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所在城市人口资料绘制的人口金字塔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2.2010年,该市0~4岁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 )
A. 3%
3.4.该城市近三十年来人口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
A. 青壮年养育子女的负担逐渐加重
C. 该城市逐渐迈向老龄化社会
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如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A. abc
6.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
A. a
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近年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读图并回答下面小题。
A. 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C. 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
8.近年来我国东部大城市出现的“民工潮”现象表明(
A. 乡村城镇化速度加快
C. 大城市人口老化问题严重
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A. 地下水位上升
C. 蒸发量增加
10.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生活用水量增加
C. 降水下渗量减少
下图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数量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A. 城市数量增多,规模不断扩大
B. 从城市构成上看,仍以中小城市为主
C. 我国城市化水平总体上已经与发达国家持平
D. 城市化水平上断上升,与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有关系
12.读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 等级越高的城市,数目越少
C. 职能越低的城市,数目越少
某城市东西相距25千米,甲、乙、丙、丁分别表示该城市不同的区域。下图为该城市沿东西方向人口密度与土地价格分布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A. 甲区
14.若甲、乙、丙、丁为四个功能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区人口密度小,工业区位条件最差
C. 丙区以住宅用地为主,人口密度大
下图为“某特大城市距离市中心4千米范围内城市各功能区占土地面积比例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A. 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商业区
B. 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及绿化区
C.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
D. 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
16.科学地规划城市建设,有利于
A. 合理利用土地,使城市每一寸土地都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B. 加强各功能区之间的分工与联系
C. 有利于分散城市职能,重点建设某一种功能区
D. 完全摆脱地理环境的影响,建立合理的城市等级体系
张某承包了0.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下图。当地1月平均气温3℃。完成下面小题。
A. 珠江三角洲
18.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市场需求
青藏高原形成一种特殊的高原气候,但利用大棚技术使得拉萨的瓜果蔬菜供应充足。完成下面小题。
19.拉萨利用大棚技术种植瓜果蔬菜,主要是改善了当地的(
A. 热量条件
20.拉萨原来不产西瓜,引种后发现:直接“铺”在地上生长的西瓜长不好,只有将西瓜藤蔓架空,西瓜“挂”着才能结果。西瓜“挂”着的原因是 (
A. 大棚内的地面温度比空气温度低,不利于西瓜的发育成熟
B. 可以减少叶子对西瓜的遮掩,增强光照,促进光合作用
C. 可以充分利用立体空间,节省土地、节省大棚面积,减少农业投入
D. 土壤干燥,直接“搁”在地上,容易使西瓜的水分蒸发
下图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A. 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
C. 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
22.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C. 省级行政区域缩小
下图是我国西南地区中等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A. 交通的便捷程度高
C. 地价低廉
24.随着城市发展,Y住宅区较X住宅区更有利于居民的居住和生活,理由是
①依山傍水,风景优美
③交通便利,方便职工上下班
A. ①②
下图为某特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各类土地付租能力与该地区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A. 工业区、住宅区和商业区
C. 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
26.图中b1、b2功能区相同,但级别不同,在b2地区发展该功能区的原因是(
A. 位于城市工业区附近,工人上下班较方便
B. 位于农耕区附近,乳肉蛋食品丰富
C. 靠近景点和林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D. 位于背风坡,空气湿度小,日照多
下图为某城镇工业区分布及年内风频统计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A. 印染厂
28.该城镇东南部适宜规划
A. 高档住宅小区
读我国南方某平原城市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A. 交通发展促使城区面积向东大规模扩展
C. 多层次的立体交通网络尚未形成
30.2012年,该城市新建商业中心
A. 沿河流两岸分布
C. 位于城市交通干线交会处
读下图某地等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题。
A. 西水东调
32.④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典范,当地农业地域类型是(
A. 商品谷物农业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33.读“未来人口、资源、环境”关系图,回答:
(2)在三条曲线的相互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3)解决人类与环境矛盾的主要途径是?
