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 年 4 月 19 日天文学家发现一颗具备宜居条件的“超级地球”,代号 LHS 1140b,其半径为地球的 1.4 倍、质量为地球的 6.6 倍。报道称 LHS 1140b 处于宜居带,可能有液态水。
下列叙述中与“超级地球”可能存在液态水有密切关系的是
①质量和体积适中②与恒星的距离比较适中 ③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④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
A. ①②
2017年9月6日晚上19点53分,太阳爆发X9.3级大耀斑,引发太阳质子事件和日冕物质抛射。据悉,这是自2005年以来,太阳最强的一次爆发活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此次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不包括
A. 威胁宇航器的安全
C. 引起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
3.此次爆发的大耀斑,主要出现在
A. 光球层
4.4.下图是一位“驴友”在别德马(60°W, 40°30′S)拍摄的日出景观图片,该图片拍摄时当地的区时是(
A. 6:00
某日正午,家住北京市的王女士驾车途经市内某东西向道路和南北向道路的交叉口处。在等待直行绿灯时,王女士发现路口中间雕像的日影正好投向右转道路的中央位置(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下面下列各题。
5.此时王女士的车头应朝向(
A. 东
6.若两小时后王女士按原路返回,再次经过该十字路口,可能会发现(
A. 雕像的影子变短了
C. 太阳位于地平线附近
打超深钻井,钻穿地壳,直接“触摸”到地壳与地幔的边界,这是全世界地球科学家的理想。美国、英国、中国等12个国家的30名科学家已登上美国“决心”号钻探船,准备在西南印度洋开展打穿地球壳幔边界的一次大洋钻探。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7.若地球科学家们能够一直掘进到地心,则依次钻探的是(
A. 地壳—地幔—地核—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B. 地壳—古登堡界面—地幔—莫霍界面—地核
C. 地幔—莫霍界面—地核—古登堡界面—地壳
D. 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
8.当前科学家仍主要利用地震波的性质对地球内部的结构进行探索,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其地下储有石油的是( )
A. B. C. D.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9.图中M所在的圈层是(
A. 地壳
10.图中N附近,板块张裂(
A. 为海岭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1.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是(
A. ①为地壳
12.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C. 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
下图中①、②、③、④为沉积岩,⑤、⑥为岩浆岩,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3.14.上图中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最可能为
A. ①②③④⑤⑥
15.16.若①为石灰岩,则①与⑤接触地带易形成
A. 花岗岩
推覆构造是一种岩层位移很大的断层构造,其上盘岩层自远处推移而来,下盘为较少位移的原地岩块,有人用推覆构造来解释飞来峰的形成。读推覆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各小题。
17.图中岩层按照年龄由新到老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③
18.飞来峰的演化过程是
A. 外力侵蚀-水平挤压-断裂下陷-推移上覆
B. 水平挤压-岩层断裂-推移上覆-外力侵蚀
C. 水平挤压-断裂下陷-推移上覆-地壳上升
D. 推移上覆-水平挤压-岩层断裂-断块抬升
下图是“某处地层未曾倒置的地质剖面图”,其中①~④代表所在地层的成岩作用。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9.20.结合图示,该地区内力作用的表现主要有( )
A.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风化作用
C.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21.22.下列关于该地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
读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热力原因形成)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23.图示甲、乙、丙、丁气压值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丁
24.此时,图中M地最有可能吹(
A. 东北风
美、意联合研制的“卡西尼号”是对土星大气、光环和卫星进行科学考察的太空探测器。“卡西尼号”于2017年9月15日零时区11:54结束了自己长达20年的工作,并坠入土星大气层。据此回答2-3题。
25.26.“卡西尼号”发射过程中所经过的最小一级天体系统是(
A. 总星系
27.28.“卡西尼号”在探测土卫二中,科学家或认为该星球可能存在生命,其依据可能是土卫二( )
A. 表面存在古老的撞击坑
C. 地下可能存在海洋
目前,上海正大力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有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这片免费的阳光。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9.30.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A. 生物的出现
31.32.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A. 常规能源缺乏,能源需求量大
C. 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
太阳活动爆发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太阳发脾气”,2015年太阳正在“大发脾气”。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认为目前太阳活动正处于第24个活动周期中,而2015年正好是第24个活动周期中的最活跃期。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3.“太阳发脾气”时,可能发生的是( )
①无线电短波通信的信号时强时弱 ②产生极光现象 ③产生极昼现象④罗盘失灵
A. ①③④
34.第23个太阳活动周期中的最活跃的年份约为( )
A. 1997年
下图为北半球冬至日甲、己、丙、丁四地昼夜长短比例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5.甲、己、丙、丁四地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A. 甲、丁、丙、乙
