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是中国春节前后发生的一种由大规模人口流动导致的高交通运输压力现象,下图为2015年中国春运期间人口省际流向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到春运节前、节后人口省际净流入流向图,其研究过程是
①实验分析并建立人口流动地理信息数据库
②运用GPS对手机用户进行空间定位
③运用GIS分析和输出人口流动轨迹地理信息数据
A. ①②③
2. 根据春运节前、节后人口省际净流入流向图,可推测
A. 东西部经济差距扩大
C. 东部地区劳动力缺乏
3. 为监测春运期间我国积雪分布情况,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A. GPS
【答案】1. D
【解析】
1. 根据所学知识,其研究过程为:运用GPS对手机用户进行空间定位是获得地理信息数据的前提,然后把数据存人电脑,实验分析并建立人口流动地理信息数据库,最后运用GIS分析和输出人口流动轨迹地理信息数据,形成图像。故该题选D。
2. 春运节前、节后人口省际净流入流向图只能反映人口的流动状况,不能反映东西部经济差距扩大,A错误;人口流向图,不能反映具体人口流动数量但可以得知,春运期间各方向交通压力增大,B错误;根据人口流向图可判断东部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对劳动力的吸引力更大,并不代表东部地区劳动力缺乏,C错误;根据春运节前、节后人口流向,可知东部大城市人口流动较大,对城市的交通运输和人口结构等各方面管理造成的压力较大,故该题选D。
3. 根据所学知识,GPS的主要功能是空间定位,GIS主要是储存、分析和管理信息,RS能够通过物体反射电磁波的信息进行实时监测,所以监测积雪分布情况,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RS。故该题选B。
【点睛】
“3S”的功能特点比较
|
特点和功能 |
简单理解 |
遥感(RS) |
地表观察、地理数据收集 |
是什么? 有什么? |
全球定位系统(GPS) |
空间位置(地理坐标)的确定、导航 |
在哪里? |
地理信息系统(GIS) |
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决策应用 |
为什么?有何联系?怎么做?怎么办? |
下图为中国天山冰川面积随海拔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海拔3800~4800m为天山冰川集中发育区,其原因可能是该海拔区间
A. 降水量最大
C. 受冬季风影响最大
5. 天山冰川末端海拔的最小值为2640m,其分布的位置可能为
A. 伊犁河流域
C. 准噶尔盆地
6. 对近50年间天山冰川面积缩小影响最直接的是
A. 冬季降水量减少
C. 夏季气温升高
【答案】4. D
【解析】
4. 冰川的发育主要由冰川消融和形成关系决定,而非降水量多少直接决定,A错;西风和冬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冰川发育不仅仅和降水有关,还和气温导致的消融有关,故BC错;山脉或山峰的海拔高度及其在形成与消融平衡线高度以上的相对高差才是决定山地冰川数量多少和规模大小的主要地形要素。天山3800 ~4800m的降雪量与消融量差值最大,积雪最多,因而成为天山冰川集中发育区。故该题选D。
5. 天山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的多少对冰川分布海拔有直接影响,所以冰川分布位置最低的流域应当是降水量较大的流域,相对其他三地伊犁河流域受西风带来的水汽影响降水较多,利于冰川的形成。故该题选A。
6. 一个地方的冰川面积不是固定不变的。季节变化就能引起冰川面积的变化:夏季气温较高,冰川面积缩小;冬季气温降低冰川面积扩大。相对而言,夏季的冰川面积比较稳定,由于这个缘故,冰川面积大都是在夏季最热月进行测定的。冬季降水量减少和冬季气温升高对冰川形成面积的影响小,AD错;夏季降水量增多,有利于冰川形成面积扩大,B错;冰川面积变化主要看冰川形成与消融关系,而夏季气温升高对冰川面积的减少影响最直接,故该题选C。
通过研究发现人均GDP、工业化、能源消耗和技术进步4个要素与城市空气质量变化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指统计年度内全社会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反映技木研发投入的多少。下图为中国不同区域城市空气质量的部分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注:正值表示空气质量的正向效应,负值表示负效应
7. 4个要素与城市空气质量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 工业化程度越高,城市空气质量越差
B. 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空气质量呈负相关
C. 人均GDP与城市空气质量呈正相关
D. 能源消耗与空气质量呈正相关
8. 珠三角城市空气质量优于其他区域说明
A. 珠三角技术水平较高
C. 人均GDP最低
9. 不同区域城市空气质量与R&D经费占GDP比重相关性不同说明
A. 技术进步作用因区域范围大小而变化
