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有效风能密度和有效风速全年累计小时数,我国可划分为丰富区、较丰富区、可利用区和贫乏区四类风能资源分布区。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四类风能资源分布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图中四地所属风能资源分布区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地:风能贫乏区;盛行中纬西风,地形闭塞
B. ②地:风能较丰富区;盛行西南季风,地形平坦
C. ③地:风能可利用区;盛行东南季风,地形闭塞
D. ④地:风能丰富区;邻近冷气团源地,地形平坦
2.下列四地风能资源丰富程度与④地最接近的是(
A. 雅鲁藏布江谷地
C. 四川盆地
伊朗古城亚兹德位于热带沙漠地区,城中古老的“风塔”是一种可通风降温的建筑。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左图),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右图)。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可让人们享受着酷暑中的阵阵清爽。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风塔”顶部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A. 辐合上升
C. 辐散上升
4.“风塔”顶部四面镂空的主要目的是(
A. 便于室内空气流出
C. 便于室内热量散发
5.与“风塔”原理相同的是(
A. 库区比周边降水少
C. 秘鲁沿岸的上升流
“睡城”主要指的是大城市周边的大型社区或居民点,这些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虽大量入住,但也就是局限于晚上回家睡觉,白天开车或乘车往市中心上班。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和“睡城”的形成关系最小的是(
A. 购物方便
7.若左图中①~⑥表示不同等级的商品,y 表示人均购买商品频率(次/年),甲乙丙 表示三个中心地。则三个中心地等级由高到低依次为(
A. 乙丙甲
8.若左图中y表示地价的变化情况,①为研究起点,⑥为研究终点。右图为到达中心城区的交通等时线分布图(单位:小时),仅考虑图中因素,与左图中丙线的起伏变化最为吻合的研究路径为(
A. L1→L2
河床像蛇一样弯弯曲曲,是一种以河水作用为主造就的地貌景观,被称为曲流地貌或蛇曲地貌。自由蛇曲也被称作迂回蛇曲,主要形成于宽广、开阔的地区(如图甲所示)。有些蛇曲沿崇山峻岭穿行流淌,这种类型的蛇曲叫做嵌入式蛇曲(如图乙所示)。通常情况下,乙是由甲演变而成的。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9.关于图中甲蛇曲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河流侧蚀作用较弱
C. 河流下蚀作用较弱
10.由甲蛇曲向乙蛇曲演化的地质过程是(
A. 地壳缓慢抬升,伴随河流持续下蚀
C. 地壳缓慢下沉,落差增大,下蚀增强
11.在甲图区域中较难开展的娱乐活动是(
A. 观鸟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a为缅甸部分区域示意图,图b为伊洛瓦底江①地的年水位变化图,图c为图a中②③两地的气温和降水量图。

(1)结合图b简析伊洛瓦底江的水位变化特征,说明①地最高水位年内变化曲线出现双峰形的原因。
(2)比较②③两地自然带的类型,并解释②地自然带的形成原因。
(3)说出②地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中的限制因素及应采取的措施。
(4)目前正在铺设④地至中国昆明的油气管线。简析④地作为该油气管线起点的区位条件。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坐落在群山怀中,距离成都和拉萨都有1300多千米。昌都邦达机场海拔4300多米,有世界“三最之称”:(民用机场)跑道最长5千米、离城镇最远125千米,地理气候环境最复杂的机场。通航初期航班正常率只有47%左右。
材料二 机场跑道长度与起飞重量、飞机发动机功率和风力等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起飞重量越大、发动机功率越小、逆风风速越小,飞机起降滑跑的距离越长。
材料三 昌都地区水系及主要峡谷分布图。

(1)昌都地区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达90%,多达500 mm,分析其原因。
(2)结合材料,分析昌都邦达机场通航初期航班正常率只有47%左右的原因。
(3)结合材料,说明昌都邦达机场跑道长的主要原因。
(4)分析昌都邦达机场离城镇最远的主要原因。
14.【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甲国同时拥有地中海的浪漫和撒哈拉沙漠的荒凉,被称作“欧洲后花园”。该国既有海洋、雪山、沙漠和荒漠公路,也有尘土漫天的古城、华美堂皇的欧式大道、地毯、神灯和吃不完的饼,还有热情善良的阿拉伯人。近年来,来该国旅游的中国游客逐渐增多。

(1)分析甲国旅游资源开发的区位优势。
(2)制约中国普通游客到甲国旅游的因素有哪些。
1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是世界第三大矿业大国,全国拥有大小矿山约15万多座,单一型的矿业城镇就有200座左右。存在许多积重难返、问题丛生的废矿区,如脏乎乎的煤矿、污染深重的金属矿,以及诸多和城市连接成片、面积巨大的矿区。下图所示为辽宁鞍山大孤山铁矿。这些城市中有七八成已进入成熟期或衰退期,岁月流逝,因资源枯竭而被废弃的矿坑也越来越多,那些废弃的矿坑要如何重生?

