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科学家新发现一颗与地球相距约 11 光年的行星“罗斯 128b”。该行星环绕一颗相对稳定的恒星“罗斯 128”运行,具有与地球相似的质量以及可能适宜生命存活的表面温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同时包含地球与“罗斯
A. 地月系
2. “罗斯
A. 土壤
【答案】1. C
【解析】考查天体系统及层次,存在生命的条件。
1. 读材料可知,罗斯128b是一颗绕恒星“罗斯
2. 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可知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是必要条件。读材料可知,“罗斯
北京时间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中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如图所示地)顺利发射升空。远在纽约(西五区)的李华同学十分自豪地观看了央视国际频道的发射直播。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3. “天舟一号”发射升空时,李华同学所在地的区时为(
A. 20日6时41分
4. 与酒泉、太原和西昌三大卫星发射基地相比,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选择地发射,主要考虑的是(
A. 土地成本较低
【答案】3. A
【解析】
4. 与酒泉、太原和西昌三大卫星发射基地相比,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选择地发射,所处纬度较低,发射自转线速度大,故选B。
下图为“某地昼长年内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该地的纬度是
A. 90°N
6. 关于地球上昼夜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夏至日,地球上昼半球大于夜半球
C. 纬度越低,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小
【答案】5. D
【解析】主要考查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地球公转带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5. 该地有12月22日一天极昼现象,6月22日一天极夜现象,说明该地的纬度是66°34′S,选择D。
6. 地球上昼半球始终等于夜半球,A错; 冬至日,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夜,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昼,B错; 纬度越低,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小 ,C对; 越靠近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白昼时间不一定越长,D错。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可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7. 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 增强大气逆辐射
C. 增强太阳辐射量
8. 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用于(
A. 春季
9. 我国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湿、保温、保土作用最显著的地区是(
A. 东南沿海地区
【答案】7. B
【解析】考查地膜覆盖的保温原理,大气的受热过程,地膜覆盖的作用。
7. 地膜覆盖,则太阳短波辐射可以穿越薄膜,使地面增温,而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薄膜阻止了大气热对流的热量散失,相当于减弱地面辐射的散失,起到保温作用。我国北方春播时地温较低,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减少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起到保温的效果。故选B。
8. 根据地膜的作用可知,地膜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我国气候的大陆性较强,许多地方春季的气温变化幅度大、降水较少,且春季风力较大、表土易被吹起,再加上春季是我国大部分地区播种的季节,故我国大部分地区主要在春季使用地膜覆盖。故选A。
9. 西北地区地处内陆,气温的年较差、日较差大,且降水较少,因此地膜有较好的保温、保湿作用;此外,西北地区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再加上风力较大,故地膜可以起到显著的保土作用。故选C。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市区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热岛强度是用市区和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来表示的。下图为北京市四季热岛强度平均一天内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0. 热岛效应最强的季节是( )
A. 春季
11. 减弱北京市热岛效应的主要措施有( )
①增加市区绿化面积 ②机动车限行
③冬季市区利用地热采暖 ④道路铺设渗水砖
A. ①②
【答案】10. D
【解析】考查热岛效应,减弱热岛效应的主要措施。
10.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热岛强度是用城市和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来表示,由图可知,热岛效应最强的季节是冬季。故选D。
11. 增加城市绿地、机动车限行都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正确;冬季利用地热采暖增加了城市的人工热源,会进一步加强城市热岛效应,错误;道路铺设渗水砖可增大下渗量,但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效果不大,错误。故选A。
读下图(某月4~10日气温变化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2. 这次天气过程可能是由下列何种天气系统过境造成的(
