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省级联考】2018届高三全国(新课标区)金优试卷模拟(三)冲刺卷)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运动是间歇性上升时,那么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为主;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向北汇入塔里木盆地的沙漠中,下图为某科考队绘制的克里雅河出山口处河床至阶地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低阶地表层沉积物分选性明显较高阶地差的原因是
A. 大陆性气候风速多变
C. 沉积物质来源复杂
2.高阶地与中阶地相对高差和表面大小不同是由于地壳抬升的
A. 高度
3.科考队发现该地阶地下部存在古老的砾石沉积层,其原始地貌可能是
A. 风积沙丘
【答案】
1.C
2.B
3.C
【解析】
1.由图可知,高阶地表层沉积物以沙丘沙为主,这是风力沉积物,而低阶地沉积物既有风力沉积的沙丘,又有河流沉积的粉砂-粘粒,来源较高阶地复杂,所以沉积物均匀程度较差,据此选C。
2.由图可知,高阶地落差较大,表面倾角大,说明地壳抬升较快,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强烈;中阶地落差小,表面倾角小,说明地壳相对稳定,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所以影响因素是地壳抬升的速率不同,选B。
3.根据文字材料可知,该剖面图绘制于克里雅河出山口处,河流刚出山,携带的大量砾石、泥沙等在河流出山口会大量堆积形成山前冲积扇或洪积扇,据此选C。
(【全国百强校】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18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训练地理试题(一))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40-80mm,蒸发量3000mm。沙漠东南部腹地星罗棋布地点缀着常年有水的湖泊70多个,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大沙山(海拔1080-1590m)环抱湖泊的景观。苏木吉林湖就是其中之一,湖区全年降水量为163.6mm,全年蒸发量126lmm。下图示意苏木吉林湖区湖泊补给量和排泄量动态曲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苏木吉林湖的主要水源补给来自
A. 降水
5.苏木吉林湖
A. 主要排泄方式是外流
C. 冬季降水量大于夏季
6.研究表明,苏木吉林湖区的蒸发量远低于巴丹吉林沙漠平均蒸发量,其主要原因是湖区
A. 多阴雨天气
【答案】
4.B
5.D
6.C
【解析】
4.苏木吉林湖区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理论上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补给为主,但据图可知,湖泊补给量在一年中比较稳定,在众多河流补给方式中地下水补给最为稳定,所以B正确;排除其余选项。
5.由图可知总补给量与总排泄量基本相等,所以输入与输出基本对等,也即全年净补给量基本为零,D正确;干旱半干旱区的湖泊主要为内陆湖,材料也已知该区域湖泊多为高大沙山环抱湖泊,因为地势高所以只流入无流出,A错;该地区全年降水量远小于蒸发量,所以B错;总补给量与总排泄量均为夏季多与冬季,所以夏季降水多与冬季,C错。
6.湖泊位于沙漠东南部,四周被海拔一千多米的沙山环抱,削减了风速,阻挡了风的进入,减少蒸发,C正确;湖区降水量较少,说明阴雨少,A错;湖区位于干旱半干旱的沙漠地区,所以植被覆盖率普遍较低,B错;只通过已知的信息,无法推断两地海拔差异,D错。
【点睛】首先需要对我国内外流区河湖特征有整体把握,此外能够读懂图表信息,理清收支关系:“补给量”就是“收入”,“排泄量”就是“支出”。还需要了解影响蒸发量的一般因素,并能针对特殊情况解题。
(【全国省级联考】西南名校联盟2018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八))三峡水库采用“冬蓄夏排”的水位调度方式来满足发电、防洪、排淤和航运的需要。下图为三峡水库防洪库容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三峡水库腾库容期间,曲靖一中
A. 每天旗杆杆影转动角度增大
C. 共享雨伞使用频率降低
8.三峡水库库容为380亿立方米时
A. 下游抗洪任务艰巨
C. 人海口水体盐度偏低
9.受库区水位周期性变动的影响
A. 库区内地质灾害减少
C. 库区周围气候变化显著
【答案】
7.A
8.D
9.B
【解析】
7.水库应在汛期到来之前腾出库容,为汛期调蓄洪水做准备,长江流域在6月以后进入主汛期,故应在此之前腾出库容,一般应为4、5月份,此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北移动,北半球各地昼长继续增长,降水量逐渐增多,雨季即将到来,则曲靖一中每天旗杆杆影转动角度增大,日新楼正午楼影渐短,共享雨伞使用频率增加,冬装校服穿着人数减少,选A。
8.三峡水库库容为380亿立方米时即进入汛期且水量较大时,此时,中游抗洪任务艰巨;因此时大坝内外水情严峻,为保证安全,船只通过三峡大坝花费时间较长;入海口虽然流量大但因蒸发量较大,盐度并不太低;宜昌至重庆段因流速快、水量大,航运能力强,选D。
9.受库区水位周期性变动的影响,库区内地质灾害可能会增加;虽然水位变化但径流终将入海,故入海年径流总量基本不变;库区周围气候会有一定变化但不会太显著;库岸稳定性减弱。
(【全国省级联考】西南名校联盟2018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八))在周围山坡环绕的山谷或盆地中,周围山坡上的冷空气向谷底注泻,并在谷底沉积继续辐射冷却,形成所谓的“冷湖”。而坡地上气温相对较高,形成所谓的“暖带”。X2图是我国某山地1月份东南、西北坡向极端最低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随高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0.属于该山地东南坡向1月份极端最低气温的曲线是
