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的光合作用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 整体功能
2.我国南方季风区,高温多雨,地表发育了红壤,丘陵上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网密布。这种自然特征体现了
A.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C. 南方环境的独特性
3.3.下列行为不会引起自然地理环境生态功能失调的是
A. 长江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
C. 经常清除林区内的枯枝烂叶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4.从地理学角度看,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属于
A. 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C.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5.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主要是
A. 水分
下图是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米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6.若图中的虚线表示积雪冰川,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C. N坡是向阳坡,S是迎风坡
7.若山顶有永久性冰川,且该山体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则山脚的气温T(T冬表示最低气温,T夏表示夏季最高气温)应是
A. T冬<18℃
下图示意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完成下列各题。
8.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是
A. 自北向南增高
C. 自东北向西南增高
9.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A. 海拔
1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反映了生态系统的
A. 物质循环关系
C. 生态金字塔关系
读“某大陆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均温等值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1.图中25 ℃等温线向西折向纬度低的地区,主要是由于
A. 山脉的延伸
12.图中①、②两地分布的自然植被分别是
A.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
B. 热带草原、热带雨林
C. 热带草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 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13.雪线为山地永久积雪区的下界。下列选项与雪线高度无关的是
A. 纬度高低
C. 植被覆盖程度
14.近年来,我国人口流动出现“孔雀东南飞”的现象,该现象表示
A. 大批民工流向沿海地区
B. 建设新工业基地引起人口迁移
C. 知识分子从内地流向沿海城市
D. 高等院校搬迁,招生和分配形成人口迁移
15.下列地区在国际人口迁移中,由迁入地变为迁出地的是
A. 亚洲
16.16.我国“十一黄金周”,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沟,这种现象属于
A. 国际人口迁移
C. 省际人口迁移
17.17.环境承载力是指
A. 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C. 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
18.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 资源
下面两图中,图甲为“从雅加达经北京附近沿经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图乙为“经北京附近沿纬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9.图甲中的A处出现苔原植被是因为
A. 纬度位置影响,属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 海陆位置影响,属于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 受地形影响,属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D. 受地形影响,属地方性分异规律
20.图乙中,大陆东部和西部沿岸地区都是森林,但是森林的种类不同,其影响因素是
A. 地形
21.在图乙中,D处能形成草原的原因是
A. 受到夏季风的影响较为湿润
B. 受到西风的影响带来丰富的降水
C. E处有高山冰雪融水,使这里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能滋润草地的生长
D. 受冬季风的影响从北冰洋带来丰富的水汽
读下图(南半球“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22.图中①地所处的自然带是
A. 热带雨林带
C. 热带荒漠带
23.图中①②③三地自然条件相比较
A. ②地降水最多
C. ①地年均温最低
读“我国沿27°N局部地区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24.根据当地垂直植被带谱分布规律判断,甲处植被应为
A. 落叶阔叶林
25.玉龙山的山麓植被是在干热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当地这种气候的成因是
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Ⅱ.冬季风背风坡,下沉增温 Ⅲ.西南季风越过山顶,下沉增温 Ⅳ.河谷地形,地形闭塞
A. Ⅰ、Ⅱ
2005年元月6日,是我国大陆“13亿人口日”,巨大的人口数量,再一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同时有关专家还指出,我国近期人口特征表现为三大高峰相汇,即增长高峰、老龄化高峰和就业高峰同时出现。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6.我国人口“增长高峰”的形成主要由于
A. 人口基数大
C. 人口死亡率低
27.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是我国
A. 养老保险制度较为完善
C. 人口出现高速增长的态势
28.有利于缓解我国就业紧张形势的措施之一是
A. 实施西部大开发
C. 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
29.从人口普查资料可以看出,我国某些大城市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其主要原因是
A. 农村医疗卫生水平得到改善
C. 农村人口的身体素质更好
下表是全国人口普查部分数据。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30.广东、北京等省市人口增长幅度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主要原因是
A. 医疗卫生条件好,人口死亡率高
B. 生活水平高,人口出生率高
C. 经济发展快,国内人口大量迁入务工、经商
D. 坚持对外开放,外籍工人数量增多
31.有关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老年人口比重下降
C. 农村人口比重上升
