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气环流
4.5.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主耍体现了
A.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 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油橄榄是世界著名的木本油料兼果用树种,叶子上有较厚的角质层。下图为“地中海沿岸油橄榄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6.油橄榄主要分布在(
A. 热带雨林带
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7.油橄榄叶子上有较厚的角质层,反映了该地的气候特征是(
A. 夏季炎热干燥
C. 冬季温和少雨
人口金字塔结构图是反映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的示意图。横坐标表示各年龄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中间的纵坐标表示人口年龄分组,左边表示男性,右边表示女性。下图是X、Y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回答下列各题。

8.Y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 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9.造成X、Y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差异根本原因是
A. 经济水平
C. 历史条件
10.属于Y类型的国家的是
A. 尼日利亚
读下侧漫画,完成下列各题。

11.12.漫画反映的突出地理问题是
A. 气候变暖
C. 粮食问题
13.14.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A. 资源丰富程度
C. 经济发达程度
15.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一般大于环境人口容量。(
读“某地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降水量数据表”,完成下列各题。

16.表中数据反映了该地水资源具有的特点是
A. 空间分布不均
17.为改善该地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应当
A. 禁止耗水产业的发展
C. 改进耕作和灌溉方式
18.有关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荒无人烟的某岛屿上有频繁的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B. 主要的地质灾害有地震、火山、泥石流、滑坡、台风和洪涝
C. 某些地区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也是一种自然灾害
D. 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洪灾日趋严重的重要原因
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9.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最有可能是
A. 植被破坏
20.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 综合性特征
21.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下列关于其影响正确的是
A. 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C. 土壤肥力全部下降
读人类文明发展的四个阶段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2.世界能源从图中哪个时期进入“煤炭时代” ?
A. ①
23.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明显受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制约的时期是
A. ①②
下图为“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县城草地生产力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4.图示地区单位面积天然草地载畜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A. 自东向西降低
C. 自北向南降低
25.形成这种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土壤
26.制定“二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 取消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C. 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压力
27.“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并没有出现预期的新增人口,其原因有(
① 生育观念的转变 ② 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③ 抚养成本上升 ④ 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
A. ①②③
下图为“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图”,回答下列各题。

28.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10000、6000、4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A. 4500
29.我国东部地区环境人口容量较西部地区大,下列关于其成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东部地区科技水平较高
B. 东部地区耕地资源、水资源更丰富
C. 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D. 东部地区人均消费水平更高
下图为“某发达国家人口年龄结构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0.由图中数据可知
A. 该国男女性别比例失衡
C. 移民缓解了该国人口老龄化趋势
31.导致外来人口迁入该国的主要因素是
A. 气候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下表是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读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32.表中反映出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是
A. 约15~16亿
33.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正确途径是
①控制人口数量 ②提高资源利用率 ③提高人们消费水平 ④提高对外开放程度
A. ①②
与追求经济利益的传统移民不同,“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为获得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人口移动方式,其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4.35.形成“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C. 地区间环境条件的差异
36.37.“生活方式型移民”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 缓解人地矛盾
C. 降低住房价格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判断题
38.人口迁移缓解了迁入地的人地矛盾,促进了迁入地的经济发展。(
39.农业文明阶段,土地的质量和数量都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40.在人类社会的早期,自然条件是引发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
41.我国的人口分布呈现出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42.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零的地区,人口总数仍可能在增加。
43.目前影响叙利亚大量人口向欧洲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44.“一山有四季”体现了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45.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水资源丰富,不存在水资源紧缺问题。(
46.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三、填空题
47.阅读下面两段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上海市人口增长幅度超过全国平均增长幅度,从人口增长方面考虑,其主要原因是
(2)与全国相比,在人口年龄构成中,上海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人口的
(3)根据表中数据,人口增长速度仅次于非洲的是____洲,人口出现负增长的是
(4)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
四、综合题
48.读“亚洲局部地区自然带分布图”,回答问题。

(1)①和②两种自然带的名称分别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界线
(2)④所示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
(3)①所示自然带的气候类型除了温带季风气候之外,还有
(4)图中④→③→②→①自然带的更替,体现的是_____地带分异规律,主要受___因素的制约。
49.49.读“二战前后人口迁移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注:图中箭头表示人口迁入或迁出的方向)

