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随纬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是
A. 由高纬向低纬递减
2.下列地理现象与太阳辐射密切相关的是
A. 季风的形成
2017年10月18日上午9:00,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于10月24日胜利闭幕。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大会开幕时,美国纽约(西五区)的当地时间是
A. 18日20时
4.会议期间,北京的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是
A. 昼长夜短,昼逐渐变长
C. 昼夜等长,昼逐渐变短
5.与18日相比,24日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
A. 较大
读某同学为我国北方地区设计的一幢高效利用太阳能的房屋模型图,完成下面小题。

6.绝热窗户设计成倾斜的主要目的是
A. 节约建造成本
C. 充分利用太阳能
7.冬季的白天,房间甲和乙之间的空气流动方向是
A. 冷气流从通风口①进入乙,暖气流从通风口②进入甲
B. 暖气流从通风口①进入乙,冷气流从通风口②进入甲
C. 冷气流从通风口①进入甲,暖气流从通风口②进入乙
D. 暖气流从通风口①进入甲,冷气流从通风口②进入乙
读三个海区、四支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关于图中四支洋流,说法正确的是
A. ①位于南半球,是寒流
C. ③位于北半球,是寒流
9.图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
A. ①洋流南部有大渔场
C. ③洋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11.图中的“丙气压带”是指
A. 赤道低气压带
C. 极地高气压带
12.13.根据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 受丙气压带影响,撒哈拉沙漠炎热少雨
B. 甲风带季节移动,形成南亚的夏季风
C. 受乙风带影响,西欧地区全年温和湿润
D. 受丙气压带和乙风带交替控制,新西兰形成地中海气候
14.会议结束两个月后,地球更接近下图中的

A. a附近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15.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中两短线添画箭头,完成水循环示意图。
(2)图中所示水循环中属
(3)在水循环中,森林的覆盖率越高,下渗作用越
(4)图中所示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可通过我国夏季风完成的是
16.16.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上下位置看,冷气团一般在锋面
(2)2018年1月初,来自西北强冷空气影响,我国出现大范围雨夹雪或降雪过程,安徽、江苏相继发布暴雪橙色预警。这次天气主要受(
A.冷锋
(3)简述冷锋从甲到丙的移动过程中,资阳的天气变化。
17.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从性质上看,甲图中D是______气团。A、B、C三地中气温最低的是______地,气压最低的是______地。
(2)甲图为______锋天气图,该锋面过境时的天气特征是______。降水的区域主要位于______(锋前或锋后)。
(3)乙图中F处是____气压中心,该天气系统位于______半球(北或南),其位于______(近地面或高空),在其控制下多为____________天气。
18.读某四地气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其气候特点是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四地中位于纬度40°~60°之间大陆西岸的气候是________(填序号),其特点是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地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全世界分布最广的地形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④地在__________半球(北或南),此类气候对农业生产最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9.19.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处为喜马拉雅山脉,其成因是
(2)从②→③→④→⑤地自然带的变化是呈现
(3)1月,图中⑥所示半岛盛行风为
(4)图中生长边界是
参考答案
1.C
2.A
【来源】四川省遂宁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
1.图示横轴表示纬度,纵轴表示年太阳总辐射量,根据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C对。A、B、D错。
2.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海洋、陆地吸收太阳辐射升温、降温幅度不同,形成的不同的高低气压中心,形成季风环流。与太阳辐射密切相关的地理现象是季风的形成,A对。山地的形成、火山、地震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能量 ,与太阳辐射无关,B、C、D错。
点睛: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陆地吸收太阳辐射升温、降温幅度不同,导致海陆间出现气压差异,形成季风环流。
3.D
4.B
5.B
【来源】【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棠湖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
3.由题目可知,十九大开幕在北京时间10月18日上午9点,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而纽约位于西五区,比北京时间晚13小时,所以开幕时,纽约为17日20时,故选D。
4.由题目可知,十九大在10月18日到24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北京的昼短夜长且昼渐短,故选B。
5.由题目可知,十九大在10月18日到24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距离北京越来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故选B。
【点睛】区时的计算方法:①先确定当地的时区和区时。②找出另一城市所在的时区。③计算出两个城市之间的时区差,即为区时差。④根据东早西晚的原理,计算出另一城市的区时,当要计算区时的时区位于已知时区的东边时,在已知时区的基础上加时区差,反之则减时区差。
6.C
7.B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临沂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考查学生对温室效应原理及热力环流原理的运用,难度较大。
6.我国北方地区纬度较高、太阳辐射较弱.绝热窗户设计成倾斜的主要是为了充分增加接受太阳辐射的面积、增强甲室的温室效应、充分利用太阳能。故选:C。
7.冬季的白天,房间甲温度高,盛行上升气流,房间乙温度低,为下沉气流,因此空气流动方向是暖空气从通风口1进入乙,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B正确。
8.B
9.A
【来源】四川省资阳市2017—2018学年度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解析】
8.考查洋流的分布规律。据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①位于北半球,属于寒流,故A项错误;②位于北半球,是暖流,故B项正确;③位于北半球,是暖流,故C项错误;④位于北半球,是寒流,故D项错误。
9.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洋流为寒流,其与暖流交汇处形成渔场,故A项正确;②洋流为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故B项错误;③洋流为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故C项错误;④洋流为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故D项错误。
【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对全球影响:调节全球热量分布。
②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例如: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副热带大陆西岸寒流——沿岸形成荒漠环境;
③对海洋生物: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形成著名渔场;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大渔场。例如: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秘鲁渔场、我国的舟山渔场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④海洋污染:扩大了污染范围,加快了净化速度。(目前最严重的海洋污染是石油泄漏造成的)。
10.11.B
12.13.B
【来源】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
10.11.根据图中风带结合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可知,甲为东南信风带,乙为盛行西风带,故丙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正确答案是B。
12.13.据上题分析,甲为东南信风带,乙为盛行西风带,丙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A答案,撒哈拉沙漠在北半球,故A错误。B答案,南亚的夏季风是由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偏转形成的,故B正确。C答案,西欧位于北半球,故C错误。D答案,新西兰的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故D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
14.A
【来源】【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棠湖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由材料可知,会议在10月24日结束,结束2个月,为12月24日前后,大约在冬至日前后。根据右倾右冬判断(地轴向右侧倾斜,地球位于公转位置的右侧时为冬至日),a为冬至日,b为春分日,c为夏至日,d为秋分日,故选A。
15.(1)略 (2)海陆间;水资源;
(3)强(或大); 地下;
(4) 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修水库;跨流域调水。
【来源】四川省资阳市2017—2018学年度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以水循环为背景,考查水循环主要的类型,考查水循环主要环节及其影响,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考查水循环主要的类型及其环节。海陆间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径流和下渗。如图所示,

