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读下图,下面天体系统层次简图中与对应的是
A. 地月系、银河系、总星系
C.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
【答案】A
【解析】天体系统层次简图中,体现了天体系统的包含关系。等级最低,是地月系。等级比地月系高两个等级,是银河系。等级最高,对应的是总星系。A对,B、C、D错。
2.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
A. 产生潮汐现象
C. 维持地表温度
【答案】B
【解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B对。产生潮汐现象是天体引潮力,与太阳活动无关,A错。维持地表温度的是太阳辐射,C错。引发严重的低温冻害是寒潮天气,与太阳活动无关,D错。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使地球电离层扰动,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潮汐现象是天体引潮力,维持地表温度的是太阳辐射,引发严重的低温冻害是寒潮天气,与太阳活动无关。
3. 下面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
【答案】D
4. 读全球部分经纬网图,回答下题。
图中甲、乙、丙、丁四点中,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A
【解析】图中甲、乙、丙、丁四点中,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甲地,位于赤道上,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自转一周约8万里,A对。其它纬线长度短,B、C、D错。
读下面“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5. 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A. ——
C. ——
6. 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主要是由于
A. 大气吸收辐射少
C. 地面吸收辐射多
【答案】5. C
【解析】
5. 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C对。A、B、D错。
6. 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主要是由于空气稀薄,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即辐射少,A对。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即辐射多,地面吸收辐射多,不是太阳辐射强的原因,B、C错。地面吸收辐射多,是太阳辐射强的结果,D错。
点睛: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主要是由于空气稀薄,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即辐射少。
2017年11月26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阿贡火山喷出火山灰,喷出浓烟高度达1500米。阿贡火山位于印尼旅游胜地巴厘岛东北部,海拔3031米,是印尼129座活火山之一。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7. 阿贡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地球圈层中的
A. 岩石圈
8. 当日,阿贡火山喷出的浓烟高度达到大气圈层的
A. 高层大气
9. 印度尼西亚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其位于
A. 海洋内部
C. 板块内部
【答案】7. C
【解析】
7. 阿贡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地球圈层中的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C对。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之上,A错。地壳、地核都不是岩浆源地,B、D错。
8. 当日,阿贡火山喷出的浓烟高度达到大气圈层的对流层,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便于烟尘上升到高空,C对。有平流层相隔,不能到达高层大气,A对。平流层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不利于烟尘上升,B错。D错。
9. 印度尼西亚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其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D对。海洋内部、海陆交界处与岩浆活动多无关,A、B错。板块内部地壳结构稳定,岩浆活动少,C错。
实验步骤:1、如图在一个平底盆中加适量的水,直至水盖满盆底。把一个装满沙子的小瓶放入盆中。2、用透明的塑料纸盖住盆,用橡皮筋扎住盆口,并把一块小石头放在塑料纸上,压住塑料纸;小石头要放在装沙小瓶正上方。3、将盆放在阳光下直晒,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观察,可以得出。完成下面小题。
10. 该实验主要模拟的是
A. 岩石圈物质循环
C. 大气的垂直分层
11. 自然界中形成该类地理现象的外因是
A. 太阳辐射
C. 地壳运动
12. 对于沙子所言,水的作用相当于地质作用中的
A. 内力作用
【答案】10. B
【解析】
10. 该实验盆中水汽蒸发,在顶部凝结成水滴,向中心小石头处汇集,滴落到小瓶中。主要模拟的是水循环,B对。不能模拟岩石圈物质循环,A错。不能体现大气的垂直分层,C错。热力环流只是气体的运动,没有水的移动,D错。
11. 自然界中形成该类地理现象的外因是太阳辐射,使地表水体受热蒸发,水汽输送、凝结,形成降水,A对。太阳活动不是水循环的原因,B错。地壳运动、水的三态变化不是水循环的外因,C、D错。
12. 对于沙子所言,水的作用相当于地质作用中的外力侵蚀作用,D对。水滴落小瓶中,属于外力作用,A错。水滴没有携带沙子移动,不存在沉积作用、搬运作用,B、C错。
点睛:该实验盆中水汽蒸发,在顶部凝结成水滴,向中心小石头处汇集,滴落到小瓶中。主要模拟的是水循环。对于沙子所言,水的作用相当于地质作用中的外力侵蚀作用。水滴没有携带沙子移动,不存在沉积作用、搬运作用。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及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3. 从水循环发生的领域看,由A—B—C—D形成的水循环类型是
A. 海上内循环
C. 陆地内循环
14. 图中F处的地质构造是
A. 褶皱
【答案】13. D
【解析】
13. 从水循环发生的领域看,由A—B—C—D形成的水循环类型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水汽蒸发,输送到陆地上空,形成降水,再以径流形式,回到海洋,D对。海上内循环发生在海洋内部,A错。陆地内循环发生在陆地内部,C错。没有海陆空循环形式,B错。
14. 图中F处的岩层相对于两侧的岩层上升,地质构造是地垒,C对。褶皱构造岩层弯曲变形,没有错动位移,A错。
15. 读下面四幅海陆风示意图,能正确表示近地面大气运动的是
A.
