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覆盖度是指植被(包括叶、茎、枝)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植被覆盖度反映植被的茂密程度,是植物群落覆盖地表状况的一个综合量化指标,是描述植被群落及生态系统的重要参数。我国华北生态区可划分为森林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和农业生态区。下面左图示意华北地区的三类生态区分布,右图示意植被生长期内华北地区三类生态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左图中甲、乙、丙生态区与右图植被覆盖度曲线匹配正确是
A. 甲—1、乙一Ⅱ、丙—Ⅲ
B. 甲一Ⅲ、乙—Ⅱ、丙一Ⅰ
C. 甲一Ⅱ、乙一Ⅲ、丙一Ⅰ
D. 甲一Ⅲ、乙—I、丙—Ⅱ
2.与其他生态区相比,右图中I曲线代表的生态区
A. 对北京的环保效益更明显
B. 为京津唐地区提供的生活消费物资更丰富
C. 生物多样性更丰富
D. 土地生产力更低
3.与I、Ⅲ曲线相比,Ⅱ曲线变化趋势明显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A. 草场过度放牧
C. 森林过度采伐
【答案】
1.C
2.D
3.B
【解析】[来源:Z|xx|k.Com]
1.根据资料可以判断左图中甲为农业生态区、乙为森林生态区,丙为草原生态区右图中因为森林植被比草原植被覆益度高,农业区受不同耕种状态影响而出现明显的波动,所以I为草原生态区,Ⅱ为农业生态区,Ⅲ为森林生态区,故C正确。
2.I曲线代表草原生态区,故其对北京的环保效益不会比其他区更明显,京津唐地区的生活消费物资主要来自农业生态区,生物多样性小于森林生态区,草原土壤土地生产力低于其他两区,所以D正确。
3.I曲线代表草原生态区,曲线为农业生态区6 月为华北夏粮等作物的收获季,耕地裸露故植被覆益度显著降低,所以B正确。


4.据右图推断,该岛的气候特征是
A. 温暖湿润
C. 高温多雨
5.该岛稀有生物品种多的地理条件是
A. 纬度低地形复杂
C. 与大陆隔绝时间长
【答案】
4.D[来源:学.科.网]
5.C
【解析】
4.读图文材料可知,该岛上植物有瓶状茎、叶柄短、革质等特点,这些特征是植物为了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干旱气候进化的结果,反映了该岛气候干旱,高温干燥。
5.读材料可知:“索科特拉岛在过去的600或700万年间,一直被非洲大陆孤立在外。”

A. 盛行风向
7.沙丘岩广泛分布的地区
A. 多有贝壳类化石和鹅卵石
C. 沙丘洼地常见季节性湖泊
8.与以色列中部高地相比,影响其西部农业生产的主要问题是
A. 土壤贫瘠
【答案】
6.D
7.C[来源:Zxxk.Com]
8.C
【解析】
6.根据材料可推测海岸沙丘岩早期是由风力沉积形成的沙丘。该地为地中海气候,盛行西南风,风携带尼罗河三角洲处的沙源,以色列虽然距离沙源地较远,但是南北向的海岸走向,使得风能够搬运沙源深入到较远的内陆,所以后期形成的沙丘沉积层宽度也较大。D正确。
7.根据信息可知,该地区的溶解作用与蒸发作用更容易发生,高温利于地表水溶解岩层物质,蒸发利于加快表面干结。沙丘岩的形成需要高温和干湿季差异显著,蒸发旺盛等条件。所以,这种气候特征易形成沙丘间洼地的季节性湖泊,C正确。海岸沙丘的主要沙源是来自近岸水域的河流或者海洋沉积物,该地海岸沙丘面积广,所以沉积物质沙源应该较多,该地的海域水一般较浅。B错误。沙源被风搬运至海岸沉积而成,一般颗粒较小,常见贝壳碎屑物,所以不常见鹅卵石,鹅卵石常为河流搬运沉积的产物。A错误。沙丘沿海岸线分布延伸,形成链状,与海岸线平行。D错误。
8.根据信息“在沙丘与海洋的过渡地区都分布有连片的海岸沙丘岩”,可见农田的西部紧邻沙丘,而且考虑到上题的结论,沙丘易流动,掩埋东部农田。所以C正确。信息给出东部为广大肥沃土地,因此选项A不正确。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平均气温高于零度,利于作物越冬,低温冻害不易发。以色列中部高地与西部农田都比较容易发生干旱缺水的问题。
(广东省深圳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中高纬度湖泊水体的温度、溶解氧等物理性质具有明显的垂直差异和季节变化,湖水中的溶解氧来源于大气和水草、水藻的光合作用。下图示意美国北部湖泊夏季(a)和冬季(b)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相对于其他季节,夏季湖泊均温层内含氧量急剧减少,主要原因是