(2)考查水循环的主要类型及其地理意义。图中所示水循环中属海陆间循环,这种水循环的重要意义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
(3)考查水循环主要的类型及其环节。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所以在水循环中,森林的覆盖率越高,下渗作用越大,地下水资源越丰富。
(4)考查水循环主要环节及人类生产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图中所示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可通过我国夏季风完成的是水汽输送,目前人类可以施加影响的最主要是地表径流;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知识拓展】水循环及其类型
1.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叫做水循环。水循环的类型:
2.按照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水循环可分为三种类型,如下表所示
类型 |
海陆间循环 |
陆地内循环 |
海上内循环 |
别称 |
海陆间大循环、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 |
内陆循环、陆地水循环、陆上内循环 |
海洋水循环 |
环节 |
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
蒸发、植物蒸腾,凝结,降水等 |
蒸发、凝结、降水等 |
领域 |
海洋与陆地之间 |
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
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
16.(1)下方; 冷气团密度大;
(2)
【来源】四川省资阳市2017—2018学年度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以主要的天气系统为背景,考查冷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从上下位置看,冷气团一般在锋面下方,原因是冷气团的密度较大。锋面的位置是倾斜的,一般都倾向冷气团一侧,暖锋降水在锋前。
(2)考查冷锋对天气的影响。据材料可知,来自西北强冷空气影响,我国出现大范围雨夹雪或降雪过程,安徽、江苏相继发布暴雪橙色预警,说明这次天气主要受冷锋的影响。
(3)考查冷锋对天气的影响,主要从气温、气压、降水等方面进行分析。当冷锋位于甲地时,资阳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好;当冷锋位于乙时,资阳受冷锋控制, 出现大风、降雨天气; 当冷锋位于丙时,资阳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17.(1)暖C
【来源】【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棠湖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整体分析:暖气团比较轻,位于锋面上面。暖锋降水在锋前,过境时有连续性降水天气。北半球高压中心,气流呈顺时针方向辐散。南半球高压中心,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散。
(1)从性质上看,甲图中D位于锋面上面,比较轻,是暖气团。A、B、C三地中气温最低的是C地,受冷气团控制,气压最低的是A地,受暖气团控制。
(2)甲图为暖锋天气图,该锋面过境时的天气特征是有连续性降水天气。降水的区域主要位于锋前。
(3)乙图中F处是高气压中心,该天气系统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散,位于南半球,其位于近地面,在其控制下多为晴朗少雨天气。
18.(1)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副高控制,冬季西风控制
(2)②
(3)终年高温多雨
(4)北
【来源】【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棠湖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1)根据气温曲线或降水柱状图,①地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其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形成原因是夏季副高控制,冬季西风控制。
(2)四地中位于纬度40°~60°之间大陆西岸的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序号是②,其特点是终年温和多雨,形成原因是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3)③地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多雨,在全世界分布最广的地形区是亚马孙平原。
(4)④地7月气温最高,在北半球,此类气候对农业生产最大的优点是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19.(1)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而形成 公路 建造公路成本较低,难度较小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来源】四川省遂宁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1)图中①处为喜马拉雅山脉,其成因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而形成。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比较大,一般情况下,在山地地区交通运输线主要以公路为主,原因是建造公路成本较低,难度较小,且公路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2)从②→③→④→⑤地自然带的变化是呈现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形该地域分异规律以热量为基础,其中②、⑤两地的分别是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自然带分别是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3)1月,北半球是冬季,图中⑥所示半岛是南亚的印度半岛,盛行风为东北风,受其影响,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4)图中生长边界是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在此类边界处常形成裂谷、海洋或海岭、火山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