C. 丁、甲、丙、乙
36.地球表面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右偏的地点是(
A. 甲和乙
2017年暑假家住美国旧金山(西八区)的小明途经北京(东八区)到中国甲地看望外婆。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7.小明于当地时间8月1日上午8:00起飞,飞机途中飞行10小时。小明到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时北京时间应该是:
A. 8月1日10:00
C. 8月2日10:00
38.当小明到达甲地时当地正值正午,此时北京时间为12时24分,甲地的经度可能为:
A. 120°E
2017年12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9.今年“大雪”当天,太阳直射点(
A. 位于①-②之间,并向②移动
C. 位于③-④之间,并向④移动
40.今年“大雪”至明年“元旦”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太原(38°N)昼先变长后变短,夜先变短后变长
B. 开罗(30°N)昼逐渐变长,夜逐渐变短,直至昼夜等长
C. 海口(20°N)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小,达到一年最小值后逐渐变大
D. 悉尼(34°S)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大,直至达到一年最大值
读某山麓冲积扇景观图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41.42.该山体岩石的类型对应右图中的(
A. 甲
43.44.右图①②③④代表地质作用,其中包含山麓冲积扇形成过程的是(
A. ①
地球大气中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物理过程,产生着高天流云、风霜雨雪等异彩纷呈的自然现象。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45.46.云雨现象主要分布在对流层,原因不包括( )
A. 上冷下热
47.48.“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 )
A. 对流层气温分布特点是随高度上升,气温降低
B. 对流层空气上热下冷,空气不稳定
C.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读河北石家庄12月20日的未来三天天气预报图,完成下面小题
49.读图可知,石家庄昼夜温差最小的一天是(
A. 12月20日
50.该天出现昼夜温差最小的原因是(
A. 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夜间大气逆辐射弱
B. 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强,夜间大气逆辐射弱
C. 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间大气逆辐射强
D. 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夜间大气逆辐射强
洞穴呼吸,指通过洞口及围岩裂隙等呼吸通道,洞穴与外部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不仅是洞穴空气与外部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唯一途径和过程,而且是保持洞穴内部环境恒温、恒湿的前提条件。当洞内空气的温度小于洞外大气温度时,空气交换以洞外流入洞内(即吸气)为主;反之,则以洞内流出洞外(即呼气)为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1.下列四幅图中,可正确反映洞穴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是(
A. B. C. D.
52.与洞穴外相比,洞穴内(
A. 气温较高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53.53.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质构造上看,A属于
(2)此时,背斜上的地貌是
(3)与我国的“西岳”华山、吐鲁番盆地的成因一致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4)找油气资源应在图中的
(5)如果修建遂道、水库等大型工程,应尽量避开
54.读河流平面、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3~图5中能正确反映图1中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哪一个?该河段主要的河流侵蚀作用是什么?
(2)判断图1中,河岸D、E最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哪一岸?并解释其理由。
(3)若图1中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图2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
A.“U”型谷
(4)若图1所示河流位于北半球,河口的沙洲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与河流的哪岸相连?为什么?
55.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今后新建公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时,有望强制要求产权单位在屋顶、墙体实施配套绿化工程,向“空中”要绿地。
材料二 下图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图中曲线表示气温的水平变化,直线短线表示空气的运动路径)
(1)描述图中气温曲线的分布特点。
(2)结合图示资料,并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在图中线段上绘制箭头以表示气流方向。
(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屋顶绿化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
参考答案
1.D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浙江省宁波市2018届高三9月十校联考地理试卷
【解析】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使得地球的温度适宜,有液态水存在,②正确;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使地球有大气层,①错误;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避免了外天体对地球的影响,③错误;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使得地球温度适宜,有利于液态水的存在,④正确。故②④正确,选D正确。
2.D
3.C
【来源】【全国省级联考word】浙江省9 1高中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属于常识性知识,难度小。
