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四省区轮廓图,回答下面小题。
1. 在四省区中面积最大的省区是 (
A. ①
2. 在这四个省级行政区中,其中与三个自治区相接壤的是(
A. ①
【答案】1. B
【解析】
1、根据省区轮廓,①是辽宁省,②是新疆,③是甘肃,④是四川省,在四省区中面积最大的省区是新疆,②对B对,其他省区面积较小, A、C、D错。
2. 在这四个省级行政区中,其中与三个自治区相接壤的是甘肃,与新疆、宁夏、内蒙古三个自治区接壤,C对。A、B、D错。
点睛:根据轮廓判断省区名称,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单位,约160万平方千米。了解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分布位置,相对位置关系。
下图中有四条山脉,分析判断下面小题
3. 属于江西省和福建省的分界的是
A. ①
4. 山脉两侧体现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的是(
A. ①
5. 垂直自然带数目最多的是
A. ①
【答案】3. B
【解析】
3. 根据山脉走向和省区轮廓,①是大兴安岭,位于黑龙江和内蒙古交界地带,A错。②是武夷山,属于江西省和福建省的分界,B对。③位于黄河下游北侧,是太行山,是河北、山西的分界,C错。④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中印边界,D错。
4. 山脉两侧体现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的是①,大兴安岭,山脉以东是森林植被,以西是草地植被,A对。②、③山脉两侧植被相同,B、C错。④山脉北侧是独特的高寒气候区,D错。
5. 影响垂直自然带数目的因素是纬度、相对高度。垂直自然带数目最多的是④ ,喜马拉雅山脉,纬度低,海拔高,南坡的相对高度大,D对。①、②山脉纬度较高,自然带数目较少,A、B错。③山脉海拔较低,相对高度小,自然带数目少,C错。
甲地每年9月下旬种植冬小麦,次年6月收获后再种植玉米。乙地每年4~7月种植早稻,8~11月种植晚稻,冬季种植绿肥或油菜。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6. 符合甲、乙两地的气候条件分别是(
①无霜期分别约为150天、180天
③年降水量分别约为650毫米、1300毫米
④年降水量分别集中在春季和夏季
A. ①②
7. 甲、乙两地可能分别位于(
A. 华北平原,鄱阳湖平原
C. 鄱阳湖平原,河套平原
【答案】6. C
【解析】
6. 根据材料,甲地位于华北平原,乙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符合甲、乙两地的气候条件是无霜期分别约为190天、270天左右,①错。≥10℃积温分别在3400℃、4500℃以上,②对。年降水量分别约为650毫米、1300毫米 ,③对。年降水量都集中在夏季,④错。C对,A、B、D错。
7. 甲地每年9月下旬种植冬小麦,次年6月收获后再种植玉米,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位于华北平原。乙地种植早稻,一年两熟,冬季种植绿肥或油菜,位于亚热带,可能是鄱阳湖平原。A对。三江平原、宁夏平原种植春小麦,B、D错。鄱阳湖平原种植水稻为主,C错。
右图显示的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8. 图中表示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分界线的是 (
A. ①
9. 关于图中四条地理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线与④线之间的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
B. ②线以西地区的河流皆为内流河
C. ③线以东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D. ①线以北地区,年降水量低于800 mm,没有湿润地区
【答案】8. B
【解析】
8. 图中表示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分界线的是②,B对。图中①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A错。③是地势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C错。④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D错。
9. 图中四条地理界线
点睛:内流区外流区分界线, 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下图中甲为回归线附近某岛屿的地形剖面图(其上部是该区相关气象要素沿剖面线变化图),乙为该岛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0. 图甲中曲线①②③所代表的气象要素分别是(
A. 降水、光照、气温
C. 光照、降水、气温
11. 导致②气象要素东坡数值明显低于西坡的主要原因是(
A. 东坡地势高
C. 东坡受海洋影响大
12. 中央山脉的物种非常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低
A. ①②
【答案】10. A
【解析】试题分析:
10. 仔细读图,根据三条曲线各自的变化特点进行判断;根据图中岛屿轮廓及其纬度位置可知,该岛屿是台湾岛,该地受来自于海洋的夏季风影响大,东部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丰富,降水量多于西部,说明①表示降水;西部降水较少,多晴朗天气,光照强,东部降水多,多阴雨天气,光照弱,故②为光照;受山脉影响,中部海拔高气温低,所以③为气温,故选项B正确。
11. 由上题已知,②曲线表示的气象要素为光照,光照的强弱与当地的天气状况关系密切,若多晴朗天气,则光照强烈,若多阴雨天气,则光照弱;该地受来自于海洋的东南风影响大,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受地形的抬升,在山脉东坡形成地形雨,多阴雨天气,光照弱,故选项D正确。
12. 由图中纬度可知,北回归线穿过中央山脉,应该处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且该山脉海拔高,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垂直变化明显,形成不同的物种,所以物种丰富;海洋影响该区域的降水量与温差,与物种分布无直接的关系;物种的分布与地壳运动无关,故选项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自然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读我国沿40°N地形剖面图,回答下面小题。
13. 有关D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有丰富的钾盐和铁矿
B. 该地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C. 该地有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沙漠
D. 该地可以大力发展种植业
1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C为昆仑山脉
C. B为淡水湖泊
15. 有关F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形平坦,一望无际
C.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答案】13. C
【解析】
13. 根据经纬度信息,D为塔里木盆地,这里蕴藏有丰富的油气资源,降水稀少,沙漠化严重,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不适宜大力发展种植业,选C。
14. 根据图示,C为祁连山
15. F地形区为黄土高原,黄土直立疏松,夏季多暴雨,形成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景观,选C。