某市发现自1990年以来人口数量持续增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2.关于该市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口再生产属于“高一高—低”模式
B. 外来人口不断增加
C. 人口自然增长快
D. 近年出生人口呈现下降趋势
33.关于该市的人口问题及对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青少年人口比重过大
B. 老年人口比重过小,劳力过剩
C. 积极发展社会养老事业
D. 鼓励生育,大量接纳海外移民
下图是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4.图四种类型中,与我国当前人口增长模式相符合的是
A. ①
35.下列关于④类型国家人口问题的正确叙述是
A. 城市人口比重过高,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B. 人口素质偏低,教育压力过大
C. 青壮年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大
D. 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第II卷(非选择题)
36.读“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代号①~⑦表示的物质是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⑥____,⑦____。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环境中的_____物合成______物,同时把________能转变为________能储藏在有机体中。
(3)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使自然界中的____发生迁移,同时改造了____圈、____圈和岩石圈。
37.读表格中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1)从图中看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
(2)80年代出现大规模流动人口的主要原因是: ①
38.读“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自然带的名称是:A______,B_____,C______,D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非洲自然带大体以______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各自然带大体沿着________线更替,明显地反映出陆地环境______分异规律。这一规律的形成是以______为基础的。
(3)E山地地区自然带的分布属自然带的___分异规律,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___造成的。
(4)赤道以南的C自然带呈南北狭长分布,是由于受沿岸__________的影响,赤道以南的D自然带雨季出现在________月份(代表月份)。
参考答案
1.D
【来源】2011-2012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文科地理试卷
【解析】试题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把自然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有机质,故属于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知识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功能的表现即可判断。
2.A
【来源】20102011学年辽宁省锦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是一个整体,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我国南方季风区,高温多雨,地表发育了红壤,丘陵上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网密布。这种自然特征体现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3.D
【来源】2015-2016学年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使水域面积减小,黄土高原上大规模垦荒使植被遭到破坏,经常清除林区内的枯枝烂叶使有机质不能及时回归土壤导致土壤肥力降低,这些都会引起自然地理环境生态功能失调;长江中上游营造水土保持林利于保护区域生态环境,故选D。
4.A
5.D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省龙岩市非一级达标校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4.正确理解诗句的含义,结合地理分布、地理现象分析。“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从地理角度是指当塞北冰雪覆盖时,此时正值江南杏花盛开,说明南方纬度较低,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温度较高;塞北所处纬度较高,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温度较低,所以从塞北到江南的自然景观差异,属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故选项A正确。
5.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从塞北到江南的自然景观差异,是因为塞北到江南的纬度差异,造成不同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从而引发的热量差异,所以二者产生的基础主要是热量,故选项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6.C
7.B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师大附中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6.主要考查雪线的相关知识。雪线分布一般遵循阳坡高、阴坡低;迎风坡低、背风坡高的原则。所以图中N坡是向阳坡,S是迎风坡 。
7.主要考查海拔对雪线的影响。山顶有永久性冰川说明夏季山顶温度也小于零摄氏度,根据该山体海拔3000米且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推断出T夏<18℃ 。
考点:主要考查雪线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将雪线的相关知识融入图例中形象直观的考查所学知识。在高纬度和高山地区永久积雪区的下部界线, 称为雪线。雪线的测定都是在夏季最热月进行测定的。雪线的分布高度主要取决于气温、降水和地貌综合作用的结果。一般山体所在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同一山体,阳坡雪线海拔高,阴坡雪线海拔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海拔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海拔高。二者相比,降水对雪线的影响更为突出。
8.D
9.B
【来源】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试题分析:
8.根据经纬度,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是自北向南降低,自西向东降低,合起来是自东南向西北增高,D对。A、B、C错。
9.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降水,B对。海拔高度不是雪线高度变化的原因,A错。热量与雪线高度呈负相关,是重要影响因素,不是主要因素,C错。坡向对雪线高度有影响,不是主要因素,D错。
【考点定位】雪线高度的变化趋势,主要影响因素。