(1)在北美两侧横线上加绘两个箭头,以表示其二战前后人口迁移的方向。
(2)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洲分别是:A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
(3)一个国家人口的迁出,对于缓和所在国__________有一定好处,但也往往造成________;对于移入国则提供了_________,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4)从全球来看,目前我国属于人口的__________地区。
50.据美国的一名冰川学家研究,北极冰川完全融化要比原来预计的2050年早得多,他认为到2020年夏天,北极就会出现无冰的现象。


(1)根据以上资料说明,全球气候正发生着
(2)近百年来,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3)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是
(4)从能源利用角度考虑,我们应对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有
参考答案
1.B
【来源】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自然资源是来于自然界,并用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根据定义,清洁汽油不是直接来自自然界,所以是错误的。
【点睛】自然资源就是自然界赋予或前人留下的,可直接或间接用于满足人类需要的所有有形之物与无形之物。资源可分为自然资源与经济资源,能满足人类需要的整个自然界都是自然资源,它包括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野生生物、各种矿物和能源等。
2.3.B
4.5.A
【来源】【百强校】2013-2014学年湖南省浏阳一中高一下期中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2.3.根据图中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及演变过程分析,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地壳运动
,因为地壳运动引起地表形态发生变化,地表形态和地表性质发生变化,引起气候的变化,促使整个地理环境演变。故选B。
4.5.图中各地理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制约关系,演变过程主要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6.D
7.A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宿迁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6.油橄榄是亚热带作物,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该气候区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7.油橄榄叶子上有较厚的角质层,反映了植被对干燥气候的适应,角质层可以锁定叶面水分,保护叶片不被灼伤,故选A。
考点:本题组考查气候类型的综合运用、自然带。
8.D
9.A
10.D
【来源】【百强校】2015-2016学年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一下期中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8.本题考查不同国家的人口增长和读图分析能力。从图中的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中可以看出Y国少年儿童比重小,老年人口比重大,说明是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应该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故答案选D。
9.结合上题分析Y国为发达国家的典型模式,而X国是下粗上尖,也就是说该国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老年人口比重小,从而说明X国出生率较高,高出生率应代表经济水平较为落后,为发展中国家的典型模式,故二者之间根本差异的成因是经济发展水平。故答案选A。
点睛:本题以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不同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以及原因、人口金字塔图示的判读,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
(方法技巧)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
1.概念:人口金字塔:是表示人口年龄、性别结构的一种特殊的条形图,其画法是将各年龄男性与女性人数或百分比分别在纵轴左右画成并列的横的条形.按年龄增长顺序自下而上排列,人口金字塔能形象地直观地反映人口午龄、性别结构,便于说明和分析人口现状、类型和未来发展趋势。
2.人口的金字塔有三种类型:
这种类型是出生率与死亡率差不多,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是稳定的零左右的增长。如果出生率讲一步下降,就会过渡到第三种类型。
第三种,收缩型,底部收缩,上部变宽,金字塔已经变形。
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是出生率长期下降的结果。这种类型的人口由于育龄人群比重低,后备力量更低,如果生育水平不变,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呈负增长,人口缩减。
11.12.D
13.14.D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11.12.气候变暖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及植被破坏有关;环境恶化主要体现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漫画显示人口增多、人口众多,需要的资源量越来越大,而图中的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所以反映的突出地理问题是资源紧缺,故选项D正确。
13.14.根据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含义及影响因素可知,资源越丰富,养活的人口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科技发展水平越高,发现或者创造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经济越发达,创造的资源或者财富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一定时期内,居民消费水平越高,消耗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所以居民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故选项D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与环境问题、人口的合理容量。
15.错误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苏盐城高一下期末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一般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考点:该题考查人口容量。
16.B
17.C
18.D
【来源】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
16.表中数据给出了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降水,反映了该地水资源具有的特点是季节分配不均,气候湿润不属于水资源的特点,所以B正确。
17.该地区由于终年少雨,故水资源总量少,故改善水资源短缺的状况,改进耕作、灌溉方式最符合,所以C正确。
18.荒无人烟的山区发生的滑坡、泥石流因没有造成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而不属于地质灾害;台风和洪涝属于气象灾害,而不是地质灾害,地震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增加30倍,水污染不属于自然灾害,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洪灾日趋严重的重要原因,所以D正确。
【点睛】水资源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用水,洗漱需要用水,保护体力需要用水等等,而且在生产中也离不开用水,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的,随着人们用水量的增加,水资源总量在逐渐的减少,而且人们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已经造成水污染,长期下去,对于人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很不利。
19.A
20.B
21.A
【来源】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
19.读图,根据各种事物的变化,中心事象可能是植被破坏,气候变化与土壤肥力下降无关,径流量也可能变小,人口数量增多,与水旱灾害增多、径流量变大无必然联系,围湖造田与土壤肥力下降无必然联系。
