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地球运动规律
1. 2016年11月14 日晚,月亮与地球距离为全年最近,天空出现21世纪以来最大的“超级月亮”。身在吉隆坡的小明与身在英国伦敦的安娜约好同时观月。据此判断,他们约定的时间为北京时间( )
A. 14日19时
C. 15日3时
【答案】C
【解析】据材料知两人必须同时处于夜晚才能同时观月。据图经度可知,吉隆坡属于东7区,英国伦敦属于0时区,当北京时间东8区时间为
在由智利圣地亚哥驶往澳大利亚堪培拉的轮船上,船员看见太阳从海面落下时,桅杆的影子朝向东北方。此时是北京时间14时20分。据此完成问题。
2. 该轮船所在位置的经度可能是( )
A. 95°E
3. 此时位于赤道上且在西半球又处于白天的范围占赤道的经度范围为( )
A. 1/6
【答案】2. D
【解析】
2. 据材料可知,此时是北京时间14时20分,可推知地方时12时经线即太阳直射85°E,此时该轮船日落桅杆的影子朝向东北方向,结合轮船航行位置知其在南半球,且为当地夏季,昼长夜短,因此由当地与85°E的经度差应大于90°才能保证当地昼长于夜。据此可知D符合条件。故选D。
3. 东西半球的界线是20°W和160°E。据上题分析可知此时赤道上昼弧范围为5°W到175°E,则位于西半球又处于白昼范围的经度为15°,占赤道经度范围的1/24。故选C。
下图中白点是在美国同一地点全年不同月份部分日期早上8:30拍摄的太阳曝光照片。甲、乙、丙是在二分与二至日内从日出到上午8:30对太阳连续曝光拍摄而成的光弧。据此完成问题。
4. 由图知,拍摄镜头朝向( )
A. 东北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光弧拍摄日日落时当地直立旗杆影子指向东南方
B. 甲光弧拍摄日美国朝南开窗的房间内正午阳光照射面积达全年最大值
C. 乙光弧拍摄日北京应在北京时间6:00日出
D. 丙光弧拍摄日武汉的白昼达一年中最长
【答案】4. C
【解析】试题分析:
4. 读图,甲、乙光弧都有日出部分被遮挡住。在两分与两至日内,上午8:30太阳位于东南部天空,拍摄到的光弧分布在东南部天空,所以拍摄镜头的朝向应是东南方向,C对。
5. 根据图片中光弧的高度,甲是夏至日,日落西北方向,旗杆影子朝向东南方向,A对。甲光弧拍摄日美国朝南开窗的房间内正午阳光照射面积达全年最小值,B错。乙光弧拍摄日是二分日,北京的经度是116°E,6:00日出时,北京时间是6:16,C错。丙光弧拍摄日是冬至,武汉的白昼达一年中最短,D错。
考点:日出日落方向,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运用简易方法测量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下图为该地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线与地平面夹角示意图,图中α-β=8°。据此完成问题。
6. 该校所处纬度约为( )
A. 61°N
7. 该校所在地( )
A. 日出时间始终比上海的早
B. 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值与上海的相同
C. 昼夜长短差值一直比上海的大
D. 地球自转速度与上海的一样
【答案】6. B
【解析】
6. 本题主要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读图可知,该地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为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与a之和,而a等于该地最小正午太阳高度角+8°,该地全年太阳高度角均大于0,且正午太阳方位相同,说明该地位于回归线与极圈之间,最大太阳高度角与最小正午太阳高度相差47°,计算可得,该地纬度为51°N,故选B,
7. 由上题计算可得,该地位于北纬51°,冬季该地昼短夜长且昼短于上升,日出时间比上海晚,A错。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差值与上海相同,均为47°,B对。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昼夜长短差值相等,C错。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该地线速度小于上海,角速度相同,D错。故选B。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H=90°-|φ-δ|。其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数,φ为当地地理纬度,永远取正值,δ为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在实际的解题中,许多时候并不需要运用此公式。由于在某地点正午太阳高度与直射点太阳高度差值等于它们的纬度差,所以利用下面公式计算更为方便;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H=90°-δ,其中δ为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
专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下图示意我国四个雾与霾多发地区。据此回答问题。
8. 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
A. 霾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
B. 霾削弱了地面辐射
C. 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
D. 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9. 图中四地深秋初冬时节多雾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 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减弱,水汽不易扩散
B. 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
C. 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之上
D. 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答案】8. C
【解析】试题分析:
8. 雾霾天气,空气中含大量的尘埃和颗粒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使得太阳光不断被反射,地面得到的太阳光少,所以C正确。
9. 大雾主要发生在晴天,由于云层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地面降温快,水汽易凝结。同时晴天,大气削弱作用弱白天温度高(晴天温差大),气流上升运动强烈,有利扬尘产生,所以B正确。
考点:大气运动
浓雾发生时,有些农民对农田进行地膜覆盖,以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见下图。据此完成问题。
10. 浓雾使( )
A. 大气逆辐射减弱
C. 能见度降低
11. 浓雾发生时对农田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提高地温,其主要原理是地膜( )
A. 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B. 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 增加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 减弱了地面辐射
【答案】10. C
【解析】