A. 暖锋
13. 下图中哪幅图能反映该天气系统过境前后的气压变化(
A. B. C. D.
【答案】12. B
【解析】考查常见天气系统与天气。
12. 从图中的气温变化可以看出,从4~9日,最低气温从2下降到-4,且在5、6日两天天气为多云转阴,说明有冷锋经过,尽管没有形成降水(可能是由于大气中的水汽较少或者冷空气太弱),但这符合冷锋的特点。故选B。
13. 在整个天气变化过程中,由于气温一直在下降,所以气压就会逐渐升高,A项符合。B为气旋过境,C为暖锋过境,D为反气旋过境时的气压变化。故选A。
下图中左图为某半球甲地位置示意图,右图为甲地降水量月分配柱状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甲地的气候类型最有可能是
A. 地中海气候
15. 该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A.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
B. 终年受盛行西风带的影响
C.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冬季受盛行西风带的影响
D.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答案】14. A
【解析】考查气候类型分布与成因。
14. 根据世界气候类型分布规律,若图甲中纬度为(30°-10°),即20°,则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与乙图降水特征不符,故甲处纬度为(30°+10°),即40°,气候类型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降水有明显季节变化,与乙图降水特征相符,故选A。
15. 由上题可知,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盛行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炎热干燥。故选C。
读“某海域洋流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16. 对图中洋流形成起重要作用的风带是( )
A. 北半球信风带
C. 北半球西风带
17. 关于四个洋流对陆地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①洋流影响下,沿岸热带沙漠气候所跨经度范围广
B. 在②洋流影响下,大陆沿岸地区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C. 受③洋流影响,大陆东部降水增加
D. ④洋流有利于北海道渔场的形成
【答案】16. D
【解析】试题分析:
16. 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得出是太平洋,由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所以是南半球中低纬海区,A错。南半球信风带影响形成的风海流是南赤道暖流,是图中的②洋流,B錯。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得出是太平洋,由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所以是南半球中低纬海区,C错。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得出是太平洋,由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所以是南半球中低纬海区,故洋流④是西风漂流.西风漂流是受中纬西风影响而形成的风海流,方向是自西向东,可以绕地球一圈,D对。故选D。
17. ①洋流为秘鲁寒流,在①洋流影响下,沿岸热带沙漠气候所跨纬度范围广,A错。②洋流为南赤道暖流,大陆沿岸地区形成热带草原气候与洋流没有关系,B错。受③洋流为东澳大利亚暖流,受其影响,大陆东部降水增加,C对。洋流④为西风漂流,与北海渔场形成无关,D错。故选C。
【考点定位】洋流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8. 下列有关我国疆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我国南北跨纬度近50度,大部分位于温带和寒带
B. 我国最北端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汇合处
C. 我国最南端在海南岛
D. 我国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
【答案】D
【解析】考查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我国南北跨纬度近50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没有寒带,A错误;最北至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东至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B错误;南至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C错误;西至新疆的帕米尔高原,D正确;故选D。
19. 我国幅员辽阔,东西相距5000多千米,跨经度60多度,这就造成了(
A. B. C. D.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同一时代不同民居、同一季节不同衣着、同处平原不同耕作均体现了我国的南北差异,只有同一时刻不同景象是因经度不同(东西差异)而造成的。
考点:我国的区域差异
20. 读某国在甲、乙、丙、丁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完成下题。
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为( )
A. 甲→乙→丁→丙
C. 丁→甲→乙→丙
【答案】C
【解析】考查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增长模式经历了原始低增长阶段,即高、高、低模式;加速增长阶段,即高、低、高模式;增长减缓阶段,即高、低、高模式;低速增长阶段,即低、低、低模式。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首先由死亡率下降开始。图中死亡率最高的是丁、然后是甲,丙、丁阶段死亡率都较低,但丙自然增长率很低,为最后进入低增长的现代型阶段,所以符合的是丁→甲→乙→丙。C对。故选C。