【名师点睛】根据图示信息,将经度变化趋势和纬度变化趋势结合起来,判断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影响雪线的因素较多,主要因素是降水量,热量、坡向也有重要影响。
10.A
【来源】吉林省吉林地区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反映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关系,A对。生物生长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不能体现能量流动关系,B错。落花-春泥是平等关系,不是生态金字塔关系、食物链关系,C、D错。
点睛:花是吸收土壤养分生长的,落花分解,将养分元素还给土壤,反映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关系,不能表示能量的流动。花与泥没有主从关系,没有等级差异。
11.C
12.A
【来源】2015届湖南省立才培训学校高三第四次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11.图中25℃等温线从非洲北部经过,而25℃等温线向较低纬度突出的地方为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西岸,其等温线出现了低值,应为寒流流经导致的,故选C。
12.①地年降水量值为500mm-1000mm,②地年降水量值大于2000mm。则可判断①地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②地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故①②两地自然带分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雨林带,故选A。
考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自然带的考查。
13.C
【来源】2015-2016学年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海拔相同的山脉,山体所处纬度越高雪线越低;降水越多雪线越低;气温越低雪线越低;雪线高度与植被覆盖无关,故选C。
14.A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南郸城一高东校区高一下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所谓“孔雀东南飞”主要是指知识型人才的流动。近年来,由于东南沿海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其中一部分知识分子也汇入人口迁移的大军,迁往沿海,故本题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人口的空间变化。
15.B
【来源】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在国际人口迁移中,由迁入地变为迁出地的是拉丁美洲,开始人口迁入是殖民地开发,现在主要是务工迁出,B对。亚洲主要是人口迁出,A错。欧洲、大洋洲主要是人口迁入,C、D错。
16.D
【来源】2011-2012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理科地理试卷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判断人口迁移的基本标准:一是跨越一定的行政界线(县级以上);二是时间较长(一般一年以上);三是定居地的变更;故选D项。
17.A
【来源】2011-2012学年重庆市南川三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环境承载力的定义。一般地说,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所以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选择A项。
18.A
【来源】2011-2012学年云南省开远四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容量。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要保证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就必须拥有足够的自然资源。故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19.D
20.D
21.C
【来源】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
19.根据陆地自然带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苔原带应分布在针叶林北面。图甲中的A处出现苔原植被,与B处相同,是因为A处是山地,受地形影响,属地方性分异规律,D对。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影响不是主要原因,A、B错。受地形影响,属非地带性分异规律,C错。
20.图乙中,大陆东部和西部沿岸地区都是森林,但是森林的种类不同,西部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属于地中海气候的植被。东部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是温带季风气候的植被。其影响因素是气候,D对。地形、土壤、水源不是主要因素,A、B、C错。
21.在图乙中,D处位于亚欧大陆内部,距海洋远,降水少。D处能形成草原的原因是E处有高山冰雪融水,使这里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能滋润草地的生长,C对。夏季风的影响不能到达,A错。受到西风的影响弱,降水很少,B错。受冬季风的影响,没有地形抬升,降水少,D错。
点睛:理论上,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是地带性分异规律,其它因素影响,导致自然带差异,属于非地带性规律。图中西部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属于地中海气候的植被。东部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是温带季风气候的植被。
22.C
23.A
【来源】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
22.根据图示位置,图中①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位于大陆西岸,所处的自然带是热带荒漠带,C对。热带雨林带分布在赤道附近,A错。热带草原带位于雨林带两侧,B错。热带季雨林带分布在热带季风气候区,D错。
23.结合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图中①②③三地自然条件相比较,②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最多,A对。②、③地的植被都以森林为主,B错。①地纬度低,年均温最高,C错。②地受寒流影响,③地受暖流影响,D错。
24.D
25.B
【来源】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
24.根据当地垂直植被带谱分布规律判断,甲处植被与两侧山脉对应高度位置的植被类型应相同,应为常绿松林,D对。落叶阔叶林分布在常绿松林上面,A错。受两侧山脉阻挡,降水少,没有热带雨林,B错。高山灌丛草甸分布海拔高,C错。
25.玉龙山的山麓植被是在干热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当地这种气候的成因是西南季风越过山顶,下沉增温,气候干热,Ⅲ对。河谷地形,地形闭塞,水汽难以进入,Ⅳ对。季风环流影响,不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Ⅰ错。纬度低,山脉阻挡,冬季风影响不到,Ⅱ错。B对,A、C、D错。
26.A
27.B
28.A
29.D
【来源】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