2.由题意可知,此次是2005年以来,太阳最强的一次耀斑爆发。太阳活动一般会影响地球气候、扰乱地球电离层,干扰无线电通信,甚至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干扰地球磁场,形成“磁暴”现象;在两极地区形成极光现象等。火山、地震得爆发是地球内力作用的释放,一般不是太阳活动造成的,所以本题D选项正确。
3.黑子出现在太阳光球层中,耀斑和日珥出现在太阳色球层中,太阳风出现在太阳日冕层中。所以本题正确的是C选项。
4.B
【来源】【全国百强校】四川省雅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读图可知,北京时间(120°E)19:16分时,别德马(64°W)刚好日出,则可计算出拍摄时当地地方时是7:00。
5.B
6.B
【来源】广西南宁市第三十六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检测高一年级地理试卷
【解析】
5.据材料分析,该地位于北京,是某东西向道和南北向道路的交叉口处,路口中间雕像的日影正好投向右转道路的中央位置,说明日影朝向正北方,故此时王女士的车头应朝向西,故B项正确。
6.两个小时后,太阳高度角度变小,物体的影子变长了,故A项错误;太阳位于南偏西的位置,则雕像的影子向东转,故B项正确;午后2点,太阳不可能位于地平线附近,故C项错误;影子朝向东北方向,所驾汽车的影子朝向自己的左前方向,故D项错误。
7.D
8.A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南省张家界市高一上期末地理a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7.地球科学家们能够一直掘进到地心,则依次钻探的是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D正确。
8.横波传播速度比纵波慢,且只能在固态中传播,若地下有石油,则横波消失,A正确。
9.C
10.A
【来源】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德清县、安吉县三县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内部结构和板块构造理论。
9.结合图示M所在的圈层位于海平面下12Km处莫霍界面以下,且为板块张裂地带,也是岩浆的发源地。所以M所在的圈层应该位于上地幔顶部,也就是软流层部分,所以C选项正确。而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范围较大,M位于紧邻莫霍面的地幔部分,所以该处也不是地核部分,所以ABD选项错误。
10.结合板块构造学说理论可知,M附近是板块张裂地带,且位于海洋上,所以一般形成海岭。如果是大陆板块张裂一般形成裂谷,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挤压一般形成海沟。煤矿一般需要在沉积环境下形成,在M附近岩浆活动强烈不可能形成煤矿。
11.C
12.B
【来源】2011-2012学年广东省广州六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带解析)
【解析】试题解析:
11.由图可知①为大气层的垂直向上的第二层,属于平流层,A对;②为地面以下平均厚度33千米,属于地壳,属于岩石圈的一部分,B错;③位于地表以下80--400千米处属于上地幔的下部,C错;④在地面以下2900千米以下,属于外核,D错。故选A。
12.由上题分析可知:①圈层是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A错;②圈层为地壳,地壳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陆地平均33,海洋平均6千米,B对;③圈层为上地幔,其物质具有固态特征,横波可以穿过,(横波不能在液体中传播),C错;横波不能在④圈层中传播,起物质状态为液态或者熔融状态,D错。故选A。
考点:地球的圈层结构
13.14.C
15.16.B
【来源】【百强校】2015届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三开学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13.14.沉积岩先沉积的下,后沉积的在上,因此沉积岩由先到后的顺序是④③②①;岩浆岩只会侵入到已形成的岩层中,因此岩浆岩形成晚于沉积岩,同理⑥形成晚于⑤,因此图中岩石形成先后顺序是④③②①⑤⑥,C正确。
15.16.⑤是岩浆,岩浆温度高,石灰岩受热形成大理岩,因此①与⑤接触地带易形大理岩,B正确。
考点:岩石圈物质循环
【知识拓展】判断地质事件先后顺序的方法是:沉积岩先形成的在下,后形成的在上,因此沉积岩由先到后的顺序是④③②①。后形成的岩层把先形成的都覆盖了,如图中⑥覆盖了⑤,因此⑥形成晚于⑤,⑤覆盖了④③②①,⑤形成晚于④③②①。
17.C
18.B
【来源】2016届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17.图中①②③④均为沉积岩层,老的先沉积,岩层按照年龄由新到老排列正确的是②④①。选C。
18.图中飞来峰的演化过程是先受到水平挤压,岩层出现断裂,①③岩层北推移上覆,再在外力的侵蚀作用下而形成。
考点:地质剖面图的判读,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推断。
19.20.C
21.22.A
【来源】[首发]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重点班)上学期第三学月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地质剖面图的判读和地质作用。
19.20.该区有褶皱山地、侵入岩脉和大理岩(变质岩)存在,所以内力作用的三个主要形式在该区都呈现出来。
21.22.由于该处地层未曾倒置,且丙侵入岩脉非常完整,未发生错位。所以丙侵入活动发生最晚。
23.B
24.C
【来源】浙江省义乌市群星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1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
23.水平方向上,高压区等压面向上弯曲,低压区向下弯曲。因此甲处气压高于乙处,丁的气压高于丙处。在垂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压降低,因此乙的气压高于丁。故B正确。
24.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因此风从甲处吹向乙处,南半球左偏,依据指向标可判断为西北风。故C正确
【点睛】与判断方向有关的题目一定要注意有无指向标。
25.26.C
27.28.C
【来源】【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
25.26.“卡西尼号”是从地球上发射,发射过程中所经过的最小一级天体系统是地月系,C对。选项中天体系统按等级由高到低,依次是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A、B、D错。
27.28.“卡西尼号”
点睛:天体系统按等级由高到低,依次是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是适宜温度、大气、液态水。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中。
29.30.D
31.32.A
【来源】河北省承德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
【解析】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生物的生存、水体的运动的主要能量来源,煤炭是地质时期转化的太阳能形成。火山的喷发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能量。上海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常规能源短缺。