A. 水温升高,水中溶解氧逃逸
C. 与上层水体交换加剧
10.冬季,与有冰覆盖但无雪覆盖的湖泊相比,冰面有厚雪覆盖的湖泊鱼类更容易死亡,其原因可能是
A. 湖水中没有光合作用
【答案】
9.B
10.A
【解析】
9、根据图中夏冬季节的湖水温度相比较,夏季均温层温度是升高,一般情况下水温愈低,水中溶解氧愈高,水温升高,溶解氧会逃逸。但夏季均温层的温度为10摄氏度,与冬季相比并没有升高多少,所以不可能会导致含氧量急剧减少(从温度变化对比,抓住设问中的急剧两个字);从夏季湖泊图中可以看出夏季均温层的温度低于上层的变温层,下层与上层的水体交换不会出现加剧现象;而鱼类分布主要在变温层,但变温层的溶解氧却为9ppm,明显大于均温层,所以ACD都错;而夏季在湖底层的生物残体由于水温升高其受细菌分解速度加快,当这些有机物发生腐败分解时,会消耗掉大量的溶解氧。
10.冬季,冰面有厚雪覆盖的湖泊,冰雪对太阳辐射有强烈的反射作用,使得到达湖泊的光热资源少,抑制了湖泊中植物的光合作用,湖泊中含氧量减少,鱼类更容易死亡,A正确;有冰雪覆盖的湖泊,冰层阻止空气与湖泊热量的交换,使得湖泊内温度更高,B错误;冬季湖水上下的温度、含氧量等方面有差异,湖水分层现象依然存在,C错误;冬季湖泊的水温远远低于夏季湖泊水温,因此不可能是水温偏高导致的鱼类死亡,D错误。故答案选A。
(安徽省皖南八校2018届高三第三次联考(4月))读“某地1月和7月平均气温等值线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A. 冬季风
12.相对于a、b、c山体的南坡而言,d山体的南坡垂直自然带谱更丰富。其主要原因最可能是d山体
A. 纬度更低
【答案】
11.C
12.D
【解析】
11.读图,结合图例,L1为1月份平均气温等值线,1月份为冬季,冬季风对图示西北地区影响大,降温剧烈,而背风地带降温幅度小,所以导致气温与等高线分布的契合度低,A对。1月份,纬度高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小,昼长短,太阳辐射影响气温分布,导致契合度的季节差异,B对。而不同季节的海陆位置没有变化,不会导致契合度季节变化,C错。海拔不同,地形差异大,导致季节变化大,D对。故选C。
12.读图可知,图中4座山体的纬度差异不大,不会导致垂直自然带差异,各山体距离海洋距离相差不大,光照对于垂直变化影响不大,ABC错。而d山体位于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的影响显著,降水的垂直变化大,所以自然带谱更丰富,D对。故选D。
【点睛】植被的垂直分布可以概括以下规律:①基带为当地典型的植被带。②在各森林地带内,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与随着纬度的增加,植被类型的变化大题一致,垂直带可以看作水平带的缩影。但二者存在差异。如落叶阔叶林带在典型的亚热带以南退出各垂直带,寒温带针叶林也只限于亚热带以北的山地。另一方面,一些山地植被带,如高山灌丛带和高山草甸带是水平带中所没有的。③植被带中每个植被带的下限海拔高度向两极逐渐降低,森林带的上限海拔高度也有类似规律。④垂直带中每个植被带的宽度互不相同,且随气候差异而变化。⑤山体越高,垂直带谱越完整。
(湖南省永州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科研人员对青藏高原北麓河盆地天然形成的湖塘下部及其周围地区进行地温钻孔监测,分析发现湖塘中心、湖岸边、天然场地冻土上限不同。下图为三地钻孔地温垂直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 2009年湖塘冻土埋藏深度比2010年浅
B. 2009年湖塘气温比2010年高
C. 2010年湖塘水域面积比2009年大
D. 2010年地温变化峰值的形成是受湖塘水体影响
14.科研人员钻探的K1、K2、K3三孔依次位于
A. 湖塘中心、湖岸边、天然场地
C. 天然场地、湖岸边、湖塘中心
【答案】
13.C
14.A
【解析】
13.科研人员对青藏高原北麓河盆地天然形成的湖塘下部及其周围地区进行地温钻孔监测,分析发现湖塘中心、湖岸边、天然场地冻土上限不同,2009年湖塘冻土埋藏深度比2010年浅,2009年湖塘气温比2010年高,2010年地温变化峰值的形成是受湖塘水体影响。(广东省韶关市2018届高三调研考试)森林可以吸收大量的C02,而森林土壤是C02产生的重要来源,土壤C02主要来自于微生物呼吸、植物根呼吸和土壤动物呼吸。某科研小组对武夷山同一海拔、同一坡向、同一优势树种(米槠林)的土壤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3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武夷山森林土壤C02排放量最高值出现在