列举废弃矿坑带来的问题并提出废弃矿坑综合利用的措施。
参考答案
1.D
2.D
【来源】【全国百强校】湖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月考试卷(七)(教师版)文综-地理试题
【解析】
1.①地准噶尔盆地:盆地开口朝西,受中纬西风影响,风能资源较为丰富;②地天山地区:受西风带影响,但地形起伏较大,山地有风能可利用;③地塔里木盆地:地形闭塞,风能贫乏;④地内蒙古高原:靠近冬季风源头,地形平坦开阔,风力强劲,是风能丰富区。选D正确。
2.④地为风能资源丰富地区;雅鲁藏布江谷底和四川盆地地形较为封闭,风能资源贫乏;黄土高原,属于风能可利用区;东南沿海地区受夏季风、台风,以及台湾海峡地形的狭管效应影响,风能资源丰富。选D正确。
【点晴】
我国风能分布:
风能富丰区:东南沿海及台湾岛屿和南海群岛秋冬特强、山东、辽东沿海春冬强、内蒙古北部西端和锡盟春夏强、内蒙古阴山到大兴安岭以北春冬强、松花江下游春秋强。
风能较丰富区:渤海沿海春冬强、东北平原春秋强、内蒙古南部春冬强、河西走廊及其邻近春夏强、新疆北部夏春强、青藏高原春夏强。
风能可利用区:大小兴安岭山地春秋强、辽河流域和苏北春夏、黄河、长江中下游春冬、湖南、湖北和江西秋春、西北五省的一部分以及青藏的东部和南部春夏、川西南和云贵的北部春冬强。
风能欠缺区:四川、甘南、陕西、鄂西、湘西和贵北春夏弱、南岭山地以北冬春弱、南岭山地以南冬秋弱、云贵南部春冬弱、雅鲁藏布江河谷春冬弱、昌都地区春夏、塔里木盆地西部春夏弱。
3.B
4.D
5.A
【来源】【全国百强校】湖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月考试卷(七)(教师版)文综-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该建筑塔下中央有一水池,外部空气从顶部风塔进入辐合下沉到水池,经水池降温后向四周飘散到各个房间。“风塔”顶部四面镂空便于室外空气流入然后下沉到水池。塔下水池温度低,使得从风塔进入的空气下沉辐合到水池;水库温度较周边温度低,盛行下沉气流,与风塔的热力环流原理相同。
3.该建筑塔下中央有一水池,外部空气从顶部风塔进入辐合下沉到水池,经水池降温后向四周飘散到各个房间。选B正确。
4.“风塔”顶部四面镂空便于室外空气流入然后下沉到水池。选D正确。
5.塔下水池温度低,使得从风塔进入的空气下沉辐合到水池;水库温度较周边温度低,盛行下沉气流,与风塔的热力环流原理相同;温室大棚气温高,是上升气流;锋面暖气团的上升运动,不同于风塔的环流原理;秘鲁沿岸的上升流,是离岸风影响,与风塔原理不同。选A正确。
6.A
7.A
8.A
【来源】2016河北省衡水一中高三高考一摸文综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6.由材料可知,“睡城”主要指的是大城市周边的大型社区或居民点;所以距离市中心较远,工资水平较中心城区低,消费水平低,房价较低,交通便捷的地方。收人水平较低的人购不起市中心附近的房,在这里购房或租房居住,除房地产外,该地其他产业较落后,如商业活动较少,故选项A符合题意。
7.仔细读图,注意不同商品的销售地差异;从图中可以看出,⑤⑥等级商品只有乙中心地有销售,③④ 等级商品在乙丙两地销售;①②等级商品在三地均有销售,根据中心地等级越高,具备低级中心地所不具备的功能,所以可以推知三个中心地等级最高的是乙,故A项正确。
8.由左图可知丙线起点① 处地价最高,然后地价降低到研究区域中的最低值,然后再升高,但第二次的高值点低于起点位置,然后再降低;根据交通等时线数值越小,说明该区域交通通达性越好,那么地价应该越高,由右图可知L5→L6、L7→L8都是地价先升高,故排除选项C、D;L3→L4线最低值与L4处的值相等,不符合丙曲线,那么满足丙线的起伏变化条件的只有 L1→L2线,故选项A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考查城市的空间结构
【方法技巧】等值线(面)图判读的一般规律
(1)读数据(注意等值距)。读等值线(面)上的点
规律一:一般,在同一幅等值线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的差值相同或者为零。
读等值线之间或闭合等值线内的点
规律二:一般,等值线两侧的数值不同。
(2)比大小:根据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判读等值线(面)的大小。
(3)看疏密(比较值差)
规律三:同一幅等值线图上,等值线越密,说明该地理要素的地区分布差异越大。
(4)析弯曲(判断地理要素的影响因素)
规律四:等值线向数值大方向弯曲的地方数值小,向数值小方向弯曲的地方数值大。
规律五:等值线的弯曲反映了地理要素的分布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等值线的弯曲程度反映了弯曲处数值与平直处数值的差别程度。
