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东北地区24节气顺口溜,回答下面小题。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交十月,小雪河叉上,大雪地封严,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1.下列对于“春分地皮干”原因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
A. 受副高控制,降水少
C. 春分农业生产需水量大
2.人们爱用“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极地高压不断增强,冷空气活动频繁,降温显著
B. 由于天气晴好,夜晚地面辐射增强,一夜冷过一夜
C. 冬季风增强,冷空气频繁南下,带来多次降温
D. 此季节多气旋活动,多降水天气,使气温不断降低
【答案】
1.B
2.C
【解析】
1.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春分前后冷空气势力仍然强盛,空气干燥,降水少,风力大,气温升高,蒸发加剧,地表干燥,B项正确,D项错误。副高影响我国北方主要在夏季,并且主要控制北纬40度以南地区,A项错误。由清明忙种麦可知,春分前后还未播种,农业生产用水量较小,且东北地区春季有季节性积雪融水下渗,土壤墒情较好,C项错误。
2.秋季随直射点南移,亚欧大陆温度下降,亚洲高压逐渐增强,干燥的冷空气活动加剧,气温逐渐下降,降水减少,C项正确,A、D项错误。天气晴好,主要影响昼夜温差,B项错误。
米林机场位于西藏林芝市米林县境内,海拔2949米,兼具高原机场、山区机场、峡谷机场和河流机场的复杂地理特征。地形和气象条件对飞行安全影响巨大,它被公认为世界上最难飞行的机场之一。米林机场的航班集中在上午起降,据气象资料统计,机场全年适航时间累计仅有100天。图3示意米林机场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一年中,气象因素浓云对林芝地区航班影响最大的时间是( )
A. 3-5月
4.米林机场的航班集中在上午起降的主要原因是( )
A. 云雾少,能见度高
C. 对流弱,风速小
【答案】
3.B
4.C
【解析】
3.林芝地区地处雅鲁藏布江谷地,夏季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降水较多,空气湿度最大,易形成浓雾,所以B项正确,A、C、D项错误。
4.米林机场海拔较低,与两岸高山落差较大,易形成“山谷风”,影响飞行安全,因地形复杂,飞机在白天起降,视野较清晰,但在午后山坡气温较高,对流旺盛,风力大,所以选择上午,对流较弱,风速较低,利于飞行,C项正确。上午较下午温度低,云雾多,A项错误。气压对飞行影响小,B项错误。白天谷中是下沉气流,D项错误。
【点睛】分析米林机场的特征要从其藏南谷地特殊的位置分析,林芝又称“西藏江南”,西南暖湿气流沿谷地进入形成较多降水。
下图分别表示我国北纬30度附近两个省会城市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柱状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左图城市夏季夜雨率高达80%以上,对其形成原因的判断,错误的是( )
A. 地处山间河谷地带
C. 高原热力环流影响
6.右图城市的月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9月,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冷空气最强盛
C. 对流雨最旺盛
【答案】
5.D
6.B
【解析】两地位于北纬30度的省会,由冬夏季气温对比分析,左图城市夏季凉爽,是地处青藏高原的拉萨市,右图城市地处东部地区的杭州市。
5.左图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河谷地区,山谷风现象突出,夜晚多上升气流,易形成降水,所以A、B、C项分析正确,西南季风到达时,影响时间较长,昼夜变化影响小,D项叙述错误,选D。
6.夏秋季节,台风气旋活动活跃,9月东部沿海地区降水较多,B项正确。9月冷空气势力较弱,A项错误。对流雨多出现在盛夏,气温高对流旺盛,入秋后对流减弱,C项错误。影响东部地区的准静止锋多在梅雨季节,秋季不明显,D项错误。
廊桥又称风雨桥,建设廊桥使用的木材多于夏季采伐。左图示意古廊桥景观,右图示意闽浙山区某地地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有关廊桥的叙述,不可信的是( )
A. 廊桥融交通、商贸、休闲于一体
C. 廊桥建筑特色与多雨气候有关
8.甲、乙两处古廊桥易被山洪冲毁的是__,原因可能是( )
A. 甲处 夏季河道弯曲山洪爆发