34.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我国东部沿海某大城市示意图”,统计显示近年来有数十万人迁入该城市。
(1)说明人口大量迁入对该城市造成的不利影响。
(2)在M、P、Q三地中________最可能是高级住宅区,简要说明原因。
(3)近年来该城市大力发展雨水收集工作,简述该措施的意义。
35.“农夫果园”番茄汁的原料主要来自图示的山麓河谷地区。据图回答问题:
(1)该地区种植番茄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_________,B河流主要补给是_____________,此河流在山麓
(2)分析该地区产的番茄质量优良的主要自然原因。
(3)A城镇分布有“农夫果园”番茄榨汁企业,分析影响该企业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
(4)描述图示地区城镇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区位因素。
参考答案
1.2.C
3.4.C
【来源】【百强校】2013-2014学年安徽省安庆一中高一下期中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1.2.本题考查地理图表阅读能力。读图可知,2010年0-4岁女性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3%,故选A。
3.4.读图可知,从1980-2010年近三十年来该城市少年儿童所占比例下降,生育率下降,B错。养育子女负担减轻,A错。老年人所占比例升高,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C对。出生率低,少年儿童比重小,青壮年人口比重大,从图中比例来看,青壮年男女比例相当,青壮年男子没有大量外移,D错。故选C。
【考点定位】地理图表阅读能力及人口结构变化
【名师点睛】人口金字塔图的类型、特点及判读方法:一、人口金字塔图的类型及特点掌握人口金字塔图的结构特点,明确人口金字塔图的类型及其内涵,是准确解读人口金字塔图的基础。人口金字塔图又称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它是一种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的塔状条形统计图。金字塔的每一层代表一个年龄组的人口,上部代表老年人,下部代表少年儿童,中间部分代表青壮年;左半部分代表男性,右半部分代表女性;横条的长度表示某年龄组男性和女性人口的数量及其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百分比)。根据人口金字塔图所反映的人口年龄构成特点,可将其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扩张型——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静止型——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收缩型——底部收缩,上部变宽,金字塔已经变形。
5.C
6.B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高一第二次段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5.本题考查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影响人口年龄、性别结构的因素有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如果不受人口迁移影响,该地区的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图中的各年龄段的比重以及性别比重相差不会太明显,人口金字塔呈真正金字塔形状。而a、b城市中20岁人口比重以及d城市中20-50岁的男性人口比重都很不协调,说明受人口迁移影响较大,ABD错误;c城市人口金字塔呈真正金字塔形状,受人口迁移影响最小,故选C。
6.本题考查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从四幅图中分析,a图中人口老龄化异常严峻;b图青少年人口比例大,应该是文化教育占主要地位;d图性别比例失衡,与其区域内产业特点对劳动力性别的要求有关系。故选B。
7.D
8.B
【来源】2013-2014学年甘肃兰州一中高一下期末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7.从左图看,我国人口流出省份主要有四川、安徽、湖南、江西等中西部省份,而人口流入的省份主要有广东、浙江和上海等东部省份,D对。从地广人稀地区流向人口稠密地区,A错。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C错。答案选D。
8.如果乡村城镇化速度加快,许多民工就会就地转移就业,不会大规模迁移,A错。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不足,使得东部大城市出现的“民工潮”现象,B错。大城市人口老化问题严重与“民工潮”的相关度不大,C错。影响我国近年来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的差异,而不是政策的指引,D错。
考点:该题考查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与原因分析。
9.D
10.C
【来源】2011-2012学年山西省平遥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理科地理试题(带解析)
【解析】
9.城市建设,地表的硬化,导致了当地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A错。地表缺少植被阻挡,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加快,B错。根据图中数值,蒸发量减小,C错。地表径流增大,汛期洪峰流量加大,D对。
10.城市建设后地面硬化建设,地面径流发生增大,主要原因是降水下渗量减少,C对。生活用水量增加与地表径流量无关,A错。城市建设破坏地表植被,植被覆盖率减少,B错。城市热岛效应与地表径流变化无关,D错。
点睛:城市建设后地面硬化建设,植被破坏,降水下渗量减少,地面径流发生增大,导致汛期洪峰流量增大。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生活用水量、城市热岛效应与城市地表径流变化无关。
11.C
12.A
【来源】2011-2012学年浙江省温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
11.C项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应看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图示不能反映;错误。
12.考查中心地理论,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服务范围越大;提供的服务职能越多;同等级城市之间的距离越远;城市等级越低,则反之,故A项正确。
13.B
14.C
【来源】2014-2015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13.中心商务区一般位于城市中心地区,土地价格高,人口密度较小。读图可知,乙地土地价格最高,接近市中心地区,应为中心商务区,故选B。