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21. 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A. 迁入率持续上升
C. 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22. 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A. 上海
C. 湖南
【答案】21. D
【解析】考查人口迁移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22. 该省人口迁入比迁出多,是人口净迁入区,为经济较发达地区,故判断应为我国东部沿海省区。故选A。
读四个大洲轮廓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关于四大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全部为东半球
B. ②大洲全部位于东半球
C. ③大洲全部位于西半球
D. ④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
24. 从④大洲最大港口到③大洲最大港口,最短海上航线必须经过(
A. 德雷克海峡
25. 目前,人口增长速度最慢的大洲是(
A. ①
【答案】23. B
【解析】考查大洲轮廓,海上航线,大洲人口增长状况。
23. 读图可得,①是北美洲,②是非洲,③是欧洲,④是亚洲,其中①全部为西半球,A错误;②大洲全部位于东半球,B正确;③大洲全部位于东半球;④大洲地跨南北半球,D错误。故选B。
24. 从上题分析可推③大洲是欧洲最大港口为荷兰鹿特丹港,④大洲是亚洲最大港口是我国上海港,因此沿最短海上航线所经过的海峡依次是英吉利海峡、直布罗陀海峡、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故选C。
25. 目前人口增长速度最慢的大洲是欧洲,欧洲是图③,欧洲的一些国家,比如意大利、德国和瑞典,近些年来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故选C。
第卷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雾凇是空气中的雾滴遇到低温物体表面凝固而形成的现象。据新闻报道,2017年 11 月 27 日清晨,位于 C 地的某河流沿岸出现雾凇,整个河谷地带银装素裹,宛如仙境。下图为当日 8 时(北京时间)亚洲部分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及 C 地雾凇景观图。
(1)图中
(2)图中
(3)试从气团和大气逆辐射的角度分析有利于C地河谷中水汽凝结成雾滴的条件
【答案】(1)第1空:高
第2空:晴朗
(2)第1空
第2空
第3空
(3)本题须坚持按能力等级制评分,故评卷应以学生表述“逻辑线索”的数量与准确程度作为评分依据。本题逻辑的因果关系为“冷气团控制”一“大气逆辐射弱”一“气温低”;因果排列的前后顺序反映了思维能力。
提示:下划线部分是关键词。
【解析】考查天气系统及天气,风向判断,雾的形成条件。
(1)读图可知,图中
(2)过图中
(3)读图可知,C地河谷北部是强烈的亚洲高压,受其影响冷气团势力强劲,故C地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低,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弱,低温利于水汽凝结成雾滴。
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非洲纳马夸兰区域图
材料二:纳马夸兰位于非洲偏远的西南角,地形多样,是一块荒凉、干旱的沙漠地区,该地区被国际生态保护组织认可为地球唯一的生物多样化干旱地区,仅植物就3500多种其中1000多种是这里独有的。每年有150天左右是雾天(水汽遇冷凝结而成)。植物根、茎、叶三种营养器官中至少有一种肥厚多汁,贮藏着大量水分,以多肉植物(右上图)著称。
(1)纳马夸兰多雾天与沿岸洋流有关,其流向是向 ,该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该洋流与附近其它洋流组成的大洋环流运动方向与北印度洋海区 季节大洋环流类似。
(2)纳马夸兰多数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其对应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请分析该地沿岸多大雾天气的原因。
(3)图中A河从两河交汇处往下游的水量越来越少,试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原因。
【答案】(1)西北(向北、向低纬、赤道)
(2)热带沙漠气候
沿岸受寒流影响,空气中水汽遇冷凝结,形成大雾
(3)①降水量小,②蒸发量大(降水量小于蒸发量),③流经沙漠下渗量大,④且几乎无支流汇入,因此水量越来越小。
【解析】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洋流分布规律,气候类型分布,河流补给。
(1)海雾的形成与洋流有关,寒流流经导致洋面上暖空气遇冷凝结形成雾。其西部沿海有本格拉寒流流经,其流向是向西北;寒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降温减湿,该洋流与附近其它洋流组成的大洋环流是南半球中低纬大洋环流,其运动方向逆时针流向,与北印度洋海区冬季节大洋环流类似。
(2)读图结合材料二可知,“纳马夸兰位于非洲偏远的西南角,地形多样,是一块荒凉、干旱的沙漠地区”,故纳马夸兰多数地区的气候类型是热带沙漠气候,其对应的自然带是热带荒漠带;该地沿岸多大雾天气是由于沿岸受寒流影响,空气中水汽遇冷凝结,形成大雾。
(3)读图可知,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是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图中河流降水量小,蒸发量大,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流经沙漠下渗量大,且几乎无支流汇入,河流水量几乎得不到补充,因此往下游的水量越来越少。
