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要求,中国未来对机器人的需求大幅增加。不同行业以及行业内不同职位的工作内容和智能化发展潜力存在较大差异,人工智能对劳动力的替代不尽相同。最先被机器人替代的是一些常规的、可标准化的工作,而具有创造性、灵活性大的工作,以及带有情感色彩或艺术创作类别的工作在核心经验和技艺上很难被替代。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 根据材料推测,以下行业最先被人工智能替代的是
A. 高级点心师傅
2. 为促进被人工智能所替代的劳动力群体的再就业,政府最迫切需做的是
A. 加强义务教育
C. 推行终身教育理念
【答案】1. B
【解析】
1. 根据材料,最先被机器人替代的是一些常规的、可标准化的工作,结合选项,四种工作中,餐厅服务员的工作最简单,最容易被替代,选B。
2. 被人工智能所替代的劳动力群体一般都是文化素质较低的职业技能较差的群体,因此为了这些人的再就业,政府最迫切需做的是提供相关培训和制度保障,D对。这些人是成人,义务教育已经结束;扩大大学招生与他们意义不大;推行终身教育理念对于当前问题的解决无大作用,故ABC错。
【点睛】
人工智能是“工业4.0”的应用。“工业4.0”项目主要分为两大主题,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该计划将特别注重吸引中小企业参与,力图使中小企业成为新一代智能化生产技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时也成为先进工业生产技术的创造者和供应者。最先被人工智能--机器人替代的是一些常规的、可标准化的工作,但高科技工作很难短时期内2被其取代。
下图所示建筑是我国苗族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楼上住人,楼下架空,被现代建筑学家认为是最佳的生态建筑形式。建房时,将前排落地房柱搁置在下层地基上,最外层不落地房柱与上层外伸出地基的楼板持平,形成悬空吊脚,上下地基之间的空间就成为吊脚楼的底层,这就是所谓的“天平地不平”的吊脚楼特点。

3. 与建筑物所在地的地理特征不相符的是
A. 山高坡陡
C. 潮湿多雾
4. 吊脚楼的最大优点是:
A. 通风透气,宽敞明亮
C. 冬暖夏凉,防暑降温
5. 这种建筑最有可能分布在
A. 黄土高原
【答案】3. B
【解析】
3. 该吊脚楼是苗族人的民居,多见于西南一带,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而并非全年高温,但区域多山地,山高坡陡,潮湿多雾,蛇虫较多,据此选B。
4. 据图可知,吊脚楼悬空建设,可以通风透气,但越往上越窄,并不是层层宽敞;高瞻远瞩,视野开阔也只是站在特定位置的感受,并非该建筑的最大优点;吊脚楼可以防潮透气,这里的冬季本就温和,无需将保暖作为民居的建设目的;但该建筑依山依地势而建,楼层较高,可以节约土地,使用当地现有竹木,造价较低,适用于民居建设,选D。
5. 该吊脚楼是苗族人的民居,多见于西南一带,吊脚楼依山而建,说明区域地势较高;吊脚楼层数较多,能居住的人较多,这说明当地适合建筑的平地较少,导致人口集中在少数的山间低地中,结合选项,云贵高原一带地势崎岖,人口及产业活动集中在山间坝子地带,且该地苗族居多,最为符合材料,选C。
森林界线简称林线,指高纬度或高山地区,由于低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在7℃以下)、降水等条件影响下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根据表“我国不同地区林线海拔高度范围”,回答下面小题。
我国不同地区林线海拔高度范围