【答案】C
根据中央气象台2017年8月25日08时的台风快讯,目前2017年的第14号台风“帕卡”风力8级,风速20米每秒。其中心位于北纬15.4度、东经123.8度,距离菲律宾马尼拉东偏北方向约315公里的洋面上。预计台风帕卡将以每小时1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加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台风“帕卡”中心,2017年8月25日08时位于下图所示地区中的
A.
17. 读图,结合文字材料,判断台风“帕卡”的移动路径可能是
A.
【答案】16. A
【解析】
16. 台风“帕卡”中心位于北纬15.4度、东经123.8度,距离菲律宾马尼拉东偏北方向约315公里的洋面上。根据经纬度,东经的度数向东增大,西经的度数向东减小。纬度向北增大是北纬,2017年8月25日08时位于下图所示地区中的图A位置, A对。B、C、D错。
17. 台风“帕卡”将以每小时1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纬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台风移动路径可能是,B对。是北偏西方向,A错。是正西方向,C错。是西偏南方向,D错。
18.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的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为20千米,此次地震使福岛核电站遭受破坏,产生核泄漏危机。据此回答下题。
福岛核电站遭受破坏后,产生的放射性危害物质,可能污染的圈层是
水圈
A.
C.
【答案】B
【解析】福岛核电站遭受破坏后,产生的放射性危害物质,可能污染的圈层是水圈,污染海洋水,对。不能污染地核,错。岩石圈包括地壳,能污染,对。生物圈跨了其它三个圈层,对。大气圈也会受到污染,对。B对,A、C、D错。
点睛:福岛核电站遭受破坏后,产生的放射性危害物质,污染海洋水,可能污染的圈层是水圈。生物圈跨了其它三个圈层,所以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也会污染。
渗透能就是以不同浓度的溶液之间的水压差而产生的能量发电,称为渗透能。渗透能发电技术利用水体盐度差发电,可实现“零排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与风能、太阳能、水能等能源比较,渗透能的优势是
A. 清洁
C. 可再生
20. 渗透能发电站最适宜分布在
A. 淡水湖泊
C. 沿河沼泽
【答案】19. D
【解析】
19. 渗透能就是以不同浓度的溶液之间的水压差而产生的能量发电,称为渗透能。与风能、太阳能、水能等能源比较,渗透能的优势是受天气影响小,D对。都是清洁、廉价、可再生能源,不是渗透能的优势,A、B、C错。
20. 渗透能发电站最适宜分布在河流入海口,水体的盐度差异最大,B对。淡水湖泊、沿河沼泽、河流交汇处都是淡水水体,盐度差异小,能量少,A、C、D错。
第卷(综合分析题,共60分)
二、综合分析题(共60分)
21.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的不同,可以判断E是________波,F是________波;A是________________面,B是________________面。
(2)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不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不同的圈层A界面以上圈层是________________;圈层C是________________;圈层D是________________;圈层H是________________。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介质传播,而纵波可以通过固、液、气不同介质传播。
(3)根据地震波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推测不同圈层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
(4)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可以应用于我们的生产生活中。请你举例说明地震波可以用于我们生产生活中的哪些方面?(举两例说明)
【答案】(1)E是横;F是纵;A是莫霍(或是地壳和地幔分界面),B是古登堡(或是地幔和地核分界面)。
(2)地壳
(3)地壳可能是固体物质;地幔可能是固体物质;而地核不是固体物质,可能是液体、气体或是其它形态物质。
(4)用人为产生的地震波可以勘探地下自然资源,例如石油资源、水资源和其它金属或非金属矿产资源等。还可以勘探地下是否存在断裂带、褶皱带等。
【解析】(1)根据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的不同,E波较慢,F波较快,可以判断E是横波,F是纵波;A是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分界面。B是古登堡面,是地幔和地核分界面。
(2)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不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不同的圈层,A界面以上圈层是地壳;圈层C是地幔;圈层D是外核;圈层H是内核。
(3)根据地震波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介质传播,而纵波可以通过固、液、气不同介质传播。判断地壳可能是固体物质。地幔可能是固体物质。而地核不是固体物质,可能是液体、气体或是其它形态物质。
(4)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可以应用于我们的生产生活中。用人为产生的地震波可以勘探地下自然资源,例如石油资源、水资源和其它金属或非金属矿产资源等。还可以勘探地下是否存在断裂带、褶皱带等。
22. 读“热力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图中竖线和横线上画出热力环流运动箭头?并说明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请对图中A、B、C、D四点的气压大小排序?(注:A点气压为Pa;B点气压为Pb;C点的气压为Pc;D点的气压为Pd)
(3)根据示意图,请你叙述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4)请你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挂式制冷空调为什么安装在屋里上面的墙上,而暖气片为什么安装在屋里靠近窗户下面的地面上?