10. 浓雾产生后,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大气逆辐射增强,A错误,C正确;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资源增强,使太阳辐射减弱,D错误;浓雾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减少,地面辐射减弱,B错误。故选C。
11. 地面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长红外线部分,地膜可阻止红外线能量丧失,将能量保留在地膜内,减弱了地面辐射。故选D。
艾尔湖为世界上著名的时令湖,湖水的补给主要来源于周边的河流水,水面面积大时有8000多平方千米,但大部分时候湖床干涸。左图为澳大利亚部分区域略图,右图为a、b两地降水月分配图。据此回答问题。
12. 下列各月中,艾尔湖湖水最多时最可能在( )
A. 3月
13. 造成a、b两地降水季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海陆因素
【答案】12. D
【解析】
12. 据图可知,补给艾尔湖的时令河发源于大分水岭北端西侧,该地南半球夏季降水较多,河流流量较大,入湖水量多,湖水水位高。故选D。
13. 结合图示气候资料和海陆位置可知,a地为地中海气候,受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b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受季风气候形成。因此可判断造成a、b两地降水季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大气环流。故选B。
下图为北半球亚热带地区大陆东西两侧①②两地降水量逐月累积折线图。读图完成问题。
14. 与①地相比,②地降水量( )
A. 春季较多
15. 夏季影响①地的大气环流是( )
A. 夏季风
【答案】14. D
【解析】
14. 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气候特征。北半球亚热带地区大陆东、西两侧分别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两种气候降水季节分配差别明显,一个夏季多雨,一个冬季多雨。据图可知,①地夏季三个月降水累计量增长快,说明夏季多雨,应该是季风气候;而②地冬季多雨,是地中海气候。
15. 本题考查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据上题分析可知,夏季①地受夏季东南风的影响,降水多,①地位于大陆东岸,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下图是2016年4月11日8时世界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完成问题。
16. 产生图示区域降水的天气系统是( )
A. 冷锋
17. 有关图示中甲、乙、丙、丁四地该日天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比丙地昼夜温差大
C. 丙地比丁地风力大
【答案】16. B
【解析】
16. 由图示信息知,图示降水区域位于北半球气旋东部低压槽中,结合气流运动状况可判断其为受暖锋影响形成的。故选B。
17. 据图中等压线数值递变规律可知,甲地处于高压中心,受下沉气流控制,天气晴朗,气温日较差大。丙地为低压中心,多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小,A正确;丁地吹偏北风,B错误;丙地盛行上升气流,风力较丁地小,C错误;甲地为高压中心,晴朗干燥天气,D错误。故选A。
下图为世界上某种气候类型的局部地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8. 与甲地区相比,造成乙地区该种气候类型分布范围较狭窄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19. 该气候分布区的农作物一般具有( )
A. 耐高温干旱的特点
C. 喜高温多雨的特点
【答案】18. D
【解析】
18. 据图中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可知,乙地区位于南美大陆西岸,受沿岸山脉阻挡,该地区气候呈条带状南北延伸分布。故选D。
19. 结合该气候分布规律知其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冬季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受其夏季降水少的影响,该气候分布区农作物具有耐高温干旱的特点。故选A。
湖水含盐量变化可以反映湖泊水位和流域气候变化,青海湖是以降水补给为主的封闭湖泊,下图示意青海湖距今1.2万年来含盐量变化过程。据此完成问题。
20. 青海湖近1.2万年来,最低水位出现的时间距今约( )
A. 3700年
21. 据图推测,距今2000年以来,青海湖流域的气候变化趋势是( )
A. 以变暖变干为主
C. 以变暖变湿为主
【答案】20. D
【解析】
20. 水位最低时湖水的含盐量最高,据图可知,最低水位出现的时间距今约8300年,故选D。
21. 据材料可知,青海湖是以降水补给为主的封闭湖泊。据图可知,距今2000年以来,青海湖含盐量逐渐上升,说明可能是湖泊水位下降,雨水补给逐渐减少,蒸发逐渐加剧,气候有变暖变干趋势。故选A。
专题三 水体运动规律
安徽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缺水地区优先利用透水砖、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其他地区优先利用雨水湿地、蓄水池等,构建新型的城市水循环系统,见下图。据此完成问题。
22. 读图,“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
A. ①增加
23. “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
①减少城市用水量②促进雨水资源利用③增强城市排水能力④缓解城市内涝
A. ①②
【答案】22. D
【解析】试题分析:
23. “海绵城市”建设,促进雨水资源利用;能增加雨水的下渗,有利于缓解城市内涝。选C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城市化对水特环的影响。
读我国某河流与某湖泊水位变化示意图,该湖泊与该河流有互补关系,回答问题。
24. 关于该河流和该湖泊的位置关系,可以确定的是( )
A. 湖泊位于河流的源头
C. 湖泊地势低于河流的
25. 关于该河流和该湖泊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 湖泊储水量最小的时间点是②
B. 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总是同步变化
C. 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湖水补给河水
D. 河、湖之间水体补给时间点③比时间点①更快
【答案】24. D
【解析】
24. 结合题干和图示信息知,湖泊水和河流水具有互补关系是因为其水位高低有差异,该关系也只能说明湖泊与河流是相通的。故选D。
25. 据图可知,湖泊储水量最小的时间点是④,A错误;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大部分时间同步变化,但时间点②至③间并不同步,B错误;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河水补给湖水,C错误;湖泊与河流水位差异时间点③比时间点①大,所以河、湖之间水体补给时间点③更快,D正确。故选D。
下图是世界局部地区洋流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26. 图中( )