6. 影响林线的最主要温度条件是
A. 冬温
7. 根据表可知
A. 纬度越高,林线越低
B. 降水越多,林线越高
C. 同一纬度,降水越多林线越低
D. 同一纬度,海拔越高林线越低
8. 西藏林芝的色季拉山是全世界林线最高的山,与此相关的是
A. 暖湿气流的影响
C. 垂直地带性显著
【答案】6. B
【解析】
6. 由表可知,纬度较低,林线较高,说明热量是影响林线的重要因素。表中显示,天山纬度比长白山高,雪线却比长白山高,二者都位于温带,冬温较低,林木生长缓慢,夏季林木生长较快。但夏季时,天山比长白山的昼长长,位于大陆内部,夏季的温度更高,导致天山的林线比长白山高,这也说明夏温是影响林线的最主要温度条件,选B。
7. 据表可知,一般情况下,纬度越高,林线越低,但并不是绝对,如天山林线海拔高于长白山,A错;长白山降水多于天山,但雪线却低于天山,B错;但同一纬度,热量条件相似的前提下,降水越多林线越低,C对;同一纬度,林线高度与降水关联度更明显,D错。
8. 亚热带、热带的热量差异较小,林木生长的关键性因素是降水条件。西藏林芝位于藏南谷地,谷口敞开,印度洋暖湿气流可以长驱直入在此降下地形雨,导致色季拉山森林茂密,成为全世界林线最高的山,据此结合选项选A。
湖泊沉积物与树轮均是研究古气候的良好载体,湖泊沉积物粒度为较成熟的古环境指标。据伍登-温特华斯方法沉积物粒度分为黏土(<4µm),细粉砂(4-16µm),中粉砂(16-32µm),粗粉砂(32--63µm)和砂(>63µm)。某考察队采集了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内陆湖乌伦古湖(47°N,87°N)完整的沉积岩芯,按沉积物粒度从小到大分为C1--C4四个组分进行分析。下图示意该湖1810年--1970年沉积物粒度组分变化与区域树轮记录变化对比图。据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9. 乌伦古湖的湖泊沉积物以黏土和粉砂为主,可以推断形成其沉积物的原因是
A. 流水沉积
10. 造成组分C2(7--25µm)含量增多原因相同的年份是
A. 1830年和1910年
C. 1830年和1944年
11. 根据1944年组分C2含量特征,可以推测其形成原因是
A. 冬季降雪量偏多
C. 冬季降雨量偏多
【答案】9. A
【解析】
9. 黏土和粉砂为河流沉积物,据此可以推断乌伦古湖的沉积物源于流水沉积,选A。
10. 由图可知,成因相同则曲线变化接近,据此可知,1830年和1910年曲线变化步调一致,选A,选项中的其他时间变化都不一致。

1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虫又叫海人参,它生长在沿海沙质滩涂的中、低潮区及潮下带,在涨潮时钻出沙面,退潮时藏身沙中。沙虫对生长环境的质量十分敏感,一旦污染则不能成活,因而有“环境标志生物”之称。沙虫要求的生活条件苛刻,生活的沙地要求含沙量70%以上,还要求松、粗,若沙质太细、粘实均不利于沙虫生活;水的盐度要求25%左右,过咸过淡都不利于沙虫生长;水温不能过冷,水温低则沙虫不长。
光村镇位于海南岛的西北部,濒临北部湾,地跨东经109.5°、北纬19.5° 。光村镇有2万多亩可采挖沙虫的海滩,赶海挖沙虫的传统由来已久。

(1)指出沙虫生长的海洋环境特点。
(2)分析光村镇沿海滩涂适合沙虫生长的条件。
(3)说明光村镇光渔民赶海挖沙虫的时间规律。
(4)分析光村镇长年累月的采挖,但是沙虫产量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原因。
【答案】(1)热带水质洁净、有潮汐(潮间带)、沙质为主的海洋滩涂环境。(2)拥有大面积泥沙质滩涂;杨桥江注入海洋,淡水与海水交汇,盐度适中、藻类丰富,沙虫饵料充足;位于热带浅海湾内,风浪小,地势平缓,水流相对缓慢,适合沙虫栖息生长。
(3)挖沙虫时间每天时刻随着潮汐而变化;退潮期间、滩涂出露的短暂时间
(4)大面积泥沙质滩涂沙虫繁殖快、数量巨大;水质洁净,滩涂环境不受破坏;挖沙虫时间短暂,采挖数量与繁殖更新大致平衡。
【解析】(1)由材料可知,沙虫生长在海南岛沿海沙质滩涂的中、低潮区及潮下带,且对水温、水质要求极高,生活条件苛刻。因此,沙虫喜欢热带、水质洁净、有潮汐(潮间带)、沙质为主的海洋滩涂环境。
(2)读材料可知,沙虫栖息于沿海滩涂一带泥沙质的海域,以泥沙和藻类为食,淡水与海水交汇处是优质沙虫生长的绝佳地点。光村镇濒临海洋,拥有较长海岸线和大面积泥沙质滩涂;杨桥江注入海洋,淡水与海水交汇,藻类丰富,沙虫饵料充足,利于沙虫生长和繁殖;同时沙虫在涨潮时钻出沙面,退潮时藏身沙中,光村镇位于海湾内,风浪小,地势平缓,水流相对缓慢,适合沙虫栖息生长。
(3)光村镇光渔民赶海挖沙虫的时间规律应该与沙虫的活跃度有关,根据材料,沙虫“在涨潮时钻出沙面,退潮时藏身沙中”,因此沙虫随潮汐运动,故挖沙虫时间每天时刻随着潮汐而变化;必须抓住退潮期间、滩涂出露的短暂时间。
(4)光村镇长年累月的采挖,但是沙虫产量却保持着相对稳定,一方面说明该地沙虫繁殖的水质及滩涂环境保持好,有大面积泥沙质滩涂,沙虫繁殖快、数量巨大;另一方面虽然采挖沙虫时间长,但沙虫活跃时间段,挖沙虫时间短暂,采挖数量与繁殖更新大致平衡。
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尔泰山横亘于中、俄、蒙三国界山,位于亚洲腹地的干旱荒漠和干旱半荒漠地带