【答案】(1)画箭头略(顺时针方向)。根本原因是B、C两地冷热不均。
(2)Pc>Pb>Pa>Pd。
(3)由于B、C两地冷热不均,B地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到上空聚积起来,使A地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C地空气冷却收缩下沉,D地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于是,在高空,空气从气压高的A地流向气压低的D地。在近地面,B地气流上升,使B地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C地气流下沉,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于是,近地面的空气又从气压高的C地流向气压低的B地,以补充B地上升的空气,从而形成了热力环流。
(4)在炎热的夏天,空调排放出冷空气,屋里空气遇冷收缩下沉,而热空气膨胀上升,补充下沉的冷空气,形成屋内的空气环流,最终使屋内空气变凉。在寒冷的冬天,暖气片放出热量,靠近窗户的冷空气受热上升,而冷空气下沉补充受热上升的空气,同样在屋内形成空气的环流,使屋内空气变热。
【解析】整体分析:热力环流运动箭头,受热处箭头向上,遇冷处箭头向下,近地面由冷处指向热处,完成顺时针方向环流。气压高低比较只是在水平方向上,垂直方向上不用比较,近地面气压大于高空。
(1)
(2)受热处气流上升,气压低。遇冷处气流下沉,气压碻,近地面气压大于高空气压。图中A、B、C、D四点的气压大小排序是Pc>Pb>Pa>Pd
(3)气压高低比较只是在水平方向上,垂直方向上不用比较,近地面气压大于高空。根据示意图,由于B、C两地冷热不均,B地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使B地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到上空聚积起来,使A地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C地空气冷却收缩下沉,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D地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高空气压状况与近地面相反。在高空,空气从气压高的A地流向气压低的D地。在近地面,空气又从气压高的C地流向气压低的B地,以补充B地上升的空气,从而形成了热力环流。
(4)结合热力环流形成原理分析。在炎热的夏天,空调排放出冷空气,屋里空气遇冷收缩下沉,而热空气膨胀上升,补充下沉的冷空气,形成屋内的空气环流,最终使屋内空气变凉。在寒冷的冬天,暖气片放出热量,靠近窗户的冷空气受热上升,而冷空气下沉补充受热上升的空气,同样在屋内形成空气的环流,使屋内空气变热。
23. 阅读文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每逢暴雨全城看海——城市内涝
武汉内涝,全城看海;北京暴雨致16条道路断路;成都暴雨,停车场变池塘……雨季又来了,这熟悉的一切也又一次来到了每个人的眼前。年年暴雨,年年治理,却也年年治不好,中国城市的内涝是真的无解了吗?城市的管理者们,面对一年复一年的暴雨,究竟应该做些什么?
2008年至2010年间,全国62%的城市发生过城市内涝,内涝灾害超过3次以上的城市有137个。其中57个城市的最大积水时间超过12小时。
(1)城市内涝与水循环的哪些环节密切相关?
(2)城市内涝的原因是什么?
(3)城市内涝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4)面对城市内涝,短期内我们应如何应对?请你为政府出谋划策。
【答案】(1)降水;下渗;径流(或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2)预报和防范措施不到位,即不能很好地组织人力和物力排泄地面雨水;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地面硬化,汇水面积扩大;城市内排水系统不畅,即地下管网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排出大量降水;时间短,降水量大。
(3)危害交通安全;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影响城市卫生;给城市带来排水压力
(4)应加强天气预报监测;制定及时有效的救援机制;加强排水设施的维护;定期进行管道疏浚
【解析】(1)城市内涝与水循环的降水、下渗、径流(包括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环节有关。
(2)城市内涝的原因主要从集水范围、降水强度、排水能力、预报等方面分析。预报和防范措施不到位,即不能很好地组织人力和物力排泄地面雨水。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地面硬化,汇水面积扩大。城市内排水系统不畅,即地下管网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排出大量降水。暴雨天气,时间短,降水量大。
(3)城市内涝带来的危害有危害交通安全,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影响城市卫生,给城市带来排水压力。
(4)面对城市内涝,短期内应加强天气预报监测,制定及时有效的救援机制。加强排水设施的维护,定期进行管道疏浚,保证排水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