C. 乙处 冲沟水流大量汇入
【答案】
7.D
8.A
【解析】
7.图中廊桥位于闽浙地区,地处我国亚热带地区,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所以D项错误,选D。桥上建廊,可以遮蔽风雨,C项可信;需要大量木材,山区陆路运输不便,利用丰水期水流运输便利;成本增加,功能增加,A、B项可信。
8.从图中等高线分析,河流流向东南,乙位于甲的上游,冲沟汇入口处于甲乙之间,冲沟水流汇入甲,C项错误;上游流速较快,泥沙不易淤积,D项错误;甲处河道弯曲,水流不畅,B项错误,水流量大,凹岸侵蚀剧烈,A项正确。
【点睛】根据等高线对应海拔高度,分析河流流向,从而确定流量甲多于乙。
读某大洋某季节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图示季节印度半岛为旱季
B. ①附近沿海可能形成渔场
C. 图中寒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
D. 图示季节马六甲海峡海水由东南向西北流
10.②海区洋流向东流的主要动力是( )
A. 东北信风
C. 西南季风
【答案】
9.B
10.C
【解析】北印度洋是季风洋流,属于风海流,流向随季风变化,夏季因受西南风影响呈顺时针方向。冬季呈逆时针方向。
9.顺时针方向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C、D项错误,此时是当地夏季,印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是雨季,A项错误;索马里沿岸,西南季风形成的离岸风使深层海水上升,营养物质丰富,促进渔场形成,B项正确。
10.西南季风使海水呈顺时针方向运动,受海陆分布影响②海区洋流虽有偏转,但其背后动力仍然是西南季风,C项正确,该区域并无A、B、D类型风向,所以A、B、D项错误。
“花果同树”是果农用“留树保鲜”技术并选择晚熟的柑橘品种,使果实保留到开花的日期,形成“花果同树”的奇观,以供人们观赏。下图是某旅游爱好者拍摄的我国某地的“花果同树”景观,读图9完成下面小题。
11.欣赏“花果同树”奇观的季节可能是( )
A. 春季
12.推断当地有利于“花果同树”奇观的自然条件是( )
A. 气候四季如春,果树开花时间长
B. 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
C. 纬度低日照时间长,有利于光合作用
D. 冬季受寒潮影响小,有利于果实过冬
【答案】
11.A
12.D
【解析】柑橘是亚热带水果,春季开花,秋季成熟。如果晚熟品种留树越冬,则会出现“花果同树”。
11.“花果同树”中花出现在花期,果是上一年秋季已经成熟,但留树越冬的果实,所以出现在春季,选A。
12.因成熟的果实需要留树越冬,主要威胁是冬季的低温冻害,与果实的营养成分多少关系不大,如果越冬之后果实没有因冻害腐烂,则说明当地冬季较为温暖,所以D项正确,B、C错误。柑橘花期是春季,不可能持续到秋季,A项错误。
2017年5月5—6日,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在立夏之后罕降暴雪。下图为“5月6日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3.最可能降暴雪的地点是( )
A. 甲
14.此时,远在我国南方戊地的天气状况为( )
A. 晴,西北风
【答案】
13.A
14.B
【解析】
13.立夏之后罕降暴雪,说明受到冷锋影响,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位于气旋中心附近,形成锋面气旋,甲地位于冷锋锋后,因此最可能降暴雪的地点是甲地。乙地位于冷锋锋前、丁地为暖锋锋后,天气晴朗;丙地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14.读图可知,我国南方戊地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5月6日我国南方夏季风逐步增强,即该地吹东南风。
考点:天气和天气系统。
【点睛】锋面类型的判读步骤:
①找槽线:图中PM、PN为两条槽线;
②定半球:图中气旋是一个按逆时针方向流动的漩涡,即是北半球;
③定冷暖气流:判断出是北半球后,则从偏北方吹来的是冷气流(冷气团),从偏南方吹来的是暖气流(暖气团);
④结合旋转方向判出锋面类型:从图中可知A是冷气团主动向南运动,即PM为冷锋,则PN为暖锋。
下图示意恒河下游某江心沙洲地形及气候状况。一年中该江心沙洲面积变化巨大,当地农户在江心沙洲上种植农作物的面积受此变化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图示江心洲的形成原因是( )
A. 海水堆积
16.当地农民在江心洲上播种作物面积最大的时期应是( )
A. 3月~7月