山体呈西北——东南走向,绵延约2 000 km。科学家利用HYSPLIT 气团轨迹模型(如上图1、2、3所示)和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水汽来源对阿尔泰山降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阿尔泰山脉降水受西风急流和极地气团的共同影响,下图是其近100年来南、北坡降水规律统计示意图。

(1)描述阿尔泰山南、北坡降水波动的规律。
(2)指出阿尔泰山南、北坡降水水汽来源的差异。
(3)分析正常年份,阿尔泰山南坡较北坡降水多的原因。
(4)分析阿尔泰山南、北坡降水波动规律的形成原因。
【答案】(1)阿尔泰山南、北坡降水波动有大约18~20年波动周期时间规律;阿尔泰山南、北坡降水之间的波动大小呈相反(或者反相、负相关)规律。
(2)阿尔泰山南水汽主要是大西洋、里海;北坡主要是北冰洋、西伯利亚。
(3)阿尔泰山降水最主要水汽来源于大西洋);南坡是西风的迎风坡、北坡是背风坡,所以南坡较北坡降水多。
(4)阿尔泰山脉降水受西风急流和极地气团的共同影响;南坡是西风的迎风坡、北坡是背风坡,而从极地偏北气流而言,南坡是北风的背风坡、北坡是迎风坡;阿尔泰山受西风和北风强弱交替影响,所以其南北坡降水波动规律呈反向(相)规律。
【解析】(1)阿尔泰山南、北坡降水波动的规律从图中曲线的变化读取,注意两个高值之间的时间段变化规律,及南北坡降水波动的相关性即呈何种相关关系。
(2)据图可知,阿尔泰山南水汽主要是大西洋、里海等地的西风急流;北坡主要是北冰洋、西伯利亚等地的极地气团带来的水汽。
(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阿尔泰山降水最主要水汽来源于大西洋;风向主要是西南风,则南坡是西风的迎风坡、北坡是背风坡,所以南坡较北坡降水多。
(4)阿尔泰山南、北坡降水之间的波动大小呈相反规律,该规律的形成源于降水的来源不同。阿尔泰山脉降水受西风急流和极地气团的共同影响;南坡是西风的迎风坡、北坡是背风坡,而从极地偏北气流而言,南坡是北风的背风坡、北坡是迎风坡;阿尔泰山受西风和北风强弱交替影响,所以其南北坡降水波动规律呈反向(相)规律。
【点睛】
根据图示得出,阿尔泰山脉降水受西风急流和极地气团的共同影响,再根据水汽比例值可知,西风降水所占比例高于极地气团带来的水汽。西风风向主要是西南风,南坡是西风的迎风坡、北坡是西风背风坡;从极地偏北气流而言,南坡是北风的背风坡、北坡是迎风坡。故阿尔泰山南、北坡降水波动规律呈反向(相)规律。
14. 旅游地理【地理选修3】
2018年3月28日,某公司发布了《中国极地旅游热点报告》,该报告显示,近两年大热的极地游,在消费者特征上出现了明显的“新面孔”,年轻消费者成为主流。46%的南极游客是80后,这一年龄段游客在北极游中更高达70%。
分析80后成为极地游主力的原因。
【答案】极地寒冷,气候条件恶劣;80后从年龄上来说比较年轻,身体条件好,能较好地应对严寒等恶劣气候条件;80后更具有挑战探索精神;80后工作长、经济具有一定基础。
【解析】极地游的目的地是极地,其自然环境较为苛刻,尤其极地寒冷,气候条件恶劣,这就会对旅游者的体质有一定要求;所有的旅游者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80后从年龄上来说比较年轻,身体条件好,能较好地应对严寒等恶劣气候条件;80后更具有挑战探索精神;80后工作长、经济具有一定基础。
【点睛】
成为旅游者的一般条件: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有较好的身体素质、有闲暇出游时间、有出游的欲望等。
15. 环境保护【地理——选修5】
2018年2月,耶鲁大学发布了2018全球环境绩效指数(一份综合考量世界各国环境的研究报告),在涵盖环境健康和生态系统活力的24个绩效指标中对180个国家进行排名。在其中的空气质量排名中,澳大利亚在众多评分项目中领跑全球,成为空气质量全球第一的国家。评价各国空气质量依据3个指标:全国范围内PM2.5指数年平均值、PM2.5指数超标所影响的人口比例以及室内污染(使用传统燃料如秸秆等做饭的居民比例)。
分析澳大利亚空气质量领跑全球的原因。
【答案】清洁能源如天然气、水电、风能等使用比重较大,传统燃料使用比重较小;对空气造成严重污染的工业企业少;地广人稀,PM2.5指数超标所影响的人口比例少;内陆地区受副高控制范围广,风力小,扬尘少;与周边国家相隔甚远,其他国家的空气污染物影响小;政府对控制空气污染采取的有力措施及民众的环保意识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