(5)判方向:主要是在等高(深)线上判断坡向,在等压线上判断风向。
规律六:坡向由高处指向低处,垂直于等高线。近地面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9.C
10.A
11.D
【来源】2017届安徽省亳州市高三1月质量检测地理(单科)(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9.结合材料可知,甲蛇曲主要形成宽广开阔、相对落差小的地区且存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此时下蚀减弱而侧蚀加强,所以C正确。
10.依据图文材料,由于岩石硬度较大,其上很难出现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所以蛇曲最初形成于质地松散的平原或宽谷中,出现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后形成自由蛇曲,后地壳缓慢抬升,河流下切,河流的流动受两岸岩石的限制,河流就保留着原有的蛇曲形态,一直下切,直到深深切到岩石中,看上去好像嵌入岩石中一样形成嵌入式蛇曲。
11.甲蛇曲一般分布在平原或宽谷中,落差小且水流速慢,而漂流活动需要在地势起伏较大,有一定落差且水流速度较快的地点进行,所以D正确。
考点: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
12.(1)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干湿季,降水多,季节变化大,夏半年水位高,冬半年水位低。5~8月峰值主要由雨季造成,10月峰值与台风(或热带气旋)降雨有关
【来源】2015届湖南省醴陵二中高三第三学月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1)仔细从图b中提取信息,再结合缅甸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河流的补给为雨水补给的判断,可以判断出由于受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有明显的干湿季,降水多,季节变化大,导致伊洛瓦底江夏半年水位高,冬半年水位低。要注意受飓风的影响,形成双峰型水位变化特征。
(2)根据气候类型的判断规律,仔细读取图c中的信息,可判断出②地为热带草原带,③地为热带雨林带。从图中河流的分布状况看,②地西部为山地(分水岭),地处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形成热带草原带。
(3)仔细读取图c中的信息,注意右边纵坐标降水量两图的数据是不一样的。判断出②地的降水量比③地少很多。②③两地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中的限制因素分别为干旱和洪涝。解决的措施分别为:完善水利设施;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4)图中的油气田的图例分布看,该地附近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图中经纬度位置显示,缅甸邻近中国西南地区,通过管道运输,油气输送不必绕行马六甲海峡,大大缩短运输距离;同时,④地为缅甸西海岸的重要港口,有较好的基础设施,便于中东地区的石油经该地输往我国。
考点:本题考查东南亚国家的气候、自然带、水文特征、农业生产条件及资源运输管线状况。
13.(1)夏季,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沿河谷(峡谷)北上,到达昌都地区,受地形抬升和夏季较旺盛对流运动影响,形成较丰富降水
【来源】【全国百强校】湖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月考试卷(七)(教师版)文综-地理试题
【解析】(1)昌都地区夏季降水量与西南季风的影响及空气对流有关,结合当地地形及地理环境特征进行分析;图示该地峡谷多东西-西北走向,夏季,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沿河谷(峡谷)北上,到达昌都地区,受地形抬升影响多地形雨;夏季太阳辐射强,地面温度高空气对流运动较旺盛,容易形成降水。
(2)飞机飞行受天气影响大,该机所在地地势高,多大风天气,不利于飞机起降;冬季多降雪、夏季多强对流天气,不利于飞机飞行;通航初期基础设施不完善、航空技术较落后,也影响通航率。