A. 洋流①为暖流,③为寒流,①比③水温高
B. 洋流②的水温高于南半球同纬度的洋流⑤
C. 洋流③仅受东北信风影响,自东北流向西南
D. 洋流④位于低纬地区,水温较高,为暖流
27. 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使沿岸地区的气温升高
C. ④使荒漠延伸至大陆东岸
【答案】26. B
【解析】试题分析:
26. 读图,图示为大西洋海域,图中洋流 ①为暖流,③为寒流,但①位于中高纬度,③位于中低纬度,①比③水温低,A错。②是暖流,⑤是寒流,②的水温高于南半球同纬度的洋流⑤,B对。③受东北信风影响也受海陆较广影响,C错。④地处低纬地区,洋流流向较低纬度,水温较两侧低,为寒流,D错。
27. 洋流 ①使沿岸地区的气温升高,A正确,选A。③④都有因寒流形成的渔场,没有交汇形成著名渔场,B错。④使荒漠延伸至大陆西岸,C错。②⑤促进同纬度不同海区间的热量交换,D错。
【考点定位】洋流分布规律、性质,对沿岸环境的影响。
【名师点睛】了解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性质,对沿岸地区的地理环境的影响。流向较低纬度,水温比所经海区温度高,是暖流。水温比所经海区水温低,是寒流。寒流是受离岸风影响,底层冷海水上泛形成 。单一寒流影响地区,可以形成大渔场。
海河是流域内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重要水源。下图中曲线表示1980—2007年海河流域工业、日常生活、生态用水量的变化。据此完成问题。
28. 2000年后①曲线呈下降趋势,可能是由于( )
A. 节水技术的应用
C. 人口大量迁出
29. 导致②曲线后期快速上升的原因是( )
A. 重工业比重上升
C. 第三产业的发展
【答案】28. A
【解析】
28. 根据1980-2007年海河流域工业、日常生活、生态用水量的变化图,①曲线用水量最多是工业用水,②曲线为日常生活用水不断增加,③曲线为生态用水,2000年后①曲线表示的工业用水呈下降趋势,说明工业节水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29. 根据上题结论可知③曲线为生态用水,是随着我国对生态保护的重视,生态用水增加明显,所以导致生态用水后期用水量快速增加的原因是重视生态保护。
专题四 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下图是地质循环示意图(a、c、d表示三大类岩石)。读图回答问题。
30. b物质最可能是( )
A. 岩浆喷出后的产物
C. 堆积形成的岩石
31. 图中由b到d的过程( )
A. 均在地表进行
C. 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
【答案】30. D
【解析】本题组考查地壳物质循环。(1)根据图示信息及地质循环过程,可以判断出a-d的含义。(2)形成变质岩的过程必然使得岩石的性状发生变化。
30. 根据图表信息并结合三大类岩石间的转化关系,a、b、c、d最可能是花岗岩、地表岩石、沉积岩、变质岩,据此选D。
31. 结合上题,b到d的过程即从地表岩石到变质岩的转化过程,中间经历了高温高压下发生的变质作用,岩石已不再是最初的性状,选B。
【名师点睛】
岩石按成因可以分为三大类: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喷出地表的为喷出岩,没有喷出地表的为侵入岩;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其基本特征是具有层理结构并常含有化石;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变质而成的。
读某地区地质作用示意图,完成问题。
32. 甲处物质最可能为( )
A. 变质岩
C. 岩浆
33. 该区域最可能位于( )
A. 非洲东部
C. 亚洲中部
34. 乙处未来可能演变为( )
A. 高山
C. 高原
【答案】32. C
【解析】试题分析:
32. 读图,图示岩层向两侧张裂开,甲处物质位于地幔岩层的顶部,最可能为岩浆,C对。变质岩、侵入型岩浆岩、喷出型岩浆岩都位于地壳部分,不在地幔岩层中,A、B、D错。
33. 该地区岩层向两侧张裂开,位于板块生长边界。可能位于非洲东部,属于东非大裂谷的一部分,A对。印度半岛北部是板块消亡边界,B错。亚洲中部多高原山地,是消亡边界,C错。南美洲西部是板块消亡边界,D错。
34. 乙处岩层向两侧张裂开,先形成裂谷,不断发育,裂谷越来越深,未来可能海水侵入、扩张,演变为海洋,D对。 高山、高原是消亡边界的地貌类型,A、C错。平原是沉积作用形成,是外力作用形成,板块运动属于内力作用,B错。
【考点定位】岩石类型及分布位置,板块构造理论,地貌类型及成因。
“地狱之门”位于乌兹别克斯坦一个叫作达尔瓦兹的小镇附近。1974年,地质学家在该地意外发现一个地下洞穴,里面充满了可燃性气体。将气体点燃后,大火竟燃烧了40多年仍未熄灭。下图为“地狱之门”景观及地质构造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35. “地狱之门”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
A. ①地
36. 图示区域除可燃性气体外,还可能蕴藏着丰富的( )
A. 铁矿资源
【答案】35. D
【解析】试题分析:
35. 根据材料,“地狱之门”的火焰是地下的可燃性气体燃烧所致,读图,图中地下的可燃性气体通过断层向 外泄漏,最可能是④地,D对。图中①地、②地、③地不是断层构造,气体不能向外泄漏,A、B、C错。
36. 读图,根据岩层形态,该地质构造为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可燃性气体密度小,在最上层,石油 在下层,再下层为密度更大的沉积物。所以除可燃性气体外,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B对。铁矿、地下水、有色金属资源不是沉积物,A、C、D错。
考点:地质构造及研究的意义。
下图为某地区一河流某季节示意图及从甲地到乙地流水堆积物平均粒径的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问题。
37. 图中信息显示出( )
A. 河流由甲地流向乙地
B. 丘陵山地处等温线向北凸出
C. 甲—乙河段冬季有结冰期
D. 河道a处河床坡度比b处的缓
38. 近年甲地河流堆积物颗粒粒径减小,可能是该区域( )
①耕地面积扩大 ②降水量有所减少 ③植被覆盖率提高 ④大力开发旅游业
A. ①②
【答案】37. D
【解析】
37. 越往河流下游,沉积物颗粒越小,因此图中河流由乙流向甲,A错误。图中显示,该地1月份气温为0℃左右,说明为冬季,位于北半球,甲乙河段位于0℃等温线以南,冬季温度高于0℃,河流没有结冰期,C错误。丘陵山地海拔较高,温度较低,等温线凸向低纬度方向,即向南凸出,B错误。b处位于河流凹岸,侵蚀强,河床陡,D正确。
38. 近年甲处河流颗粒物粒径减小,说明河流搬运能力减弱,可能是该区域降水量有所减少或植被覆盖率提高,和其它因素无关。
【点睛】流水与风力堆积的沉积物具有较为显著的分选性,随着河流流速减慢或风力减弱,颗粒越大的沉积物越先沉积,而颗粒越小的沉积物沉积越晚,被搬运的越远。据此可以推断河流的流向或区域盛行风向。
江心洲指的是江河中的沙洲,下图为赣江中某地的江心洲沉积物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39. 该江心洲的形成过程最可能是( )
A. 河流水量变小,流速变快,泥沙沉积
B. 河流遇海水顶托,流速变慢,泥沙沉积
C. 河流遇地形阻挡,流速变慢,泥沙沉积
D. 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变慢,泥沙沉积
40. 图中四地中水流速度最慢的是( )
A. ①
【答案】39. C
【解析】
39. 据材料可知,江心洲指的是江河中的沙洲,其形成过程体现的是河流的沉积作用,河流的沉积作用与河流的流速、含沙量有关。如果流速变快,河流的沉积作用会减弱;遇到地形阻挡,流速减慢,从而会使泥沙沉积;由材料中“赣江”这一信息可知其与海洋并不直接相通;河流出山口处沉积形成的是冲积扇。故选C。