20.图示说明了一个因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因素或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所以B正确。
21.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全球气候异常,旱涝灾害增多会影响农业生产,此外由于气候的变化,作物不能很快适应气候的变化,其生长发育会受到影响,这些都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所以A正确。
【点睛】陆地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一部分发展变化着的。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22.C
23.A
【来源】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
22.本题主要考查自然资源及其利用。在产业革命之前。人类主要以木柴和水力作为主要能源,对煤炭的利用率较低,属于前煤炭时期,工业革命至20世纪初,世界能源以煤炭为主,被称为煤炭时期,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被称为后煤炭时期。上图中①代表人口的原始文明时期,②阶段为农业社会时期,③为工业社会阶段,④为后工业化阶段,进入煤炭时期的为③阶段,故答案选C项。
23.受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制约明显的经济活动属于农业,因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明显受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制约的时期是原始社会时期和农业社会时期,对应图中①②阶段,故答案选A。
24.A
25.C
26.C
27.B
【来源】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
24.读图,结合图例可知,图中天然草地载畜量大体呈自东向西逐渐减少的趋势,所以A正确。
25.东部地区距离海洋较近,降水较多,随着向西逐渐距嗨越来越远,降水量越来越少,水分条件逐渐变差,草类逐渐减少,影响因素为水分条件差异,所以C正确。
26.制定“二孩”政策并不是取消计划生育,而是为了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对计划生育政策作出的积极调整;城乡之间人口数量平衡与人口迁移、城市化等有关,与人口政策无关;制定“二孩”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人口数量,从而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二孩”政策客观上可以拉动房地产和母婴产品消费,但这不是该政策的主要目的。
27.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使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不断改善,导致了人类死亡率的下降,同时,人类的生育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从早婚多育转变为晚婚少育,从而造成生育率下降,最终实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无论是人口的发展、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还是城市的发展、文化的发展等,都是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
28.A
29.D
【来源】【全国百强校首发】江苏省清江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带解析)
【解析】
28.由材料 “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可知,根据“木桶效应”原理,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取决于环境供养最小的人口数的因素,所以该地的人口容量为4500。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9.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容量的的因素。科技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比,东部地区科技水平较高,故A不符合题意;资源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比,东部地区耕地资源、水资源更丰富,故B不符合题意;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比,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故C不符合题意;人均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比,东部地区人均消费水平相对较低,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
(总结)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技术水平、资源基础和环境变化趋势等。其中,只有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负相关的关系,其他各要素与环境人口容量是正相关的关系。
30.C
31.B
【来源】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
30.图示为人口年龄结构,不能表示性别比例;图示内容是年龄结构,只表示不同年龄段所占的百分比,不表示人口多少;青年人口比重大于老年人口比重;移民年龄主要是青壮年人口,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31.读某国人口年龄结构图,可以看出外来人口主要集中在21-50岁,从外来移民年龄结构看,移民人口主要是劳动力人口,以务工、经商为目的,是由于两地的经济水平差异造成的。
32.C
33.C
【来源】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
32.表中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约8~9亿人,反映的是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为16亿,所以C正确。
33.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可以提高我国土地人口承载力,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们消费水平不是提高我国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正确途径,所以C正确。
【点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34.35.C
36.37.D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河北省石家庄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
34.35.由材料“与追求经济效益的传统移民不同,“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为获得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人口移动形式,其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说明生活方式型移民注重的是环境质量,故选C。
36.37.大量外来移民进入,会导致人地矛盾加剧,环境质量变差,住房价格升高,由于人口数量的增加,会带动服务业的发展,故选D。
【点睛】人口迁移的对迁入地影响
有利的:弥补了劳动力不足,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节约了教育和培训费,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带动经济的发展.
不利的:引发种族冲突,影响社会治安,给自然和生态环境、人口与城市带来巨大的压力(如西部大开发对西部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
38.错误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人口迁移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促进了迁入地的经济发展。所以,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考点:人口迁移。
39.正确
【来源】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
【解析】农业文明阶段人类主要依靠耕地获取生活资料,土地的数量和质量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40.正确
【来源】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实验班)
【解析】在人类社会早期,人类是崇拜畏惧自然,以采集和狩猎为主,改造自然的能力很弱,自然条件的变化,影响食物的来源,是引发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说法正确。
41.正确