C. 珠三角区域出现异常影响因素
【答案】7. C
【解析】
7. 据图可知人均GDP与城市空气质量关系为正相关关系,人均GDP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所以说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空气质量呈正相关,人均GDP越高越有利于环境保护投入,所以C对,B错;而工业化程度高并不一定空气质量差,如珠三角工业化程度高,但城市空气质量较好,A错;图示中显示能源消耗与空气质量为负相关关系,D错;故该题选C。
8. 读图可以发现,珠三角R&D经费占CDP比重与城市空气质量呈正相关关系,且影响较大,说明珠三角在经济发展中技术研发已经进入到较高水平,工业发展水平高,且污染较少。珠三角改革开放后,工业化速度快,人均GDP位于我国前列,单从空气质量优于其他地区,无法得出工业化速度最快和人均GDP最低的结论,BC错;珠三角能源消耗与城市空气质量呈负相关关系说明其能源结构不是以清洁能源为主,D错,故该题选A。
9. 读图可以发现,无法得出技术进步作用因区域范围大小而变化的结论,A错;珠三角的影响因素有工业结构、技术进步程度等,无特殊影响因素,C错;各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大小和两者相关性无联系,D错;据图可知R&D经费占GDP比重与城市空气质量在不同区域相关性不同主要是因为不同区域的技术进步程度对资源利用能力与效率作用不同,故该题选B。
中国能源资源空间分布极不均衡,有的区域产出的能源除了满足本区域消费外,还有盈余,有的区域产出的能源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区域之间需要通过能源流动满足能源消费需求。图甲为2000~2010年中国能源输出和输入大省年均能源消费盈余和缺口示意图,图乙为2000~2010年中国能源输出和输入大省节能潜力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下列关于能源输出大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能源输出大省都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
B. 由图可知,山西省的产煤量居全国首位
C. 2000~2010年年均能源输出最多的为山西省
D. 能源输出大省的环境污染均重于东部省区
11. 能源输入大省环境产出(产出一定的产能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节能潜力较大,主要原因可能是
A. 产业结构较优
B. 能源结构不合理
C. 经济发展水平高
D. 第三产业比重大
【答案】10. C
【解析】
10. 我国能源输出大省不全属于中西部地区,黑龙江省属于东北地区,A错误;图中反映的是能源消费盈余量,并不能直接得知产煤总量的多少,B错误;从图中可知,山西省能源盈余量最多,所以能源输出也最多,C正确;能源输出大省的环境污染不一定重于东部地区,D错误,故该题选C。
11. 环境产出节能潜力大意味着在生产过程中环境问题较为突出,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主要原因可能是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或者节能减排效果不明显等,其他选项都可推测该地区环境较好,故该题选B。
【点睛】注意能源消费盈余量和产煤总量之间的差异,环境产出节能潜力大意味目前环境质量差,提高的空间大。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
12. 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特色林果业的主要产区,以其广阔的地域空间,优越的气候条件成为我国苹果、核桃、枣、杏、葡萄、香梨、石榴等特色林果产业的优势区域,也是新疆出口创汇的主要水果基地。但是,低温、大风及干旱等自然灾害的频发,尤其是发生在整个生长季节(3~10月)的8级以上大风对塔里木盆地特色林果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下图为塔里木河流域生长季节大风日数空间分布图。
(1)评价塔里木盆地特色林果生长的气候条件。
(2)描述图示区域生长季节大风日数空间分布特点。
(3)简述大风天气对特色林果生长的影响。
(4)为减少大风天气对特色林果业的危害,请提出可行性措施。
【答案】(1)有利条件: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生长季节热量条件好;适宜生长的时间长,特色林果生长周期长。
不利条件:气候干旱,降水少;多低温、大风、干旱等气象灾害。
(2)图示区域的中南部大风日数少,向北、西、东三面大风日数逐渐增多;东部地区大风日数少于西部地区。
(3)风力大,易导致果实脱落,影响水果产量;大风易引发沙尘天气,沙石破坏果实表皮,影响水果品质等。
(4)加强对大风天气的预警预报;在农田附近建设防风林或挡风墙;加大技术投入,培育优良品种等。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考查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气候条件对农业的影响主要从光、热(昼夜温差)、水等方面分析利和弊;等值线的疏密程度代表大风日数的多少;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应从加强预警、农业技术、工程措施等方面分析。