40. 据图可知,图中④地沉积物颗粒最小,说明其水流流速最慢。故选D。
41.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读图,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 河流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读图,铁路线基本沿1000米等高线修建,所以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地形,D对。铁路线没有沿河流分布,A错。没有经过聚落城市,B错。该地耕地面积小,主要分布在绿洲上,耕地不是主要考虑因素,D错。
考点:影响铁路线选线的因素。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4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主要栖息在淡水湿地,性情胆小,反抗天敌与保护幼雏的能力弱;不善游泳,利用长喙在浅水或泥土中摄食植物茎叶、昆虫、鱼、蛙等。如下图所示,隆宝湿地是黑颈鹤的高原繁殖地,每年秋季黑颈鹤克服重重障碍飞往纳帕海越冬,次年春季又返回隆宝湿地,两地间往返用时各约1个月。
(1)分析隆宝湿地成为黑颈鹤繁殖地的有利条件。
(2)分析黑颈鹤迁徙至纳帕海越冬的主要原因。
(3)推测黑颈鹤从隆宝湿地向纳帕海迁徙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
【答案】(1)为淡水湿地,水面宽广,水深适宜,夏半年水草繁盛,食物丰富,利于黑颈鹤栖息;海拔高,人烟稀少;天敌较少
【解析】(1)根据材料提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习性,主要栖息在淡水湿地,性情胆小,反抗天敌与保护幼雏的能力弱;不善游泳,利用长喙在浅水或泥土中摄食植物茎叶、昆虫、鱼、蛙等。所以隆宝湿地成为黑颈鹤繁殖地的有利条件,需要从湿地环境、天敌情况、食物丰富程度等方面回答。
(2)黑颈鹤迁徙至纳帕海越冬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比两地冬季气温、食物和水深等方面的不同,读图可知纳帕海纬度低冬季温度较高,食物较丰富,纳帕海的冬季为枯水期,水深60cm,与隆宝湿地的水深差不多,利于黑颈鹤摄食。
(3)读图可知,黑颈鹤从隆宝湿地向纳帕海迁徙过程中,需要穿越崇山峻岭,横断山区地形起伏大,多恶劣天气,同时还会遇到人为偷猎捕杀和天敌威胁,人类活动导致沿途食物减少也会成为重要的障碍。
月牙泉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在鸣沙山群峰环绕的一块绿色盆地中,弯曲如新月,碧绿如翡翠。泉在流沙中,干旱不枯竭,风吹沙不落,蔚为奇观。读下图,回答问题。
43. 月牙泉这一沙漠奇观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 由赤道到两级的地域分异规律
C. 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规律
44.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导因素是( )
A. 海陆位置
【答案】43. D
【解析】
43. 据材料可知,月牙泉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按地带性规律应属于荒漠带。由图示信息可知,月牙泉是古河道的一部分,后来河道迁移,这段古河道由于地势低洼,又有充足的地下水补给,积水成月牙泉,千年不干。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规律。故选D。
44.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造成上述现象的主导因素是水源,即因局部水分条件的差异产生。故选C。
读我国30°N附近甲山坡植被和聚落数量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45. 甲山坡海拔2000~3000米地段聚落数量多的原因是( )
A. 气温高
C. 坡度小
46. 甲山坡体现地方性分异(非地带性)规律的植被是( )
A. 常绿林
C. 针叶林
【答案】45. C
【解析】试题分析:
45. 根据甲坡的剖面线的变化,在2000-3000米的高度,坡度最缓,适合聚落的建设与分布,故选C。
46. 由于水热条件的变化,垂直自然带由山麓到山顶的变化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植被类型应该呈现出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高山草原草甸带、冰雪冰川带递变规律,该河谷地带形成常绿林再向海拔较高处却形成干旱灌木,之后又变化为常绿林与针叶林,可见干旱灌木是由于该河谷甲山坡在海拔1400-2000米处,降水异常减少,导致水分条件较差而形成,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故选B。
【考点定位】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地方性分异规律
【名师点睛】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定义:自然带大体沿等高线方向延伸,从山麓向山顶更替。
影响因素:水热条件随海拔的差异而变化,水热条件的垂直变化导致气候、自然带的垂直变化。
分布特征:大致沿等高线方向,从山麓到山顶。
主要分布地区:海拔较高的山地。
山地垂直地带分布与向阳坡的关系,雪线高度与迎风坡降水的关系:
垂直自然带(高山植物区)的一般规律:
①相对高度愈大,纬度位置愈低的山地,自然带数量愈多。
②山麓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基带)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纬度地带性相似。
③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
④积雪冰川带下限(即雪线)高度副热带地区最高,纬度高则雪线低;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阴坡低于阳坡。
专题六 人口与城市
人口抚养比是14岁及以下人口数加上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与15~64岁的劳动力人口数之间的比例,通常用百分数表示。下图为中国人口抚养比随时间的变化及预测曲线图(港、澳、台数据暂缺)。①~④四条曲线是按照高、不变、中等和低人口出生率所做的预测。据此完成问题。
47. 推测对应高出生率的预测曲线可能是( )
A. ①
48. 我国的人口抚养比若按④线所示发展,短期内会( )
A. 影响劳动力人口数量
B. 影响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
C. 降低人口的抚养比
D. 加速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
49. 关于图中曲线,正确的说法是( )
A. 20世纪60年代高抚养比的出现主要原因是战争
B. 20世纪60年代至今我国新生儿数量持续减少
C. 2013年前后我国被抚养人口比例达到最大
D. 未来40年左右,老龄化可能使人口抚养比达到新高
【答案】47. D
【解析】
47. ①--④四条曲线是按照高、不变、中等和低人口出生率所做的预测,高出生率则在开始小儿抚养比大,但随着后来新生婴儿长大成人,最后人口抚养比就低,所以图中最后人口抚养比最低的曲线④对应高出生率的预测曲线。
48. 我国的人口抚养比曲线若按④线发展,目前人口处于高出生率,短期婴儿人数会较明显增加,增加了人口的抚养比,婴儿相关的用品需求增加,所以短期会影响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短期不会影响劳动力人口数量,长期劳动力人口数量会增加,会减缓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