【来源】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中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一般来说,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人口多,干旱荒漠地区人口少;平原、盆地人口多,山地、高原人口少;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城镇密集、工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汉族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42.正确
【来源】【百强校】2015-2016学年江苏省泰州中学等校高一下期中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除了自然增长外,还有机械增长,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人口自然增长为负增长,但是由于大量人口迁入,人口总数仍可能增加,故选A。
考点: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
43.错误
【来源】[首发]江苏省东台市安丰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目前影响叙利亚大量人口向欧洲迁移的主要因素是战争。
44.正确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扬州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模拟一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山地地区,不同海拔高度,水热状况不同,从而出现“一山有四季”之说,体现了山地的垂直分异规律,故本题叙述正确。
考点:考查山地的垂直分异规律。
45.错误
【来源】江苏省大丰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水资源丰富,但是有些地区水体污染严重,出现了水质性缺水问题,题目说法错误,故选B。
46.正确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扬州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模拟一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植物通过光和作用,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促使化学元素迁移;改造大气圈,使原始大气逐渐演化为现在大气;改造水圈,影响水体成分;改造岩石圈,促进岩石的风化和土壤的形成,使地理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所以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故本题叙述正确。
考点:考查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7.(1)外来流动人口多 (2)老龄化
【来源】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华侨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1)上海市为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首先出现负值的地区,其人口增长主要由于外来人口的流入。
(2)与全国相比,在人口年龄构成中,上海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人口的老龄化更严重;老龄化会造成老年人口多,社会负担加重;
(3)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死亡率;据此结合图表可以得出,人口增长速度仅次于非洲的是拉丁美洲,人口出现负增长的是欧洲。
(4)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高,原因是发达国家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大。
【点睛】
从“1990~2000年全国和上海人口增长幅度对比”图可以看出:全国人口增长幅度为11.66%,上海为25.5%,上海市人口增长的幅度明显超过全国平均增长幅度,使上海人口总数急剧增长,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不是上海本地人口增长过快,而是由于上海经济的飞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口到上海打工,这可以促进上海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这会对上海住房、交通以及社会经济秩序和环境等造成重大影响。上海市的老龄化较为严重,这会造成老年人口多,社会负担加重;
48.(1)温带落叶阔叶林
【来源】江苏省大丰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1)读图可知,①自然带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对应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②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我国南方与北方的界线为秦岭-淮河一线,北方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读图可知,④自然带位于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带对应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热带季雨林)和热带雨林气候。
(3)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①所示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
(4)读图可知,④→③→②→①自然带为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的地域分异规律,是随着纬度的变化,热量条件发生变化,导致自然带发生相应的变化,是以热量条件为基础的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49.(1)→北美← (2)拉丁美洲、大洋洲、非洲、欧洲 (3)人口过多压力 人才外流 廉价劳动力 (4)迁出
【来源】2011-2012学年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带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1)二战前,世界人口迁移主要伴随殖民主义的扩张,故北美洲为主要的人口迁入地区;二战后,经济因素是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故北美洲经济发展,是主要的人口迁入地区。(2)二战前,世界人口迁移主要伴随殖民主义的扩张,故主要的人口迁移由欧洲、非洲向南北美洲和大洋洲迁移;二战后,经济因素是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故人口迁移的方向为:由亚、非、拉向北美、欧洲和大洋洲迁移。(3)考查人口迁移的意义:对迁出地的影响:有利:缓解迁出地的人地矛盾;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不利:可能导致人才外流和劳动力不足;对迁入地的影响:有利:提供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利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等;不利:给迁入地的环境造成巨大压力,故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等。(4)从全球来看,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故为主要的人口迁出地。
50.(1)变暖(升温)
【来源】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以冰川图片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气候变化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读图和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从图示信息可以看出,北极地区冰川融化,说明全球气候在变暖,按照时间尺度,当前地球气候正处在间冰期。
(2)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变化的主要趋势是波动上升,导致其变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是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热带雨林大面积被破坏。
(3)气候变暖使温度带北移,有利于作物生长,全球气候变暖,中纬度会因为蒸发量加大影响农业生产,高纬地区会因为气温升高适宜农业生产。
(4)采取措施主要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方面进行分析回答。主要措施调整能源利用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能产业;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节能减排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