29.30.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生物的出现、水体的运动的主要能量来源,煤炭是地质时期转化的太阳能形成,A、B、C有关。火山的喷发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能量,与太阳辐射无关,D对。
31.32.上海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常规能源短缺,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常规能源缺乏,能源需求量大,A对。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地区,B错。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分散,C错。上海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小,D错。
33.D
34.B
【来源】【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
33.“太阳发脾气”时,可能发生的是无线电短波通信的信号时强时弱,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产生磁暴现象,罗盘失灵,D. ①②④对。产生极昼现象是地球公转的结果,与太阳活动无关,③错。D对,A、B、C错。
34.太阳活动的周期是11年,题目中第24个最活跃期是2015年,第23个太阳活动周期中的最活跃的年份约为 2004年,B对。A、C、D错。
35.B
36.B
【来源】【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
35.根据图示可知,冬至日甲地昼夜等长,应位于赤道地区,所处纬度最低,
36.由上题分析可知,乙和丙位于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水平运动物体向右偏转,选B。
【点睛】
昼夜长短纬度分布规律
主要规律 |
纬度分布规律 |
对称规律 |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例如23°26′N的昼长等于23°26′S的夜长 |
递增规律 |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 |
变幅规律 |
赤道处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
极昼、极夜规律 |
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纬度愈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愈多 |
昼夜长短状况规律 |
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高纬白昼时间越长。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无关 |
37.C
38.D
【来源】【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37.小明于当地时间8月1日上午8:00起飞,即西8区区时1日8:00起飞,西8区与东8区相差16小时,东边的时间早。可以计算此时北京时间是1日24:00。加上飞机途中飞行10小时。小明到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时北京时间应该是8月2日10:00,C对。A、B、D错。
38.北京时间是120°E经线的地方时。当小明到达甲地时当地正值正午,此时北京时间为12时24分,经度相差1° ,时间相差4分钟。该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晚,应位于北京西侧,甲地的经度可能为114°E,D对。A、B、C错。
39.C
40.C
【来源】河北省临漳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1-28班)
【解析】
39.图中①春分、②夏至、③秋分、④冬至、⑤第二年春分,根据二十四节气变化顺序,“大雪”当天,太阳直射点位于秋分和冬至之间,正向冬至移动。即位于③-④之间,并向④移动,C对。A、B、D错。
40.冬至日期是12月22日,大雪日期约是12月8日,元旦是1月1日,今年“大雪”至明年“元旦”期间,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动,再向北移动,太原(38°N)、开罗(30°N)昼先变短,后变长,夜先变长后变短,A、B错。 海口(20°N)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小,达到一年最小值后逐渐变大,C对。悉尼(34°S)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大,直至达到一年最大值,然后变小,D错。
点睛:根据节日的日期,判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昼变短。太阳直射点远离时,正午太阳高度变小,直射点靠近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
41.42.B
43.44.B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南阳市省示范性高中联谊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
41.42.图中丙是变质作用形成为变质岩;岩浆不会发生变质作用,甲、乙都有变质作用,只有丁没有,可知丁为岩浆;岩浆形成岩浆岩,乙为岩浆岩、甲为沉积岩,山体岩石花岗岩是岩浆岩,B正确。
43.44.图中丙是变质作用形成为变质岩;岩浆不会发生变质作用,甲、乙都有变质作用,只有丁没有,可知丁为岩浆;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①为冷却凝固,乙为岩浆岩;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②表示外力作用,甲为沉积岩;重熔再生形成岩浆,③、④表示重熔再生;山麓冲积扇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属于外力作用,B正确。
45.46.D
47.48.A
【来源】【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
45.46.云雨现象主要分布在对流层,原因包括上冷下热,易发生对流现象,A包括。水汽、杂质含量多,凝结核多,B包括。对流旺盛,水汽上升过程中易凝结成雨,C包括。与二氧化碳含量多无关,D不包括。
47.48.“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对流层气温分布特点是随高度上升,气温降低,A对,B错。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辐射,C错。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对地面辐射的吸收,D错。
49.A
50.D
【来源】河北省临漳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29-32班)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学生要熟悉大气的热量来源、大气削弱作用和大气保温作用。
49.白天阴天大气削弱作用强,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夜晚有云大气逆辐射强,气温高,昼夜温差小;有霾加大大气削弱作用,大气逆辐射增强,所以选择A。