26.我国人口“增长高峰”的形成主要由于人口基数大,A对。目前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低,B错。人口死亡率低不是出现人口高峰的原因,C错。国外人口迁入与我国人口增长高峰无关,D错。
27.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是我国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人口出生率低,B对。养老保险制度较为完善不是老龄化的原因,A错。人口出生率低,出现低速增长的态势,C错。人口再生产处于“现代型”阶段,D错。
28.有利于缓解我国就业紧张形势的措施之一是实施西部大开发,增加就业机会,A对。控制城市发展规模,不能缓解就业压力,B错。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需要劳动力减少,就业压力增大,C、D错。
29.从人口普查资料可以看出,我国某些大城市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其主要原因是城市人口老龄化现象更突出,D对。城市医疗卫生水平高于农村,A错。城市环境问题较为严重不是死亡率差异主要原因,B错。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保健更好,不是主要原因,C错。
点睛:我国人口“增长高峰”的形成主要由于人口基数大,国外人口迁入与我国人口增长高峰无关。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出现,主要是我国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需要劳动力减少,就业压力增大。
30.C
31.B
【来源】四川省简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
30.广东、北京等地经济发展快,就业、经商等机会多,吸引国内人口大量迁入务工、经商。选C正确。
31.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是鼓励只生一个,加大了我国老龄化人口比重;低龄组人口比重下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我国农村人口比重下降;传统的生育观念,重男轻女,男性人口比重较大,但并没有因计划生育政策而上升。选B正确。
32.B
33.C
【来源】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
32.根据图中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计算出自然增长率低,城市人口再生产属于“低一低—低”模式,A错。人口出现0增长或负增长,劳动力短缺,外来人口不断增加,B对。人口自然增长太慢,C错。近年出生人口呈现上升趋势,D错。
33.该市的人口问题是青少年人口比重过小,A错误。老年人口比重过大,劳力短缺,B错误。人口老龄化严重,应积极发展社会养老事业,C正确。鼓励生育,大量接纳海外移民属于国家政策,不是城市采取措施,D错。
34.C
35.D
【来源】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
34.图四种类型中,与我国当前人口增长模式相符合的是③,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属于现代型,C对。①是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A错。②是过渡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B错。
35.④类型国家是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过高,与经济发展相适应,A错误。人口素质高,青少年比重小,教育压力小,B错误。青壮年劳动力不足,就业压力小,C错误。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D正确。
36.(1)有机物 无机物 二氧化碳
【来源】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整体分析: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物,是动物的食物。由光合作用形成的气体,是氧气。微生物分解,产生无机物和氮气。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生物使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发生迁移,同时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1)图中代号①~⑦表示的物质是①是光合作用形成,是动物的食物,表示有机物。②是微生物分解,进入土壤,表示无机物。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表示二氧化碳。④由光合作用形成,属于大气成分,表示氧气。⑤微生物分解,属于大气成分,表示氮气。⑥、⑦由土壤提供给植物生长,表示水、氮元素。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同时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储藏在有机体中。
(3)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使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发生迁移,同时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37.(1)流动人口大量增加 (2)①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
【来源】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1)从图中看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流动人口大量增加。
(2)80年代出现大规模流动人口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力水平提高,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国家政策允许农民进入城镇落户,城乡和地区间收入差距大,是人口迁移的根本原因。
。
38.(1)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或热带(稀树)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来源】2012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2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题(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第(1)题根据图示自然带的分布规律,A是热带雨林带、 B是热带草原带 、C是热带荒漠带 、 D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第(2)题由图中各自然带的空间分布可以看出,非洲自然带分布大体以赤道为对称轴,各自然带大体沿纬度更替,明显地反映出陆地环境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它是因由赤道到两极,主要是热量的不同形成的,因此,这一规律的形成是以热量为基础。第(3)题E地区属于赤道附近的热带草原带,属于非地带性,它的形成是因为地势高。
第(4)题赤道以南的C自然带地区,因沿岸地区有寒流经过,寒流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赤道以南的D自然带属于地中海气候,7月份受西风的影响,降水多。
考点:自然带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非洲自然带,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识记非洲自然带的名称;会结合图分析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及成因