C. 8月~12月
【答案】
15.C
16.D
【解析】考查河流堆积地貌,气候类型特点。
15.读图可知,江心沙洲形成于恒河下游入海口某地,河流入海口江心沙洲的形成原因是由于入海口流速减小,泥沙沉积形成。故江心洲的形成原因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故选D。
16.由题意可知,一年中该江心沙洲面积变化巨大,播种面积最大应该是江心洲面积最大的时候,即河流水位最低的时段,所以只要考虑热带季风气候的旱季时间即可,选D。
“丁”字坝是一段伸入河水(或海水)中的堤,与堤岸呈“丁”字形(如图所示),可减缓近岸水的流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下图所示①、②、③、④四处最需建“丁”字坝的是( )
A. ①
18.黄河济南北部某铁路桥附近多“丁”字坝,其主要作用是( )
A. 减淤
【答案】
17.A
18.B
【解析】
17.丁字坝可减缓近岸水的流速,适宜建设在河流的侵蚀岸,减轻流水侵蚀。图中所示四地,①是河流凹岸,是侵蚀岸,适宜建丁字坝,A对。②是河流凸岸,是沉积岸,不需要,B错。③、④处河岸较平直,沉积、侵蚀较轻,不是最需要,C、D错。
18.丁字坝可减缓近岸水的流速,黄河下游多“丁”字坝,其主要作用是护堤,减轻水流对堤坝的侵蚀,C对。丁字坝没有防洪、防凌作用,A、D错。可能增加淤积,B错。
点睛:丁字坝可减缓近岸水的流速,适宜建设在河流的侵蚀岸,减轻流水侵蚀。河流凹岸是侵蚀岸,适宜建丁字坝。河流凸岸是沉积岸,不需要。黄河下游多“丁”字坝,其主要作用是护堤,减轻侵蚀。
下图为纳米比亚局部区域图。图示地区可观赏“倒沙入海”的奇景:红色沙漠依偎着蔚蓝的海洋,滚滚沙流飞泻入海。上万只火烈鸟聚集在附近的浅滩上。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9.“倒沙入海”奇景的形成( )
A. 将导致当地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
C. 反映了当地气候干旱并盛行离岸风
20.附近浅滩火烈鸟聚集是由于该地( )
A. 沿岸有上升流,鱼类丰富,利于觅食
C. 气候较同纬地区温暖,利于繁殖
【答案】
19.C
20.A
【解析】由经纬网和地名分析,该地是南纬25度的非洲西海岸,因受近岸寒流影响,受副热带高压和东南信风交替控制,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沙漠广布。
19.当东南信风影响该地区时,盛行离岸风,风力搬运地表沙尘,形成“倒沙入海”现象,所以B项错误,C项正确。大量沙尘入海,可以补充盐类等矿物质,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A项错误。该地区风化强烈,沙漠广布,无河流分布,D项错误。
20.该处受东南信风离岸风的作用,盛行上升补偿流,鱼类等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火烈鸟以鱼类为食,聚集此处,A项正确。上升补偿流是寒流,C项错误。沿岸降水稀少,无热带雨林分布,B项错误。非洲是高原大陆,沿海落差大,坡度陡,D项错误。
21.(小题1)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
A. 恒河平原
22.(小题2)该地该日天气状况最有可能是( )
A. 阳光明媚
23.(小题3)此日所在季节( )
A. 悉尼高温多雨
【答案】
21.22.D
23.【小题2】D
【小题3】【小题3】A
【解析】试题分析:
21.22.读图可知,该地在东10区10时日出,20点日落,那么该地的地方时12时,应当为东十区的15时,所以当地的经度应当位于东经105度附近,可以判断位于四川盆地,故选B。
23.【小题2】读图可知,该地地方时12时(东十区15时)太阳辐射小于以后时间点的太阳辐射,所以该地出现了多云转晴的天气变化,故选C。
【小题3】【小题3】由该地日出日落时间可以判断,此时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悉尼属于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正值高温多雨期,A对。我国昼短夜长,B错。北京日出东南,C错。好望角此时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风平浪静,D错。故选A。
考点:时间计算及空间定位
(题文)某日正午,家住悉尼的王女士驾车途经市内某东西向道路和南北向道路的交叉口处,在等待直行绿灯时,王女士发现路口中间雕像的日影正好投向左转道路的中央位置(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4.(小题1)此时王女士的车头应朝向( )
A. 东
