欣赏性了。如图示意我国部分能观赏红叶的地区以及10月份红叶的最佳观赏区。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江西省抚州市七校高二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19.形成九寨沟与栖霞山观赏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地形地势    C. 海陆分布    D. 大气环流

20.9月份红叶的最佳观赏地是(  )

A. 红叶谷    B. 栖霞山    C. 五指山    D. 庐山

 

【答案】

19.B

20.A

【解析】

19.红叶观赏时间受制于气温,气温与纬度、地形关系密切。九寨沟与栖霞山纬度相当,但九寨沟海拔高,栖霞山海拔低,二者的地形差异导致了气温差异,直接表现为观赏时间的差异,据此选B。

20.红叶观赏时间与气温有关。位置越往北,温度越低,观赏时间越早;图示阴影区在10月份的最佳观赏区,那么9月份的最佳观赏区应在阴影以北。图中显示,红叶谷位于阴影以北,纬度高,气温低,叶子比较早的出现变红变色现象,据此选A。

【点睛】

红叶观赏时间受制于气温,气温与纬度、地形关系密切。一般陆地气温的变化或差异都与区域地形地势的差异有关。

宜兰县位于台湾省东北部,主体为兰阳平原,三面环山,一面朝海。宜兰全年多雨,台湾俗谚“竹风兰雨”就是描述新竹多风而宜兰多雨的现象。兰阳平原沿海分布着长约23公里,高约10米的沙丘,台湾俗谚“龟蛇把海口”中的“蛇”就是指海岸连绵的沙丘。下图为台湾省局部地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江西省抚州市七校高二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21.宜兰多雨的原因是(  )

①7月中旬到秋末多台风雨 ②春季气温回升快,以对流雨为主 ③秋冬之际,东北季风影响大 ④三面环山、东面向海,多地形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2.沿海的沙丘对兰阳平原的影响是(  )

A. 多沙尘暴    B. 加剧盐碱化    C. 减少降水    D. 增加洪灾

 

【答案】

21.C

22.D

【解析】

2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宜兰县位于台湾省东北部,冬半年受东北季风影响明显,东北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宜兰三面环山一面朝海面向东敞开的地形,使其处在东北风的迎风坡位置,多地形雨,故秋冬多雨。夏秋有夏季风降水,同时,夏秋多台风降水,据此宜兰全年多雨。对流雨多发生在夏季的午后。据此选C。

22.该地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海洋影响大,降水多,不会有沙尘暴或者盐碱化;沙丘不会影响到气候,也不会减少减少。根据材料:台湾俗谚“龟蛇把海口”中的“蛇”就是指海岸连绵的沙丘。兰阳平原降水充沛,而沿海分布着高约10米沙丘。这些位于沿海的高高的沙丘,会阻挡了洪水入海,而兰阳平原地势低,水流入海被阻会导致兰阳平原洪灾增加。据此选D。

 

读下图,甲、乙为我国两个盆地,回答下列各题




江西省抚州市七校高二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23.甲、乙两盆地中的河流(  )

A. ①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B. ①河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

C. ②河初春有凌汛现象出现    D. ②河的汛期短于①河的汛期

24.甲、乙两盆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相同的是(  )

A. 水运便利    B. 油气资源丰富    C. 劳动力充足    D. 气候适宜

25.甲盆地的小麦品质好于乙盆地,主要是甲盆地(  )

A. 地形平坦    B. 水源充足    C. 土壤肥沃    D. 温差大,光照足

 

【答案】

23.B

24.B

25.D

【解析】试题分析:

23.读图,①河是塔里木河,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黄河,A错。①河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B对。②河是长江,没有结冰期,没有凌汛现象,C错。②河的汛期长于①河的汛期,D错。

24.甲盆地水资源短缺,河流水量小,水运差,A错。甲人口密度小,劳动力少,C错。气候与工业发展关系不大,D错。两盆地都是油气资源丰富,有利于工业发展 ,B对。

25.甲盆地的小麦品质好于乙盆地,主要是甲盆地昼夜温差大,光照足,作物养分积累多,D对。 地形不是影响作物品质的主要因素,A错。甲地水源、土壤不如乙地有优势,B、C 错。

考点: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区域工业发展的条件,甲地作物品质优良的原因。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地理试题
  • 上一篇: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17-2018
  • 下一篇:湖南省岳阳一中高二2017-2018学年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