(1)塔里木盆地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易出现干旱等气象灾害,同时多晴天,光照好,昼夜温差大;夏季高温,热量条件好,适宜生长的时间长;纬度高,距冬季风源地近,易受低温和大风的影响。
(2)读图知,根据等值线判读规律,等值线越密集说明大风日数越多。整体看,中南部少,北、西、东三面多;从东西看方向看,东少,西多。
(3)大风使果树枝条受损,不利于果树生长,果实脱落,产量降低;当地多荒漠、戈壁,伴随大风出现沙尘天气,光照条件变差,同时大量细小沙石直接破坏果实表皮,降低水果品质等。
(4)对于气象灾害的防治首要是加强预警预报,同时加大技术投入,培育优良品种提高果树和果实整体抗风能力。在农田附近建设防风林或挡风墙等工程和生物措施,起到削风降尘的作用。
【点睛】
(1)评价注意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从气候的降水、气温、风、光照等多角度分析。
(2)描述空间分布特点注意数值空间变化规律,结合空间差异哪儿多、哪儿少。
(3)抓住大风天气和伴随的沙尘天气的特点,从果树枝条、果实数量、品质等方面分析。
(4)可行性措施:首先加强预报,提前防范;生物和工程措施结合削风降尘;最后提高果树自身抗风沙能力。
1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比利时国土面积30528平方千米,人口约1070万,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是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之一。80%的原料靠进口,50%以上的工业产品供出口。比利时拥有极其完善的港口、运河、铁路以及公路等基础设施,为与邻国更紧密的经济整合创造条件,安特卫普为欧洲第三大港。比利时是欧盟和北约创始会员国之一,首都布鲁塞尔是欧盟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大型国际组织的总部所在地。比利时政府大力吸引外国资本的政策为比利时经济带来了活力,也带来了新技术和新兴工业。下图示意比利时位置。
(1)根据材料分析安特卫普成为欧洲第三大港的有利条件。
(2)比利时主要以核电风电为主,请说明理由。
(3)试说明比利时十分期盼欧盟能整合欧洲各个经济体的原因。
【答案】(1)位于北海沿岸,北海为世界海运繁忙海域之一;欧洲经济发达,进出口量大,为安特卫普货运提供广阔市场;比利时拥有极其完善的运河铁路以及公路等基础设施便于安特卫普与其他区域连接;港湾深人陆地,水深避风,港湾条件优良;海岸线长,可停泊大量船只。
(2)比利时国土面积小,且常规能源缺乏;位于西风带且临大西洋,风能资源丰富;比利时工业发达,技术水平较高,临近法国,核电技术成熟;核能能量密集,地区适应性强;核能、风能污染较小。
(3)欧盟整合欧洲有利于市场自由化提高,扩大比利时产品市场;更有利于比利时获取其他国家投资和原料;发挥比利时港口等基础设施优势,促进其经济发展。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考查港口的建设的区位条件主要从地理位置、水域条件、陆域条件、经济腹地等方面分析;新能源的开发从市场需求、资源丰富、对环境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
(1)由图示地理位置,安特卫普位于欧洲西部,北海沿岸,临海海运繁忙,欧洲经济发达,经济腹地广阔;港口所在国家比利时陆上交通发达,利于港口与其他区域连接;港口自身条件:港湾深人陆地,风浪小;港湾内部面积大,海岸线长,停泊船只多。
(2)由材料知比利时本国3万多平方千米,面积小常规能源缺乏,但工业发达,技术水平较高,利于核电发展;位于北纬50到52度亚欧大陆西岸,终年受西风带控制,风能资源丰富;核燃料能量密度大、体积小,运输与储存都很方便;核能、风能产生污染少。
(3)由材料知比利时80%的原料靠进口,50%以上的工业产品供出口,经济对外依存度高,欧盟整合欧洲更有利于比利时获取其他国家投资和原料,扩大比利时产品市场,发挥区位优势和基础设施优势,促进其经济发展。
【点睛】
(1)港口区位因素:水域条件(航行条件、停泊条件)、陆域条件(筑港条件、腹地条件)(2)风能的优点:是干净、可再生、能源巨大,建成后收益大。缺点:风能分散、不稳定,建设风能发电站投资大,技术要求高。核能优点:能量大、能量密集;核燃料运量小、地区适应性强;核电站建成后运转费用低、收益大。缺点: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密封设备要求高;核废料处理困难。
(3)注意从材料中提取“80%的原料靠进口,50%以上的工业产品供出口”这一地理信息,展开分析。