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图中等高线,分析地形对a、b两支流的重要影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分);图中河流主要补给类型是
(2)一般情况下河流的入海口常形成的堆积地貌是____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
(3)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点是
【答案】(1)a:a流域内等高线密集,地形坡度大,a河流速快;b:b流域内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小,a河流速慢;
(2)河口三角洲
(3)主要沿河流和沿海分布
【解析】考查等高线图的判读,河口三角洲的形成。
(1)读等高线示意图可知,a流域内等高线密集,地形坡度大,a河流速快;b流域内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小,a河流速慢;结合图中经纬度位置可知,图中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河流主要补给类型是雨水补给。
(2)由于河流入海口处地形平坦,河道宽阔,加之海水顶托,流水缓慢,河流搬运能力减弱,泥沙堆积,形成河口三角洲。
(3)读图可知,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点是主要沿河流和沿海分布。
29. 下图是某地质构造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甲处的地质构造为
(2)下列各组地形,在成因上与左图乙处相似的是(
A. 汾河谷地、吐鲁番盆地
C. 天山、昆仑山
(3)若要修建一条隧道,图一甲乙丙丁四点中,哪个最合适,并简述你的理由。
(4)右图中,已知岩层为石灰岩,图中阴影区域可能为
(5)右图中,拟建一个采石场,应选在A还是B,并简述理由
【答案】(1)背斜
(2)B
(3)丁
(4)变质岩
(5)B
【解析】考查地质构造与地貌,断块山,地质构造的应用,岩石类型。
(1)甲处岩层向上拱起,其地质构造应为背斜;由于背斜顶部受到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2)左图乙处是断层,华山、泰山是断块山,B选项各组地形成因与左图乙处相似。
(3)图中丁处岩层向上拱起,地质构造属于背斜,背斜处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是修建隧道的良好选址,故丁处修建隧道最合适。
(4)读图可知,图中③岩层为石灰岩,且与岩浆侵入处相邻,受高温高压影响,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故影区域可能为变质岩。
(5)B处地质构造属于背斜,背斜顶部受到张力,裂隙发育,岩石破碎,故建采石场应选择在B处。
30. 读“南美洲局部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带①→②→③的分布以________的变化为基础,体现了____
(2)山脉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的变化,下列诗句能反映这一规律的是_________(选择填空)。
A. 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B.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D.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南美洲东南部温带荒漠带直逼大西洋沿岸地区,试分析④地区南部形成温带荒漠带的原因。
【答案】(1)热量
(2)B
(3)安第斯山脉的阻挡,地处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沿岸有寒流经过,降温减湿。
【解析】考查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的非地带性分布原因。
(1)读图可知,自然带①→②→③的分布是由低纬向高纬的更替,体现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
(2)诗句
(3)读图可知,图中④地区南部由于地处中纬度,盛行西风,受安第斯山脉的阻挡,地处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且沿岸有寒流经过,降温减湿作用明显,故形成温带荒漠带。
31. 利用地理统计图可以使枯燥的数据变得直观、生动,便于分析和比较各种地理事物“量”的变化和相互关系。读下面的人口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图中第________阶段和第________阶段人口增长速度均十分缓慢,试分别分析其人口增长缓慢的原因:______________
(2)从人口增长特征看,乙图中B国处于甲图中第____阶段,A国的人口出生率较____。人口增长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B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问题:
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一
(2)四
(3)人口增长缓慢和人口老龄化
【解析】考查人口增长。
(1)直接读图,第一阶段人口出生率高、人口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第四阶段,人口出生率低,人口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主要原因从社会生产力发展角度分析。
(2)图示B国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低,老年人口比重高,故判断为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与第四阶段特征相符。A国少年儿童人口比重高,反映人口出生率高;属于年轻型的人口增长金字塔,塔基宽,故人口增长类型是传统型。
(3)B国为现代型,人口增长缓慢,老龄化严重,出现劳动力不足,措施针对问题分析即可,如鼓励生育和接纳移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