14.甲处人口密度小,土地价格低,应为工业区所在地,A错。乙区土地价格高,以商业区为主,B错。丙地人口密度大,土地价格较低,应为住宅区,C对。丁位于城郊,土地价格低,一般基础设施较差,D错。故选C。
【点睛】城市主要功能区是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其中最基本的功能区是住宅区。根据城市地租理论,市中心地价最高,向郊区地价逐渐降低,在交通路口处容易出现地租次高峰。根据各功能区的特征,安排功能区布局,从市中心到郊区依次是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城市地域结构形态受地形、河流影响,平原地区多团块状,山区或沿河地区多条带状、组团状分布。
15.A
16.B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巩固训练地理图表和地理信息技术(带解析)
【解析】
15.特大城市距离市中心4千米范围内多以住宅区为主,且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原有工业区会逐渐搬离,面积比重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小,因此A项正确。
16.科学地规划城市建设,有利于加强各功能区之间的分工与联系。
17.B
18.A
【来源】2014-2015学年陕西省汉中市一厂学校高二上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17.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受到的影响越来越大。从图例看,此处农作物主要为水稻和油菜,可排除C、D,再结合题干1月均温(亚热带气候),“当地1月平均气温3℃”可推理出南方地区,图中农作物有油菜,油菜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因此该地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即为太湖平原。可得B答案。
18.从种植结构看:85年以传统作物水稻、油菜为主,95年以蔬菜、水稻为主,05年变为以面向市场的花卉、蔬菜为主,20年来该地农业生产随着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尤其是市场需求)而发生明显的转变,得A答案
【考点定位】主要考查了农业地域分布、农业区位变化。
名师点睛:本题难度适中。本题隐含了有关粮食的热点问题,考查点在于通过统计图中的农作物种植比例变化、文字等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农业的地域分布及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问题。
第1题,准确提取文字信息该地“1月平均气温3℃”、统计图信息“1985年作物种植结构以水稻、油菜为主”是关键,“1月均气温3℃”、“水稻”说明位于我国南方地区,而我国油菜种植区又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只有“太湖平原”才具有这种农业地域特点。第2题,统计图信息“1985年作物种植结构以水稻、油菜为主”变化到“2005年作物种植结构以花卉、蔬菜为主”,表征该地农业地域类型由水稻种植业向园艺业转变,这是市场区位成为主导区位的结果。
19.A
20.A
【来源】【百强校】2015-2016学年陕西省西北大学附中高一下期末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19.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能够透过玻璃或者塑料大棚使室内升温,室内地面升温后放出的地面辐射则又被玻璃或塑料大棚所阻挡,减少了热量的损失;同时减少温室大棚内部与外界的热量交换,类似于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可以改善作物生长的热量条件,并对光照、通风、湿度等因素进行调节。青藏高原为高寒气候,不利于农作物生长;而大棚技术可以改善热量条件,从而能够发展瓜果蔬菜种植。故选项A正确。
20.从材料中可看出,制约西瓜生长的主要因素是高寒的气候,即热量不足是关键制约因素,则西瓜铺在地上不易生长,而挂起来后能结果,必然是地面和空气的热量差异导致的。A对。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 是叶子,B错。目的不是节省土地,C错。与西瓜水分蒸发无关,D错。
【考点定位】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人类对自然条件的改造。
【名师点睛】青藏高原地区农业生产:
有利条件是:
① 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光照充足,植物光合作用强;
② 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物质的转化;
③ 高寒低温,生命活动弱,生长周期长,有利于降低消耗,增加营养物质积累;
④ 夜雨较多,有利于减少蒸发,让植物充分吸收利用;
⑤ 河谷地带积温较高,灌溉便利。
主要制约因素:
① 降水稀少,水源不足;
② 地形复杂,温度过低,生长期短;
③ 经济、技术落后,资金缺乏,交通不便;
④ 地势起伏大,生态脆弱,耕地面积小。
21.A
22.D
【来源】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单元测试题 第1章 人口的变化
【解析】
21.由图示可以看出,该省自然增长率由0.51%下降到0.23%,呈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A正确;10年来总人口减少约200万,人口总数约8000多万,人口密度十年来不可能是大幅减小,B错;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的是农村人口的城市化,C错;城市人口比重由27%增加到40%,即10年来城市人口由222345万增加到321680万,增长了99335万,增长率为44.7%,D错。选A正确。
22.该省在我国西部,经济落后,10年来常住人口数量减少,主要外出务工的多,即是劳务输出数量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不是主要原因;与水利工程无关;省级行政区域也没缩小。选D正确。
23.A
24.D
【来源】河南省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
23.图中E工业区与F工业区相比,E区有铁路相通,显著的区位优势是交通的便捷程度高,A对。西南地区冬季吹东北风,两区都无污染,B错。都位于郊区,地价低廉,C错。工人素质相同,D错。
24.随着城市发展,Y住宅区较X住宅区更有利于居民的居住和生活,理由是Y住宅区远离铁路,噪音污染轻,②对。图示中不能显示依山傍水,①错。两地同样是交通便利,③错。远离工业区,环境清洁,④对。D对,A、B、C错。
点睛:与F工业区相比,E区有铁路相通,显著的区位优势是交通的便捷程度高。西南地区冬季吹东北风,郊区地价低,劳动力素质相同。Y住宅区远离铁路,噪音污染轻。远离工业区,环境清洁。
25.B
26.C
【来源】2017—2018学年高一年下学期检测地理必修2第二章
【解析】
25.图中a区地租最高,距市中心最近,为商业区。b1位于市中心的周边,而b2远离市区,二者地租较周边地区高,故判断为两地都为住宅区,C位于郊区,地租最低,应为工业区。故B正确。