49. 上世纪60年代高抚养比的出现主要原因是因为解放后我国人口出生率高,新生婴儿多,上世纪60年代至今我国新生儿数量先增加后减少,2013年前后我国被抚养人口比例达到最低;未来40年左右,老龄化可能使人口抚养比达到新高。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总体规划图。读下图,回答问题。
50. 甲土地利用类型是( )
A. 住宅用地
C. 绿化用地
51. 该城市欲建一个仓储式超市,宜布局在( )
A. ①处
C. ③处
【答案】50. D
【解析】
50. 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据图分析,甲地为商业用地,乙地为住宅用地,丙地可能为绿化用地,丁地面积相对较大、集中且位于河流下游,应为工业、经济开发区之类的用地。
51. 本题考查城市空间结构。仓储式超市营业面积大,大都实行大量销售和大批订货等方式,一般选址在城乡结合部,且交通便利性强,并有大型停车场。
2016年2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我国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式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下图为封闭式和开放式住宅小区规划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
52. 关于两种规划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模式较便于居民步行外出,利于节能减排
B. 甲模式可以提供更多商业店面,增加就业
C. 乙模式可以提高街道的可达性,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D. 乙模式可以减少政府公共设施建设,节约建设成本
53. 推广住宅建设街区制的主要意义有( )
①扩大城市绿地面积②增强居民居住安全感③缓解城市交通拥堵④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A. ①②
【答案】52. C
【解析】
52. 据图可知,乙模式道路南北、东西连通,可以提高街道的可达性,缓解城市交通压力,C正确;甲模式建有围墙,为封闭式住宅小区,不便于居民外出,夜不便于可以提供更多商业店面,AB错误;乙模式为开放式住宅小区,会政府公共设施建设,D错误。故选C。
53. 推广住宅建设街区制可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③④正确;但没有围墙,为开放式住宅小区,会减弱居民居住安全感,②错误;扩大城市绿地面积不是主要意义,①错误。故选B。
2003—2013年,国家振兴东北战略的提出并实施推动了吉林省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下图示意我国吉林省三大产业比重及城市化演进趋势。据此完成问题。
54. 图中代表吉林省城市化水平的是曲线( )
A. ①
55. 2000年后影响吉林省城市化进程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国家政策支持
C. 农业产业比重下滑
【答案】54. A
【解析】
54. 东北是我国老工业基地,城市化水平较高,但产业结构较单一,随着重工业的衰落,城市化进程减慢。国家实施振兴东北战略,又极大促进了东北的工业化进程,进而推动了其城市化进程。据此判断代表吉林省城市化水平的是曲线①。故选A。
55. 据上题的分析可知,2000年后国家实施振兴东北战略,又极大促进了东北的工业化进程,进而推动了其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故选A。
“蓝化效应”是指城市水体面积在城市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下表示意我国一些城市市区水域面积数据(单位:平方千米)。据此完成问题。
56. 清洁的水体在城市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是( )
A. 净化各种生产污水
C. 提供居民生活用水
57. 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中往往忽视水体的“蓝化效应”,其原因可能是( )
A. 城市市区用地紧张
C. 城市发展缺少规划
58. 与表中其他城市相比,武汉市“蓝化效应”最强,其自然原因主要是( )
A. 地势低洼,水网密布
C. 河道弯曲,水流缓慢
【答案】56. B
【解析】
56. 清洁的水体可以起到净化污水的作用,但是自净能力有限,不能净化各种生产污水,A错。城市水域中的水体由于蒸发,促进空气对流,从而净化空气。冬季,城市市区内水体水温高,释放热量,提高气温;夏季,水温低,吸收热量,降低气温,减弱“城市热岛”效应,B对、D错。提供生活用水,是经济作用,不是对环境保护的作用,C错。故选B。
57. 城市市区用地紧张,土地价格高,规划者不愿意将城市大量土地用作水域,故选A。
58. 武汉市“蓝化效应”强是因为市区水域面积广,其水域面积广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武汉市地处江汉平原,地势低洼,水网密布,A对。就降水而言,武汉低于广州与上海,B错。C、D两项不是城市水域面积大的主要原因。故选A。
专题七 农业区位选择与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天麻是我国千年传统的药膳滋补品,主要分布在我国云、贵、川等地。由于气候不宜,北方地区一直没有大面积种植。2011年,北京昌平区通过控制温室大棚的温度和湿度,实现越冬种植,“南麻北移”成功。2012年产量达150吨,新鲜天麻开始供应首都市民餐桌。据此回答问题。
59. 北京昌平引种天麻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 地形和水源
C. 市场和技术
60. “南麻北移”成功,改造的自然地理要素是( )
A. 地形
【答案】59. C
【解析】试题分析:
59. 从材料中看天麻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通过控制温室大棚的温度和湿度,才能在北京种植,主导区位因素是技术;材料中“新鲜天麻开始供应首都市民餐桌”,说明主导区位因素是市场,C正确。
60. 从材料中可知“南麻北移”成功是通过控制温室大棚的温度和湿度,温度和湿度是气候的主要指标,因此改造的自然地理要素是气候,B正确。
考点:农业区位因素
近年来,青海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夏季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每年夏季,大量反季节蔬菜由青海运往东部沿海地区。目前,为拓宽菜农的收入途径,该地也正尝试深冬反季节蔬菜的种植。据此完成问题。
61. 青海夏季的反季节蔬菜大量运往东部,主要原因是东部
A. 蔬菜品质差
C. 缺少喜凉蔬菜
62. 制约青海发展深冬反季节蔬菜最主要的自然条件是( )
A. 热量不足
【答案】61. C
【解析】试题分析:
61. 夏季,青海省海拔较高,气候温凉,适合喜凉蔬菜的种植,东部地区高温,热量丰富,适合多种喜热蔬菜的种植,但缺少喜凉蔬菜,故青海夏季的反季节蔬菜大量运往东部,C项正确,D项错误;夏季青海的反季节蔬菜大量运往东部,不是因为东部地区蔬菜品质、价格、种植规模等的原因,而是蔬菜种类的原因,故A、B项错误。故选C。
62. 受地形的影响,冬季,青海省气温低,不适合发展反季节蔬菜的种植,故热量不足是制约青海发展深冬反季节蔬菜最主要自然条件,A项正确;冬季多晴朗天气,光照强烈,故B项错误;降水少、多大风对反季节蔬菜种植影响不大,故C、D项错误。故选A。