16. 下面是我国四种农作物集中产区分布图,其农作物名称与图的编号对应正确的是(
A. ①油菜
B. ①水稻
C. ①冬小麦
D. ①甜菜
【答案】D
【解析】我国四种农作物集中产区,①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属于中温带地区,可能是甜菜。不可能是冬小麦,C错。②集中分布在华北平原,可能是冬小麦,不会是水稻、甜菜,A、B错。③分布在南方湿润地区,可能是水稻。④分布在长江流域,可能是油菜,D对。
下表反映了我国四个省区煤炭、太阳能、天然气、水四种资源的丰歉程度(★越多表示资源越丰富),回答下面小题。
17. 表中表示天然气的是(
A. 甲
18. 省区“新”的乙资源比省区“川”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处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
B. 地处内陆,降水少,晴天多
C. 地质时期曾是森林茂密的地区
D. 地壳运动频繁
【答案】17. D
【解析】
17. 我国天然气主要分布区在新疆、四川,陕西比较丰富,根据表中资源丰富程度,表示天然气的是丁,D对。甲、 乙、丙所表示资源不具备新、川同时丰富的条件,A、B、C错。
18. 省区“新”的乙资源比省区“川”丰富的主要原因是地处内陆,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B对。新疆的纬度较高,四川地处低纬度地区, A错。地质时期曾是森林茂密的地区是煤炭资源丰富的条件,C错。地壳运动频繁是地热丰富的条件,D错。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图3和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1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B. “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
C. 诗中叙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
D. 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20. 河流入海泥沙量的减少可能对河口三角洲带来的影响是(
A. 地下水位下降
C. 淤积速度加快
【答案】19. B
【解析】
19. 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可以判断河流整体上向南流,D错误。顺着水流方向,曲流的东岸是凸岸,沉积岸,A错误。
20. 河流入海泥沙量的减少,沉积减少,可能对河口三角洲带来的影响是出现侵蚀后退,D对。泥沙含量减少,不表示水量减小,与地下水位下降无关,A错。不能表示河水流速减慢,B错。泥沙沉积少,淤积速度减慢,C错。
点睛: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可以判断河流整体上向南流。河流凸岸是沉积岸,泥沙沉积,凸岸面积增加。河流入海泥沙量的减少,沉积减少,可能对河口三角洲带来的影响是出现侵蚀后退。
根据表和资料,回答下面小题。
我国四省(区)人口及部分自然资源统计数据(2006年)
21. 表中①、②、③、④所示省(区)的简称依次是(
A. 陇、黑、川、苏
C. 黑、川、陇、苏
22. 下列推理,其过程和结论正确的是(
A. 耕地面积①比②小,因此,山区面积①比②大
B.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①比③小,因此乡村人口比重①比③大
C. 木材总蓄积量③比④少,因此,森林覆盖率③比④低
D. 水资源总量②比③多,因此,年降水量②比③大
23. 有关四省(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省(区)西部是该省种植业集中地区
B. ②省(区)东部是我国著名的棉花产区
C. ③省(区)南部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三熟
D. ④省(区)北部灌溉用水主要是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答案】21. D
【解析】
21. 根据表中数值,①水资源总量最大,是四川。②耕地面积大,木林蓄积量大,应位于东北地区,是黑龙江。③城市化水平高,耕地多,木林蓄积量最少,是江苏。④水资源总量最少,应是甘肃。所示省(区)的简称依次是川、黑、苏、陇,D对。A、B、C错。
22. 耕地面积①比②小,不能推断山区面积①比②大,没有因果关系,A错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①比③小,因此乡村人口比重①比③大,B正确。木材总蓄积量③比④少,但是③南部是湿润区,北部是半湿润区,森林覆盖率③比④高,C错误。水资源总量②比③多,有蒸发量的影响,年降水量②比③小,D错误。
23. 四省(区)农业生产,①省(区)西部是横断山区,该省林业集中地区,A错误。②省(区)是黑龙江,不是我国的棉花产区,B错误。③省(区)是江苏,南部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两熟,C错误。④省(区)北部是干旱区,灌溉用水主要是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D正确。
读“2012年11月7日(立冬)我国大陆部分各地季节状况图”,回答下面小题。
24. 形成图中我国各地在同一天出现三种季节的主要原因是(
A.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 各地经度差异大
25. 立冬日,南部沿海地区仍处在夏季的主要原因是(
A. 位于低纬,太阳高度大
C. 临海,比热容大,气温高
【答案】24. D
【解析】
24. 形成图中我国各地在同一天出现三种季节的主要原因是各地纬度差异大,冬季南北温差大,D对。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A错。地形地貌地区差异是垂直地域分异的成因,B错。各地经度差异大不是影响温度的主要因素,C错。
25. 立冬日,南部沿海地区仍处在夏季的主要原因是位于低纬,太阳高度大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26. 图中(
A. 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B. 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 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
D. 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27. 东北平原(
A. 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 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 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D. 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答案】26. D
【解析】试题分析:
26. 根据经纬度得知甲地为我国最东端,在夏半年日出最早,但冬半年因为纬度高日出时间较晚,故A错误;极昼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是极圈,漠河纬度低于极圈,无极昼极夜。故B错误。我国内、外流区分水岭为阴山山脉,故C错误;松花江由低纬向高纬流经封冻区,春季有凌汛出现,故D项正确。
27. 根据图中河流松花江和辽河的流向分别是向东北和西南流入海洋,可知东北平原地势是中间高,南北低,故A正确;伏旱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故B错误;东北地区农业实行农场经营,专业化生产,机械化程度高,故C错误;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不是商品棉基地,故D错误。
考点:中国区域地理。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8.