25.(小题2)若两小时后王女士按原路返回,再次经过该十字路口,可能会发现( )
A. 太阳位于地平线附近
C. 雕像的影子向东转过了大约30°
【答案】
24.25.B
【小题2】【小题2】C
【解析】
24.25.读图,根据影长,此时影长与雕像高度相当,所以不可能是早晨或黄昏时间,只能是正午时间。淮北正午日影朝北,该方向是此时王女士的车头的右转方向。所以王女士车头应朝向西,故选B。
【小题2】【小题2】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两小时后王女士按原路返回,再次经过该十字路口,太阳高度角已经减小,可能会发现雕像的影子变长了,A错误。此时太阳向西南天空移动,雕像的影子朝东北方向移动,向东转过了大约30°,B正确。太阳位于西南天空,离地平线较高,C错误。原路返回时,车头朝向东,影子朝向东北方向,所驾汽车的影子朝向王女士左前方,D错误。故选B。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自古以来,雅安便有“雨城”“华西雨屏”之称,且冬无严寒。图14示意四川盆地西部地区年降水量,下图示意雅安月降水量和月降水日数分布。
(1)描述该地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2)分析雅安有“雨城”之称的原因。
(3)说明雅安冬无严寒的原因。
【答案】(1)总体从东南向西北先增后减;雅安降水量多,向四周递减。
(2)地处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河谷地形利于夏季风深入;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降水多。
(3)北部山脉阻挡,受冷空气影响小;河谷气流下沉增温
【解析】整体分析:题目通过雅安“雨城”的特征、分布,考查等值线判读及区域气候特征的成因分析,重在读图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1)由图中等降水量线的数值分析:该区域降水极为不均,雅安地区降水最多,夹金山以西最少;弯曲分析:由雅安向四周递减;疏密分析:雅安向西递减速度快,其它方向递减较慢。
(2)降水特征分析可以从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空气湿度等方面分析。位置:地处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地形和大气环流:地处河谷地区,东面开阔的四川盆地,有利于暖湿气流进入;西靠高大的横断山脉,有利于气流抬升,形成地形雨。空气湿度:地处多条河流交汇处,空气湿度大。
(3)冬季气温特征可以从纬度、地形、气流方面分析。纬度:该地地处低纬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北部高大山脉阻挡,冷空气的不易进入;河谷地区,海拔较低。气流:来自青藏高原的气流越过横断山脉下沉增温,形成“焚风效应”。
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乌伦古湖为咸水湖,自上世纪60年代起,乌伦古河流域人口、耕地猛增,乌伦古湖水位下降,湖水水质恶化,而后从额尔齐斯河调水改善乌伦古湖水质。下图示意乌伦古湖周边水系。
(1)比较图示两个气象站最大积雪深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问题①:分析从额尔齐斯河调水改善乌伦古湖水质的可行性。
问题②:从转变乌伦古湖流域农业生产方式的角度提出改善乌伦古湖水质的措施。
【答案】(1)与阿勒泰气象站相比,森塔斯气象站最大积雪深度较大,出现的时间较迟。
原因:森塔斯气象站海拔较高,对西风气流的抬升作用更明显,降水(雪)量更大;森塔斯气象站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降雪开始较早,融雪较迟,积雪时间较长,最大积雪深度大,出现时间较迟。 (或从阿勒泰气象站的角度回答亦可)
(2)问题①:(5—6月)额尔齐斯河径流量较大;额尔齐斯河距离乌伦古湖近,(海拔差异小)工程量小;增加乌伦古湖水量,稀释并净化湖水。
问题②:控制种植业规模,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增加入湖水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善河水水质;发展林业,扩大水源涵养林;控制牧区载畜量;减少利用饲料喂养渔业的规模
【解析】整体分析:题目以我国西北地区为背景,通过不同海拔的积雪状况考查地形因素对气候要素的影响,通过乌伦古湖的变化考查湿地保护的主要内容。
(1)图中注释了两气象站的海拔、积雪等数据,通过对比可以总结出两地的差异:森塔斯气象站最大积雪深度大,出现的时间较晚。原因:森塔斯气象站所处的海拔较高,来自于大西洋的气流受到阿尔泰山阻挡抬升,在该海拔地区降雪量大;温度低积雪融化速度慢;该地区降雪开始早,融雪晚,积雪期长,积雪最大值出现时间推迟。