自我国“十八大”后,土地确权和土地流转开启了新时代。土地确权和土地流转经营是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又一项里程碑式的土地改革举措。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导致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使得土地向农业大户集中,农业合作社应运而生。合作社走实现生产资源集聚化、生产规模化和专业化、经营管理企业化、作物种植面向市场化的道路。据此完成问题。
63. 读材料,现阶段土地集中得以实现的基本前提是( )
A. 顺应国家农业结构调整的政策
B. 农产品市场结构变化的需求
C. 科技的进步,种植技术的提高
D. 城市化的发展使农村大量土地闲置
64. 与传统农户经营相比,农业合作社的优势是( )
A. 市场更广,产品价格变低
B. 产品质量更高,环境效益更优
C. 产品更多,效益更好
D. 投入更少,生产成本更低
65. 关于土地流转、合作化经营产生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
A. 资源有效配置,增加农民收入
C. 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城市化
【答案】63. D
【解析】
63. 因城市化的发展,城乡收入差距大,农村务工人员增多,农村大量土地闲置不用,为土地集中提供了基本的前提。政策、市场,科技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前提。故选D。
64. 农业合作社集中大户、利于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使资源配置更合理、产业链联系更紧密、产品种类更多、增值潜力更大、经济效益更高。故选C。
65. 土地流转以后.农民闲置土地得到有效利用,不但扩大了生产规模还增加了农民收人,缩小了贫富差距,合理的分流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了共同富裕,故选B。
河西走廊是甘肃省西北部的狭长高平地,是我国西北内陆著名的灌溉农业区,曾经是全国重点建设的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现已成为种子繁育的“黄金走廊”,其中玉米制种规模很大。这里生产的玉米种子产量高,质量极好。据此完成问题。
66. 制约河西走廊商品粮基地建设的主要因素是( )
A. 土地资源
67. 与华北平原相比,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发展玉米制种的有利条件是( )
A. 降水丰富
68. 下列地区中,最可能成为河西走廊玉米制种上的竞争对手的是( )
A. 柴达木盆地
【答案】66. B
【解析】
66. 河西走廊地处我国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因而制约其商品粮基地建设的主要因素是水源。
67. 结合上题分析知,与华北平原相比,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发展玉米制种的有利条件是旱涝灾害少。
68. 结合上题分析,根据四个选择项特点知,塔里木盆地自然环境特征与河西走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最可能对河西走廊玉米制种带来冲击。
荔枝属亚热带水果,对气候非常敏感,冬季尤其不耐冰雪霜冻。四川省东南部紧临长江的合江县(28°N)地处盆地边缘河谷,是我国种植荔枝纬度最高的地区。荔枝4月开花,7月成熟上市。据此回答问题。
69. 合江县成为我国种植荔枝北界的自然原因是( )
A. 紫色土发育成熟,土壤深厚肥沃
B. 紧临长江,水源充足
C. 夏季光热充足,降水集中
D. 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小
70. 与广西荔枝生产区相比,合江县荔枝生产应( )
A. 利用劳动力优势,开垦山坡,扩大种植规模
B. 拓展网络销售渠道,提高荔枝价格
C. 发挥生长周期较长的晚熟优势,实现错峰销售
D. 发挥长江水运优势,打通外销市场
71. 合江县所在地区较为突出的生态问题是( )
A. 水土流失
【答案】69. D
【解析】
69. 试题问的是种植最北界的原因,主要考虑热量条件,再结合材料“冬季不耐冰雪霜冻”可知,自然原因是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小,D正确。
70. 与广西比合江县纬度高,荔枝上市晚,应发挥生长周期较长的晚熟优势,实现错峰销售,C正确。
71. 由材料可知,合江县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易出现水土流失,A正确;湿润地区不易出现土地盐碱化和土地沙化问题,水体污染不属于生态问题。
专题八 工业地域与产业转移
位于郑州航空港的某电子科技企业,其元器件面向全球采购,产品面向全球销售。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72. 该企业选择在郑州航空港建厂,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 劳动力
73. 在该企业周围,有众多同类企业纷纷建厂投产,最主要的目的是( )
A. 减少内部交易费用
C. 加快新产品研发
74. 面向全球采购元器件,会( )
A. 增加铁路运输压力
C. 利用最佳区位优势
【答案】72. D
【解析】
72. 由材料可知,该企业为电子科技企业,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产品的研发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重高,需要迅速占领市场,且其市场为国际市场,依赖于便捷的交通运输方式,靠近郑州航空港布局,是考虑的交通运输条件,故选D。
73. 在该企业周围,有众多同类企业纷纷在此建厂投产,属于相同类型产业,各工厂之间没有生产上的联系,没有内部交易费用(内部交易是指由母公司与其所有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范围内,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交易),A错。同类产业集聚可以公用基础设施,B对。对于产品的研发及市场销售没有影响,CD错。故选B。
74. 该产品的元器件,体积小,价格昂贵,主要依赖航空运输,A错。面向全球采购元器件,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B错。可以充分利用各地的最佳区位优势,C对。对于科技含量的提高没有影响,D错。故选C。
【点睛】工业集聚与分散的优缺点
工业集聚: 优点:可以加强企业间信息的交流与合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了生产建设的投资;有利于生产效益与利润的提高,从而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取得规模效益。 缺点:就是工业的集聚会使得当地的污染加重,不利于环境的保护、住房紧张,交通拥挤。
工业分散:优点:形成地域联系、发挥各地的区位优势。缺点:对现代化的交通和通讯依赖较强。
7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工业梯田”是将荒山、荒坡建设成台阶式的“梯田”,用于工业生产的新型土地开发利用模式。近年来,贵州省仁怀市实施了“工业上山”政策,大力发展“工业梯田”,昔日的贫瘠荒山变成了“聚宝盆”。下图示意贵州省仁怀市位置。
(1)分析仁怀市建设“工业梯田”的自然原因。
(2)简述仁怀市发展“工业梯田”的主要意义。