26.图中显示b2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附近有景点和林地,因此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结合图示b1和b2的位置可判断b1为低级住宅区,位于城市工业区附近,方便工人上下班,b2为高级住宅区。故C正确,A、B错误。林区空气湿度大,故D错误。
【点睛】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一般背向发展,高级住宅区多与文化区和风景区相连,低级住宅区多与工业区相连。
27.D
28.C
【来源】2017—2018学年高一年下学期检测地理必修2第二章
【解析】
27.由风频图可知,该地盛行风为东北风,最小风频为东南风。石化厂位于城市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且位于城市河流的下游河段,对大气及水源的污染较小,故D正确。印染厂位于城区,对水源有污染;水泥厂位于城市河流的上游河段,对河水有污染;造纸厂位于城市河流的上游河段,且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对城市的大气和水源均产生污染。故A、B、C错误。
28.城镇东南部有铁路、公路以及河流经过,水陆交通便利,适宜布局仓储物流区,故C正确。高档住宅小区一般位于河流的上游河段,东南地区为河流的下游,故A错误。商务区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故B错误。休闲度假区一般位于风景优美,环境质量好的区域,故D错误。
【点睛】工业布局的一般原则:①较大的工业区应布局与城市的外围,且与城市保持一定距离;②较小的工业企业,且污染程度比较低的,在保证对城市环境不会造成显著污染的前提下,可布局在城区边缘;③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应设立绿化隔离带。
29.A
30.C
【来源】2017—2018学年高一年下学期检测地理必修2第二章
【解析】
29.读图可知,2012年与1980年相比,城区面积扩大并向东发展,故A正确;城市范围以及城市道路主要位于河流以北,因此城区发展和交通建设受河流影响较大,故B错误。在交通方面出现了地铁,发展了立体交通,故C错误。城市范围扩大,老商业中心服务范围应变大,故D错误。
30.结合图例,读图可知城市新建商业中心位于城市交通干线交会处,故C正确。
【点睛】本题容易,注意结合图例即可。
31.B
32.C
【来源】河南省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
31.根据图中等降水量线,为使④地农业稳定高产,关键是保障灌溉水源。东部地区降水丰富,土地面积小,需采取的措施是东水西调,B对。A、C、D错。
32.根据纬度,该地位于南半球。结合降水量变化,④地应位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侧的墨累-达令盆地,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典范,当地农业地域类型是混合农业,C对。A、B、D错。
33.(1)人口增加、资源减少、环境恶化;
(2)人口曲线;人口增多导致对资源消耗量增加排出的废弃物增多,从而导致环境恶化。(3)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参加国际协作。
【来源】2011-2012学年陕西省延长县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人地关系。
(1)直接读图即可,注意“当前”;
(2)人口问题是引起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
(3)结合图示,并借鉴课本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控制人口;实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改变经济增长模式等。
34.(1)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管理、就业困难;环境污染加剧。
(2)P 靠近旅游观光带,环境质量好;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靠近文化教育区;远离重工业区,空气质量好。
(3)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减轻城市内涝;减轻地面水体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来源】2017—2018学年高一年下学期检测地理必修2第二章
【解析】(1)人口大量迁入对该城市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包括: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管理、就业困难;环境污染加剧等方面。
(2)高级住宅区一般与文化区相连,建在风景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结合图例可知,图中P地靠近旅游观光带,环境质量好;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靠近文化教育区;远离重工业区,空气质量好。
(3) 由材料“在目前我国水资源紧张、水污染加重、城市内涝加剧的情况下,将雨水收集并利用势在必行”可知雨水收集工作可以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减轻城市内涝;减轻地面水体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5.(1)降水;冰川融水(或“冰雪融水”);冲积扇(洪积扇)
(2)光照强、日照时间长、夏季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答出任意3点即可)
(3)接近原料(番茄)产地;交通较便利;土地租金低;劳动力廉价;水源丰富。
(4)分布特点:城镇分布在山麓地带、沿铁路线(交通线)分布、沿河谷分布。主要区位因素:水源充 足,地势平坦,农业发达,交通便利。
【来源】河南省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1)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区,种植番茄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降水。B河流主要补给是冰川融水或冰雪融水。此河流在山麓
(2)该地区产的番茄质量优良的主要自然原因是光照强、日照时间长、夏季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
(3)A城镇分布有“农夫果园”番茄榨汁企业,属于原料指向型企业。主要区位因素是接近原料(番茄)产地。交通较便利,有铁路经过。经济落后,土地租金低,劳动力廉价。位于山麓地带,有河流经过,水源丰富。
(4)图示地区城镇的分布特点是城镇分布在山麓地带,沿铁路线分布、沿河谷分布。主要区位因素是山麓地带或沿河谷地带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农业发达。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