请考生在第43、44两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14. 【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塞罕坝机械林场建立于1962年,自成立起,塞罕坝人在142万亩经营区域内建起了约110万亩人工林。林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最北部,北、西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南、东与御道口牧场、红松洼自然保护区毗邻,是清代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一部分,这里动植物种类繁多,被誉为“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1993年,塞罕坝机械林场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但资金制约使林场旅游项目开发处于徘徊状态。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林场建设情况作出重要指示,明确要求把塞罕坝林场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范例宣传推广。
从地理角度分析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对塞罕坝发展旅游业的积极作用。
【答案】提升塞罕坝森林公园的知名度,扩大了塞罕坝森林公园的影响范围;扩大客源市场;帮助塞罕坝森林公园获得政策支持,改善塞罕坝森林公园的基础设施;帮助塞罕坝森林公园获得资金支持;明确塞罕坝森林公园发展旅游业应当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旅游开发的区位因素,获取材料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根据材料,党和国家最高领导的指示,有利于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范围和客源市场;指示内容看“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范例”有利于获得政策和资金支持,改善基础设施,促进旅游业发展;同时也指明了旅游业发展方向。
【点睛】从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旅游资源、客源、政策、资金、基础设施等方面结合材料信息进行分析。
15. 【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京津冀城市群是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最具竞争力的城市群之一,也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水安全保障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长期以来,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引起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随着京津冀城市群人口与产业继续集聚、城市社会经济规模不断扩张,复杂的资源环境问题正在日益激化。
简述京津冀地区由于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并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为京津冀城市群的协同发展提出建议。
【答案】生态环境问题:河道断流、湿地萎缩、地下漏斗严重、水体污染加剧、土地盐碱化等。
建议:根据各城市水资源的条件,合理控制城市规模;结合京津冀各城市的水资源总量和社会经济因素,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规模;实施跨流域调水,保障京津冀城市群发展过程中的用水;加大各城市的科技投入,实施污水回收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考查水资源过度利用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措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可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分析。
地下水、河湖水过度利用导致地下漏斗、河道断流、湿地萎缩;不合理灌溉加上京津冀地区春季降水少,蒸发大,易出现土地盐碱化等;经济发达,生产生活的污水量大,不能全部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从而导致水体污染加剧。
建议:少用水----根据水资源承载力,合理控制城市规模,调整产业结构和规模。保用水----实施跨流域调水。多节水---发展科技,回收利用污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点睛】过度用水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同类型的水体过度利用出现地下漏斗、河道断流、湿地萎缩;水体在农业、工业、生活方面不合理利用容易导致的土地盐碱化、水污染等。建议:从少用水、保用水、多节水三个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