A. ①
11.关于该山地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山地西北坡近地面附近地区全年出现“冷湖”现象
B. 该山地东南坡海拔每升100米气温下降0.6℃
C. 该山地西北坡“暖带”与“冷湖”现象极端最低气温较平均最低气温显著
D. 该山地“暖带”中农作物受霜害影响小,生长周期变长
【答案】
10.B
11.C
【解析】
10.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极端最低气温应为I图,1月份山区西北坡属于阴坡,接受太阳辐射少,且受冷空气影响强烈,气温较低;而东南坡属于背风坡,气流下沉,气温相对西北坡稍高,据此选B。
11、此图是1月份,并不能看出全年西北坡近地面出现冷湖现象,该山地西北坡1月份在300m附近高度出现“暖带”,“冷湖”现象出现地区向上气温是先增后减的,据此,该山地西北坡“暖带”与“冷湖”现象极端最低气温较平均最低气温显著。暖带中气温升高,农作物的生长变快,生长周期变短。图中显示东南坡并未按海拔每升100米气温下降0.6℃的规律,结合这些分析选C正确。
(【全国省级联考】学海大联考2018届高三名校模拟试卷(六))读我国部分地区地壳厚度等值线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12.据图推测我国地壳厚度的变化趋势大致为
A. 自东向西逐渐增大
13.如若绘制完整的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起算面可能采用
A. 海平面
14.下列剖面图中,能正确表示A—B沿线地壳厚度变化趋势的是
A. B. C. D.
【答案】
12.A
13.C
14.A
【解析】
12.图中分析得,等地壳厚度线上的值东小西大,说明地壳厚度由东向西渐厚。故选A。
13.据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可知,莫霍界面为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洋壳厚度薄,陆壳厚度厚;海拔越高,地壳厚度大。若绘制完整的地壳厚度剖面图,即绘制从莫霍面到地面之间的距离,算法可以从莫霍面开始向上算到地面,或从地面向下到莫霍面,据此选C。
14.根据图示信息,A应介于42-44之间,B则介于38-40之间,A到B之间整体呈下降趋势,据此选A。
(【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8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西辽河流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被誉为“内蒙古粮仓”。自1980年以来,西辽河流域的地表水断流现象时有发生。1998-2000年的强拉尼娜事件,导致西辽河流域十余年的干旱。科研人员通过科学手段与降雨资料,重构了1980年以来西辽河流域的地下水的变化模型,并经过实地勘测后得出图2。据图文资料回答下面小题。
15.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998年以前,地下水储量波动增加
B. 1998年以后,地下水储量持续减少
C. 模型重构与水井实测差别巨大
D. 根据模型重构,2005至2011年该地区地下水储量亏损日益严重
16.关于该流域1998年之后地下水储量变化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地表水减少,下渗补充减少
C. 农业发展导致地下水持续开采
17.为了解决该流域水资源问题,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 退耕还林,涵养水源
C. 粮食生产中推行节水技术
【答案】
15.D
16.D
17.C
【解析】
15.据图可知,1998年以前,地下水储量波动减少,A错误;1998年以后,地下水储量波动减少,B错误;模型重构与水井实测差别不大,C错误;根据模型重构,2005至2011年该地区地下水储量亏损日益严重(都为负数),故该题选D。
16.据图可知,1998年之后,由于人类活动大量用水,导致地表水减少,下渗补充减少,地下水储量减少,A正确不该选;由材料强拉尼娜现象导致十余年的干旱,蒸发加剧,B正确不该选;由于该区域为内蒙古粮仓,农业用水量大,导致地下水下降,C正确不该选;我国人口增长率较低,所以该区域人口没有激增,故该题选D。
17.由于该区域地处内蒙古粮仓,不能大量退耕还林,A错误;内蒙古西部距离海洋更远,比东部缺水严重,西水东调不现实,B错误;大量耗水的是农业生产活动,故在农业生产中推行节水技术能缓解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 C正确;人工增雨不能解决该流域缺水问题,D错误;故该题选C。
(【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8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读某区域地壳厚度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18.关于图示岛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可能有花岗岩分布
C. 降水四周多中部少
19.甲地某日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时
A. 北京时间为6:00
C. 全球新旧两天范围比大于2:1
20.下列地形与地质剖面图与图1中甲乙剖面线对应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18.A
19.C
20.B
【解析】
18.冰岛领土位于大西洋中脊之上,岩浆活动活跃,可能有花岗岩分布, A正确;东西半球分界线为20°W和160°E,冰岛主要位于20°W以东,所以主要位于东半球,B错误;北部属寒带苔原气候,南部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年降水量南岸多,北岸少,C错误;故该题选A。