(3)为了保护仁怀市的生态环境,请你就当地工业生产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仁怀市山地多,平地少,工业用地缺乏;荒山、荒坡面积较广,开发利用潜力大(2)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工业用地成本;促进工业发展,提升经济实力;提高城市化水平(拓展城市空间) (3)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加强工业“三废”处理,严禁污水直接排入河流;等等
【解析】试题分析:
(2)因“工业梯田”利用荒山和荒地,所以可以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企业用地成本。从工业分析,促进工业发展,提升经济实力。从城市分析,工业发展,可以提高城市化水平。
(3)从安全角度分析,一是要防止水文和地质灾害,因此要加强地质勘察;二是要提高建筑质量,保证厂房和生产安全。从生态环境角度分析,应注意生态环境保护。从工业发展的基础分析,应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4)保护环境应从如何减少废弃物排放分析,因此要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从三废排放分析,应加强工业“三废”处理,严禁污水直接排入河流。
考点:工业生产布局及意义
7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发达国家制造业整体衰退,被称为世界上第一座工业城市的曼彻斯特提出“创意经济”的概念,创设新环境,兴建科技园区,实现政府、学术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协同发展,最终以“创意之城”重赢世界瞩目。其成功经验值得许多城市借鉴。
深圳诞生了众多从山寨之路走向世界500强的企业,同时也云集了众多产值过亿的家具、玩具、电子、鞋服等制造企业。但近年来,深圳部分制造业工厂出现倒闭和撤离,企业存活时间短,产业空心化正在加剧,区域转型和产业升级迫在眉睫。
从小渔村变身为大都市,深圳一直被称为“打工者建立的候鸟城市”。2009年,深圳总人口大约为900万人,其中本地户籍人口只有250万人,伴随着区域转型和产业升级及一系列措施的实施,2015年深圳本地户籍人口已经接近400万人,许多“候鸟”开始变为“家燕”。
(1)说出曼彻斯特作为传统工业城市,产业能转型升级成功的原因。
(2)说明深圳部分企业存活时间短的原因。
(3)推测促使深圳总人口中“候鸟”变为“家燕”的条件。
【答案】(1)基础设施完善;资金充足;重视科技,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拥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和文化;政府、研究机构、企业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 (2)该部分企业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业务结构比较单一;主要集中于生产、加工环节,产业附加值低(利润低);自主研发能力弱,缺少核心技术和专利;没有建立自主品牌和市场营销网络;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不断上升 (3)调整升级后的产业适应性强,使就业的稳定性增强(失业的风险降低);教育资源和住房、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增加和完善;社会养老、医疗保险等保障制度的调整;治理污染,环境改善
【解析】(1)产业能转型升级应从科技、政策、工业基础等方面分析。曼彻斯特是一座传统型工业城市,工业基础雄厚,基础设施完善,据材料可知,其创设新环境,兴建科技园区,实现政府、学术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协同发展,说明重视科技,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拥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和文化;政府、研究机构、企业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等优越条件,因此产业转型成功。
(2)据材料可知,深圳多家具、玩具、电子、鞋服等制造企业,该部分企业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生产结构比较单一;且主要是参与生产、加工环节,产业附加值低;自主研发能力弱,多从山寨之路走向世界500强的企业,缺少核心技术和专利;没有建立自主品牌和市场营销网络;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不断上升,优势不断丧失。从而导致部分制造业工厂出现倒闭和撤离,企业存活时间短。
(3)人口
【点睛】本题以深圳产业的发展为背景材料。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员工的本地化对区域所产生的影响、以及深圳的劳动力问题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和解读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和应用能力以及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做题需明确(1)深圳工业基础薄弱,但是工业发展初期主要是有劳动力优势、政策优势、侨乡优势等大力发展“三来一补”企业,即主要是劳动力密集型工业;后来劳动力优势和政策优势逐渐丧失,因此导致部分企业存活时间短。(2)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即经济收入、就业、环境、基础设施等。
专题九 地域联系
读下图回答问题。
77. 据图分析每日凌晨3时左右仍有5000多的乘客选择乘坐航班的主要原因是( )
A. 飞机晚点
C. 乘客转机
78. 下列对机场乘客整体年龄水平高于火车站及客运站的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
A. 飞机安全性差,年龄较低的人群不愿意乘坐
B. 机票价格贵,年龄较大人群收入都高
C. 汽车、火车舒适性差,年龄大的人群不愿旅途劳累
D. 飞机快捷,旅途所花时间短
【答案】77. D
【解析】
77. 飞机不可能每日晚点,从图中可以看出,广州每日凌晨3点左右,仍有5000多的乘客选择航班,主要原因是凌晨航班价格相对便宜,凌晨交通拥堵虽然较轻,但是可以提前去机场,无须在凌晨3点去机场,所以D正确。
78. 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飞机安全性高,但年龄较低的人群不愿意乘坐,机票价格贵,年龄较大人群收入较高,飞机快捷,旅途所花时间短,因此机场乘客整体年龄水平高于火车站及客运站,所以D正确。
【点睛】如何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
一般来说,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或鲜货,短程可由公路运送,远程而又数量大的可用铁路上的专用车;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尽可能利用水运或铁路运输。
下图为兰新铁路穿越“百里风区”“三十里风口”位置示意图。列车经过该区域时,受到大风影响,会在此滞留,停车避风。读图,完成问题。
79. 图中铁路修建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有( )
①冻土融化 ②水源短缺 ③泥石流多发 ④流沙危害
A. ②④
80. 图中铁路线受大风威胁最严重的路段是( )
A. 哈密附近
C. 十三间房附近
81. 20世纪50年代哈密市到鄯善县该段铁路没有沿直线(图中虚线)修建,主要是因为直线线路( )
A. 风灾危害大
C. 地形起伏大
【答案】79. A
【解析】