(3)机场跑道长度与起飞重量、飞机发动机功率和风力等因素有关,昌都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氧气不足,燃烧效率低,飞机发动机实际功率小,影响了跑道长度。
(4)机场需要大面积平坦地形区;青藏高原海拔高,地形起伏大,昌都市坐落在群山之中谷地,市区附近地势起伏大,不利于机场建设;而离城市较远的地区有满足机场建设的条件。
本题考查机场建设的区位及区域地理环境差异。昌都地区夏季降水量与西南季风的影响及空气对流有关,结合当地地形及地理环境特征进行分析。分析昌都邦达机场通航初期航班正常率低的原因,要结合当地的天气特征及初期的技术水平进行分析。机场跑道长度与起飞重量、飞机发动机功率和风力等因素有关,昌都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氧气不足,燃烧效率低,飞机发动机实际功率小,影响了跑道长度。机场需要大面积平坦地形区;昌都市区地形条件不能满足机场建设要求,而远离城区。
14.(1)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等级高;旅游资源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较好,游览价值高;临海,交通便利;位于非洲大陆西北端,靠近欧洲,距离客源市场近;景区空间大,环境容量大(任答3点即可)
【来源】【全国百强校】湖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月考试卷(七)(教师版)文综-地理试题
【解析】(1)甲国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要从旅游资源特征、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及交通、客源市场、景区的环境承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该国既有海洋、雪山、沙漠和荒漠公路,也有尘土漫天的古城、华美堂皇的欧式大道、地毯、神灯和吃不完的饼,还有热情善良的阿拉伯人,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等级高;甲国面积不大,旅游资源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较好,游览价值高;临近地中海,对外交通便利;位于非洲大陆西北端,靠近欧洲,距离客源市场近;景区空间大,环境容量大。
(2)制约中国普通游客到甲国旅游的因素,要从距离、旅游费用等方面分析;甲国地处非洲西北,距离中国的平均距离远,通达性较差;旅游出行费用高。
本题考查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影响旅游的因素。甲国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要从旅游资源特征、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及交通、客源市场、景区的环境承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制约中国普通游客到甲国旅游的因素,要从距离、旅游费用等方面分析。
15.问题: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引起大气中灰尘增多;带来滑坡、泥石流、塌陷等地质灾害;影响出行安全及道路建设;与周边景观的不和谐(视觉污染)。(答出3点即可)措施:植被恢复;复垦造田;矿坑旅游开发;填埋,成为城市建设用地、湿地、公园绿地、博物馆等。(任选2点合理即可)
【来源】【全国百强校】湖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月考试卷(七)(教师版)文综-地理试题
【解析】废弃矿坑带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占用土地、环境污染、地质灾害及生态问题等;废弃矿坑造成耕地面积方面减少,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废弃的矿渣等引起大气中灰尘增多,影响环境;开矿本身破坏了山体的稳定性,废弃矿坑会带来滑坡、泥石流、塌陷等地质灾害;地表形态破坏,影响出行安全及道路建设;与周边景观的不和谐(视觉污染)。
废弃矿坑综合利用措施主要从恢复生产、恢复生态的角度分析:恢复矿区的植被,以恢复生态环境;及进填埋、复垦造田,增加耕地;矿坑进行旅游开发,既保护环境,又增加收入;填埋,成为城市建设用地,建设成湿地、公园绿地、博物馆等,挖掘其利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