A. 1~2月
16.同海拔、同树种的武夷山东坡比西坡的土壤CO2排放量大,其主要原因是
A. 降水较多
17.研究表明,天然米槠林土壤比人工米槠林土壤CO2排放量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A. 土壤温度较高
【答案】
15.C
16.A
17.D
【解析】
15.根据图示曲线,森林土壤C02排放速率与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和枯枝落叶量呈正相关,枯枝落叶季节变化较小。武夷山森林土壤C02排放量最高值出现在7~8月,此时是夏季,气温高,土壤温度高。降水多,土壤含水量大,C对。其它时段土壤温度较低,含水量较小,A、B、D错。17.研究表明,天然米槠林土壤比人工米槠林土壤CO2排放量大,最可能的原因是天然林中的枯枝落叶量较多,人工林有人工管理,落叶量少,D对。天然林与人工林在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壤含水量方面差异小,不是主要因素,A、B、C错。
(四川省绵阳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植被返青期、枯黄期和生长季是重要的植被物候现象。下图为青藏高原11个生态地理分区,研究表明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物候与海拔存在关联,且不同生态区的高寒草地物候也存在差异。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8.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整个青藏高原高寒植被的
A. 返青期推迟、枯黄期提前
C. 返青期提前、枯黄期推迟
19.在海拔2600-3500m的地区,②生态地理区的高寒草地返青期明显晚于①生态区,与之最为密切的因素是
A. 夏季风
20.①、②、③、④四个生态地理区中,高寒草地返青期最迟的是[来源:学科网]
A. ①
【答案】
18.A
19.C
20.D
【解析】
18.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温度降低,热量低,生长期缩短,整个青藏高原高寒植被的返青期推迟、枯黄期提前,A对。B、C、D错。
19.在海拔2600-3500m的地区,②地的纬度较高,其生态地理区的高寒草地返青期明显晚于①生态区,与之最为密切的因素是纬度因素,纬度高,气温降低,C对。夏季风、地势起伏的影响相似,A、D错。返青期受热量影响,年降水量不影响热量差异,B错。
20.根据图例,①、②都是针叶林区,结合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两区域分布的海拔较低,热量条件较好,返青期较早,A、B错。③、④都是草甸分布区,分布海拔较高,图中③比④的海拔低,热量条件较好,返青期较早。四个生态地理区中,高寒草地返青期最迟的是④,D对,C错。
A. 春季
22.北极熊数量将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 海面上升,被淹死
C. 食物缺乏,被饿死
【答案】
21.B
22.C
【解析】考查北极地区环境特征,全球变暖的影响。
21.严冬季节,北极熊外出活动大大减少,进入局部冬眠状态。读图可知,图中北冰洋有部分区域冰雪消融,北极熊站在浮冰上,应为北极地区的暖季,即北半球的夏季。故选B。
22.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冰山会减少,北极熊赖以生存捕食的海洋浮冰区消失,北极熊捕食困难,食物链中断,数量减少,濒临灭绝。故选C。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下表示我国新疆北部地表覆盖对积雪变量的影响统计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注:积雪年指每年的7月1日开始至次年的6月30日结束。积雪开始时间以连续5天以上日积雪深度大于5厘米为标准:积雪结束时间以连续5天日积雪深度小于5厘米确定。
23.上表中最有利于积雪形成的地表是[来源:Zxxk.Com]
A. 稀疏灌木
24.造成积雪结束时间不同的原因是
A. 稀疏灌木接受太阳辐射较强,消融速度较快
C. 农田地表裸露,反射率大,消融速度慢
【答案】
23.C
24.B
【解析】