79.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铁路修建的因素。读图分析可知,该区域为新疆地区,位于我国的第二阶梯,没有冻土融化问题,①错;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较少,水资源短缺,②对;该地降水较少,不易发生泥石流,③错误;该地气候干旱,多风沙,因此易发生流沙危害,④正确。故②④正确。故答案选D项。
80. 本题考查地形图的判读,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读图可知,该地区常年盛行西北风,三间房的西北方有一个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谷,且三间房位于谷口的位置,受地形因素的影响,“狭管效应”强,风力较大,大风危害最严重,故选C。
81. 本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读图可知,沿虚线线路修建虽然路线较短,但地形起伏大,工程量大,修建成本高,故选A。
点睛: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
自然方面
1.地形: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
2.地质: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
3.气候: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
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社会经济方面
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适用于:地方公路)
2.里程和运营时间:尽量修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以节省运营时间;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适用于:国道)3.其他:尽量远离重要文物古迹、注意生态环境保护。
某游客从下图中a处驱车赶往b处,其手机上的某地图软件提示:“前方1千米处行驶非常缓慢”。热力图是该地图软件功能之一,它是利用手机基站定位获取该区域的用户数量来渲染地图颜色,实时描述人群分布、密度和变化趋势的一个产品。下图为某区域热力图。据此完成问题。
82. 该地图软件发出该提示,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
A. GPS、RS
C. GPS、GIS
83. 通过对热力图提供的大数据进行分析,不能( )
A. 规划布局景区道路
C. 预测景区游客数量
【答案】82. C
【解析】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类型及主要功能,根据不同技术的功能,判断实际应用范围。
82. 根据材料,百度地图该提示需要对车辆定位,使用的技术有GPS技术。需要对线路状况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使用GIS技术,C对。RS主要功能是拍摄遥感图像,不能定位或分析数据信息,A、B、D错。
83. 通过对热力图提供的大数据进行分析,不能核定区域游客数量,游客数量是不断变化的,C对。可能规划布局景区道路、评估区域商业价值、助力交通部门决策,A、B、D错。
沙湖,曾是武汉市仅次于东湖的第二大“城中湖”。图B108示意2000年与2016年的沙湖湖面。16年的不间断填湖开发,把沙湖从东南西北向中心挤压,绿色的湖水被黄褐色的土地掩埋。一条楚汉路,将沙湖拦腰截断。回答问题。
84. 获取上面图片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GIS
85. 近年来“沙湖”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是( )
A. 围湖造田
【答案】84. C
【解析】
84. 获取较大面积物体分布的图片,我们主要利用遥感技术,这样可以直接而快速地获取地理信息,C正确;GIS为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对地理数据进行分析、储存、管理等;
85. 据材料知,16年的不间断填湖开发,把沙湖从东南西北向中心挤压,绿色的湖水被黄褐色的土地掩埋,一条楚汉路,将沙湖拦腰截断,说明近年来沙湖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是工程建设,故选B。
专题十
86. 位于中亚地区的咸海近几十年来面积不断减小。
试分析咸海面积减小的原因,并指出面积减小对咸海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答案】原因:阿姆河、锡尔河流域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导致用水量增加,入湖水量减少;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湖水蒸发量增大。影响:①绿洲荒漠化加剧;②农田盐渍化加剧;③气候恶化;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咸海地处中亚地区,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其面积减少的原因应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自然原因是近几十年利率的全球变暖,蒸发加剧;人为原因主要是注入湖泊的河流水减少,即阿姆河、锡尔河流域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导致用水量增加,入湖水量减少,因此面积不断缩小。其面积减小对咸海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应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湖泊面积减少,则会加剧沿岸地区的荒漠化和农田盐渍化;气候变的更加干旱,气候恶化;生物栖息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8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骆马湖(如下图所示)地跨宿迁、徐州两市,是江苏境内第四大淡水湖(面积约260平方千米),被江苏省定为苏北水上湿地保护区,是南水北调的重要中转站。
骆马湖过去湖水清澈,湖滩浅水中芦苇密密匝匝,浮游生物众多,一直是渔民的家园。骆马湖原来是平均水深3~5米的浅水湖,从20世纪90年代出现采砂作业以来,水深不断加大,现在已有60多米。原本星罗棋布的几十个大大小小的湖中岛,大多已先后消失,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湖泊生态发生了“荒漠化”现象。
分析骆马湖采砂对湖泊生态的危害。
【答案】由于采砂作业搅动湖底土层,使水底多年沉积的物质重新溶解到水里,湖水氮、磷含量升高,湖水富营养化,鱼类因缺氧大死亡;湖底沉积的氟化物等有害物质大量释放到湖水中,骆马湖成为了“毒湖”,湖泊动植物大量死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采砂对湖泊生态的影响。由材料可知骆马湖采砂之后,湖中岛消失,大量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采砂过程中,会扰动湖底土层,使得底部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受到扰动之后,重新进入水体,从而由于水体营养物质过剩。产生水体富营养化,消耗水体大量的养分,鱼类缺氧大量死亡;同时在湖底释放出来的物质,还有氟化物等有害物质,从而导致骆马湖成为了“毒湖”,湖泊动植物大量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