50.霾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在这种情况下水汽进一步凝结可能使霾演变成轻雾、雾和云,导致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间大气逆辐射强,昼夜温差小,选择D。
51.A
52.C
【来源】【全国省级联考】湖北省稳派教育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解析】考查洞穴空气与外部环境气体交换原理。
51.从题目所给条件“洞穴内部环境恒温、恒湿”,而外部气温变化较大,由此可以判断白天外界气温高于洞内,结合题目所给“呼气”“吸气”的原理即可判断白天空气从洞外流入洞内,晚上从洞内流出。故选A。
52.由于洞内气体性质相对稳定,而外界气温、气压的变化大,因此无法单一的说洞穴内气温(气压)高低;由于洞内缺乏绿色植物,因此其CO2浓度相对较高;洞内相对封闭,风速较小。故选C。
53.(1)地垒
【来源】【全国百强校】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地质构造的意义等相关知识。
(1)图示C处中间岩层向下凹,判断为向斜;A、B处岩层断裂、错位判断为断层, A处岩层相对于两侧上升,形成地垒;B处岩层相对于两侧向下凹陷,故判断为地堑。
(2)图示D处中间岩层向上拱起,判断为背斜;背斜顶部岩石受到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容易遭受侵蚀而形成谷地。
(3)本题考查构造地貌。断层分为地垒和地堑两种形态,地垒常形成块状山地,如我国的华山西峰、泰山、庐山等;地堑常形成谷底或盆地,如我国的渭河谷地、吐鲁番盆地、汾河谷地。
(4)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由于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背斜底部,中间为石油;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侧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在向斜盆地中往往较易找到地下水。
(5)隧道的建设应尽量避开断层,断裂面岩层破碎易造成水库漏水,同时,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断层处的烈度会变大。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点睛:分析地质构造的应用
分析地质构造不仅可以揭示地质时期地壳运动,分析地貌形成,而且对人类找水、找矿、工程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分析如下:
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岩层储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侧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选择在向斜中心。
利用断层找水。岩隙水易沿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断层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往往是泉水等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2)找矿
①利用背斜找石油、天然气。
“背斜顶部油气丰,气在油上要记清”。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由于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背斜底部,中间为石油。
②利用背斜、向斜确定钻矿的位置。
如果岩层中含有某种矿层,如煤矿、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矿应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顶部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了。
(3)工程建设
①背斜部位是隧道良好的选址。
背斜呈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向斜部位结构不稳定,是地下水汇集区,建隧道可能变成水道,因此修筑铁路开凿隧道应避开向斜。
②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工程应回避断层。
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断层处的烈度会变大。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54.(1)图4。溯源侵蚀;下切
【来源】2018届高考地理(浙江选考)总复习:考点强化练7 外力作用与地貌
【解析】:
整体分析:河流上游,河流落差大,主要侵蚀作用是溯源侵蚀、下蚀。河谷形态是V形谷。河流溯源侵蚀,容易形成瀑布。根据凹岸、凸岸理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
(1)读图,河流A河段位于河流上游,河流落差大,主要侵蚀作用是溯源侵蚀、下蚀。河谷形态是V形谷。河道窄且深。能正确反映图中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图4。
(2)D岸。读图,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侧蚀作用强烈。根据凹岸、凸岸理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
(3)
55.(1)由市中心向郊外波动下降;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气温较低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甘肃省张掖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地理试题
【解析】整体分析:根据曲线形态,判断气温分布特点。气温曲线数值由市中心向郊外波动下降。植被覆盖的绿地,地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被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就少,气温较低。植被吸引二氧化碳,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水分蒸发、植物蒸腾,也降温。
(1)读图,图中气温曲线数值由市中心向郊外波动下降。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气温较低。
(2)图中市中心气温最高,箭头方向向上,在高空箭头方向水平指向郊区,在郊区下降,郊区的近地面箭头水平指向市中心 。
(3) 从下垫面性质分析,等量的太阳辐射,植被覆盖的绿地比水泥面增温慢,地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被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就少,气温较低。从大气保温作用分析,绿地吸收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弱,气温降低。另外,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周围的热量,也起到降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