23.积雪厚度越深,表明形成积雪的条件越好。所以最有利于积雪形成的地表是积雪最后的农田,故选C。
24.由表中数据,稀疏灌木积雪结束时间268日较晚可以知道稀疏灌木积雪消融速度不快,

25.下列有关研究区年NPP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两广丘陵的年NPP大于山东丘陵的年NPP
③影响右图年NPP波动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类型的变化
A. ①③
26.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洞庭湖平原的年NPP显著增加,其主要原因为
A. 种植结构和技术变化
C. 退田还湖
【答案】
25.B
26.A
【解析】考查区域植物生产力变化的原因。
25.读材料可知,研究地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大小顺序为:常绿阔叶林>混交林>草地>农田植被>落叶阔叶林>湿地。两广丘陵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江汉平原植被类型以农田植被为主,山东丘陵、华北平原属于落叶阔叶林带,由此推测,NPP最大的地区是两广丘陵,
26.2001~2010年间洞庭湖平原年NPP呈显著增加趋势,主要原因是由于种植结构和技术变化,植被覆盖率提高,A对;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植被减少,B错;退田还湖,湖泊湿地NPP更小,C错;环保意识增强,主要是退耕还湖,围湖造田不合实际,D错。故选A。
(云南省2018届高三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下图示意珠江上游的南北盘江流域不同坡位水源涵养能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据图推测,中坡位水源涵养贡献率最高取决于
A. 坡度比较适中
C. 降水量最丰富
28.山谷单位面积涵养水源量最大,主要是因为
A. 利于径流汇集
C. 土层厚度较大
【答案】
27.B
28.C
【解析】
27.据图推测,中坡位水源涵养贡献率最高取决于森林面积最大,森林有涵养水源的功能,B对。坡度影响径流速度,不是涵养水源能力的主要因素,A错。降水量不能表示涵养水源能力,C错。热量条件与涵养水源无关,D错。
28.山谷单位面积涵养水源量最大,主要是因为土层厚度较大,C对。径流汇集形成地表径流,不属于涵养水源,A错。不同树种涵养水源能力不同,树种多样、树木繁茂影响水源涵养贡献率,不决定涵养水源量大小,B、D错。
点睛:中坡位水源涵养贡献率最高取决于森林面积最大,森林有涵养水源的功能。降水量不能表示涵养水源能力。山谷单位面积涵养水源量最大,主要是因为土层厚度较大。汇集形成地表径流,不属于涵养水源。
(福建省永春一中、培元、季延、石光中学四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地表蒸散是指地表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的总和,是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系中水分运动的重要过程,是植物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的水分和能量来源,是陆面生态系统与水文过程的重要纽带。读“祁连山海拔2600-3800m内某流城不同地表实测蒸散对比和降水逐月分配图”,完成下面小题。

29.该流域地表蒸散年内的变化是
A. 林地土壤蒸散大,草地蒸散小
C. 植被生长期蒸散大,休眠期蒸散小
30.该流域内8月份草地土壤蒸散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纬度比较低
【答案】
29.C
30.C
【解析】
29.读图可知,该流域一年内地表蒸散具有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林地蒸散小于草本植被(草地)蒸散;植被生长期内(4-10月份)蒸散大,休眠期内(11月一次年3月份)蒸散小;夏季植被蒸散大于冬季植被蒸散;白天气温高,蒸发旺盛,故白天植被蒸散大于夜间植被蒸散,据此选C。
30.读图可知,该流域8月份降水多,阴雨天气多,气温相对较低,光照时间短,从而导致草地土壤在8月份蒸散相对较低,据此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