19.甲地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时为一年中春秋分,当地地方时为6点,北京时间为15时20分,A正确;该地当天昼夜等长,B错误;新旧两天分界线为180°和110 °W(0时经线),新一天占290 °,旧一天占70°,C正确;此时悉尼地方时为17点20分,日落接近西方,D错误;故该题选C。
20.地球的内部圈层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是地球固体地表构造的最外圈层,其底界为莫霍面。从图中可以得出B正确;故该题选B。
【点睛】
日影朝向及长短变化的特点
正午日影朝向及长短变化 |
朝向 |
正午日影朝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直射点以北地区,日影朝北;太阳直射点以南地区,日影朝南(极夜区域除外) |
长短 变化 |
①正午日影长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增 ②太阳直射点处,日影与物体本身重合 |
|
日出、日落时日影朝向 |
春、秋 分日 |
全球各地(极点除外)日出正东,日落正西。此时日出时日影朝西,日落时日影朝东 |
北半球 夏半年 |
全球各地(极昼极夜区域除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南 |
|
北半球 冬半年 |
全球各地(极昼极夜区域除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北 |
|
变化 规律 |
以北半球为例,从冬至日至夏至日,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方向逐渐北移,日影朝向逐渐偏南;从夏至日至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南移,日影朝向逐渐偏北 |
(【全国省级联考】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考全国卷I 模拟(四))研究城市空间格局演化,准确获取城市扩张模式、扩张形态以及建成区重心转移态势等信息对于指导区域发展规划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读武汉市建成区扩张与城区重心迁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对武汉建成区扩展的理解合理的是
A. 建成区呈现斑块状扩张
B. 建成区主要向东部扩张
C. 建成区在2003~2008年间扩张最快
D. 建成区南北向扩张可能因交通改善
22.关于武汉市城市重心迁移的判断,正确的是
A. 重心持续向南移
B. 有整体向东移动的态势
C. 2010年后移动速度最快
D. 移动速度整体趋缓
23.为了解决武汉市城市化带来的种种问题,武汉市建成区的扩张应
A. 加快发展速度
B. 不断压缩城区规模
C. 无限扩大城市规模
D. 加快新城组团发展
【答案】
21.D
22.B
23.D
【解析】
21.图中显示,武汉主要向外围扩张,其中今年向南北方向扩展明显,这可能与南北向交通改善有关,选D。
22.图中显示,武汉市城市重心波动移动,但有整体向东移动的态势,其中,2009-2010年移动速度最快,据此选B。
23.武汉市城市化问题主要是城市规模大导致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武汉市建成区的扩张应适度扩展规模,加快新城组团发展,以减轻污染,合理布局产业。合理规划不是限制城市发展,不能无限压缩或扩大城市规模。据此选D。
(【全国省级联考】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考全国卷I 模拟(五))通过研究发现人均GDP、工业化、能源消耗和技术进步4个要素与城市空气质量变化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指统计年度内全社会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反映技木研发投入的多少。下图为中国不同区域城市空气质量的部分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注:正值表示空气质量的正向效应,负值表示负效应
24.4个要素与城市空气质量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 工业化程度越高,城市空气质量越差
B. 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空气质量呈负相关
C. 人均GDP与城市空气质量呈正相关
D. 能源消耗与空气质量呈正相关
25.珠三角城市空气质量优于其他区域说明
A. 珠三角技术水平较高
C. 人均GDP最低
26.不同区域城市空气质量与R&D经费占GDP比重相关性不同说明
A.
C. 珠三角区域出现异常影响因素
【答案】
24.C
25.A
26.B
【解析】
24.据图可知人均GDP与城市空气质量关系为正相关关系,人均GDP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所以说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空气质量呈正相关,人均GDP越高越有利于环境保护投入,所以C对,B错;而工业化程度高并不一定空气质量差,如珠三角工业化程度高,但城市空气质量较好,A错;图示中显示能源消耗与空气质量为负相关关系,D错;故该题选C。
25.读图可以发现,珠三角R&D经费占CDP比重与城市空气质量呈正相关关系,且影响较大,说明珠三角在经济发展中技术研发已经进入到较高水平,工业发展水平高,且污染较少。珠三角改革开放后,工业化速度快,人均GDP位于我国前列,单从空气质量优于其他地区,无法得出工业化速度最快和人均GDP最低的结论,BC错;珠三角能源消耗与城市空气质量呈负相关关系说明其能源结构不是以清洁能源为主,D错,故该题选A。
26.读图可以发现,无法得出技术进步作用因区域范围大小而变化的结论,A错;珠三角的影响因素有工业结构、技术进步程度等,无特殊影响因素,C错;各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大小和两者相关性无联系,D错;据图可知R&D经费占GDP比重与城市空气质量在不同区域相关性不同主要是因为不同区域的技术进步程度对资源利用能力与效率作用不同,故该题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