(2)问题①:乌伦古湖出现的主要问题是水位下降、水质变差,可行性分析要通过调水的可行性分析与这两个问题的解决进行。乌伦古湖距离额尔齐斯河干流较近,工程量小;额尔齐斯河是外流河,夏季水量大;调水入湖可以提高湖泊水位,增加水量,降低盐度,提高其自净能力,改善水质。
问题②:造成乌伦古湖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水资源利用不当,如过度引水、农业水污染、当地生态恶化等原因。治理过度引水:控制种植业规模,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增加入湖水量。治理农业水污染: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善河水水质;减少利用饲料喂养渔业的规模,改善湖水水质。生态环境治理:控制牧区载畜量;发展林业,扩大水源涵养林。
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形成初期是一个淡水湖泊,通过倒淌河与黄河水系相通。13万年前由于构造运动的影响,外泄通道堵塞,青海湖逐渐形成咸水湖。湖区风沙活动频繁,盛行西北风,风力较大,土地荒漠化不断加剧,湖东地区沙漠化土地面积更广。近年来,近青海湖周边地区土地荒漠化问题日趋严重,已经严重威胁到湖区周边生态安全。下图示意青海湖周边水系。
(1)结合水循环的原理分析青海湖变成咸水湖的过程。
(2)分析沙丘集中分布于青海湖东部的原因。
【答案】(1)由于构造运动使外泄河道被阻断,形成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不断累积;全球气候变暖,湖区蒸发加强;气候干旱加剧,降水减少,湖水补给减少。
(2)湖区盛行西北风,将西岸和北岸的沙粒向东南方向搬运;沙子在东部浅水带不断沉积形成水下沙堤,并逐渐露出水面;受东部山地阻挡,在东岸滨湖平原沉积形成沙丘。
【解析】整体分析:题目通过青海湖的变迁和沙丘分布考查区域特征原因的分析能力,主要用到水循环及沉积地貌的形成等知识。
(1)根据其变化过程的先后分析,首先分析外流湖变内流湖原因:由于构造运动使地形改变,外泄河道被阻断,形成封闭内流湖。其次分析湖水盐分来源:矿物盐分随径流汇入,湖水不断蒸发,盐分逐渐累积,淡水湖变咸水湖。最后分析盐度加大的背景原因:全球气候变暖,湖区蒸发加强;气候干旱加剧,降水减少,湖水补给减少。
(2)青藏高原受西风影响,河谷南北分布东西向山脉,湖区盛行西北风,风力和湖浪将西岸和北岸的沙粒向东南方向搬运;湖浪搬运的沙子在东部浅水带不断沉积形成水下沙堤,随水位下降,并逐渐露出水面;受东部山地阻挡,风力搬运的沙尘在东岸滨湖平原沉积形成沙丘。
2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加州东南方群山之中的“死亡谷”异常干旱,盐滩广布,夏季最高气温高于49℃是很正常的;这里经常整年不下雨,偶尔下场暴风雨,一场暴风雨过后,积聚起浅湖泊,之后很快就干涸了。山谷还有令人奇怪的景象是,这里所有的石块都会在谷底到处跑,后面还会留下它们滑动的轨迹,有的是直线滑动,有的沿着优美的曲线滑动。到了秋冬季节出现在加州南部山谷中的季风“圣安娜风”,来自美国内陆荒漠地带,极度干燥,易于引发山火,当地人称作“魔鬼之风”。
下图示意死亡谷周边地形及景观图。
(1)试分析南加州秋冬季多山火的原因。
(2)根据材料推断“死亡谷”内石头会自己走动的原因。
【答案】(1)原因: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植被生长茂密;夏季炎热干燥,死亡的树木产生大量枯枝败叶;圣安娜风经内陆沙漠,翻越山岭,气流下沉,极为干燥炎热;山区人员活动产生未熄灭残留火苗。
(2)原因:死亡谷偶尔下场暴风雨,形成浅湖;盐滩广布,湖水盐度高,浮力较大;暴风雨时,风力较大,吹动湖水中的石块移动
【解析】整体解析:题目详细介绍了加州南部山地的“死亡谷”、“湖石自走”、“魔鬼之风”等特殊地理现象,考查提取信息分析地理现象原因的能力。因现象特殊,原因分析难度较大。
(1)该地地处北纬30度到40度的大陆西岸,是地中海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植被生长茂密;夏季炎热干燥,死亡的树木产生大量枯枝败叶,地表可燃物多。圣安娜风风力大,火点蔓延迅速;经内陆沙漠,翻越山岭,气流下沉,干燥增温,可燃物易燃;山区消防难度大。
(2)石块本身较重,但能在地面移动,说明受到推力作用大,摩擦力作用小。摩擦力小:死亡谷气候干旱,蒸发强,湖底坚硬,石块嵌入浅;暴雨过后,湖底积水光滑;湖底盐分多,湖水浮力大。推力作用大:暴风雨时瞬时风力强,湖水风浪大,石块发生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