A. 山地
C. 平原
29. 有关图中两条河流部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都处在热带地区
B. 都有广阔的冲积平原
C. 都有丰富的水力资源
D. 夏季只受东南季风的影响
30. 若某一锋面受地形阻挡,停滞在AB两地之间,则(
A. A处阴雨绵绵
C. A处海拔高于B处
【答案】28. B
【解析】
28. 由图中经纬度可以判断,A是云南省的昆明,B为贵州省的贵阳。两地所在的地形为云贵高原。
29. 图中两条河流位于亚热带地区,处于河流的上游,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既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又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30. 冬季,受地形的阻挡,来自北方的冷气团与南方的暖气团在AB两地之间形成昆明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是极地变性大陆气团与热带大陆气团之间形成的界面,锋面坡度很小,一般在1/250以下,覆盖面较广,锋面两侧的气温、日照、风、相对湿度等 。气象要素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连续,天气特点也迥然不同。处于锋面西南侧的云南大部分地区因受单一暖气流控制,碧空万里,阳光灿烂,气温较高,如昆明1月平均气温7.7℃,冬无严寒,锋下的四川凉山州东北部、云南东北部和贵州大部分地区因位于冷空气一侧,风向偏北,气温低。如贵阳1月平均气温5.0℃,阴雨连绵;每月≥0.1毫米降水日数均在10~15天以上,有“天无三日晴”之谚。可以判断A、B是错误的;冬季,B处处于枯水期,D是错误的。正确的是C。
二、综合题(共40分)
31. 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连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元。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上左图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上右图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下图是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1)结合图说明A支流的水文特征。
(2)说出B、C两支流在开发利用方向上的不同。
(3)指出上右图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湖泊及其下游造成的环境影响。
【答案】(1)流量季节变化大;
(2)B支流:开发水能;发展旅游。C支流:发展航运。
(3)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坡地开垦;围湖造田。
对湖泊及其下游的环境影响:湖泊淤积,湖面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功能减弱,加大下游洪水威胁。
【解析】整体分析:该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流量季节变化大。人类活动的加剧,植被破坏,汛期河水含沙量较大。不合理现象有坡地开垦,特别是陡坡开垦成耕地。湿地消失,说明有围湖造田等。
(1)根据图示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该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气候影响,A支流的水文特征是流量季节变化大。等高线密集,河流落差大,水流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植被破坏,汛期河水含沙量较大。
(2)B支流位于山区,利用方向有开发水能,发展旅游等。C支流流经平原区,适宜发展航运。
(3)根据图例,与左图等高线分布状况对照,右图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有坡地开垦,特别是陡坡开垦。湿地消失,说明有围湖造田等。不合理活动破坏植被,水土流失增加,湖泊淤积,湖面缩小,湖泊的调蓄功能减弱,加大下游洪水威胁。生态环境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32. 读“我国某地区7月平均气温图”,回答问题。
(1)A、B两地所处的地形区分别是
(2)简述B地形区东西两侧降水量的差异及原因。
(3)分别简述等温线在E、F两地的走向特点及原因。
【答案】(1)南岭
(2)武夷山脉东侧降水量大于西侧降水量;因为山脉东侧距海近,地处东南季风的迎风坡;
(3)E地等温线向低纬度(南)突出;主要受地形影响;F地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主要受海洋影响
【解析】(1)根据河流和陆地轮廓,A、B两地位于江南丘陵地区,A是东西走向,B位于东南沿海,呈东北-西南走向,所处的地形区分别是南岭、武夷山脉。
(2)B是武夷山脉,因为山脉东侧距海近,地处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山脉西侧距海较远,地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坡,迎风坡多地形雨,所以东侧是降水量大于西侧降水量。
(3)图中E地等温线向低纬度,即向南突出,主要受地形影响,应是地势较高。F地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主要受海洋影响,夏季风势力强,等温线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